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马鹿长有大角,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雌兽在相应部位仅有隆起的嵴突。雄性马鹿的角一般分为6或8个叉,个别可达9~10叉。在基部即生出眉叉,斜向前伸,与主干几乎成直角;主干较长,向后倾斜,第二叉紧靠眉叉,因为距离极短,称为“对门叉”。这和梅花鹿及白唇鹿的角时有区别的。角的第三叉与第二叉的间距较大,以后主干再分出2~3叉。各分叉的基部很扁,主干表面长有小突起和少数浅槽纹。
马鹿是典型的北方森林草原型动物,但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栖息环境也多种多样。东北马鹿栖息于海拔不高、范围较大的针阔混交林、林间草地或溪谷沿岸林地;白臀鹿则主要栖于海拔3500~5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及冷杉林边缘;而在新疆,塔里木马鹿则栖息于罗布泊地区西部有水源的干旱灌丛、胡杨林与疏林草地等环境中。
每年9~10月,是马鹿的发情期。此时,雄性马鹿很少采食,它们常用蹄子扒土,频繁排尿,用角顶撞树干,把树皮撞破或者折断小树,并且发出吼叫声,初期时叫声不高,多半在夜间,高潮时则日夜大声吼叫。发情期间雄兽之间的争偶格斗也很激烈,几乎日夜争斗不休,但在格斗中,通常体弱的马鹿一旦招架不住就会败退了事,胜利的马鹿也不追赶,只有双方势均力敌时,才会出现一方或双方的角被折断的情况,此时,甚至会造成严重致命的创伤。取胜的雄兽可以占有多只雌兽。
雌兽在发情期能分泌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此时,它的眶下腺张开,经常摇尾、排尿,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性周期为7~12天.雌兽的妊娠期为225~262天,在灌丛、高草地等隐蔽处生产,每胎通常产1仔。初生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有白色斑点,体重为10~12千克,头2~3天内软弱无力,只能躺卧,很少行动。5~7天后就开始跟随雌兽活动。哺乳期为3个月,幼仔1个月时就会出现反刍现象。12~14个月龄时,开始长出不分叉的角,到第三年分成2~3个枝叉。3~4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6~18年。
温柔使者——驯鹿
中文名:驯鹿
英文名:Reindeer
别称:角鹿
分布区域: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
驯鹿(Reindeer)并不是人工驯化出来的,之所以给它们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们很温驯,是人类的好朋友。驯鹿是喜欢极地附近严酷气候条件的少数几种动物之一。它们的双层皮毛很厚,能有效地抵御严寒。四肢长而有弹性,适于踏雪行走和长途迁徙。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但群体的大小会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驯鹿个头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长有角;角干向前弯曲,有分叉。3月,雄鹿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巴很短;主蹄又大又宽,中央裂线很深,悬蹄比较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在夏季,驯鹿体背毛色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为白色。冬毛稍淡,呈灰褐色或灰棕色,髯毛和会阴毛密生,呈白色。5月,驯鹿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仔鹿生后10天,初角茸就会长出来。
驯鹿生活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主要以石蕊为食,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驯鹿产仔期间,帮助母鹿照顾幼仔,赶走狼、熊等天敌。其余时间,驯鹿则自由自在地在林中采食活动,不用看管。
地衣是驯鹿最爱吃的植物,因此,又被称为“驯鹿苔”。冬天,地衣被埋在雪地下。雌鹿一旦嗅到地衣,就用铲子般的蹄挖掘雪洞下的地衣。如果被雄鹿觊觎,为了身旁的小鹿,还有体内蠕动的生命,雌鹿会和雄鹿以角死拼,争夺那救命的地衣洞。
驯鹿的特别之处在于,雌雄鹿都长着长长的角。但尤为奇怪的是,它们还会捕杀动物。每当严寒来临,在缺少太多的菌类食物时,成群的驯鹿就会捕杀北极旅鼠,进行饱餐。
驯鹿每年9~10月为交配季节,争雌斗争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产仔。每产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165~180天。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个体当年即能参加繁殖,一直到14岁,繁殖能力很强,雄鹿性成熟较晚。驯鹿寿命可达20年。
在西伯利亚北部和俄罗斯欧洲部分,它们常被用于运输,一般可驮50~80千克的东西,是冰原地带主要的运输工具。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的大迁移。每到春天,它们便离开越冬地,举家北上。迁移的队伍中,雌鹿打头阵,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一路上,它们脱去厚厚的“冬装”,换上清爽的“夏装”。这漫长的迁移大概要长达数百千米。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每年的圣诞节,圣诞老人都准时地驾着几只驯鹿,驶进每个小朋友的梦里。虽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故事,但由此可见驯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森林强盗——浣熊
中文名:浣熊
英文名:Procyon lotor
别称:食物小偷
分布区域:美洲
浣熊(Raccoon)喜欢居住在池塘和小溪旁树木繁茂的地方。浣熊的毛很长,眼睛周围是黑色的,看起来好像戴着面具。浣熊擅长爬树,大多在夜间活动,利用视觉和灵敏的嗅觉来觅食。它们的爪子很灵活,能够拾东西或抓东西。浣熊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不仅在林地生活,而且还学会了如何在有人类居住的地区生活。浣熊常常偷盗垃圾箱、人们储藏的食品和农夫的农作物,并且还留下残屑碎片的痕迹,因而被人们称为“强盗”。
在动物园里,我们常常看到浣熊在吃食物之前,总喜欢把食物放到水里洗洗再吃,似乎很爱清洁。其实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浣熊并不洗什么东西,只是到了动物园里,没有了自由,也没有机会去水中猎食虾、鱼和蛙,它们“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才模仿“在水里猎食”的动作。而这一动作看起来好像是在洗食物似的,所以被人类误认为它们是爱干净的动物。
浣熊非常适应有人类陪伴的生活。在美洲的城镇里,它们常常在夜里出来偷吃垃圾箱里废弃的食物。有时还会闯入居民家中,擅自打开冰箱,偷吃主人的美食。因此人们把浣熊叫做“小强盗”。浣熊虽然十分淘气,但非常可爱,因而许多人都喜欢它们光临。
浣熊只在繁殖期才会成对。公浣熊会同时与几头母熊交配,但母熊一般只接受一位求偶者。平时温驯安详的公熊在交配季节常常会互相叫嚷和厮打。春天,母熊通常会在大约9周后产下3~5只幼熊,并且独自照看它们。浣熊妈妈常常靠在树边,一边给小浣熊喂奶,一边给它们轮流梳理体毛。浣熊妈妈除了哺育自己的儿女外,也会照料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浣熊妈妈带领儿女们外出游玩时,如果遇上敌人袭击,就会像猫一样,把宝宝衔在嘴里逃走,或者是猛击小浣熊的臀部,促使它们快快爬到树上躲避。一旦被敌害追得走投无路时,母浣熊就会与敌害进行生死搏斗,不惜生命以保护自己儿女的安全。
小浣熊长大一些的时候,浣熊妈妈会把它们领到浅水潭中,学习摸鱼的技巧。有时它们还会像妈妈一样,用脚在浅水里踏一个坑,将鱼赶进去,然后捉鱼吃。小浣熊就是这样慢慢学会捕猎的。
由于浣熊外形十分可爱,既聪明又干净,所以人缘很好。但它们却有些恃宠生娇,不仅敢肆无忌惮地登堂入室,翻箱倒柜找吃的,而且还敢占据家养宠物的窝,甚至在吃饱喝足之后,直接就在地板或家具上排泄,害得闹“浣熊灾”地区的居民们天天召开会议,讨论对策。许多地方的居民忍无可忍,只好请来专业动物师,将这种又可爱又可恶的家伙赶出家门。
白袜子——白肢野牛
中文名:白肢野牛
英文名:Gaur
别称:野黄牛,亚洲野牛
分布区域:中国、印度、东南亚
白肢野牛主要产于亚洲南部,我国的西双版纳也产白肢野牛。西双版纳人根据白肢野牛的形貌特征,将它称为“白袜子”,这确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称呼。
白肢野牛被公认为是现代牛类中身躯最为魁伟的一种。一头雄性白肢野牛肩高可超过220厘米,一般为190~220厘米;体长为260~330米;体重大多在800~1000千克之间,也有1000千克以上的。而雌性的白肢野牛身躯要小一些。白肢野牛的角也很给人以力量感,雌性的白肢野牛角长70厘米左右,两角之间的宽度可超过90厘米,已知的最高记录达110厘米。角基部的周长将近50厘米。整个角形向侧后方弯曲,弯度比较大。雌性白肢野牛的角就小得多了。牛角呈浅绿色,角尖部颜色比较深,接近于黑色。
白肢野牛的体毛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区别。雄性的体毛为黑色或黑褐色,雌性的体毛为深褐色。未成年的白肢野牛体毛颜色比则要浅一些。但无论性别、无论长幼,白肢野牛四肢下半部都长着白色的毛。这就难怪人们要称它“白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