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失利之谜
荆轲(?-公元前227年),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战国末期人,人称庆卿,后迁居卫国,始改姓荆。
刺秦壮举,为什么一直被荆轲延宕?面对易水,为什么荆轲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和燕太子丹到底又是什么关系?费尽千辛万苦,荆轲终于抵达了秦国,并且和秦王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可是,为什么荆轲最后和刺秦成功失之交臂?这么多的疑问,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缠绕成了一桩迷案,刺秦背后到底又有什么隐情?
大家都知道荆轲刺秦王是一个失败的结局,当然这也是一个必然失败的结局,历史的车轮是有他固有的轨迹的。我们记住荆轲的应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这段文字看来其实荆轲自己在出发前也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是注定失败的。
当然大家也应该清楚,荆轲让我们后人记忆的不是万军丛中取敌酋首级的绝世武功,不是一个杀手为达目标忍辱负重的谋略,而是他悲壮的做秀。
我们再来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何记载荆轲刺杀秦王描述的:
“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擿王,中铜柱。”
这段文言文大家都应该理解。熟知历史的人肯定都知道的,总之是荆轲失败了。我们分析一下他失败的地方:
(1)荆轲图穷匕见的致命一击,秦王自引而起,轻易躲过,从这里丝毫没有看出剑法的高明;
(2)秦王挣脱后绕着柱子跑,荆柯在后面紧跟着追,绕着柱子跑了几圈之后,居然没追上?荆柯的奔跑速度可是不够快;
(3)秦王拨出剑来之后,回身一剑向荆柯砍去,这时荆柯应该飞起一脚将秦王的剑踢飞,至少也应该来个侧闪,然后再刺秦王一刀,那怕只将秦王划破点皮,也足够能致秦王于死地了。可是荆柯居然没能躲开秦王这一剑,被人家砍断了大腿,紧跟着又连被劈了七剑。由此可见荆柯剑法不够高超,身手不够灵活;
(4)那么他最后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投掷匕首,但是可惜,投掷的不那么准确。
据次可见荆轲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力气,更不用说会武功的人,也是一个没有什么智慧的人,甚至连一般的普通人都不如。当然前提是秦始皇也是一个武功不高的人,如果秦始皇是个绝顶高手又另当别论。可是历史书里没有记载秦始皇是个会武功的人。所以说荆轲会剑术完全是个天大的历史谎言。
另一个有关行刺的历史故事,“要离贪名刺庆忌”身材瘦小的要离却能成功刺杀武艺名满天下的身材魁伟戒备森严的庆忌。而一个剑术名动天下的荆轲(至少荆轲自己是如此向世人说的,历史也是如此记载的)却不能刺杀一个毫无戒备与武功身材矮小的秦始皇呢?
他究竟是名副其实的剑客游侠还是徒有虚名的小混混?他是身怀绝技身藏不露的专业职业冷面冷血冷酷的杀手,还是从一开始就断绝了退路以至身不由己被逼无奈贾勇而上硬了头皮去侥幸一把走运一回的江湖骗子?历史已经过去几千年了,真相已不得而知,我们只能从古人记载的只言片语中去揣度荆柯究竟是壮士失利还是骗子失败了。
陈胜起义为什么速胜速败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自幼穷困,性格高志豪放,曾说:“苟富贵,毋相忘”。陈胜是亡秦的第一人,在史记中被归入世家,与孔子等人并列,可见司马迁对他评价之高。
陈胜为后人留下了三句有名的话:“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看似太平无事,实则危机四伏。六国抵挡不了秦,是因为社会组织结构、军事系统皆不如秦,然一旦归入秦疆域,原来的六国便成为秦的一部分,主动或者被动地迅速接受、学习了秦的先进之处,削平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六国宗族势力遭到摧毁,使得地方豪强得到发展空间,新的基层组织正在构建之中。秦朝时的国力人心,都很难维系一个庞大帝国的存在,因此分裂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这些内在原因,通过六国遗民对秦朝的反抗表现了出来。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迅速攻取蕲(安徽宿州)、铚(安徽宿县)、酂(河南永城)、苦(河南柘城)、谯(安徽襄县)等县,很快又攻陷陈(今河南淮阳),并以陈为根据地,建立张楚政权,向全国进军,攻打秦的势力。陈胜派出吴广西进攻打荥阳,叩入关攻秦之门,为主力;派宋留率偏师略南阳,探武关,为侧翼。又派出武臣、邓宗、周市、等支队分路北上,恢复旧赵、魏、燕等国旧地,召平向南平定江淮。一时间,各地旧贵族、豪杰、农民纷纷响应,纷纷攻杀秦基层官员、军队,关东各地战事如火如荼,秦朝统治土崩瓦解。
然而,吴广率领的张楚军主力在坚城荥阳之下遭遇挫折,久攻不下,损失甚重。陈胜没有添加增兵,而是派出当时张楚军中第一名的大将周文率机动部队,绕过荥阳,直趋秦的统治腹心关中。这正是间接路线战略的典型战法。周文一路上避实击虚,屡战屡胜,并乘机发动群众,队伍实力不断扩大。直至攻入函谷关,抵达戏(陕西临潼),直接威胁了秦的国都咸阳。此时,秦二世只得派出少府章邯率领在骊山修陵墓的刑徒数十万成军,逆袭周文大军。章邯是秦末的著名将领,其统帅能力仅在韩信、项羽之下,一战成功,继而坚持不懈地追击,不令张楚军有喘息之机,终于彻底击溃周文大军,周文绝望中自杀。
得胜的章邯大军挺进关东,抄了荥阳前线张楚军的后路,态势十分严重。张楚军中发生了内乱,将领田藏杀了吴广,张楚军大乱,最终被全歼。
之后张楚政权的局面每况愈下。吴广、周文两支大军覆灭,其他分散在各地的部队又纷纷割据自立,陈胜手中的兵力十分有限。在章邯的全力攻打下,陈失陷,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车夫庄贾杀害。
陈胜的战略指挥有着极高的水平。秦之前的战争,基本上都属于会战模式,两军在具体战场展开大会战,如城濮之战、黄池之战、长平之战等。而陈胜指挥的起义军,在平定了陈等基本地区,初步建立起根据地之后,立刻以向全国进军的气概,大打全面战争,正奇相倚,效果极好。吴广攻打荥阳一路是主攻方向,虽然顿兵于坚城之下,但也吸引了秦军在关东的主力,为其他地区的起义军展开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宋留攻南阳—武关一路是辅攻方向,但这一路在秦汉时非常重要,是连接关中和南部中原的通道,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楚汉战争中(王陵等)、新莽朝的宗室农民起义中(刘秀等)、南北朝对峙中,南阳地区的作用都很显要。其他北上之各支队,兵力都不多,但迅速发动起了各地的力量,挖掉了秦的统治基础。南下之召平支队,则动员起了旧东楚地的反抗力量,项梁、项羽、刘邦等都在此加入了反抗秦朝的战斗。当荥阳受挫后,陈胜及时应变,派出周文直插秦朝的心脏,此举可以和后世曾国藩派曾国荃直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的策略相比较。虽然最终周文功亏一篑,但此战略路线是极其高明的。
陈胜身世有两处存疑。
一是,陈胜是否是农民?陈胜吴广起义是不是农民起义?根据天涯的帖子提供的种种史料,可以看出陈胜绝非一般的扶犁农民,而是曾经走南闯北、交游天下的豪杰,大泽乡起义前能当上统帅九百人的屯长之一,也决不是普通百姓。可以判定的是,陈胜恐怕是有一定地位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后世宣传的苦大仇深的农民。至于陈胜吴广起义是不是农民起义,尚待界定。
二是,章邯率领的骊山刑徒,到底都是什么人?使人容易产生错觉的是,这些人都在关中服役,应该都是关中人——秦人。但稍作比较就会发现不对。在骊山和关中各地服役的来自天下各郡县的人,比如刘邦,就曾经在关中服过役。在骊山服役的六国男儿,阶级压迫最深重,为什么不起来反抗秦的暴政,反而加入了秦军,消灭了从关东攻进来的六国兄弟?而这些拼凑的武装,为什么有着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在名将章邯率领下连战连捷,先后消灭了陈胜、项梁等许多势力,直到和项羽相遇的“破釜沉舟”那一仗。
楚霸王自刎乌江之谜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领导反秦起义,随即建立张楚政权。原六国贵族闻讯后也纷纷起兵,同年九月,项羽与项梁杀会稽守通,举吴中兵反秦。项梁自立为会稽守,项羽为裨将。陈胜牺牲后,其部将召平矫令拜项梁为楚王上柱国。二年三月,项梁率部渡江,东阳令史陈婴率义军来归,渡淮后英布、蒲将军又以兵相属,兵力一时达到六七万人,成为当时反秦武装的主力。同年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仍称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之后,项梁率义军大破秦军于东阿、定陶。项羽、刘邦也攻占城阳,略地至雍丘。不久,项梁被秦将章邯乘隙袭破。项梁阵亡,项羽、刘邦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和砀。章邯又渡河北上击赵,与秦将王离、涉间军进围巨鹿。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项羽以宋义与齐密谋反楚为名,袭杀宋义。怀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统率全军救赵。项羽亲自率全军渡河,破釜沉舟,进击秦军。经多次激战,楚兵大破秦军。当楚军救赵时,诸侯军皆作壁上观。战事结束后,诸侯将领谒见项羽,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都听从项羽指挥。接着,项羽在汙水上又大破秦军,并招降章邯。他怕秦降卒不服,将降卒20万全部坑杀。
当项羽率军进入关中时,刘邦已先期进据咸阳。由于楚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理应王关中。项羽入关后,依恃手中40万大军,企图消灭刘邦,独霸天下。因刘邦卑辞言和,双方暂时和解。项羽随即引兵西屠咸阳,秦民大失所望。汉高祖元年(前206),项羽以怀王为义帝,都郴,又分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据有梁、楚地9郡,都彭城,封刘邦为汉王。不久,田荣、陈余、彭越等相继举兵反楚。刘邦也还定三秦,进逼西楚,于是爆发了历时四年多的楚汉战争。楚汉战争之初,刘邦乘项羽羁留齐地,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四月进占彭城。项羽随即回师救援,大败汉军,刘邦退据荥阳。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成皋一线长期相持。项羽虽取得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但其政治、军事上的弱点却日益显露。他不攻关中而攻彭城,丧失了有利的战略地势,无法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项羽分封诸侯,举措失当,不公不平,促使那些在分封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诸侯王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此外,项羽虽然作战骁勇,却不善于用人,以至在政治上屡屡失策。汉高祖五年(前202)十二月,楚军被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人少食尽。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与虞姬对饮,慷慨悲歌。随即,与从者800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东城,从者仅剩28骑。汉将灌婴率5000骑追及,项羽引兵东向,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境)自刎而死。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
韩信缘何功成身死
韩信(?-前196年),淮阴(今江苏省淮阴西南)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韩信是秦汉之际的军事家,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而在汉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