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95200000030

第30章 社会(2)

第二节人口

一、总量

北魏武泰(528)时昌松郡有397户(《魏书·地形志》,《甘肃通志稿》)。明正统中(1440)古浪守御千户所有1220户,3026人,户均2.48人(清乾隆《古浪县志》)。清乾隆十三年(1748)古浪县有6393户,65510人,户均10.24人(乾隆《古浪县志》)。光绪三十三年(1907)古浪县有4327户,19500人,户均4.5人(民国《古浪县志》)。民国16年(1927)的8级大地震,17年(1928)的大干旱,18年(1929)的大饥荒,灾民死亡、逃散,人口大减。之后又开始回升。民国29年(1940)有户6012,35128人,其中男19060,女16068,户均人数5.84人,壮丁4266人。1949年有13468户,89009人,其中男45700,女43309,户均人数6.60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医疗水平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了解放以来第一次生育高峰和增长高峰。1965年到1973年人口出生率较高,自然增长率大,全县人口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据统计,1965年出生率为54.97‰(在这之前数据不清),到1974年,人口出生率下降为26.46‰;1965年死亡率为10.75‰,到1974年死亡率下降至6.57‰。到1990年人口出生率下降为16.12‰,死亡率下降为4.37‰。2005年出生率下降至8.95‰。1991年到2005年末,全县总出生7.47万人,平均每年出生4979人;同期死亡2.53万人,平均每年死亡1687人;净增4.9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291人。

二、变迁

境内历代均有移民实边屯垦,以汉、晋、明、清4代规模最大,人口最多。当代迁移变化亦较频繁。民国30年(1941)元至3月,迁入307人,迁出133人,净迁入174人。民国37年(1948)4月至9月迁入296人,迁出131人净迁入165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口的迁移变化主要是政策性迁移、工作性迁移和生活迁移。除1954年兰新铁路修建职工迁出比1953年减少955户,22213人外,其他年份都呈增长趋势。如1956年接受河南省舞阳移民574户2607人,开封移民114户508人,安置在山区乡镇。1958年接受上海市移民1108户4152人(男2018人,女2134人)。1960年至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极度困难,移民先后返回原籍7270人,至1964年,全县仅剩84户345人。从1965年开始,全县正常人口迁入、迁出数开始由公安部门统计,列入户籍管理。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武威、民勤等地的农民,因生活困难而流入县境内者不少。1965年到1990年,共迁入112657人,迁入净增3430人,平均每年净迁入人口131.92人。

三、分布

(一)、城乡人口分布

古浪县位居丝绸古道要冲,山大沟深,干旱缺水,经济较为落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人口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农村。1949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98%,城镇人口占2%;1950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94.5%,城镇人口占5.5%;1960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89.09%,城镇人口占10.91%;1980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96.78%,城镇人口占3.22%;1990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96.95%,城镇人口占3.05%。1999年全区城市人口比重为13.81%,古浪县城市人口位居全区最后,占全区城市人口的7.56%,占全县总人口5.17%。2000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87.84%,城镇人口占12.16%;2005年10月31日,全县共有人口398741人。2005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90.62%,城镇人口占9.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镇建立得到较快发展,城镇人口规模逐渐扩大。1961年全县城镇人口只有3936人,1985年底,全县共有3个建制镇,到2000年,全县共有9个建制镇,1个街道办事处,到2005年10月31日街道办事处1个,社区发展到4个,居住在城镇人口发展到7.48万人,占总人口的19.17%。从全县城镇人口比重的发展看,城镇人口的发展比较缓慢,人口城市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行政区域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行政区域多有变动。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有7区55个乡,20093户,139238人(男84931人,女54307人);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有1个镇23个公社,总户数为34622户,总人口为186267人(男96481人,女89768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有1个镇、56个乡、总共52085户,总人口287269人(男146613人,女140656人);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有3个镇19个乡,总共68111户,总人口323507人(男165802人,女157705人);2000年7月1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有3镇21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居民委员会,1920个村民小组,总共79418户,总人口388802人。

四、构成

(一)、民族构成

古浪自古以来为多民族聚集之地。据1953年7月1日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境内有9个民族:汉族13711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8.47%;回族1929人,满族46人,藏族44人,苗族37人,土族5人,蒙古族1人,东乡族1人,撒拉族1人,总计少数民族2124人,占总人口的1.53%。

随着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各民族人口有了较大的增长。据1964年7月1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县内有10个民族:汉族18552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回族403人,藏族119人,土族107人,满族92人,东乡族18人,毛难族3人,蒙古族、苗族、壮族各1人,总计少数民族74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境内已有11个民族:汉族28611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藏族449人,回族382人,土族189人,满族119人,撒拉族5人,东乡族4人,毛难族4人,蒙古族、苗族、壮族各1人,总计少数民族115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01%。

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境内民族为9个:汉族3221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6%。藏族603人,回族415人,土族177人,满族133人,东乡族8人,毛难族4人,蒙古族3人,瑶族1人,总计少数民族134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1%。

(二)、性别构成

民国时期,有16个年份的男女普通性别比例在99.9至177.26之间(性比例以女性为100),平均为123.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42年中,1963年没有资料,1967年至1970年只有总人口,没有男女性别数,其余37年的男女性别比例在100.55至156.39之间,其趋势是1953年以前偏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953年正值兰新铁路在古浪境内施工,修路职工绝大多数为男性,所以性别比例达到了156.39的高度。1954年以后,性别比例基本稳定在100至105之间。

年龄组人口的性别比例,据1990年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县0岁婴儿的性别比例为100:125.22。

(三)、行业构成

民国37年(1948),全县在业人口为25447人,占总人口38461人的66.16%。其中:从事农业的21336人,从事商业的1126人,从事手工业的914人,从事采矿业的5人,从事交通运输业的4人,从事自由职业的101人,从事服务业的9人,公务人员256人,无业者169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据1982年和1990年统计;从事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的,分别占在业人数的94.4%和93.87%;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劳动的,分别占在业人数的0.87%和1.3%;从事第三产业(商业、交通、饮食服务)劳动的,分别占在业人数的1.49%和1.66%。

五、年龄构成

民国37年(1948),全县共有38649人,其中0至14岁的有15554人,占总人口的40.24%;15岁至64岁的有21884人,占总人口的56.62%;65岁及65岁以上的有1211人,占总人口的3.13%。

1982年,全县共有287269人,其中,0岁至14岁的110132人,占总人口的38.34%;15岁至64岁的168770人,占总人口的58.75%;65岁以及65岁以上的8367人,占总人口的2.91%。

1990年,全县共有323507人,其中,0岁至14岁的91043人,占总人口的28.14%;15岁至64岁的222929人,占总人口的68.91%;65岁以及65岁以上的9535人,占总人口的2.95%。

根据年龄结构类型──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的标准,全县人口的结构类型,民国37年为年轻型,1982年为年轻型,1990年为成年型。

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增加型、稳定型、减少型的标准,古浪县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民国37年为增加型,1982年为稳定型,1990年为稳定性。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平均寿命达到64.65岁,其中男性63.7岁,女性65.73岁。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到约70.5岁,其中男性约70.5岁,女性约71岁。

六、婚姻

封建社会的婚姻,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础的包办婚姻制度,且男女极不平等。

民时时期,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古浪仍依旧俗。到了民国后期,自由婚姻虽在知识分子阶层有实行,但位数不多。一般婚龄为15岁以上。据民国34年(1945)统计,全县已届婚龄的人数为22694人(男11822人,女10872人),其中未婚的4688人(男2602人,女2086人),占婚龄人数的20.66%;有配偶的17926人(男9178人,女8748人),占婚龄人数的78.99%;丧偶的61人(男28人,女33人),占婚龄人数的0.27%;离婚的13人(男8人,女5人),占婚龄人数的0.06%;婚姻状况不明的6人,占婚龄人数的0.03%。民国37年(1948),全县已届婚龄的人数为23144人(男12253人,女10891人),其中未婚的人数为10558人(男6063人,女4459人),占婚龄人数的45.62%;有配偶的11434人(男5705人,女5729人),占婚龄人数的49.4%;丧偶的1152人(男485人,女667人),占婚龄人数的4.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0年5月1日起公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旧的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男女婚姻自由,并规定男子20周岁,女子18周岁为最低结婚年龄。随着国家计划政策的贯彻,60年代将结婚年龄提高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70年代后提倡晚婚晚育,又将结婚年龄推迟到男24周岁,女22周岁。1981年10月1日起执行重新修改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并按照《婚姻登记法》的规定,男女双方结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再到当地人民政府登记,经审查合法后发给结婚证,即为合法结婚。婚后夫妻不和,一方提出离婚时,先由政府或司法部门调解,经调解无效准予离婚,发离婚证。在90年代,全县离婚率始终在0.41—0.64‰之间浮动。

七、姓氏

根据1991年8月统计,全县共有414个姓,其中单姓413个,复姓1个。万人以上的有张、王、李、杨、刘、陈6姓;5千人以上的有马、赵、朱、郭、高、胡6姓;千人以上的有徐、何、吴、周、祁、俞、严、石、冯、郑、韩、唐、白、许、孙、贾、黄、宋、苏、董、侯、安、梁、孟、崔、杜、丁、袁、党、曹、程、秦、吕、单、毛、魏、姚、芦、金、任、柴、罗、于、银44姓;500人以上的有39姓;100人以上的有75姓。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热门推荐
  • 无敌搞笑无敌装逼系统

    无敌搞笑无敌装逼系统

    李白:天底下没有什么是装逼解决不了的事情!唱!反派:就这样被你征服,脱下所有的衣服,感受着你的侵入,我的视线已模糊……李白:唱!妹子:就这样被你征服~脱下所有的衣服~感受着你的侵入~我的视线已模糊~~
  • 泣血天殇

    泣血天殇

    一曲传奇悲歌,谱写大陆繁华背后的艰辛,一代大帝序写那代人独有的悲壮......
  • 幻月传说之三

    幻月传说之三

    孤独、寂寞成为了他的一切,为了爱情征服了整个世界,对他而言中没有所谓的强大,没有任何不可能的事情,没有巧合的偶遇,有的只是纯洁的爱不论是魔、神、人,都充满了梦幻般的爱情。夜晚正是他回到属于他自己的那片世界,静静的等待着他,就是这个世界的君主……
  • 奇幻三世

    奇幻三世

    现代职场女白领阴差阳错穿越回大齐,费尽心机却被人利用,最终心亡人死,重生后的她凭借着上一世的记忆能否笑到最后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乱世出云

    乱世出云

    一场乱世浮沉,二世情缘相牵,三生因缘流转。守柔曰强。她曾天真懦弱,拒绝接受无情的世事,试图逃避注定的使命。她最后是选择了历火重生还是飞蛾扑火?相看俨然。他和她相遇、相识、相知,在爱恨、欲望、阴谋和战火中,他们选择了命运也被命运选择。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些纷乱复杂的纠葛,那些似真似假的幻梦,命运的绳索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一次次离合,一场场悲欢,是天数难改,还是自业自得?以“成长”和“取舍”为主题,讲述了以少女陆守柔为中心,几个主要人物在时代浪潮中命运交缠的故事。
  • 霸道世子倾城妃

    霸道世子倾城妃

    一朝穿越,本是倍受宠爱的相国嫡女为何在八岁时被送到小镇成为商家之女,满身伤痕的他出现在她眼前时她一丝不挂在泡温泉?“世子爷,王妃说您身边只有世子妃一人太少,给您送来一个伺候您的,您看……?”“哦?送到王爷那里去,就说王妃给他挑的”
  • 南皖之废材三小姐

    南皖之废材三小姐

    前生她因手握重宝被所信之人杀害。今生她是南家废柴三小姐,父母不爱,兄弟姐妹不亲。怎料意外发现自己竟是天生魔体。神兽、神器、灵宝接踵而来。如今,她天才之名传遍大陆。此后血刃仇人,傲视天下!
  • 王源,离歌久久

    王源,离歌久久

    “落久久,我和王源在一起了!”“嗯.....恭喜了。”很久以前,她是他心里的小精灵,很久以后,他是她心里的朱砂痣。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我是流星,那么我会用坠落证明自己来过。呐,王源,我已经坠落了,你是否看到了我来过?
  • 忠犬权少:敢动我老婆试试

    忠犬权少:敢动我老婆试试

    “刑以湛,我要跟你离婚!”“离婚,没得商量!”N+1次后——“刑以湛,我要跟你离婚!”打包扛肩,下午茶外带晚餐宵夜,吃干抹净!“还有力气离婚?”她说:我要的不多,只要离婚,放我自由。他说:我要的也不多,只要你,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