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一天到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一旦被小人盯上,后果难以估量。
历史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小人以及丑人,名叫卢杞,他长得相貌奇丑,很多人看到他都忍不住失笑。当时郭子仪位高权重,为防小人嫉妒,行事处处小心谨慎。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听说卢杞前来探望,连忙吩咐家人避开,不许在卢杞面前出现,然后独自来到客厅接待卢杞。卢杞走后,家人问他,怎么唯独这个人要让我们躲避?郭子仪笑着说,因为这个人相貌丑陋又内心阴险,如果你们看到他的长相不小心笑出来,他必然记恨在心,将来万一他掌了权,我们家岂不是要遭殃?后来,卢杞当了宰相,果然把从前得罪过自己的人统统除掉,唯独对郭子仪还比较尊重。因此,避免得罪小人,能够使自己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
几乎所有的小人,都仿佛有着永不消退的偏执激情,你越是搭理他,他越是来劲。除非你处在绝对强势的位置,能够干净利落地一击就让他卷铺盖走人,否则,往还反复地和小人死磕,你就输定了。小人生来对使坏的事充满热情,他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跟你耗,能够不惜代价、旷日持久地纠缠极小的恩怨,而你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考虑,你现在可以还击,但跟他杠上之后,你能陪他耗多少个回合?
再者,小人对自己没有道德上的要求,他可以不受道德约束,不惮于使用任何下三滥的招数。如果和他较劲,你们遵守两套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你怎么玩得过他?或者你打算把自己降低到他标准吗?那么你不仅斗不过他,还会输得很难看,因为和你不同,对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小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在别人眼里,也和他成了一路货色。
所以,对待小人最好能避就避,与其自找麻烦,不如给他让个道,不搭理、不回应,惹不起躲得起,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放下仇恨,放过自己
执着于仇恨,等于和自己过不去,原谅别人,是为了对自己好一点。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则“仇恨袋”的故事。
有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力士名叫赫格利斯,他从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唯一的遗憾是找不到对手。有一天,他行走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眼。他对着那东西踢了一脚,但那只东西非但没被踩破,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赫格利斯恼怒了,挥起拳头又朝它狠狠地一击,但它依然如故,仍迅速地胀大着,赫格利斯更加暴怒,捡了一根碗口粗的木棒朝它砸个不停,但袋子却越胀越大,最后将整个山道都堵得严严实实。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之下,赫格利斯累得躺在地上,气喘吁吁。
这时,山中走出一位智者,对赫格利斯说:“朋友,快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如果你不理会它,或者干脆绕开它,它就不会跟你过不去。如果你非要和它较劲,它就会不断膨胀,挡住你的道路,和你对抗到底。”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心中装着“仇恨袋”,就不能容忍一丁点的利益损失,越是想以牙还牙,就越是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道路。学会宽容,化解矛盾,不只是饶恕别人,更是为了绕过“仇恨袋”,让我们自己的路畅通无阻。
我们总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自己伤心、痛苦甚至愤怒的事,此时委屈和不甘就填满了内心,仇恨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仇恨是一种黑暗丑陋的情绪,是一种以别人的痛苦为乐的欲望。这也是自己身上难以言说的痛楚。伺机报复似乎更符合我们的本能,但是如果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重。并且,报复的快感也只出现在一瞬间,稍纵即逝之后只剩下无尽的羞耻和悔恨。
也许朋友一句无心的话伤害了你,也许父母的责骂和误解刺痛了你,也许情人的背叛击溃了你,但是,你要知道,在我们生命中的大多数时光,是他们给了我们温暖和宽慰,是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填满意义。只因为一次伤害,从前的一切都要被全部抹杀吗?难道他们曾经带给我们的扶持、理解、关爱、疼惜,所有的温言软语和实实在在的帮助都是假的吗?睁眼看看他们的好,记得他们曾经给你的一切,别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愤怒、心碎、不甘,甚至生出仇恨与报复之心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他们值得原谅。
宽容并不仅仅意味着宽恕他人,更重要的是,你要放过你自己。你不能只想着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你不能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放不下。如果你心中一直紧抓不放,那么你无论你嘴上怎么说,内心的伤痕永远无法愈合、不能触碰,永远待在照不到光的阴影中。
放下仇恨,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就是释放自己的心灵,让它走出困境。当你能够真正放下仇恨,不用在仇恨的泥沼中挣扎难安,你才发现另一番开阔天地。苏轼曾有诗道:“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一位叫小楼的网友在歌词中给出了这样的回应:“此心若得一株雪,人生何处不清明?”你若内心放下了,世上便没有仇恨可言。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感受,换位思考是体谅与宽容的钥匙。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矛盾都是因误解而起,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深入体察对方的感受,或许就能体谅对方,也安抚自己的情绪。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想人所想,将心比心,先从感情上触及对方,才能达成进一步的理解和和体谅。
有这样一个幽默的小故事。一天,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不停唠叨:“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忍无可忍,说:“你能闭嘴吗?我知道怎么炒菜。”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受如何。”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丈夫,懂得巧妙地置换立场让妻子理解自己的感受。其实体谅别人并不困难,只要我们愿意认真地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感受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中一条重要的人际交往原则,就是说,在我们对别人提出要求之前,先假设如果同样的要求放在自己身上,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不愿意接受,就不应当要求别人接受。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别人的想法和需求,就不会因为自己的私欲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也能尽量地减少“鸡同鸭讲”“对牛弹琴”引发的坏脾气。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我们才能够互相理解、和睦共处。
有两名战士在森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十几天后他们几乎弹尽粮绝,就在饿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打到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多熬过一些日子。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与敌人狭路相逢,经过激战他们巧妙地甩开了敌人,但意外发生了,当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忽然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士兵捂着肩膀倒了下去。后面的士兵惊慌地冲上前来,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为他包扎伤口。当天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地看着前面。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
第二天,他们与己方部队相遇并获救。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说:“其实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当时怎么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原谅了他,因为我知道他要为了他的母亲活下来,于是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与他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他曾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但我没让他说下去,因为我早就原谅了他。”
一次理解和宽容,换来了一生的友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让我们恼怒,但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要那么做,或许就可以体谅别人、宽容别人。当我们心怀怨恨,不妨暂且忍下一时冲动,先换位思考一番,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面临的问题。这样,一些看似无法调和的冲突也能轻易化解,当我们能做到更多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与其指责,不如宽容
当别人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与指责相比,宽容会让对方更加懊悔。
责罚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对再犯形成一种压力。但有的时候,宽容别人的过失会比责罚起到更好的效果。有时我们做错了事,觉得无颜面对别人,偏偏别人还轻易原谅了自己,这让我们更加难受,觉得还不如被对方尽情责骂,甚至被打一顿,心里也好过些。同样,如果别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宽容就比指责更令人难受,因为指责虽然让人难受,却同时卸下了对方的内疚,而如果我们原谅了对方,反而会让对方无法原谅自己。
春秋时代,有一次,楚庄王为庆功而大宴群臣,除了以好酒好肉款待众位将领,还将自己的一位宠妃招来席间为将士斟酒。酒酣耳热之际,将士们胆子越放越开,此时,忽然起了一阵风,把厅上的蜡烛全吹灭了,斟酒的妃子感到有人趁着黑暗在自己身上摸了一把。妃子急中生智,扯下了对方的帽缨,然后告诉楚庄王,只要把灯点燃,看谁的帽缨断了,谁就是趁暗调戏自己的登徒子。
听说有人调戏自己的爱妃,楚庄王当然怒火中烧,下面群臣也乱成一片,以为一定有人要遭殃了。但楚庄王转念一想,在场皆是战功卓著的得力将领,又是饮酒作乐的场合,多喝了几杯有些忘形也可以理解,不至于因此就小题大做惩罚功臣。于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楚庄王宣布:“点燃灯火之前,所有人都扯下自己的帽缨,违者受罚。”
当大厅再次被灯光照亮,群臣都已经拔去了自己的帽缨。调戏妃子的人自然无法查证,大家舒了一口气,宴会也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下去。
后来,晋国攻楚,一位将军勇猛无匹,数立战功。楚庄王召见他,赞扬道:“这次打仗多亏你奋勇杀敌,我们才能打败晋军。”这位将军泪流满面地说:“臣就是当年在酒宴上调戏大王宠妃的人。当时大王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仅不追究,还给臣解围。从那以后,臣就一直等待机会,只求能为大王效死尽忠。”
调戏君王的宠妃本来是对君王的侮辱,楚庄王却体恤军心、宽容忍让,还帮对方掩饰和解围,如此气度和胸襟,才最终成就了楚国的霸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本来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每个人身上都总有几处污点,有的人盯着污点不放,心中自然充满憎恶,有的人却懂得容人小过,对污点视而不见,不仅自己心中平静,也用宽容赢得了人心。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预料外的情况,宽容便是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一种面不改色的潇洒。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史上大凡有所作为的伟人,多数都能容人之过。面对批评,想想自己的过失,面对误解,想想对方的难处,甚至面对背叛,也能想想自己又看清了一个人。
天下没有解不开的结,我们也没有必要让大家都不开心,多一些体谅和宽容,少一些指责和耿耿于怀,既是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面对别人的过失,用宽容的态度取代指责,是一种双赢的策略。
原谅无心的过失
连计算机都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人?学会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因为我们自己也犯错。
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奉行终身的?”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这个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加诸于人。”所谓“恕”,除了原谅和宽容,也代表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体谅他人的意思。
实际上,正因为能够体谅他人,我们才能学会宽容。日常生活当中,别人也许因为无心的过失让我们受到伤害,但想想我们自己也曾有无心之失,如果不是故意犯错,还被人大吼大叫或怀恨在心,是不是感觉十分委屈?其实,很多让我们生气的事,也可以用一个微笑淡淡带过。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生活会温暖很多。
很久以前,有个理发师正为宰相修面,面修了一半,忽然手一抖,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剃掉了一半。理发师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但他急中生智,停下手中的剃刀,两只眼睛直直盯着宰相的肚皮看,然后傻愣愣地问宰相:“人家说‘宰相肚里好撑船’。我看大人的肚皮并不大,如何可以撑船呢?”宰相听了,哈哈大笑,拍着肚子说:“所谓‘宰相肚里好撑船’,是说宰相气量大,对各种小事,都能容忍,从来不计较。”理发师听了,立刻伏地跪拜,口中连连说:“小人该死。小人在修面的时候,不小心将大人左面的眉毛剃掉了,千万请大人恕罪。”宰相一听,一下恼了,身为宰相,没了半边眉毛多不体面,但自己刚刚才说,宰相的气量最大,从不计较小事,现在怎么能为了一道眉毛去治他的罪?想到这里,宰相只好说:“去拿一支笔来,将剃去的眉毛给我画上。”理发师就按宰相的吩咐,给宰相画上了一道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