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女人注定是一个平庸的女人。成大事的女人绝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的主意。
撒切尔夫人原名为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小时候的玛格丽特得到很好的教育,这与她父母的关心是离不开的,除了学习学校的各门课程之外,还上各种补习班、学习钢琴,经常听音乐会等等。尤其是父亲,对她的成长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她想出去玩,可她的父亲却不允许。而且父亲告诉她说:“不要仅仅因为别人做了那样的事你也跟着做,或想去做。拿定主意你要去做什么,说服别人跟你走。”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撒切尔夫人的父亲给予的教诲对她影响非常大,她一直遵循着父亲的规劝,沿着不同寻常的目标努力。也养成了坚强刚毅的性格,独立顽强的精神。
玛格丽特的父亲做过一个小城市的市长,还兼任地方治安官员。由于这种环境,玛格丽特有机会旁听各种案件的审理,使她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年时代的玛格丽特没有过人之处,她最大的兴趣就是政治。在同学们中间,玛格丽特没有太多的朋友。她最喜欢的活动是学校组织的辩论会,差不多每个题目她都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童年时代刻板的生活,造就了日后的“铁娘子”,尤其使她养成了一种坚忍、毫不妥协的性格。
长大后,玛格丽特考取了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大学。她本打算学法律,可偏偏被化学系录取了。在大学期间,她的专业是化工,可她用在社会政治活动的时间却远远超过了在实验室的时间,牛津大学是世界级名牌学府,更是政治家的摇篮,有参与政治的传统,英国有许多政界要员、首相都在这所大学里攻读过。
玛格丽特是保守党内的活跃分子,1946年被推选为保守党俱乐部主席,后来正式加入保守党。她深受保守党的政治熏陶,钦佩丘吉尔首相,立志要做丘吉尔那样的人。但她也知道,在英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浓厚的国度里,一个女人跻身政界,获得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对于她来说,挑战性即是一种激励。因为,她知道女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自己拿定主意,而不能去迎合别人。
1951年,玛格丽特同丹尼斯·撒切尔结婚,至此才正式成为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对所学的化学实在没有太多的兴趣,结婚后不久通过考试,取得律师资格。律师工作空间是社会,这种工作方式更适合撒切尔夫人。经过几年的锻炼和5次竞选议员失败的洗礼,人们对撒切尔夫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撒切尔夫人也变得更加成熟了,性格也更加坚忍了。在她24岁时当选为保守党下院议员。撒切尔夫人朝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向前迈进一大步。1971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教育大臣,成为保守党历史上第二个进入内阁的女性。从这里开始,她便开始靠着对“拿定自己的主意,不迎合别人”这一细节的问题把握一点点,就赢得了人生的辉煌。
作为英国当代政治史上的“铁娘子”,她给人的印象是冷漠、泰然、有非常强的自制力。就任首相之后,她的行为也曾经多次引起争议。对此,撒切尔夫人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假如我自己不能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批评,那就说明我不称职。她说:“一个人如果总是迎合别人,不要别人的批评,那么,他必将一事无成。”这句话不失为她“铁娘子”形象的最好诠释,是她鲜明个性的真实写照。她在青少年时代是这样,当了首相之后依然如此。她从不为别人的批评议论所动摇,更不因为别人的观点如何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观念。这才是一个成大事的女人。
铁娘子的“铁”并不是在她担任首相之后才表露出来的,这种性格贯穿她的始终,只不过是在当了首相后,才得了“铁娘子”的称谓。撒切尔夫人就任教育大臣后,针对教育中的某些弊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引起了争议,她的两项经济政策,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两项政策分别是:一、停止免费向小学生供应牛奶;二、不再给大学生贷款。前一项措施招致了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而后一项措施则造成了保守党和大学生之间的冲突。一个学生组织扬言要绑架她。然而,撒切尔夫人并没有因为社会各界的压力和舆论而改变自己的主意,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照旧做下去。”自幼养成的这种不回头、不怕别人议论、不为他人左右的性格,在初登政坛的撒切尔夫人身上突出地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她成就大事的基础。
撒切尔夫人在处理各种问题以及实施各种内外政策时,始终坚持自己强硬的观点和立场,不留余地。这成为她的工作作风,也是她不能改变的性格。她任首相后,把许多政策、措施,用“法律管制下的自由”加以概括。而更多的时候是管制多于自由。在西方人的眼中,撒切尔夫人是一位坚强、毫不妥协的政治家,而正是她的不妥协,不迎合别人的个性才使她获得了如此殊荣和如此非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