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50~60年代,西方的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频频发生公害事件,震惊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寂静的春天》。卡森在书中描述了因有机氯农药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并指出有机氯农药不仅危及许多生物的生存,而且正危害着人类自己。这本书很快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促使人们觉醒,掀起了反污染、反公害的“环境保护运动”。
1970年4月22日,在一些国会议员、社会名流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组织带领下,美国1万所中小学、200所高等学校以及全国各大团体共2000万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游行等宣传活动,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项活动的影响迅速扩大到全球,4月22日于是成了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的重要一天——“地球日”。
这项“地球日”活动的发起人是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尼尔逊。早在60年代初,他就为环境问题在美国政治中毫无地位而不安,当时总统、国会、企业乃至媒体都对这一关系到未来的问题漠不关心。怎么办?1963年,他终于说服前肯尼迪总统进行一次国内的巡回演讲,把环境的恶化程度公诸于众,以便引起美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活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1969年夏天,尼尔逊又提议在全美各大学的校园里举办环境保护问题演讲会,并马上成立组织,研究计划。当时才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海斯立即响应。他会见尼尔逊,并决定暂时休学,全身心地投入环保活动。
不久,海斯又把尼尔逊的构想扩大,策划举办一个在全美国各地展开的社区性活动。尼尔逊采纳了海斯的建议,为了错开期末考试,他提议以次年的4月22日为“地球日”,在全美开展大规模群众性的环境保护活动。1969年9月,他在西雅图的一次演讲中宣布了这项计划。尽管他们事先已经作了充分的估计,可是全美公众对于这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热情支持和强烈反响,仍然使他们大为吃惊,且备受鼓舞。
第一次“地球日”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乃至世界环保事业的发展。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美国国会先后通过了28个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法案,并于第二年成立了国家环保局。在国际上,“地球日”活动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成立了环境规划署。
以后每年都有“地球日”活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全世界有140个国家的2亿人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地球日”活动:缅甸人举行反对屠杀大象抗议活动;巴西人到亚马逊河地区植树;英国伦敦的活动组织者鼓励顾客把商品上不必要的包装取下来还给商店;日本人举行近百项清理环境的活动;巴黎的环保极分子这一天骑着自行车或踩着旱冰鞋上街。最积极的当然是美国人:华盛顿安排“能源效率日”、“再循环日”、“节水日”、替代运输日”等多种环保活动日;马里兰州组织志愿者清扫公路和参加植树;弗吉尼亚州举办“地球日音乐节”;加利福尼亚州小学生往田间释放瓢虫,以代替农药以虫治虫;巴尔的摩市的儿童穿着用再生布做成的服装参加游行……世界上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美国著名大学——哈佛大学,有一个名叫丹尼海斯的学生,在这一天发起并组织了保护环境的活动,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支持。全美有2000多万人,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举行集会、游行和其它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高举着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图画和图表,高呼口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此,美国国会也在这一天休会,使议员们能回到各自的代表区参加宣讲会。全美三大商业电视网和公共广播系统对活动的情况作了报道,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办,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都说明“地球日”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了全球性的活动。在1990年4月20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中国总理李鹏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中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就是要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