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归来,史玉柱像一个谜团,让人疑窦顿生,在他的名片上只有一个头衔——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但在一串串错综复杂而又布局缜密的公司链背后,却始终闪动着史玉柱的身影:他先是靠借来的50万元打造脑白金赚了10个亿,然后又经过程序极为复杂的运作将脑白金、黄金搭档卖给四通,这个曾经被称“不会用钱”的史玉柱在资本老手段永基带领下,熟练地从国内资本市场迈向了国际资本市场。随后,史玉柱将华夏银行的股票和民生银行的股票纷纷收入囊中,他看重的是这种坐享其成的盈利模式,有了银行,即便是出了问题,国家也会出手相助,这是史玉柱的精明之处!
1.借到50万,巧妙运作再获巨额财富
这个时候找朋友借,他肯定会借给我的,原因是他在珠海做房地产的时候,我借了500万给他,借了一年,他也按期还了,我就跟他说我借50万,所以他也没说什么,当时就把钱给我了。
——史玉柱
有人说,史玉柱是最著名的失败者,也是“最负(负债)”的人,具体是指史玉柱的惨败和他背负的2亿元巨额债务。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报道了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完成了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随着巨人倒下,负债2.5亿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广东,从此隐姓埋名了。史玉柱回忆起那时的境地时说:“那时候就是穷,债主逼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痛定思痛,史玉柱陷入苦苦的思索:我究竟错在哪里?他怕自己想不彻底,把报纸上骂他的文章一篇篇接着读,越骂得狠越要读,看看别人对他失败的“诊断”,还专门组织“内部批斗会”,让身边的人一起向他开火。在各种猛药的“外敷内服”之下,史玉柱终于输了个坦然,输了个明白。这个背着2.5亿元巨债的“中国首负”,完成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转变。
幸运的是,受到重创的史玉柱除了缺钱外似乎什么都不缺,公司20多人的管理团队,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不离不弃,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史玉柱手上已经有两个项目可供选择,一个是保健品脑白金,另外一个是他赖以起家的软件。此时,史玉柱选择了脑白金。
要做脑白金,但资金从哪里来?当时的史玉柱可以说是窘困之极。于是史玉柱只能四处筹集资金。因为他知道自己东山再起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这也是史玉柱创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次融资。其实,这次融资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借。
史玉柱找朋友借了50万元。史玉柱回忆说:“这个时候找朋友借,他肯定会借给我的,因为他在珠海做房地产的时候,我借了500万给他,借了一年,他也按期还了,我就跟他说我借50万,半年,所以他也没说什么,当时就把钱给我了。”借到钱,史玉柱先拿出15万元补发拖欠的工资。另外,脑白金还是采取委托生产的模式,史玉柱又拿出了15万元给无锡一家公司生产脑白金。于是,借来的50万一下子就出去了30万元。剩下的除了留下5万做预备资金之外,15万全部砸向了江阴的广告。
没有钱,自然要一切从简,脑白金的启动资金是自汉卡M-6401以来最低的。史玉柱只好处处节省,勒紧裤腰带打翻身仗。史玉柱后来回忆那段难忘的日子说:“最难过的一段日子是1998年上半年,即脑白金上马前后。那时,我连买一张飞机票的钱也没有。有一天,为了到无锡去办事,我只能找副总借,他个人借了我一张飞机票的钱——1000元。飞到上海,当天赶到无锡,住到30元一晚的招待所时,女服务员认出了我,但她并没有讽刺我,相反还送了我一盘水果。那段日子,我是一贫如洗。”
50万的启动资金,当然没有办法实施大手笔策划,于是史玉柱选定了江苏江阴县作为自己的试验田,后来就有了那次著名的江阴调查。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苏南,购买力强,离上海、南京都很近。在江阴启动,投入的广告成本不会超过10万元,而10万元在上海不够做一个版的广告费用。这几乎是最后的机会,他别无选择,必须一击中的。
江阴调查无疑使得史玉柱本人信心大增。江阴一个月砸下去,第一个月就上有了30万的毛利,相当于净赚了15万。然后用这30万加上5万的预备资金再砸,第二个月就净赚了30万。此时的史玉柱一改往日的急进性格,在挫折中慢慢变得沉稳起来。1998年5月,史玉柱开始打无锡市场。无锡第二个月赚钱了,赚了十几万,又去启动下一个城市。仿照江阴模式,史玉柱将赚到的30万全部投入无锡市市场。第二个月就赚了100多万。尽管对于史玉柱所欠下的巨额外债来说,这点钱依旧是杯水车薪,但毕竟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不禁让史玉柱充满了东山再起的信心和希望。
1998年7月,在凭借脑白金赚到第一个100万元的时候,史玉柱在无锡的五里湖度假村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0多人,史玉柱把这次会议称为“第一届干部培训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扩大市场,决定开发南京、吉林、常州、苏州四个市场。其中,程晨负责南京市场、吴刚负责苏州市场、陈焕燃负责吉林市场、祝鸿强负责常州市场。史玉柱把100万元分成4份,每个人25万元,开拓市场的办法自选,史玉柱只问结果不计过程。
脑白金在这四个城市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南京第一个月投入25万元广告,回款也是25万元;第二个月投人25万元广告,回款100万元;第三个月投入广告28万元,回款140万元。1998年10月份以后,史玉柱又将在南京、常州、苏州、吉林四个地区赚到的钱,用于开拓其它六个城市。
1999年1月,原巨人集团副总经理陈国带领一名司机,各自开着一辆大卡车,将巨人的所有家当——各种档案、文件、办公设备——搬离珠海。巨人在珠海的历史结束了。这一年春节后,史玉柱在南京海军指挥学院召开了“第二届干部培训班”,参会者100多人,此时,巨人的月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在这次会议上,史玉柱做了长篇发言,总结了巨人的失败教训和现在公司经营的原则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以脑白金为起点,史玉柱再次站起来了。不管怎么样,史玉柱都要感谢借他50万的那个朋友,如果没有这笔资金,史玉柱可能会永远从人们的视线里消逝……
2.重出江湖,用1.5亿赎回信用资本
作为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家,有一种社会责任感,是我的错就要敢于承担。再说欠的是老百姓个人的钱呀!另外,我忘不了在最困难之时,浙江大学几位大学生写的信,他们希望我这个校友不要让创业的大学生失望!正是这些鼓励,我今天才会有钱还,才能再站起来!
——史玉柱
2001年1月30日,珠海一家名为“士安”的公司在珠海特区报上打出一条公告,这条名为“收购珠海巨人大厦楼花”的公告称,士安公司将以现金方式收购珠海巨人集团在内地发售的巨人大厦楼花。2001年2月1日,士安公司开始现金收购“烂尾楼”——巨人大厦的楼花,用真金白银向老百姓还钱。
士安公司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家公司的真正主人又是谁?对此人们议论纷纷。2001年2月3日,沉寂4年之久的史玉柱终于出面证实:珠海神秘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行为就是史玉柱。经过了4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又回来了。
2001年,在全国人民对诚信的一片期待声中,史玉柱回来了。史玉柱的复出明显带有浓重的江湖道义色彩。但是还是有人开始怀疑史玉柱的还钱、复出,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是个很不错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以还钱作为切入点挟道义闪亮登场。不管人们怎样猜测,当初的巨人还是回来了。
至于为什么定在这样一个时间来“还债”?史玉柱有自己的原因,因为史玉柱是有压力的,2000年史玉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他就说过要在春节前把钱给还上,但是后来考虑到可能会对老百姓过春节造成不好的影响,才改成了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史玉柱回忆说:“还钱行动开始后的两周内:90%的债权人找到了,他们来把钱拿走了。这里面一部分是100%的方案,一部分是70%的方案。75%的人选了100%的方案,要分两次付,年底还要再付一次,这部分大概还涉及2000万元左右。”
截至2001年2月15日,香港及内地共计一亿多的楼花回购基本结束,史玉柱兑现了“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的承诺。全国上百家媒体开始铺天盖地报道巨人史玉柱“巨人归来”的新闻。
那么,史玉柱为什么这样低调,而且开始的时候还要打着士安公司的旗号出现在公众面前呢?史玉柱解释说:“士安公司就是我的公司,是2001年刚刚注册的。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还钱,还完钱以后,这个公司的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珠海巨人集团欠了香港和内地老百姓1.5亿元,史玉柱在准备还这笔钱时,考虑过两个方案,一是以珠海巨人集团名义还,二是以史玉柱个人名义还。但是,史玉柱的律师说,这两个方案都行不通,都不能保证史玉柱筹措的1.5亿元安全地还给老百姓。因为,珠海巨人集团还有企业债务,而史玉柱是珠海巨人集团的法人代表。因此,新注册的士安公司的法人代表不是史玉柱,目标只是为了保证钱顺利地还到老百姓手里。
史玉柱于2001年1月28日在珠海特区报刊出公告,以分期支付或一次性支付两种方式供选择,以当年契约编号为序,从1月29日至2月15日,完成还款。珠海还款的5000多万元先汇入银行,还款处设在银行门口,办完手续,银行开出存折或支票。那几天,珠海大概有两千多个老百姓拿回了当年投出去的钱。
其实,在此以前,史玉柱已经在香港开始还钱了。香港有140位债权人,大约要还港元9000多万,相当于人民币1亿。后来,有80%的债权人还了,还有20%的人可能移居海外了,史玉柱也正在找,什么时候找到什么时候还。
对于还款的方式,史玉柱也是经过悉心考虑的。史玉柱采纳了两种还款方式,一种是按楼款的70%一次性结清,另一种分两次收购,第一次还40%,余下60%年底付清。并且公开承诺:“只要我不出问题,只要我这个人不出问题,欠款就不会出问题。”
同时,史玉柱知道“这样的还款方式好像还是让老百姓蒙受了损失。”但史玉柱说:“如果要算利息,算精神赔偿,恐怕10多亿元都不够,但对于我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就是5个亿我也拿不出来。我感觉已经尽力了,良心上感觉安慰了。至于这两种方案,我们做过电话调查,发现主要有两类人,一类占多数,说是打个5折一次给就行了;另一类是最好分两期给70%,先给50%后给20%。我们开始报给珠海市的方案也是这样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相对提高了。现在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案,我现在还差2000多万元,2001年年底前应该可以解决。”
2001年2月15日,对于史玉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他旧债全部清偿的日子。
在还钱的过程中,史玉柱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因为史玉柱还债究竟是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这成为各方议论的焦点,毕竟商业策划是史玉柱的看家本领。
但不管是不是炒作,多年以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史玉柱或者上海健特及脑白金在2001年的行动,可以发现史玉柱花费的1.5亿元与其说是他在还债,不如说,这是一次史上最明智的一次“投资”。
“前几年,有时候走在外面,总感觉到四处有人盯着我,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认出我来,但是,肯定是觉得很脸熟,不自觉地盯你几眼,这种感觉特难受。就像是做错事被人盯着一样。”史玉柱曾这样说。当然,这只是史玉柱花1.5亿元的一个原因,因为这1.5亿元带来的更大的“投资”收益还在后面。
史玉柱以还钱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而正是这样的社会效益,又促成了他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通过还债,2001年上半年史玉柱成了全国上下大江南北曝光率最高的名字之一,凭着还钱的举动,史玉柱成功当选中央电视台评出的“2001年十大风云人物”。
一个可以想象的事实是,如果将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都换算成广告版面的话,这个价格将远远超过史玉柱还钱所花出的一个多亿。而熟悉传媒和广告操作的人都知道,以新闻刊出的报道比之广告的传播效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如此这般,还债实际是一个一箭双雕的举动——不仅能消除史玉柱的心病,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无债一身轻,史玉柱因还债事件而接受采访,他终于堂堂正正地递出了自己的名片,从1997年“巨人倒下”后,他一直没用过名片;他也终于可以摘下自己的墨镜,昂首挺胸在大街上行走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认出他是史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