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专心于事业,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他有着拼命往上爬的欲望。他父亲之所以不让他从事音乐,是因为音乐家在当时地位很低,“如果要做一名绅士,就绝不可学拉小提琴”,而亨德尔却愿为音乐而献身,决心成名,所以他一生中为求功名而历经了各种冒险生活。亨德尔在受尽各种屈辱后最终成名,期间的坎坷非同一般。其次他专心于作曲,决心以实际行动证明作曲事业会令他地位稳固并不断上升。他是如此迷恋作曲,将其整个身心融于创作,这使得他毫不关心女人和婚姻。他会在灵感迸发时一连伏案几天,最快时他在三周内就完成一部歌剧,如在创作《弥赛亚》时,当他为“他被人蔑视,被人们抛弃”这种悲伤的词句谱曲时,一位仆人发现他感动地伏在作品上哭泣;当他写到合唱《哈里路亚》壮观的情景时,他说,“我想我的确看见整个天国和伟大的上帝本人在我面前”。在他如此炽热的宗教情感和创作热情中,女人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则难以想象了。关于这方面,传记家们概括为,他是位杰出的冒险家,以名声和命运做赌注,为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社会而进行了狂热的斗争。在他死后他的影响控制了英国的音乐生活达一个世纪之久,他对音乐的态度可以用他斥责贵族的话反映出来:“大人,如果我仅仅提供他们娱乐,那么我将感到遗憾。”因而,尽管他感情强烈,易于冲动,如果这些不用于女人,他就会在远离女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他无心追求女人,他却免不了被女性追求。当他的歌剧风行意大利时,一个叫维多利亚·泰姬的姑娘从佛罗伦萨追到威尼斯,但他最终拒绝了她。在英国他给一位贵族小姐上课期间,这位贵族女弟子爱上了他,但是这位小姐的母亲不同意,这位母亲死后,小姐的父亲告诉亨德尔说,阻挠的人已不在人世,可是亨德尔却再也不见这位小姐了,而那位姑娘则像“小说中失恋的女主角那样”,不久之后便如枯萎的花朵而“香消玉殒”。还曾有位有钱的女人,表示说若亨德尔放弃音乐家工作,她就愿嫁给他,自然亨德尔毫不理会。这样,相貌堂堂、体魄健伟、目光炯炯的亨德尔虽然得到了金钱和地位,但却一辈子独身。
当伟大的清唱剧《弥赛亚》在伦敦歌剧院演出时,宏伟壮观的大合唱《哈里路亚》令观众激奋不已,国王乔治一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场内观众见国王站了起来,也都站了起来。自此以后,每当那段著名合唱开始时,观众都会站起,这已成为音乐会上一条不成文的惯例。但令人奇怪的是,亨德尔的音乐并没有在英国继续影响下去,却对德国和法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海顿在一个纪念会上含泪说:“他是我们一切人的老师”;贝多芬称誉他为“真理之所在”,“是我们所有人中最伟大的一个”。然而,亨德尔为什么终生不娶,至今却未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开膛手杰克”的身份之谜
南非历史学家查尔斯·凡·昂瑟朗近日称,他已发现伦敦19世纪罪犯“开膛手杰克”的真正身份。
美联社援引昂瑟朗的话报道说,臭名昭著的“开膛手杰克”其实就是南非约翰内斯堡黑社会头目、有“皮条客国王”之称的约瑟夫·斯利维尔。
昂瑟朗说:“从年龄、性格、精神病状况、生活轨迹等方面看,斯利维尔最符合‘开膛手杰克’的特点。”
“开膛手杰克”是英国历史上的变态杀人狂,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死至少5名妓女。1881年8月,英国伦敦白教堂区一名妓女被杀,喉管被割断,腹部被剖开。此后连续发生几起类似恶性案件。英国警方一直未能破案。一家新闻社不久后收到犯罪嫌疑人来信,署名“开膛手杰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出现研究并试图找出谁是“开膛手杰克”的热潮,但“开膛手杰克”的真正身份一直是个谜。
昂瑟朗的父亲是个侦探,他本人对斯利维尔的行踪进行多年研究。斯利维尔出生在波兰,1898年来到约翰内斯堡,很快建立了咖啡馆、烟草店和妓院。斯利维尔1918年在波兰以间谍罪被绞死。
昂瑟朗4月份出书指出,斯利维尔其实就是“开膛手杰克”。他说,斯利维尔来约翰内斯堡前,曾经在伦敦白教堂区待过,因为有证据表明,他的女儿就是在白教堂区出生的。昂瑟朗说,斯利维尔本人是个皮条客,因此熟悉那些被害的妓女。此外,斯利维尔喜欢争论,经常写信给报社,经常采用一些恶作剧式的化名,这一点也和“开膛手杰克”相似。
尽管如此,很多人对昂瑟朗的说法表示怀疑,认为他列出的事实可能纯属巧合,不足以确定“开膛手杰克”的真正身份。
昂瑟朗反驳说:“人们到底需要排除多少‘巧合’,才能开始承认其真实的可能性?”
海蒂·格林是“华尔街女皇”,还是吝啬鬼
20世纪初,有人因事到坐落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的“全国化学银行”去,结果看到一幕奇怪的场景:一个60岁左右的妇女坐在孤单的办公桌后面,直接对着营业窗口。她的穿着十分寒酸,黑裙子是如此之脏污和陈旧,以致黑色几乎变成绿色;而穿着体面的人们,走近窗口与她谈话,而且频繁地与她交换现金或文件。但是,在她办公室的抽屉里既没有现金,也没有文件。她用办公桌作掩护,在自己的裙子上开了一个奇异而又狭窄的洞,并在里面缝上几个袋子,每个袋子都是一个保险箱。它们装着她的现金(一次多达50万美元)、营业证件、未包裹的三明治和一把手枪。中午,她离开银行,到附近的经纪人家去一趟,返回时,提回一锡壶开水,并做一碗燕麦片粥。
为什么如此著名的银行竟然允许这样不寻常和不雅观的行为呢?
因为这个女人,海蒂·格林既是银行最大的储户,又是一个对办公空间斤斤计较,使银行支付的利润达到少而又少的吝啬女人。在海蒂主持银行工作期间,她又以世界最大的金融家和西方世界最富有的女人而驰名。但公众又给她起了个很不光彩的绰号:“华尔街的巫婆”。海蒂于1835年生于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夸克家族,是个富有人家的女儿。她的母亲是个孤独的半残疾人,出身于建立过古老和强大贸易公司的家庭;她父亲是一个商行的合伙人。她没有兄弟,除受过翻译财务报告的训练,还受到夸克家庭严格的、节俭观念的教育。这两个因素促使她变成一个既极为富有但又非常吝啬的女人,估计在她1916年去世时有价值1亿美元的财富。由于她有理财才华,赞扬者又把她称为“华尔街的女皇”,但她的吝啬则长期受到新闻界的夸大和讽刺,并被认为是她的特性,以致使她至今还被人们牢记不忘。海蒂·格林承认自己是个被社会摒弃的女人,几乎与所有的男人为敌,并把吝啬变成一门科学。她的吝啬和小气几乎渗透到她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无处不在。1865年,她积累的钱财总值只有100万美元,这是她从去世的叔父那里得到的一些房地产收入。但在丈夫的帮助下,到1885年她的资产已变为2600万美元。她使用的方法几乎都是诚实的。她从未索取过过分的利润,即使在财政危机期间,也不例外。她以谋略战胜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金融家。她只有一次被牵连到所谓的伪造文书,控制其叔父财产的事件之中。但她所得到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其本身在实际工作中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她经常使自己和家庭成员蒙受煎熬,避免花钱。
海蒂的日常生活如何节俭,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她每天总是买隔天的剩面包,不言而喻,其价格便宜。冬天,她穿男式的内衣裤,在最冷的日子里,再加上点报纸,勉强保暖就行了。她为了节省房租,总是从一幢便宜的公寓搬到另一幢更便宜的公寓,在纽约总是不永久地住在一处。她为了得到咨询,总是把律师逼到一隅,包括最著名的律师约瑟夫·肇德。她佯装对决策举棋不定,而后才根据他们的知识准备应付自己的案子。久而久之,肇德学会了如何回避她,或者把她本人作为讥笑的靶子,并把她的小气、贪婪和狡诈当成开心的话柄。她对医生的态度也如此。当她的儿子尼德滑雪把膝盖骨摔伤时,她给儿子和自己穿上比平时更为破烂不堪的衣服,几次去门诊所给儿子看病,当她发现医生是她认识的人时,就拒绝付钱,而且永远不再去。结果,尼德的下肢三年以后被锯掉了。而在当时,海蒂·格林一年的收入就达500万美元。
1885年,她与丈夫的关系破裂,原因很简单。她丈夫在投机冒险中花了她的钱,而最终失败了。这件事不但使她永生不忘,而且使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学会了如何憎恨男性竞争者。但她最念念不忘和最感烦恼的敌人是铁路魔王柯里斯·汉丁顿。海蒂利用几年时间打破了他关于扩展“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梦想,获得了小型的“得克萨斯中部铁路公司”,而且把此公司先交给她丈夫而后又交给他儿子控制。汉丁顿曾控告她多次,但都未成功,且最后在一起诉讼中悲伤地去世。
海蒂本能地憎恶律师,并且随时提防他们。她随身携带着一把由汉丁顿的对立派赠给她的手枪。她说:用此家伙“对付律师,保护自己。我并不那么惧怕窃贼或强盗”。但海蒂·格林似乎又是个富有人情味的女人。在儿子尼德摔伤期间,她亲自护理他。她还安排女儿黛维与一个百万富翁订了婚,而且当她所宠爱的宝贝女儿于1910年去世时,还伤心得生了一场病。
对于这样一位女人,许多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有不同看法的。如前文所述,乔治·柯恩基本上认为她是一个吝啬鬼。但史学家威廉·布里安则似乎有不同的见解。他从为国家缴纳收入税的角度出发,大胆地提出了问题:此人是个“华尔街的女皇”,还是吝啬鬼?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温莎公爵为何不爱江山爱美人
温莎公爵即英国的爱德华八世,出生于1894年6月,是英王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长子,1910年被立为英国王储,1911年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王储不但鼻高嘴阔,天庭饱满,眼神里透出一股王气,一脸富贵相,而且身高体壮,健如奔马,一反英国王室历代王储体弱多病的积弊。“一战”爆发后,20岁的王储主动服役参战,任为陆军参谋,出生入死,屡立军功。战后,王储代表英王遍访欧美各国,深得各国政界领袖好评。王储更兼体恤下情,英国公民为此甚为欣喜。
王储20岁以后,王室依照宫廷礼仪,开始物色王妃。无数窈窕淑女,竞相争宠献媚,争夺王妃之位。未料年华正盛的王储冷若冰霜,全然不睬。30岁以后,王储仍然孑然一身。玛丽王后身为母后,苦思无策,打发人携带王储尊照,前往瑞士,用重金请日内瓦街头的独眼神卦指点迷津。独眼神卦默思良久,方吐出八个字:“惊鸿一瞥,重洋万里!”
1931年6月,王储心血来潮,换上便装,一身普通佣工打扮,登上一列便车,只身出外游玩,便是在这列火车上邂逅了来自美国的辛普森夫人。王储和辛普森夫人一见钟情,成为至交。两人频频约会,形影不离,双双出没于上流舞场,下等酒吧。有人大谈辛普森夫人被立为英国王妃的可能性,但这一猜测立即被洞悉英国王室继位惯例的人们否定。不少人认为王储钟情于辛普森夫人大概是逢场作戏,一场闹剧而已。
1936年,英王乔治五世驾崩。王储继承王位,封号爱德华八世。年轻的国王文武兼资,精力过人。1936年11月国王提出要与辛普森夫人互结秦晋。英国王室、政府、议会大惊,按照王室遴选后妃的惯例,这万万不可!英国首相鲍德温代表政府、王室、议会提出:英国不能接受一个美国人为王后,国王只能在王位和辛普森夫人之间作选择,如一定要与辛普森夫人结婚,就必须辞去王位!爱德华八世经过几天考虑,作出决断:坚辞王位,与辛普森夫人结婚!
1936年12月12日,爱德华八世正式卸任,其弟约克公爵继位为王,称号乔治六世。43岁的爱德华八世辞去王位后,受封为温莎公爵。不久,即与辛普森夫人在法国顺利成婚。二人婚后,双宿双飞,恩爱无比。公爵被任命为英国驻法军事代表团成员,参与军机。法国败亡后,公爵携带夫人转往西班牙。后来被任为大英帝国巴哈马总督,于1940年7月远渡重洋赴任。1972年,温莎公爵无疾而终,老死泉林,享年78岁。
温莎公爵不爱江山爱美人之举,一时成为佳话。但是1996年,英国一些著名新闻媒体曝光了温莎公爵的隐秘旧案。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并迅速传向世界各地。这些记者称,据可靠档案材料表明,温莎公爵当年辞去王位,并非为了这位美国佳人,而是因为他与法西斯纳粹早已有频繁秘密来往。在欧洲大陆战云密布,法西斯轴心国向全世界人民磨刀霍霍的当口,这位后来成为反法西斯盟首之一的英国的一国之君却向敌人“暗送秋波”,这是英国王室无论如何无法接受的大丢其脸的丑闻,英王室只能借口不能接受一个已有婚史的美国夫人作王后为理由,迫使爱德华辞去王位,以掩疮疤。这听起来似乎太过离奇,不幸的是,最近英王室无奈地承认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遂使传诵了几十年的佳话变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