曾经有一个患绝症的小女孩,她不得不把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耗费在苍白的医院里。一天,有一个少年来到医院偷窃,慌忙逃窜时,看到了正坐在上椅上注视他的小女孩,他一时手足无措,只有怔怔地愣在原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女孩并没有喊人抓他,而是装作不知道他是小偷,友善的和他聊起天来……最后,小女孩还把自己珍爱的马哈小提琴送给了这个偷窃少年。你可能想象不到,小女孩友善的行为当时是怎样地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正如紫罗兰清幽的香气留在了踩碎自己的脚上,小女孩的善行让青年重新找回了自我,找回了丢失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个小女孩善良的举动,她没有用自己的善行去感化少年,那位少年的命运谁又知道会是怎么样呢?
有些人只是因为一时的自我利益,而冲昏了头脑,做出了错误的举动。这种情况下,他本身也是满心不安,这时如果我们能用正义去说服,用善心去感化,那么世间就会多一些光明,少一些阴暗。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小女孩被几个大人绑架后,不停地与他们聊天,讲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自己的美好梦想,讲述家人温暖的亲情。几个绑匪受到感动,始终没对小女孩施加暴力,还精心照顾她,直到被解救。由此可见,冷漠或者邪恶都可以被善良感化,善心可以让世界更美好。
因此,不要吝啬你的善良,用善心呼唤别人的善心,当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善良,那世界将更加美好。请不要因为担心被骗而犹豫,请不要因为害怕受到漠视而徘徊。世间虽有污浊,我们不拒绝行善;世间虽有欺骗,我们不拒绝温暖。只要人人都用自己的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欺骗会被剔除,邪恶会被涤荡,世界将变得温和美好,到处充满鸟语花香。
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昧着良心做不该做的事。一旦如此,这一生就可能处在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里。人只有无愧于心,不做亏心之事,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平和。
曾有一个强奸犯,越狱逃亡17年后,竟然在儿女的陪同下回到监狱自首。监狱的管理员感到很奇怪:毕竟多年以后的今天,甚至已经没有人可以确认他就是当初的逃犯了,他为什么要回来自首呢?他的儿女回答:“由于父亲是有罪之人,逃亡之后也是有家不能回,每天东躲西藏。靠在外地捡破烂,下煤矿维持生计,没有一天能够踏踏实实过日子。一家人也跟着惶恐不安,常常在睡梦中惊醒……”而这个犯人自己说:“是我自己要回来的,我做错了,怎么处理我都认,我要把该坐的牢坐完,好好改造。”
逃亡17年后再回来自首,原来是为了要弥补当年犯过的错,要把该坐的牢坐完,这样一家人才能安心踏实的过日子。后来,他被暂时关押在严管队里,当记者采访他时,他又说:“他们(狱友)说我傻,出去了还回来,我说:‘我跟你们才不一样,我欠的债我还上,我好好改造。’他们那些都进来了两三次的,明知道错还要一再犯,也太不应该了,在我看来都该枪毙。”
由此可见,这个案例的主人能够投案自首、回到监狱,主要就是为了安心接受改造,早日洗清罪恶,重新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无愧于心,才能心安理得,踏踏实实面对每天的生活。
清朝雍正皇帝曾手书过一副对联:“俯仰无愧天地,贬褒自有春秋。”这副对联讲的意思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问心无愧。至于一时褒贬也不必太在意,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位雍正皇帝励精图治,勤政无怠。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时间,做出了许多帝王数十年都做不了的事,可是生前身后骂名不断、毁誉参半。时至今日,近三百年时间过去了。大多数人开始赞颂他的锐意革新,勤勉谨慎,惩贪立制,可谓是一代英主。应该说历史最终对他的所作所为给予了正确的评价。
可是,这对于雍正皇帝也不过是意料之中的评价。因为,我们能够清晰的从他当年手书的对联里,看到他的豁达潇洒。当年的雍正皇帝必然本着一腔热血,立下大志,定要整顿山河。他成竹在胸,相信自己的努力定会被后人认可。
做人能够做到这样,确实是“俯仰无愧天地”。我们赞叹他的同时就会发现,无愧于心也包含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心中有了责任感,我们就会为己、为家、为国尽心尽力。我们明白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就会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我们会把自己的一言一行放在社会责任的天平上称量,尽求得无愧于心。
另外,无愧于心,还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一个善于自律的人,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放纵,不要迷失本心。一个能自律的人,才能够抵挡任何私欲的诱惑,勇于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不过,有时正直和善良,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会被别人误解为“傻帽”,遭人讥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让我们在心底默诵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因为,无愧于心是我们自己缘于心底的一种诉求,是我们执着追求的一种人生信仰,我们无需时时刻刻附和别人。只要我们坚持自己正确的信仰,就能问心无愧,一生无憾。
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在很多时候,人们热情奔放,身上闪耀着无限光华。这时,很多人只想到生命的美丽和灿烂,却很少有人会多想生命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也许是地震,也许是海啸,也许是车祸,也许是病魔,总之一瞬之间,刚刚还是极其鲜活的生命,转眼就会烟消云散。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下了班没什么事,王晗和几个同事便嚷嚷着要一起出去吃饭。车准备在公司前边的路口掉头时,发现前方有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在繁华的街头却一点也不减速。路边的一位老人躲闪不及,一下子就被撞翻在地。周围的人越围越多,王晗和同事把车停在路边,听到围观的人说:“已经没有呼吸了。”大伙儿顿时意兴阑珊,立刻决定驱车离开那个地方。
第二日上班时她也绕道而行,许多天不肯再走那一条路。王晗很清楚,自己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每每想到那个场景心里就感到悲凉。一个生命,活生生的,转眼就没了……或许他正享受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或许他的儿孙正在家里等着他回去,或许他刚刚拜访了一位老友,或许他还欠了别人一大笔债,或许他正在发愁明天明天的生计。然而,不管什么,都在那一瞬间灰飞烟灭,戛然而止。一个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所以在有生之年,在清醒地活着的每一天,请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善待每一个带给你快乐和帮助的人,不要等失去后再后悔。也要善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也许他只是走错了一段路,做错了一件事情。但是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痛改前非,毕竟没有人天生就是恶人。一个人既然在你的生命中出现过,肯定有意或是无意地给予了你什么。再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错过,就不会再有相同的第二个人出现。而且你不会知道这个人什么时间就会淡出你的生活,从这个世界消失。所以,时时刻刻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人的生命实在太脆弱了,昨天还在一起欢声笑语,也许明天就将成为永久回忆。我们开始第一声啼哭之后,便一路追逐着行走在路上,然后沿着不同的轨迹向各自的目标走去,谁也不知道哪一时刻会突然和哪个人就此诀别。就像那些花儿,无论开得多艳,最终都会枯萎凋零,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因此,我们不必太过在意生命的短暂,最重要的是我来过这世界,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个体,把爱和快乐慷慨的泼洒大地,让我们坦然的面对生与死的距离。
不论是血脉相连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还是相亲相爱的伴侣,不论是患难与共的好友,还是落井下石的敌人。请懂得生命的脆弱,不要再过多计较什么,善待这每一个出现在生命中的人。不要等到失去了再难过、再惋惜。
想想看:当我们在报纸上看到某个十岁的孩子白血病死了;当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某个地方火山爆发了;当我们突然接到一个消息——前天还在跟自己一起喝茶的朋友已经病逝了,我们的心里是怎样的难受呢?所以请时时刻刻善待生命中所遇见,所能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大力原来很爱喝酒,常常拉着一帮朋友一起出去海吃海喝,但这几年却从未再主动组织过这类活动。原来,四年前的一个晚上,大力拉着一帮好友在外边喝酒,其中一个朋友有先天性心脏病,大家都是知道的,不过一旦喝起酒来,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桌子上的威士忌和啤酒被迅速喝光,继续让服务员拿酒。突然那个朋友仰面倒下,坐在桌子另一边的大力立马清醒。整个屋子顿时安静下来,只有心脏“砰、砰”的跳动声在空气里清晰回荡。哪怕是现在,只要想起这件事情,那心跳声就会在大力耳边重新响起。
当时一帮人都吓坏了,却也知道不能轻易挪动心脏病人,只好打电话求助。院方接通电话后说马上安排救护车,然而车到已经是两个多小时以后了。大力说:“那两个多小时里,我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我情愿躺在地下的人是我……”于是,此后再不疯狂,再不组织酒会。此后,即使再难过也笑脸对人——谁知道下一刻自己还能否笑得出来?谁知道下一刻那个人还能不看看见你的笑脸?
这件事告诉我们,生命脆弱至极,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管你有多年轻,不管你还有多少心愿,在活着的时候,请时时刻刻善待自己,时时刻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会离开,谁也不知道别人什么时间会走掉。
网开一面,留一条活路让别人走
《史记》中记载:商汤有一次外出,见到野外捕猎禽兽的人把网四面张开,并祈福说:“从天下四面八方来的都进到我的网中!”汤说:“哎,这太过分了!”于是撤去它的三面,并祈福说:“要想到左边去的,就去左边;要想到右边去的,就去右边;不要命的,就进我的网中来。”诸侯听说这件事,都说:“商汤的善良和恩德已经到极点了,甚至施到了禽兽身上。既然他能对禽兽如此慈善,对人肯定更加仁爱。”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没有多长时间,商汤就消灭了荒淫无道的夏桀。
网开一面这个词语便是由此得来,后来人们常用来比喻从宽处理,给犯错者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我们生活中和人相处,难免会有冲突。就像捕猎者需要获取更多的猎物,而猎物大都想要活命。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谨慎处理。
在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时候,请一定不要赶尽杀绝,请用一点点善心,留条活路给别人。人生路上,多个朋友总是比多个敌人要好。何况,人和人相处,又怎么会没有一点摩擦呢?这个时候,最差劲的做法就是逼得对方喘不过气,或者走投无路,这也就是所谓的“赶狗入穷巷”。别人被你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那说不得要跟你拼命了。这是值不当的,自己已然是优势一方,又何必咄咄逼人呢?多几分慈悲,多几分善良不是更好么?
汉景帝时,袁盎做吴国宰相,侍从跟他的小妾私通。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位袁宰相杀了这个侍从也是稀松平常的。可是袁盎知道后,没有泄露,对待这位侍从还跟过去一样信任。后来这个侍从自己心里很害怕,就畏罪潜逃了。袁盎听说后,亲自追上去,把小妾送给他,让他们两个人正式结合,并还让他做侍从。
后来,袁盎去宫内做官,吴国和楚国叛乱时,奉命出使吴国。吴王想让他做将军,袁盎不答应。吴王就派一名都尉率领五百人包围他的住所,将他软禁起来。巧得很,监守袁盎的人就是原来那个侍从,这个人在晚上把周围的士兵全部用酒灌醉,然后将躺在床上的袁盎拉起来说:“您快逃走,吴王明天早上要杀您。”袁盎不相信,说:“您是什么人?”这个人如实禀明了身份。袁盎推辞道:“您有家属,我不能连累您。”这个人说:“您走了,我也会逃跑,避免我的亲人受牵连,您不必担心!”说完,用刀割破帐篷,领着袁盎跑到安全地方。于是袁盎安全回到朝廷。
在古代“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乃是不共戴天之仇,这位袁盎却能以慈悲之心处事,与人为善,不但没有以理杀人,还慨然把自己的小妾送给那个侍从。结果,他给那个侍从留了一条活路,也等于给了自己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