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拉尔夫通过不断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这个时候,医生恰好回来了,他立刻为拉尔夫治疗,才使他最终摆脱了危险。
在面对不幸时,拉尔夫正是通过不断暗示自己的方法,才使自己幸免遇难。试想,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拉尔夫方寸顿乱、不知所措,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在不幸降临时,一定要以一种坦然、从容的心态去看待,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不幸面前乱了阵脚。
生活中需要有“阿Q精神”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正传》,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阿Q也已经成了举世闻名的“典型人物”。阿Q最明显的特征是,挨了别人的打后总会自言自语骂一声“儿子打老子”,怒气发泄了,心理也平衡了,不再感到痛苦了,这就是所谓的“阿Q精神”。假如他不骂那一声,而是把怒气闷在心中,迟早要“憋”出病来。像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因为“闹革命”被抓去杀头,肯定可以活很大年纪。
诚然,生活中没有阿Q的原型,但我们却可以从每个人身上看到“阿Q精神”。在某些情况下,“阿Q精神”可以起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因此,在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今天,学点“阿Q精神”不无好处。在我国,“阿Q精神”已经成了国民精神的一部分,并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阿Q精神”并非中国专利,外国也有“阿Q”,比如,美国总统林肯的“阿Q精神”就十分明显。一次,有位议员当众羞辱了他,回家后林肯气得饭也吃不下。他摊开信纸,用非常尖刻的语言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将对方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美滋滋地上床睡觉去了。第二天一早,林肯部下要替他把信发出,他却将信撕了。部下不解,林肯笑着说:“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再把它寄出去呢?”
不仅美国总统如此,市民也不例外。有位名叫约翰的公民,深夜接到一个不相识的女人的电话,那女人对他说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经常整夜不归,不像以前那样体贴自己,她感到很苦恼。
约翰问:“那你为什么不和他离婚?”
女人回答道:“我舍不得离开他,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那你为什么跟我说?我又不认识你。”
“我就是要让不认识的人听我倾诉苦衷,熟人听了反而会惹麻烦。跟你说完了,我心里就舒坦多了,谢谢你。”
俄国作家契诃夫不但自己有“阿Q精神”,还极力将这种精神灌输给读者,让广大市民们在不幸降临时,以“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以求得心理平衡。契诃夫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生活是美好的》文章,其“腔调”和阿Q的“儿子打老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中,契诃夫这样写道: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要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头上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到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就会永远生活在欢乐之中。
在法国有一门新兴的“陪话女郎”职业,也是对“阿Q精神”的运用。顾名思义,“陪话女郎”就是专门陪人说话,顾客心中不管有什么“苦水”尽管往她身上“倾泻”,她会“照单全收”,全无半丝恼怒。并且,“陪话女郎”还能为顾客排忧解难,说些好听的话给对方解闷。她们的酬劳是以小时计费,如果另给小费的话,她们也乐意收下。
法国的孤独老人以及“有闲阶层”的贵夫人们,就喜欢找“陪话女郎”聊天。他们倾谈心中的苦闷,痛诉人生的不幸。陪话女郎一边认真聆听顾客的“投诉”,一边察言观色、投其所好说一些对方爱听的话,直到顾客心满意足才离去。顾客消了气,陪话女郎得了利,皆大欢喜。
将“阿Q精神”运用得最到位的要数日本人,别的国家只是用“阿Q精神”消除心中怒气,求得心理的平衡,日本人却技高一筹,他们用“阿Q精神”来推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可谓是“变废为宝”。
日本的有识之士领悟到: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上下级在长期相处中难免会产生矛盾,比如工厂的工人和厂长会有矛盾,公司的职员和经理的利益也不相同。有时,下级受了上级的气敢怒而不敢言,心理上受到压抑,如果不及时将“压抑”释放出来,就会产生负效应,不利于工作或生产。
于是,头脑精明的厂长和经理们便想出一个高招:将自己的形象做成橡皮模具,大小高矮面部五官和自己一模一样,把模具置于一间“出气室”内。凡心中有气没处发泄的工人或职员,都可以到“出气室”对这个模具拳打脚踢、大声怒骂,直到将心中的怒气、怨气全部发泄出来为止。职工出了气,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有家工厂做了统计,自从设立了“出气室”之后,该厂的生产效率比原先提高了7.9%。
“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是一剂良药,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至于因心理压力得不到正确疏导,从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譬如打人、毁物甚至杀人放火、自杀之类的偏激行为。
如今,“阿Q精神”已经成了“国际通行”的医治心理疾病的辅助手段,在治疗人类心理失衡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吃亏是为了以后的“占便宜”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句话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从中我们可以领略生命的深意的旷达,体会由吃亏退隐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稳重、不圆熟。古往今来,聪明的人都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也是“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这样描写“和平主义者”: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一个大彻大悟的人,同时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惟其“若愚”,才显“大智”本色。唐代的寒山与拾得,就是两个这样的人。
一日,寒山对拾得说:“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说:“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当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福尽则祸亦至,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我们就会采取“愚”、“让”、“怯”、“谦”的态度来趋福避祸。
“吃亏”也许是物质上的损失,但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往往是取决于他的心境。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就获得了人生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就会处处想占别人的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肯定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引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怎么会有不败之理?
很多人都能做到“吃亏”,但“吃亏”后能够做到“知足”和“安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境界。“知足”的人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充满感激之情;“安分”的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得不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一个人如果没有过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邪念。没有邪念,就会本本分分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一个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从表面上来看,“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会让人不思进取。实际上,这些思想是在教导人们对自己有清醒认识,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切的祸患都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有些人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事情,也有些人认为有些努力是徒劳的,与其同别人撕破脸皮去争取某些肯定得不到的东西,还不如事前不伸手,为自己换来和平与安全。其实,后一种人不是消极避让,而是一种豁达的处世态度,是大彻大悟之人的一种智慧。
这些人退下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而是在这个清静的时刻好好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从中找出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下次出击做好精密的、科学的规划。因此,对这些人来说,吃亏并不证明自己的失败,而是让自己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以便在以后的机会中占到更大的“便宜”。
自信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管何时何地都能相信自己,这样的人无论多么平凡,最终也能做出惊人的成就。缺乏自信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干、优良的天赋、高尚的性格,也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信是做好一切的基础。
成功取决于一个人坚定的信念,而与这个人的才能大小、天赋高低没有直接联系。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事实上他就能够成功。反之,如果不相信自己,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思前顾后,那他决不会成功。
有一次,一个轻骑兵奉命为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的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看了信后,立刻写了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让他骑自己的马快速把信送回去。
士兵看着那匹矫健强壮、装饰得华丽无比的马迟疑不决,最后,他不得不遗憾地对拿破仑说:“对不起,将军,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拍了拍士兵的肩膀,严肃地说:“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不配享有的。”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士兵一样的人,他们以为自己的身份卑微,别人所有的一切是不属于自己的,以为自己不配享有。这种自卑自贱的观念,往往成为他们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借口或者原因。
这些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留给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的。并且他们还经常这样想:这一辈自己是无法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了,还是等下辈子再说吧。有了这种卑贱的心理后,他们当然不会有成就伟大事业的念头。
世界上有许多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但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没有为自己立下远大的目标,最终只做了一个平凡甚至平庸的小人物。可以说,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以失败告终。
有些人在开始做某件事时信心十足,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但一经挫折马上萎缩,这是因为他们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因此说,光有自信还不够,还需要让自己的自信心坚定异常,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不屈不挠、奋勇向前,这样的人才会最终取得成功。
与自信相对立的是自卑,自卑是一个人无形的敌人,可以在紧要关头置人于死地。每个人都要摆脱自卑心理,千方百计地战胜它,否则它会为人们带来信心丧失、自我意识过强、不安、恐惧等消极思想,让人们的生活一团糟。所幸的是,自卑可以转化为自信,一个自卑的人为了摆脱被人轻视的境地,会发奋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就,从而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出生在一个百万富翁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花花公子恶习。后来在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来自巴黎的气质典雅、美丽异常的女伯爵一见倾心。他千方百计地接近这位女士,并挖空心思地讨好奉承,没想到这位女士冷冰冰地说道:“请你离我远一点,我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
格林尼亚顿时自卑得无地自容,甚至想到了自杀。后来他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了里昂,在那里他隐名埋姓,插班进入里昂大学刻苦学习。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终于赢得了当时的有机化学权威人士菲利浦·巴尔教授的欢心。靠这位名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格林尼亚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并发明了“格式试剂”,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境遇下都要记住,自信是与积极的行动紧密相连的,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就能让自己积极地行动起来,勇敢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人生预测
你是个乐观的人吗
测试题
你是个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你透过亮丽还是灰暗的镜子来看待人生?
1.如果半夜里听到有人敲门,你会认为那是坏消息,或有麻烦发生了吗?
A、是(0分)B、否(1分)
2.你随身带着安全别针或一条绳子,以防万一衣服或别的东西裂开了吗?
A、是(0分)B、否(1分)
3.你跟人打过赌吗?
A、是(1分)B、否(0分)
4.你曾梦想过赢了奖券或继承一笔大遗产吗?
A、是(1分)B、否(0分)
5.出门的时候,你经常带着一把伞吗?
A、是(0分)B、否(1分)
6.你把收入的大部分用来买保险吗?
A、是(0分)B、否(1分)
7.度假时,你曾经没预定旅馆就出门了吗?
A、是。(1分)B、否。(0分)
8.你觉得大部分的人都很诚实吗?
A、是(1分)B、否(0分)
9.度假时,把家门钥匙托朋友或邻居保管,你会将贵重物品事先锁起来吗?
A、是(0分)B、否(1分)
10.对于新的计划,你总是非常热衷吗?
A、是(1分)B、否(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