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瑞士化学家米勒试制成功一种白色晶体化合物,取名DDT。苍蝇、蚊子一碰到DDT就死亡。
经过反复试验,米勒认定DDT是很有效的杀虫剂。1942年,米勒所在的那家瑞士化学公司开始大量生产,并让它进入市场。农民用它杀害虫,居民用它杀苍蝇。臭虫……DDT确实发挥过神奇的作用。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给了米勒。但谁知这却是一个典型的错误,它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环境。
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它很难分解。长期地、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DDT问世后,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使用,不少地区的环境受到污染。这些地区的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之中,都有了DDT,人吃了这些食物,体内也就有了DDT。医学家发现,现代人的血液、大脑、肝和脂肪里都有DDT的残留物。不少人因DDT而慢性中毒。
野生动物受DDT的危害例子很多。1976年,美国洛杉矶动物园的小河马突然全部死亡,就是饮用了附近农药厂排放出的DDT废液所致。198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阿波普卡湖区的鸟类,因DDT的残留物影响,使蛋的孵化率从通常的70%下降到20%。
虽然许多国家已在70年代停止使用DDT,我国也在1983年停止使用DDT,但DDT的影响远未终结。前几年,美国一些医学家测试到,美国一些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较高的DDT毒物。美国医生在死婴儿的脑部也发现了DDT,这些可都是透过胎盘从母亲那里接受的。
DDT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喷洒之后会长期滞留在环境中,并且不断地在环境中循环,甚至连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
雕是一种大型猛禽,它身形威武,腿脚粗壮,嘴又长又厚,动作矫健,一向被视作力量和勇猛的象征。白头雕更以它头部族拥着美丽的白色羽毛,被认为是雕鸟中最壮美的一种。在美国、白头雕是人人崇拜珍爱的国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忽然发现白头雕的数量急剧减少。有一位自然爱好者从1939年到1959年做了长达20年的调查。他发现:开始每年在125个鸟巢中有约150个幼雕,到1949年幼雕数量开始下降,有的巢里不再有蛋,有的巢里的蛋孵不出小鸟来,到1957年仅有43个巢里有鸟,其中7个巢里孵出8只小鸟,23个巢里有蛋孵不出鸟,剩下的13个巢只有大鸟没有蛋;到1958年他仅仅在10个巢里看到大鸟。
白头雕的危急促使科学家们加紧研究,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与农药DDT有关。
DDT原来是一种卫生用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来消灭蚊蝇和虱子,保证美军阵地的卫生。由于DDT易于合成,价格便宜,几乎能杀灭所有昆虫,有效期长,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因此战后被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用它来控制疟蚊,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的流行;农业上也用于农田、果园等,保证了农业的丰产。DDT在防治农业害虫方面功不可没。
然而,问题也就来。DDT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吸进体内后,不易分解,也不易排出,而是积累在体内。这样,施用过DDT的庄稼就带毒,被雨水一冲,土壤、流水都带了毒。这些有毒的水土和植物残留物被动物食用后,就积累在动物体内,经过食物链一级一级向上传递,由于生态金字塔的作用,每传递一级,DDT的浓度就加大,营养级越高,其DDT浓度就越高,最后达到致死或者影响繁殖的浓度后,后果就显出来了。白头雕正好在生态金字塔的顶级,因此受害最深。实际上,受害的不光是白头雕,许多吃鱼的鸟、吃虫的鸟都程度不同地减少了。
人类需要化学物质,而化学物质也确确实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人们发挥全部的聪明才智合成化学物质,今后仍将继续为此不懈努力。目前世界上已被人们认识的化学物质大约有1000万种,经常使用的也有8万~10万种,现在每年都有1000多种新化学品被投放市场,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我们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各种化妆品、洗涤剂、涂料、防虫剂、食品添加剂、农药以及许多人服用的药品等等,可以说化学品已涉及各个领域,无处不在。人工合成的新化学物质在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完全是人工作用生产出来的,但是自然界能否接受这种新物质,或者说能否长期接受它,则是需要检验的。DDT农药是一种高度脂溶性农药,它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高5000倍,因此它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聚。一些靠捕食害虫为生的鸟类因吃掉中毒的虫子而死亡,积存在地表中的DDT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又危及到水中的鱼虾贝类,而人食用了这些鱼虾贝类后同样也受到危害。
1962年,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逊曾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该书详尽地介绍了DDT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她在书中指出:“打开尘封了整整一个冬季的窗子,听不到归来筑巢的小燕子的呢喃,清新的柳浪中不见黄莺在歌唱,河中没有鱼儿在戏水,天空没有鸟儿在飞翔,我们拥有的竟是一个死气沉沉,如此荒凉的春天,是DDT扼杀了春天的生命。”人类不需要寂静的春天,于是全世界都坚决淘汰了DDT这种化学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