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种类居住在狭小空间的密度每平方千米很少超过4000只成体,而体型比较大的黄面衣囊鼠则低到每平方千米700只。在高质量的栖息地,衣囊鼠的领地在面积和位置上是固定的,多数个体在非常有限的地界内度过它们整个成年期。在低质量的栖息地,为了寻找食物和伴侣,它们需要通年不断地变化居住地。
两种性别的个体都很好斗,富有攻击性,会为了争夺小块的土地而打斗。雄性的嘴边和臀部一般都有很重的伤疤,这大都是在繁殖季节里打斗留下的。
同大多数动物一样,它们的繁殖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很大。在一些山区,一般都是在晚春或者夏季初期冰雪融化后进行交配,但在沿海山谷、沙漠山谷、温带草原,交配则常和冬季的降雨时间重合。
多数雌性勃氏堆土鼠每个繁殖季只产1窝,有些却能产3~4窝,这取决于环境的质量,即能提供给雌鼠的营养多少。在灌溉地区生活的衣囊鼠几乎整年内都可以怀孕,而在邻近的自然植被里生活的种群的交配时节则有着明显的界限。雌性黄面衣囊鼠和赤色衣囊鼠每年都生1~2窝。每胎生的幼崽数在各种中不同,柔毛衣囊鼠属通常产2只,而堆土鼠属一般每胎生5只,最多一次能产10只幼崽。交配时节的开始时间、长度、每年怀孕次数主要受当地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植被质量的影响。
衣囊鼠出生的时候,眼睛和颊囊都是闭合着的。出生后24天颊囊张开,眼睛和耳朵则在26天才有知觉。另外,鼹型堆土鼠和勃氏堆土鼠出生的时候都有胎毛,出生100天后会蜕掉。
铠甲将军——穿山甲
中文名:穿山甲
英文名:Malayan pangolin
别称:鲮鲤、陵鲤、龙鲤、石鲮鱼
分布区域:中国、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
穿山甲是地栖性哺乳动物,属鳞甲目,鳞鲤科。它们多喜欢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
穿山甲是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非洲,以白蚁为食,偶尔也吃些蜜蜂等昆虫的幼虫。成年穿山甲一次能吃许多白蚁。发现一个蚁穴后,穿山甲会伸出利爪它的爪子长得像弯钩一样,左扒右掘,从蚁穴中赶出蚁群。然后,它再伸出舌头。其细长的舌头像一条长带子一样向蚁群横扫过去,每扫一次,就有成百上千只蚂蚁成为它的食物。蚁群进入胃后,胃中的角质膜和吞进去的小砂粒能把食物碾碎,从而进行消化。图43穿山甲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长,背面略微隆起。成年穿山甲体长50~100厘米,尾长10~30厘米。体重1.5~3千克。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头呈圆锥状,眼小,吻尖。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自额顶部至背、四肢外侧、尾背腹面都有。鳞甲从背脊中央向两侧排列,呈纵列状。鳞片呈黑褐色。鳞有三种形状:背鳞成阔的菱形,鳞基有纵纹,边缘比较光滑。纵纹条数不一,随鳞片的大小而定。腹侧、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肢鳞片都成盾状,中央有龙骨状突起,鳞基也有纵纹。尾侧鳞成折合状。鳞片之间杂有硬毛。两颊、眼、耳以及颈腹部、四肢外侧、尾基都生有长的白色和棕黄色稀疏的硬毛。绒毛极少。成体相邻鳞片基部的毛相合,成束状。雌性穿山甲有1对乳头。
穿山甲平时喜欢独居在洞穴中,只有在繁殖期,它们才会成对生活。与洞穴生活相适应,穿山甲有爱清洁的习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边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个5~10厘米深的坑,将粪便排入坑中以后,再用松土覆盖。
穿山甲有时还会设下圈套,让蚂蚁自动前来送死。穿山甲先在蚁穴边躺下装死,它张开全身的鳞片,一股浓烈的腥膻味立刻从鳞片里散发出来,一阵阵地飘向蚁穴。蚂蚁们闻到气味纷纷出洞,它们把装死的穿山甲当成一座肉山,蜂拥而上。等到前来送死的蚂蚁差不多了,穿山甲把全身肌肉一收缩,合拢鳞片,大部分蚂蚁就被关在鳞片内。接着,带着满身蚂蚁的穿山甲跳进池塘中,抖动身子,打开鳞片,蚂蚁便浮在水面上了。然后,穿山甲就用舌头舔吃水面上的蚂蚁。不一会儿,水面上的蚂蚁就被吃光了。
丑陋幽灵——袋獾
中文名:袋獾
英文名:Tasmanian devil
分布区域: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州
袋獾分布在澳洲的塔斯马尼亚州,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在袋獾属中,袋獾是惟一没有灭绝的成员,身形与一只小狗差不多,但肌肉发达,十分壮硕。其特征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击时发出的臭味、刺耳的叫声,以及进食时的神态。除狩猎外,袋獾也进食腐肉。它们通常单独行动,但有时也与其他袋獾一起进食。
袋獾身体很粗壮,长有粗长的尾巴。体长为47~83厘米,尾长可达22~30厘米,有的雄性袋獾体长超过100厘米,体重达10千克。它的外貌既不像狗熊,又不似野猪或狼,可是却兼有三者的缺点,显得十分丑陋。袋獾的头部宽大,大耳朵、小眼睛。它长着血盆大口,里面有42枚牙齿。在它的下颌上,长着一小撮粗糙的胡须。它的四肢很短,跑起路来摇摇晃晃,一点也不雅观。它一身黑色粗毛,仅胸前及两侧和臀部夹杂着白色的斑纹。它的臀部较不发达,远远望去好像没有屁股似的。
袋獾在茂密的丛林中生活,常常昼伏夜出,它喜欢单独活动,性情非常凶猛和残忍。如果一些小动物如小型哺乳动物、地栖鸟类、蜥蜴等,不识时务,自动送上门来,它就会“照单全收”,使之成为自己的腹中之物。它还会突然袭击,将比自身重5倍的袋鼠咬死,在发出一阵洋洋自得的嚎叫声后,它就会迅速离去。“塔斯马尼亚恶魔”名不虚传。它们在被激怒时会放出臭气,刺鼻程度可与臭鼬比拟。袋獾长于听觉及嗅觉,视觉则以黑白视力表现最佳,因为它们多在晚上出来活动。它们较能看到移动的物体,却难以观察到静止的东西。
雌性袋獾从2岁起,每年发情1次。在发情期,雌性袋獾会制造多个卵子。每年3月是袋獾的交配季节,它们会不分昼夜地进行交配,交配往往在受到遮蔽的空间进行。雄性袋獾会互相斗殴以争夺交配权,但如胜利者在交配后不加看守的话雌性会和其他雄性交配,因为袋獾是多偶的动物。
袋獾是有名的“昼伏”动物。白天,它们不出去觅食,而是喜欢待在太阳下休息。在塔斯马尼亚,人们随处都可以见到袋獾。它们对干燥的硬叶树林或接近海岸的林地尤其钟爱。它们昼伏夜出,白天除了嗮太阳,它们就栖身在茂密的灌木林或地洞之中。小袋獾喜欢爬树,但成年袋獾却不能。此外,袋獾也善于游泳。它们喜欢单独行动,而不喜欢成群出没。袋獾的活动范围介乎8~20平方公里之间,常常与其他动物的领地重叠。袋獾奉行机会主义,它可吃进一只小型的沙袋鼠,但实际上袋獾吃的腐肉比捕猎到的活动物还要多。袋獾喜好的食物为袋熊,然而它们也会视乎周围的食物多寡进食其他家畜(如绵羊)、鸟类、鱼类、青蛙以及爬虫类动物。袋獾每天平均吃掉相当于其体重15%的食物,但情况许可的话它们也会在半小时内吃掉相当于其体重40%的食物。
袋獾同一般的有袋动物不一样,它们的袋子是长在背后的。袋獾经常会在地底下寻找蠕虫、昆虫和别的小动物当作食物。这样,在它刨坑时,四溅的泥土就不会溅到它的袋子里了。只有当它在洞里后退时,口袋才会碍手碍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