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济人危难,这种成人之美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扶正压邪,放手和坏人坏事做坚决的斗争。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怕惹是非的人,偏偏被是非惹上了,正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在这种时候,恐怕他最想见到的,不是像他自己一样遇着“是非”绕道走的人,而是盼望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快快到来,以解救他的危难。所以,我们必然批判那些对人漠不关心、见危不助、见难不帮、见义不为、见暴不除。见死不救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行为,因为这和我们民族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救人危难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成人之美,积德行善,获得的将是温情厚意。
做富有人情味的老板
作为老板,手里没有一群优秀的人才,是难以成功的。所以有先见之明的老板在争夺人才时,无不费尽苦心。
在争夺人才的策略中,以情动人是最常见的一种。我们知道,讲究情义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中国人尤其如此。“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因此,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统治术。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员工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员工的名字,会令员工受宠若惊。因此,富有人情味的老板必能获得员工的衷心拥戴。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一将成名万骨枯”嘛!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员工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板时常和员工换个位置,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便是安人之道。
不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所欲施于人,都应该有其限度,而这个限度,即在“安”或“不安”。超越了限度,会导致不安的后果,则虽为自己所非常不欲的,也不得不施之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你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人能像考虑自己、为自己着想那样来考虑别人、为别人着想,就可以进入“文明”层次了,就真正有点精神文明了。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实现了全球一家,实现了理想国。
我不愿别人加到我身上的事,我也不加到别人的身上。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孔子的弟子子贡说他能做到,孔子却说:“非尔所及也。”子贡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个全才,他比孔子小31岁,出身于商贾之家,后来在鲁国季孙氏手下做了不小的官,据说孔子晚年生活得以维持,子贡出了不少的力。孔子死后,子弟们多是服心丧三年,即待师如父,内心服孝三年,子贡却在孔子的墓旁搭了一茅棚子,亲自在那里守孝三年。在风水先生中还传说,孔子的墓地原先选在葬少皋帝的地方,但子贡看了后认为那只是一个帝王的风水,孔子是千古圣人,那处风水不行,然后才选了曲阜孔子坟墓所在的那块风水圣地。孔子不称许子贡,可见推己及人之难。
有时,我们发现,那些经历过贫贱、困难、挫折、痛苦的人,因为自己对这些东西有体会,所以为别人着想还容易一点。一帆风顺的人、条件优越的人、有名望有地位、才高力大的人,办起事来碰钉子时少,走起路来抬轿子的多,自己达到目的很容易,为别人着想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只要有一点点权力的人,在运用这点权力时,为别人着想都不太容易做到。机关坐办公室的人,想不到前来办事的人的困难;超市站柜台的人,不愿体会购物者的心情;医院做医生的人,不善体贴病人……当然,相反的情况也有,不过前者更普遍些罢了。
有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也是一切道德,特别是公共道德的基础。如果人们心中都只有自己,完全不顾他人,那也就不会有公共道德”。现在社会上许多不良现象,都与缺乏恕人的思想有关。这一点也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所普遍适用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应该普遍遵行的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
有一个企业讨论什么是“文明”的标准,他们的回答是,时时想到他人就是文明。这个回答通俗而又生动地反映了文明的本质。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有了社会生活,就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也要求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而不是妨碍社会生活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人们时时想到他人、想到社会,这也就是文明的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商准则,正是反映了文明的这个最基本的精神。
社会生活愈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愈密切,对文明的要求也就愈高;就愈要求人们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中,想到自己言行的社会影响,想到社会和他人。在现代世界已经愈来愈成为地球村的情况下,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社会、与他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俗话说,不能服众者必不能成大事。作为一个老板必须具有团结人才、组织人才的能力,他能够以宽阔的胸怀宽容人,以坦荡的胸怀团结人,因而能够担负起对员工的责任。
北京潭拓寺内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副对联在宽容上强调的是要容天下难容之事。做老板的要宽容一般的事,还比较容易;遇到难容的事能够宽容就不大容易了。这就需要提倡“糊涂”二字。郑板桥说得好:“退一步天地宽,让一招前途广……糊涂而已。”当然,在原则的问题上糊涂不得,而在涉及个人恩怨的问题上,则是应该糊涂一些的。
四川乐山凌云寺内弥勒佛旁的一副对联则又有所不同:“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低。”这副对联强调的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己要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无知无识,对人要尽量找出别人的长处。笑,并非笑人,而是笑自己无知无识;观,并非是观人之短,更要观人之长,取人之长,学人之长,容人之短。任何正常的人,都是有短有长的,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有时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往往结合在一起。所以说老板看人、待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也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就一定能豁达地宽容别人了。
宽容不会失去什么,相反会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更会是得到人的心。要做到宽容,老板首先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不要总是对一些细微末节斤斤计较,更不要对一些陈年旧账念念不忘,因为老板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成为属下在意的对象。
由此可见,处变而不惊,以不变应万变,以宽容对待狭隘,以礼貌谦恭对待冷嘲热讽,不将心思牵于一事一物,不将一丝哀怨气恼挂在心头,这是作为一位老板理应具备的容人雅量。古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现代人来说,老板的肚子里要能跑开火车才行。对于具有不同脾气、不同嗜好、不同优缺点的人,你要学会去团结他们,因为你是一位老板,你应具备一颗火热而宽容的心。
将心比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党内思想路线的斗争使得党始终没有确立真正的老板核心。王明的“左”倾主义路线使得红军遭到严重损失。
为了保存实力,党决定进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艰苦的行程中,不少人饿死,也有不少人掉入泥淖之中,从此见不到天日。部队里面,下起平常士兵,上至某些指挥员,情绪低落,开始发牢骚,思想开小差。
党的老板毛泽东、周恩来等注意到了战士们的这种情绪,为防止战士们斗志丧失,决定召开连以上指挥员会议。在会上,不少指挥员埋怨战士们丧失了斗志,甚至不听从老板。
听了指挥员诉说的各种苦衷,周恩来说:“同志们,现在正值中国革命的困难时期,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不小心,就会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因此,一定要调动战士们的积极性。此时战士们的情绪比较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指挥员应该以理说服他们,而不能只靠命令指挥他们。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士兵,指战挥们对我们大声斥责、痛骂,而我们的前途又看不到光明,我们会心服吗?因此,我们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疏导,而不能只是斥责他们。”
周恩来的一席话正是要求指挥员们将心比心地想一下,想想士兵们的苦衷,而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及他人。
美国总统里根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患病去医院输液。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为他扎了两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他眼看着针眼处起了青包。正当他疼痛的时候想抱怨几句时,却看到那位小护士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女儿。于是他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第三针终于成功了,小护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连声说:“先生,真是对不起,我很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实在是太紧张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励,我真是不敢再给您扎啦。”
里根告诉她说:“我的小女儿立志要考医科大学,她也会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我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这里,里根在想抱怨小护士时,想到了自己将来读医科大学的小女儿,将心比心,鼓励小护士不要紧张,从而使小护士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宽容和理解;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作为老板,对待员工不能过分苛刻,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般挑剔他们的工作。应该将心比心,多想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许多角色在不停地转换,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老板,但也许在某些场合你又不如他,此时你可能是服务者,但彼时就可能是被服务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自己,最好要先去那样对待别人。你想让员工都服从你的老板,就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困难之处。
克己复礼敬人敬己
《礼记·仲尼燕居》托孔子的话指出:礼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处理一切事务使之具有秩序的控制手段。如果社会生活不用礼来约束,就会混乱无序。人们好像无人搀扶的瞎子或者在黑暗中摸索的人那样,手足无措,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此看来,礼,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就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