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阅读世界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成功者的创业史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就是储蓄存款。即便是在他们经济条件并不甚宽裕时,他们也努力节衣缩食,一点点积攒、储蓄。他们一旦面临机遇时,这辛苦存下的钱便成为他们成功的起点。
有位年轻人从滨州的农业区来到费城,进入一家印刷厂工作。他的一位同事在一家储蓄所开了一个户头,养成了每周存款5美元的习惯。在这位同事的影响下,这位年轻人也在这家储蓄公司开了户。3年后,他有了900美元的存款。这时,他所工作的这家印刷厂发生财务困难,面临倒闭的噩运。他立刻拿出自己不断存起来的900美元来挽救这家印刷厂,因此获得了这家印刷厂一半的股份。
他采取了严格的节约制度,协助这家工厂付清了所有债务。到了后来,由于他拥有一半的股份,所以每年可从这家工厂里拿到25000美元的利润。如果他未养成储蓄的习惯,那么他永远不会获得这个机会。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16岁开始闯荡商界。他最先是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他从母亲那里继承了清教徒式的节约习惯。虽然收入不多,月薪只有40元,他仍然把大部分钱积蓄起来,为日后的投资作准备。两年后,他开始做腊肉和猪油的投机生意,成为一个小有资本的商人。这时他仍然保持着储蓄的习惯,他要为今后的大投资作准备。机会来了,在1859年石油业掀起热潮时,他凭靠长期积蓄的财力,在一家炼油厂拍卖时,不惜重金,每次叫价都比对手高,最终获得了这家炼油厂的产权。这就是他赖以起家,登上石油大王宝座的“标准”新炼油厂。经过20年的经营,洛克菲勒控制了美国90%的炼油业,成为亿万富翁。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他16岁时开始养成的存款习惯。
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储蓄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平日大手大脚,花钱没有节制,那到了真正需要现款来把握投资机会时,就会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机会让有存款的人抓走。洛克菲勒若不是有长期储蓄的现款作后盾,就无法同竞买对手比价,从而买下炼油厂。如果没有炼油厂,亿万富翁的洛克菲勒也就很难出现。
有了存款,在紧急时刻可以此来抵挡一阵,“小钱将会管大用”。
洛克菲勒的成功还在于,他勇敢地购买了一片不被人看好的油田。这个油田的原油被叫做“酸油”,谁也找不到一个好方法来有效提炼它。但这个油田价格低得惊人,产油量极高,洛克菲勒下了狠心要买下来。他说服了董事们,用800万美元一次性购买了油田。要让油田成为“摇钱树”,必须解决提炼问题。洛克菲勒找来专家进行研究。在研究了两年仍没成果时,董事们认为毫无希望,拒绝再提供经费。这时,洛克菲勒便用自己的积蓄,自费支持研究。研究终于成功,这片800万美元收购的油田,获得了几亿美元的利润。而在这次非凡的成功中,同样是储蓄的习惯在关键的时刻发挥了巨大效能。
难怪洛克菲勒说:对标准公司的成就来说,有足够的金钱和信用与其他方面一样重要。
存款的习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你需要向别人借款时,你的存款习惯会帮助你。许多生意人不会轻易把他们的钱交给他人处理,除非他看到此人有能力照料他的钱,并能妥善加以运用。摩根就说过:他宁愿贷款100万元给一个品德良好,且已养成储蓄习惯的人,而不愿贷款1000元给一个没有品德及只知花钱的人。洛克菲勒在发展石油事业中,也因急需资金,需要借款。他的存款习惯证明他能够偿还他人的资金,这样,他便不费力地借到了他所需要的资金。
运用创新思维,成就自己的大业
凡成大事者都有超出常人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在思维上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念,超越自己的过去,也要有超越对手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一个人成为成大事者的能力。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为自己的成大业之路奠定基础。
世界上因创新成就大事的人,简直就是不胜枚举。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过去却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思维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它给了我成大事的支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惟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他的成功有赖于他的创新精神。
“我成大事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永远做一个不向现实妥协而刻意创新的叛逆者。”这是美国实业家罗宾·维勒的话。罗宾·维勒的言行是一致的。我们能从罗宾·维勒的身上看到创新思维对一个人成功所起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当全美短筒皮靴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的时候,每个从事皮靴业的商家几乎都趋之若鹜地抢着制造短皮靴供应各个百货商店,他们认为赶着大潮流走要省力得多。
罗宾当时经营着一家小规模皮鞋工场,只有十几个雇工。
他深知自己的工场规模小,要挣到大笔的钱确非易事。自己薄弱的资本、微小的规模,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同行相抗衡。而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权,争取有利地位呢?
罗宾选择了两条道路:
一是在皮鞋的用料上着眼。就是尽量提高鞋料成本,使自己工场的皮鞋在质量上胜人一筹。然而,这条道路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行走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自己的产品产量比别人少得多,成本自然就比别人高,如果再提高成本,那么获利有减无增。显然,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二是着手皮鞋款式改革,以新领先。罗宾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妥当,只要自己能够翻出新花样、新款式,不断变换、不断创新,招招占人之先,就可以打开一条出路,如果自己创造设计的新款式为顾客所钟爱,那么利润就会接踵而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宾决定走第二条道路。
他立即召开了一个皮鞋款式改革会议,要求工场的十几个工人各尽其能地设计新款式鞋样。
为了激发工人的创新积极性,罗宾规定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所设计的新款鞋样被工场采用的设计者,可立即获得100美元的奖金;所设计的鞋样通过改良被采用,设计者可获500美元奖金;即使设计的鞋样不能被采用,只要其设计别出心裁,均可获100美元奖金。
同时,他即席设立了一个设计委员会,由五名熟练的造鞋工人任委员,每个委员每月额外支取100美元。
这样一来,这家袖珍皮鞋工场里,马上掀起了一阵皮鞋款式设计热潮,不到一个月,设计委员会就收到40多种设计草样,采用了其中3种款式较别致的鞋样。立即召集全体大会,给这3名设计者颁发了奖金。
罗宾的皮鞋工场就把这3个新款式皮鞋试行生产。
第一次将每种新款式皮鞋制做1000双,制成后立即将其送往各大城市推销。
顾客见到这些款式新颖的皮鞋,立即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
两星期后,罗宾的皮鞋工场收到2700多份数量庞大的订单,这使得罗宾终日忙于出入各大百货公司经理室大门,跟他们签订合约。
因为订货的公司多了,罗宾的皮鞋工场逐渐扩大起来,3年之后,他已经拥有18间规模庞大的皮鞋工场了。
不久危机又出现了,当皮鞋工场一多起来,做皮鞋的技工便显得供不应求了。最令罗宾头疼的情形是别的皮鞋工场尽可能地把工资提高,挽留自己的工人,即便罗宾出重资,也难以把其他工场的工人拉出来。缺乏工人对罗宾来说是一道致命的难关。因为他接到了不少订单,如无法给买主及时供货,而这将意味着他得赔偿巨额的违约损失。
罗宾忧心忡忡。他又召集18家皮鞋工场的工人开了一次会议。他始终相信,集思广益,可以解决一切棘手的问题。
罗宾把没有工人可雇佣的难题告诉大家,要求大家各尽其力地寻找解决途径,并且重新宣布了以前那个动脑筋有奖的办法。
会场一片沉默,与会者都陷入思考之中,搜肠刮肚地想办法。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小工举起右手请求发言,罗宾嘉许之后,他站起来怯生生地说:“罗宾先生,我以为雇请不到工人无关紧要,我们可用机器来制造皮鞋。”
罗宾还来不及表示意见,就有人嘲笑那个小工:“孩子,用什么机器来造鞋呀?你是不是可以造一种这样的机器呢?”
那小工窘得满面通红,惴惴不安地坐了下去。
罗宾却走到他身边,请他站起来,然后挽着他的手走到主席台上,朗声说道:“诸位,这孩子没有说错,虽然他还没有造出一种造皮鞋的机器,但他这个办法却很重要,大有用处,只要我们围绕这个概念想办法,问题定会迎刃而解……我们永远不能安于现状,思维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桎梏中,这才是我们永远能够不断创新的动力。现在,我宣告这个孩子可获得500美元的奖金。”
经过4个多月的研究和实验,罗宾的皮鞋工场的大量工作就已被机器取而代之了。
罗宾·维勒的名字,在美国商业界,就如一盏耀眼的明灯,他的成功与他时时保持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只要有诚信,就能用别人的钱由贫变富
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运用别人的钱致富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有诚信,因为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放款,把钱借给诚信的人,赚取利息;借出愈多,获利愈大。
达拉斯的查理·赛门斯起初身无分文,直到外出工作才有了一些积蓄。每个周末查理会定期到银行存款,其中一位柜员注意到他,觉得这个孩子天生聪慧,了解金钱的价值。
查理决定创业,从事棉花的买卖,那位行员让他贷款。这是查理·赛门斯第一次运用别人的钱。一年半以后,他改为买卖马和骡子,过了几年,积累许多的经验。
有一次,两个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来找他。两个人都是优秀的保险业务员,业绩非常好;他们用推销保险的收入,自己开公司,却经营不善,只好把公司转卖给别人。
很多销售人员以为只要业绩好,企业就能获利,这是错误的观念。不当的管理会将利润腐蚀殆尽。他们的问题正是如此,两个人都不懂管理。
他们去找查理,说出自己失败的经验。“我们的公司没有了,推销保险至今所赚取的佣金,都缴了学费。如今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
“我们对于推销工作非常在行,应该尽量发挥所长。你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需要你,大家共同合作,一定会成功。”
几年之后,查理所买下他和那两位推销员共同创立的公司全部股份。他怎么有钱?用别人的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当然是向银行借钱。因为从小他就知道银行是他的朋友。
查理向达拉斯银行贷款。银行非常乐于把钱借给像查理一样诚信,并且有可行性计划的人。查理的贷款额度不受限制,他的寿险公司,原来的资本只有40万,透过基本客户群制度,在短短10年之内,获利4000万。其后,他又动用别人的钱投资旅馆、办公大楼、制造厂和其它企业。
借款人自愿把钱借给一个值得信任、懂得感恩的人,这是良性的互助。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就是不诚信。不诚信的人借钱或购买商品,却不愿意偿还全额贷款或付清款项诚实的人,也可能因为一时疏忽,无法偿还贷款,而成为不诚信的人。
态度积极的人,有勇气面对事实。没有能力还钱时,有勇气告诉债权人,想出使双方满意的处理方式。此外,他会作适度的牺牲,直到债务全数还清为止。
诚信且具备常识的人,不会滥用信用。诚信但缺乏常识的人,可能胡乱借钱;想不出还钱的办法时,受到消极的态度所影响,就可能违背诚信。他可能放任不管,困为欠债往往不会被关进监狱;他认为自己可以逃避惩罚,却无法逃避担忧、恐惧和挫折感,因为束手无策而背信,还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
查理的成功说明:只要有诚信,就能用别人的钱由贫穷变为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