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目瞪口呆,热泪盈眶,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这位前辈的高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厕所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的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
几十年的光阴一瞬而过,后来她成了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我们再来结识一下弗雷德这个人。
弗雷德是一个普通的邮差,他负责为小区的住户收、送邮件。
他听说小区内有一位职业演说家,叫桑布恩先生。这位桑先生一年有160天到200天在外出差,于是他向桑先生索要一份全年行程表。
桑先生很奇怪,问:“您有什么用?”
他回说:“以便您不在家时,我暂时代为保管您的信件,等您回来再送过来。”
这让桑布恩很吃惊!因为他从未碰到过这样的邮差。
桑先生回答道:“没必要这么麻烦,把信放进信桶就好了,我回来再取也是一样的。”
弗雷德解释说:“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住户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弗雷德想了想,又接着说:“这样吧,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塞不进邮箱的邮件,则搁在房门和屏栅门之间。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把其它的信留着,等您回来。”弗雷德的建议无可挑剔,桑先生欣然同意了。
两周后,桑先生出差回来,发现门口的擦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里,下面还遮着个什么东西。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桑先生出差期间,美国联合递送公司把他的包裹投到别人家了。 弗雷德看到桑先生的包裹送错了地方,就把它捡起来,送回桑先生的住处藏好,还在上面留了张纸条,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费心的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不同的邮政公司之间竞争市场份额,比的就是服务,而因为有一批弗雷德式的职业化员工,他们所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创造了无形价值,使美国联合递送公司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弗雷德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邮差,但他的事迹却闻名世界,因为他是职业化的典范,他身上体现了真正的敬业精神,他真正做到了“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会成为一名“弗雷德”。
及时审查自己的目标,果断放弃无意义的固执
一味地盲目地坚持目标的人,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的人,势必会惨败而归。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及时对自己的目标进行检验,如果发现目标有问题,就应该果断放弃无意义的固执,另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所谓“无意义的固执”,就是不思变通,顽固坚持毫无前景的目标。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对自己的目标进行修改。
许多怀有雄心大志的人,就是由于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目标上矢志不移,最终蹉跎了自己的年华,一事无成。坚持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进,当然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是,如果死钻牛角尖,不思变通,也只会走上灭亡之路。当发现前进的道路被堵死,或者前边根本没有道路可行的话,就要勇敢地转头,或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如果明知没有成功的希望,却还是屡屡试验,这种做法是愚蠢的、毫无意义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更知道应该将哪些构想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
当你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后,忽然发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死胡同,自己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最明智的办法是尽早抽身退出,并立刻去寻找别的机会,用别的方式走向成功。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力学之中。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才得以在力学中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并适时做出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只有这样,每次抉择才可以将你引向通往成功的坦途上。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时刻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却先后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并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工作。此时,他集中精力,决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推销员。
经过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出去销售。当销售额逐渐上升时,他租了一所旧棚房,并雇用了一名助手专门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干销售。后来,福勒制刷公司拥有销售人员数千名,年收入达到数百万美元。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否则,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
推销的要点并非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
这是一个推销的时代,大多数行业也都和推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推销的要点就是推销产品。其实,推销的要点并非是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
乔·吉拉德49岁时便退休了。那时他连续12年保持全世界推销汽车的最高记录,平均每天销售6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退休,是1977年圣诞节乔·吉拉德送给自己的礼物,他以此证明父亲的一句话是错误的。他说,小时侯,父亲认为他是个四处游荡的笨蛋,而母亲坚信他会成功,并鼓舞他证明给父亲看。乔·吉拉德后来用行动证明了父亲的话是错误的。如今他游荡在全世界。但他只是退职,却未休息。
他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曾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精英传授他的宝贵经验,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们被他的演讲感动,被他的经理激励。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乔·吉拉德认为,问题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每次出现问题,把它解决后,自己就会变得比以前更强大。
35岁前的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40个工作仍一事无成。
1963年,35岁的乔·吉拉德从事的建筑生意失败,身负巨额债务,几乎走投无路。他说去卖汽车,是为了养家糊口。
在全世界,人们都问乔·吉拉德同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卖出东西的?
生意的机会遍布于每一个细节。很多很多年前他就养成一个习惯:只要碰到人,左手马上就会到口袋里去拿名片了。
乔·吉拉德认为,推销的要点是,并非推销产品,而是推销自己。他到处用名片、到处留下他的味道、他的痕迹。每次付账时,他都不会忘记在账单里放上两张名片。去餐厅吃饭,他给的小费每次都比别人多一点点,同时主动放上两张名片。因为小费比别人的多,所以人家肯定要看看这个人是做什么的,分享他的成功。人们在谈论他,想认识他,根据名片来买他的东西,经年历月,他的成就正是来源于此。
他甚至不放过看体育比赛的机会来推销自己。他有最好的座位,拿了一万张名片。而他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在人们欢呼的时候把名片扔出去。于是大家欢呼:那是乔·吉拉德——已经没有人注意那个明星了。
在演讲现场,乔·吉拉德也没有忘记散发名片:“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现在在卖名片。”而他以此为荣。
在全世界,到处有人问乔·吉拉德卖什么。他说:“是全世界最好的产品——独一无二的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认为,所有人都应该相信:乔·吉拉德能做到的,你们也能做到,我并不比你们好多少。而他之所以做到,便是投入专注与热情。他说,放弃了建筑生意,就在于太多选择、太多人,会分散精力。而这正是失败的原因。
怎么使自己事业成功?乔·吉拉德认为,应当把聪明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
有人说对工作要百分之百地付出,他却不以为然:这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但要成功,就应当付出140%,这才是成功的保证。
人的一生非常有限。有的人买许多身外之物,比如房产,比如珠宝。但在乔·吉拉德看来,人首先要买的是自己,要相信自己,热爱自己。他说:“事实上,凡是向你买东西的人,买的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