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9100000021

第21章 极致人生

“文死谏,武死战”,是深受儒学熏陶的中国文化人最高的操守。这样的操守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都有淋漓尽致的显现。特别在国家和民族危机时刻,这样的显现就尤为突出。

1840年(清道光廿年),这个年份,中华民族的记忆尤为深刻。因为自此始,就有了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同时,自鸦片战争爆发之日起,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的仁人志士,为拯救国家和民族,开始进行惊天动地、抛头洒血的斗争。中日甲午战争,武将死战,文臣死谏,鸣奏成悲壮的交响。一个岌岌可危的王朝,一群英勇不屈的武将文臣,一味求和的慈禧和李鸿章,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写就的故事,是耐人寻味和令人思考的。

清光绪廿年,甲午(1894年)中日黄海之战,北洋水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慷慨殉国;陆上战场,总兵左宝贵英勇捐躯;北洋大臣李鸿章姑息养敌,退让求和。在避战求和的政策控制下,虽然当时中国的军舰数量比日本多,但中国海军却不断失利,败报频传,朝野震动。翰林院三十五人联名上奏,弹劾李鸿章战败误国。11月旅大失陷,辽东不守,京师告急,慈禧、李鸿章屈膝求和。时任都察院福建监察御史,甘肃秦安人安维峻“闻之感愤填膺,痛不可忍”,连夜草奏缮写,二更“即呼正阳门入趋上之”,《请诛李鸿章疏》,提出将李鸿章“明正典刑,以尊主权而平众怒”。质问慈禧:“皇太后既归政皇上矣,若犹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臣民?”“至李莲英是何人斯?而敢干政事乎?如果属实,律以祖宗法制,李莲英岂复可容!”安维峻一小小京官,“意以命拼一疏,倘可上回天听,虽死无恨!”

历朝的皇帝都摆出虚心纳谏的姿态,为的是落个兼听则明,从善如流的好名声。善于纳谏的经典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杀兄逼父,以很不光彩的手段谋取皇帝的位子后,不得已装出一副虚心接受意见的样子。但魏徵每谏,他心里都很不舒服,非常憋气。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罢朝后,李世民回至内苑,大发雷霆,愤愤地说:“魏徵每廷辱我,总有一天要杀此田合翁。”可见谏言说到要害,说到痛处,不仅会发火,还会想到杀人。慈禧本就靠垂帘听政起家,拿小皇帝当玩艺儿耍。让光绪主事儿,也是摆个样子给人看。安维峻上疏直谏,让慈禧把权力交给光绪。像慈禧这样热爱权力的女人,凭一疏谏言,能把权力拱手相让吗?

果然,疏上,慈禧勃然大怒,令将安维峻交刑部严加惩处。在光绪的曲意回护下,安维峻免于一死,革职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赎罪。《清史稿》本传记载:“维峻以言获罪,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供应,抵戌所,都统以下,皆敬礼有加。”乌里苏雅台参赞大臣志锐亲为制印,刻“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安维峻发配塞上时,京师大侠王五亲为护送。安维峻被放逐五年后,隐退故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执著?迂腐?还是英雄呢?读安维峻对于我是一种折磨,当我理性地思考时,却总被安维峻二更时分,急匆匆叩正阳门的沉重声响所打断。隆冬时节,二更深夜,霜重风寒。一个小小的谏官,一腔热血,满纸忠诚。这情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际,而且总会同邓世昌率“致远号”拼死直冲日寇军舰就义的场景重叠。一种强烈的震撼,以生命为代价的展现,常常模糊了我的双眼,不由人就有了泪滴垂下。

当从政或者说做官,成为一种谋生的职业时,人性的高尚与低劣,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政治大舞台上,千百年来造就了许多故事。百姓们代代讲述着清官明君,戏台上演绎着君君臣臣,文官武将。戏好看,故事动听,而做官做人却很难,尤其是把做正直人与做清政有为的官恰好地融合起来,那就更难。所以,历朝的官场都讲究中庸之道,三思而行,喜怒不形于色,明哲保身,忌锋芒太露。不然官就当不了,事就办不成。年轻时读史看戏,总要追究好人坏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再读史看戏,就感到世上的事复杂得很,好人坏人也是很难分清辨明的,并不像戏台上那样脸谱化。于是,就深感生命之艰难。

生命于人只有一次,但生命于人却无法摆脱时代的关联,如果没有时代的映衬,个体的生命就没有了背景和生存的理由。

安维峻的生命过程,1854一1925年,这个时代,正是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没落时期。风雨飘摇,残烛迎风。这样的一个朝代,生存其中的人,无论你是官是民,是智是愚,都会被这个朝代的旋涡所包裹。一个人的力量于一个朝代是弱小的,同时又是被动的。人们无法选择所生存的朝代,在某些时候生命孤立无援。安维峻的生命历程,恰好与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紧密相连。作为一个苦读有志的乡间孩子,安维峻是热爱生命并深知生命之可贵的,同时也深知他成进士、庶吉士、翰林院编修、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的不易和艰难。他完全可以遵从官场之道,尽一个谏官的责任,写一封中庸平和的折子送上去,里不伤,外不损,做一个太平官。完全可以寄生于衰败的王朝,过平静舒心的日子。但他却走了一条险路,一条与官场常理相悖的路。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勇气,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否则是很难做到的。一个有家合儿女,有血有肉的男子,在国与家、生与死的面前,要作出舍弃的选择是十分痛苦的。许多人会因此而退缩,并抱恨终生。而安维峻做出了选择,舍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生命因此升华,同时辉煌。

这使我想到韩愈,一介书生,一个忠于职守的谏官。在唐宪宗皇帝倡导佛事,举国迷信盛行之时,在文臣武将们大都为皇帝迎佛骨活动讨好或不痛不痒谏言时,韩愈却上奏折直言相驳,说佛骨不过是一块脏兮兮的枯骨,皇帝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他要皇帝将这朽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结果“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而且一贬再贬。但他在潮州,仍然见心明志,脚踏实地为当时还很落后的潮州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所以人民以潮州的高山、江水为他立碑作传,留下韩山、韩江让后人们解读。这就是一介书生,一个做官的文人的品格魅力。

百多年的官场都在说文人做不了官,其实细想,说文人做不了官的,大都是些附庸风雅自称文人的读书人,这就很有戏剧性。文人做不了官,而做官的重臣却大都是读书人,即是臭名昭著的奸臣贪官,细究起来,也都是学富五车的文化人,就某一方面的学问来讲,甚至有超群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一直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文人做不了官,什么样的文人却就能做了官呢?看来,文人做不了官其实是会不会做官、怎样做官、为谁做官的大问题。明代四朝元老张干,有人向他请教,怎样平息诽谤?答日:无辩。又问:怎样制止怨恨?答日:去锋。不争不辩,无怨无怒,玲珑圆滑,与世无争,如此而行,官运亨通。张干也许受唐朝宰相娄师白做官的启发,娄师白就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不仅自己明哲保身,而且还教育将要赴任做官的弟弟:“假如人家唾你的脸,小擦也会干掉,应当笑着接受。”去锋,不露锋芒,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官就会越做越大,一生就会平平安安,生命也就会少去许多磨难。然而,做官做事都如此圆滑,官场中人人明哲保身,一个王朝就会失去光彩,社会就难于前进。

细细地想,文人的执著,其实显现着文人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仍然要努力去做,甚至不惜生命。他们所要证实的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完善自身人格,达到做人的极致境界。这种精神充实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为后世的人留下了知识者的群像——英雄群像。时代需要英雄,英雄烘托着时代。

安维峻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小小的谏官,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一年内先后上六十余疏,甚至在放逐时,听到李鸿章签订《中俄条约》后,仍痛愤万分,梦中呼喊“此疏纵死必上”。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忠臣”这个概念所表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热血男儿所表现出的国家意识,是炎黄子孙为国抛家舍命的大气节,是一种忘我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力量,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代代炎黄子孙以生命为代价所积累,并不断丰富,也是经过一代代读书人的反思所积淀的。

一个民族的精神,其实就是一些认死理的热血男儿和坚贞不屈的柔情女子,用生命铸造的脊梁。有了这脊梁的支撑,一个民族才会有力量,才会思考和不断进步。

安维峻回乡定居后,蓄发作髻,着道袍道帽,耕作于农田。当他扬鞭催牛犁地时,当他在乡间的黄土地上行走时,当他凝望秦安西川山麓的落日时,思考些什么呢?在他近乎自传的《复夏涤庵同年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江河日下,吾道非矣。意天地之心,当不愿久出于此,将必有人焉。起而力任其责,得志则以道措天下,不得志且将笔之于书,以俟后世,斯则日月以几者也。”

“维峻生长西鄙,见闻固陋,顾自束发受书,即窃自誓学云者。学为忠孝而已,通籍后类,见当世公卿大夫所营营逐逐,乃惟富贵利达之是趋求。所谓天民大人,其志其量者缺焉无闻。”

“维峻狷狭,自信太过,是不履权贵之门,亦渐为权贵所忌,渐加以傲睨之名,或尝使其徒转相告语,汉陈成言,大要教成谄也。私念处此浊世,无可以行吾之志,惟有建言一途,尚可自清白献耳。”

“西山之麓,有薄田数十亩,躬耕足以自给,山中多暇日,则从事宋五子之书。……然一息尚存,不敢不勉。”

安维峻的思考冷静淳厚,因为他经历并观看了王朝的更迭。

清史稿载:“维峻崇朴实,尚践履,不喜为博辨,尤严义利之分。归后退隐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一介书生,一位忠正的谏官,又是生于一个王朝日落时分的有志的读书人,一个崇朴实、尚实践的农家子弟,一个地道的中国文人,鲁迅称之为“中国的脊梁”。

同类推荐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去山阿者歌

    去山阿者歌

    它们有着很好的名字:罗山、窑山、莲花山、花路坡、麦垛山、红山梁、大郎顶、官亭山、黄草岭、庙儿岭、马断头山……这些山和人一样,都活着自己的瞬间和恒久,也在救赎自己。山的间隙有条河。
  • 姜夔集

    姜夔集

    姜夔词,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卓然立足于两宋词坛,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与词风见许于后世,也因为如此,后世整理其词集者便层出不穷。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穿越的救世主

    穿越的救世主

    昭阳获得穿梭不同位面的能力,可是他发现竟然全部都是战争位面…且看昭阳如何拯救一个又一个世界。暂定世界春秋战国,丧尸末日,三国,魔戒,终结者,海贼王,变形金刚,2012,超级英雄。
  • 幽冥录

    幽冥录

    这是一个修者的世界,修三魂,通七魄。魂,以念为兵,以神证道。魄,以身为兵,以力撼天。
  • 妃从天降:腹黑王爷好霸道

    妃从天降:腹黑王爷好霸道

    一朝穿越,她从天而降,直落狼窝——某王爷大婚现场。“王爷请你自重!”啥?自重,真不知道谁先开的头!招惹完他,居然想逃,门都没有。“先收你为贴身侍女,将功补过。”“对了,忘了告诉你,只要犯错家法伺候。”“家法?什么家法?”“真的想知道?那本王就勉为其难示范一下吧!”“啊!”某人深知言多必失,某人却笑意浓浓,欺身而下,看你以后乖不乖乖听话!唉,这究竟是位什么样的爷,主啊,阿门,谁能救救她,好吧,貌似不管她怎么做好像都是犯错,他早已把她吃的死死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弑仙伐神

    弑仙伐神

    一个从小无父无母,与蛮虎相伴的少年,一步步被迫成为煞神,一路逆天而行,弑仙伐神……
  • 苏州河边

    苏州河边

    苏州,一座梦幻天堂,也是一座人间炼狱。在这里,我认识了老王,他比我成熟,懂得如何用自己的一切来保全我的尊严并给我活下去的勇气;而我,为了他,在挣扎,在奋力煎熬。我们的开始比起结束来的朦胧而不确定,但是我们的结束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丰碑。
  • 都市极品仙皇

    都市极品仙皇

    凌飞扬为国际最强极限战士,不幸遭遇背叛,小队所有人牺牲。而凌飞扬则遇到一具无名古尸后,重获新生,同时获得对方所有能力。而这具古尸,乃是千年前从修真界降临地球的一位修真仙皇,他在灵气干涸的地球死去,留下传承。这些传承,包括各种修真功法手段,还有这位仙皇拥有的各种才华,比如琴棋书画等能力……
  • 快穿之炼爱之旅

    快穿之炼爱之旅

    这是一本快穿小说的前传,这是一本有笑有泪,有温馨幸福,也有心酸悲伤的小说。主格调为悲。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被命运玩弄,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这本书脱了了作者控制,作者说的话看了觉得奇怪正常)
  • 故事配角

    故事配角

    腹黑女进化论,看痴情男为爱疯狂痴情女为爱迷茫,来时随花开,走时随花败,怪就怪自己太愚蠢,竟以为执着就能换来你的心,来看看从小就被“抛弃”了的白薇如何进化,预支后事如何,请看正文咯,多支持。所以说人一旦有了感情就窝囊到不行。
  • 我的鬼魅人生

    我的鬼魅人生

    初生牛犊不怕虎,18岁的王真灵跟着有江湖经历的吴茉莉斩妖除魔。一路上危险重重,女鬼,僵尸,蛊毒,与同门师兄斗法,驱鬼符,镇魂符,可谓是人生路上多坎坷,这是命。风水宝地,罗盘失灵,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鬼魅人生
  • 破尘莲华

    破尘莲华

    “我相要变强!我想去守护!”一句誓言改变了一个男孩的一生!这个世界宛如淤泥,残酷而又肮脏,但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在这个世界里痛苦挣扎。本文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善意提醒,本文为热血虐文,没做好被虐的心理准备就不要点开。PS,前四十章可以跳过不看,那四十章是我随便写的,没有什么营养,正文请从正数第四十一章也就是目录的“第一幕”开始看,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