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800000020

第20章 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犹太人卓越的教育传统(1)

对学者的敬重其实就是对知识的敬重。犹太人从小就把学习知识、钻研学问当作毕生的需要。久之,这便成了民族的传统。

犹太人经商追求学识渊博,他们当中精通两门以上外语的不在少数,他们视外语为世界商人的通行证。

学识渊博不仅提高了犹太人的判断力,还提升了他们的修养和风度,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和客户的信赖。

智慧和知识最甜蜜

好学即敬神。

——《摩西的书》

典型的犹太人家庭有个风俗,就是把蜂蜜滴在《摩西的书》上,让略谙世事的儿童去舔,尝到“知识”的甜蜜。

在古代,这种风俗是一种非常正式的仪式。孩子们头一次进教室上课,要穿上新衣,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带到教室。在那里,每位孩子都可以得到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用蜂蜜写成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摩西的书》文句,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随后,拉比们会分给他们蜜糕、苹果和核桃——所有这一切都旨在使他们在学习上一开始就尝到甜头。

这种仪式早已成历史,但透过远古的仪式,人们可以窥见犹太人对学习的态度。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是敬神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一种宗教像犹太教那样对学习和研究如此强调。《摩西的书》中写道:“无论谁为钻研《托拉》而钻研《托拉》,均值得受到种种褒奖;不仅如此,而且整个世界都受惠于他;他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爱的人、一个爱神的人;他将变得温顺谦恭,变得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能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世界享有了聪慧、忠告、智性和力量。”

12世纪的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曾宣布:“每个犹太人,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强健还是羸弱,都必须钻研《托拉》。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日夜钻研。”为此,犹太人认为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对于犹太人,拉比可能会问:“一个人要是没有知识,那他还能有什么呢?一个人一旦拥有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呢?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并拥有知识,那他还能拥有什么呢?”由于把勤奋好学提到敬神的高度,犹太人在自己“信仰”的鞭策下,形成了一种全民学习文化的传统。

学问不只是学习

犹太人认为,因为人类尚不完整,所以必须承担起继续从事创造行为的义务。在犹太学校里,很多人朗诵《犹太教则》像是在歌唱一般,人们会认为他们在祈祷。这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此刻正沉浸在知性的思索深渊中,充分享受着宗教的甜美滋味。犹太人认为,学习《犹太教则》时,最提倡的方法就是不被“权威”这个字眼所麻痹,每个人要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了解、去咀嚼,并且加上自己的解释。简单地说,即使有人能将《犹太教则》的原文背得滚瓜烂熟,他也还不能算是“托拉”的学生,因为他还未能将之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

在犹太人眼中,学问不只是学习,而是以本身所学为基础,再创造出新东西的一种过程;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另一个教师,也不是人的拷贝,而在于创造一个新的人,世界之所以进步即在于此。在犹太人看来,学生有4种:海绵、漏斗、过滤器、筛子。海绵把一切都吸收了;漏斗是这边耳朵进那边耳朵出;过滤器把美酒滤过,而留下渣滓;筛子把糠秕挡在外面,而留下优质面粉。

因此,犹太人倡导,学习知识时应该去做筛子一样的人。

知识胜过财富

这是发生在一条船上的故事。船客皆是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其中夹杂着一位拉比。

富翁们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财富多寡。拉比见后说道:“我认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过现在暂时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财富。”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盗抢劫,富翁们所有的财产都被搜刮一空。海盗离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达某个港口。拉比的高深学问立即受到港口镇民的赏识,他开始在学校里开班授徒。

不久,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来的富翁们,他们一个个处境凄惨落魄。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样子,都明白了当初他所说的“财富”,感慨地说:“您的确说得对,受过教育的人拥有无尽财富。”

犹太人用这个故事留给后人一个启示——知识夺之不走而能常怀于身行走各方,知识乃是人类最主要的资产。

基于这些理念,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在《摩西的书》中,以色列人被一再召集起来反复学习上帝授予他们的律法。摩西曾这样命令众长老:“把所有人——你们各支派的男人、女人、孩子和陌生人都召集来,好将这些律法说与他们听,让他们学习。”

摩西死后,约书亚是摩西的继承人和以色列人的领袖。上帝第一次召唤他就晓谕道:“这《摩西的书》不可离开你的口,要日夜诵记,好使你遵行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因此,他更加注重教育。知识胜过财富,这是犹太人较其他民族更重视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民族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们杰出智慧的源泉。

死后也要读书

有一本名叫《虔诚者的书》上记载着古时候犹太人的墓穴里常常都放有书本。因为他们认为当夜深入静的时候,死者就会从坟墓中爬起来看书。虽然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但它体现了犹太人对求知的态度:生命是会有终结的,但学习却不会终止。犹太民族的好学作风成了他们的历史和民族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公元前5世纪时,波斯王国驻犹太地区总督聂赫米瓦曾说过:“这个地方不仅有很多图书馆,在图书馆中更是经常挤满了看书的人。’他的话印证了犹太民族的好学。犹太人把书本当作宝贝。在古代,书往往被翻看得破破烂烂,但是仍然舍不得扔掉,要等到整本书都七零八散,再也不能翻阅的时候,四邻才会聚到一块,像埋葬圣人一样,恭恭敬敬地挖个坑,把它埋掉。

犹太人认为学习可以让人获得生命和更多的奖赏。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在以色列,有一个人的儿子对学习毫无兴趣,他的老师最后不得不放弃努力,而只是教他《创世纪》(《摩西的书》的一部分)一书。后来,敌军攻打他们居住的城市,俘虏了这个男孩,把他囚禁在一个遥远的城市。恺撒来到了这个城市,视察男孩被囚的监狱。恺撒要求看一看监狱中的藏书。结果,他发现了一本不知道怎么读的书。“这可能是一本犹太人的书,”他说,“这里有人会读这本书吗?”“有,”典狱官答道,“我这就带他来见您。”典狱官把男孩找来,说:“如果你不能读这本书,国王就会要你的脑袋。”“父亲只教过我读一本书。”男孩答道。典狱官把男孩从监狱里提出来,把他打扮得光鲜亮丽,带到恺撒面前。皇帝把书摆到男孩面前,年轻人就开始读,从“起初,上帝创造天地”一直读到“这就是天国的历史。”

这是《创世纪》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部分。恺撒听着男孩读,说道:“这显然是上帝,赐福的上帝向我打开他的世界,要我把这孩子送回到他父亲身边。”于是,恺撒送给男孩金银,并派两名士兵把男孩护送回到他父亲身边。拉比们用这个故事教育人们说:“尽管这孩子的父亲只教他读了唯一一本书,赐福的上帝就奖赏他了。那么,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不辞辛苦地教他的孩子《圣经》、《密西拿》和《圣徒传记》,那他得到的奖赏该有多大呀!”去获得上帝的奖赏,这就是犹太人死后也要读书的目的。

学习没有借口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说,我的年纪太大了,还学什么?或者,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这对犹太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

在犹太人看来,不管一个人到了多大岁数,也不论他有多么贫穷,只要他是人,就可以学习。因此,犹太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保持“青春”,保持年轻人的心态,还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财富”,得到精神上的富足。

“忍冻学习的西勒尔”是一个为犹太人熟悉的故事。名垂千古的西勒尔年轻的时候抱着一个很大的希望,那就是专心致志研究《犹太教则》。可是,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裕的金钱,他的愿望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因为他实在太穷了。在左思右想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个可以完成心愿的办法:拼命地工作,靠工钱的一半过活,把剩下的钱送给学校的看门人。“这些钱给你,”西勒尔对看门人说,“不过,请你让我进学校去听课,我很想听听贤人们在说什么。”西勒尔就靠着这种办法听了不少课,可是他的钱实在太少了,到最后他连一片面包也买不起。这时候,让他感到难受的并不是饥饿,而是看门人不再让他走进学校一步。最后,冥思苦想的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他沿着学校的墙壁慢慢爬上去,然后躺在天窗边。这时候,他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室里面上课的情形,也可以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了。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在第二天,学生们照常到学校去上课,屋外阳光灿烂,可是屋里却漆黑一片,学生们很纳闷。

原来,西勒尔躺在天窗上,身上积了一层白雪,已经被冻得半死。他在天窗上已经躺了整整一夜了。

从此以后,凡是有犹太人以贫穷或者没有时间为借口不去求学,人们就会这样问:“你比西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即使是最伟大的拉比也不例外。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肯学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直到今天,所有的犹太人仍秉持着这种信念。

学会真正的智慧

如果有人问犹太人:“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犹太人一定会回答说:“智慧。”

智慧来自犹太人的宗教传统,所以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犹太人不断地受到迫害,房子、财产有如昙花一现,因此所有的犹太人都并不以此为重。在犹太儿童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父母就会教育他们,智慧比财富和地位都更重要。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母亲问。

“钱,”一个孩子回答说。

“钻石,”另一个孩子这样说。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母亲继续问。

孩子们左想右想,却找不到答案。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

许多犹太母亲都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关于智慧的观念是深深扎根在犹太人的心中的。几乎每个犹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也远比富翁伟大。

有一句犹太谚语这样说:“赫黑姆(希伯来语,有智慧的人之意)和富翁谁伟大?当然是赫黑姆了。因为赫黑姆知道金钱的可贵,但有钱人却不知道智慧的可贵。”

犹太民族非常看重学问,但是与智慧相比,学问也略低一筹,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这种人即使有许多知识,也派不上用场。而且,知识必须为善,用知识做坏事,知识反而变成有害的了。为此,犹太人认为,知识是为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积了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

实际上,学习应该是思考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摩西的书》上说:“学识及能力,都像是价值最昂贵的怀表。”

尊敬师长是美德

教师和父母如同山一样崇高。

——《摩西的书》

犹太民族非常尊敬师长。在希伯来语中,山被称作“哈里姆”,双亲为“赫里姆”,教师为“奥里姆”,同山的发音非常相似。犹太人一向都认为双亲和教师都像是巍峨的高山,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拉夫曾到过一个城镇,命令那里的人斋戒、祈祷来求雨,但雨却没有下。于是,集会的诵经师便走到藏经龛前大声念诵祈祷书上的话:“上帝让风吹。”话音未落,风立即吹了起来。诵经师接着念道:“上帝让雨降下来。”顷刻间,雨便下了起来。

拉夫问诵经师:“你做了什么特殊的事迹而得到如此丰厚的奖励?”诵经师答道:“我教育孩子们,对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一视同仁。对于交不起学费的人,我从不收费。而且,我有一个鱼塘,如果有孩子不想学习了,我就给他几条鱼,然后再把鱼从他那里赢过来。这样,他不久就变得好学了。”因为师德崇高,垂范后世,连上帝都奖赏有知识的人,所以犹太民族无比崇敬师长。

犹太民族热心教育,犹太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接受正规教育。3岁开始上学,每周上课6天,平均每天6小时至10小时。他们必须全心全意地在学校或老师家中,接受《摩西的书》和《犹太教则》的灌输,直到长大成人。成人之后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修养,生命没有结束,充实自身的过程就没有结束。

犹太人有许多勉励个人提高修养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成人在晚辈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犹太人认为,山峰伸出云中,像是希望长得比天更高。同样地,父母和师长也都应爬上最高的地方,以作为孩子们的模范。

犹太父母还十分注意明智地处理长幼之间的关系。《摩西的书》上就有这样的话:“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时,父子平等。以后就要看你如何栽培他——他可以成为你的朋友,也可以成为你的敌人。”

同类推荐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好命运的女人总会意识到:昨天是一段历史,未来是一个谜,我要将今天当做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好命运的女人总会领悟到;一段挫折可以带来地狱般的生活,也可以让我涅槃重生;好命运的女人总会偷笑;生活中不会总是出现一些小幸运,但我总是在作好抓住它们的准备;好命运的女总是这样认为;选择和美好的事物共存,是保持长久美丽的秘诀……
  •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大肉”、“胡吃海喝”、只挑喜欢的食物吃、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上陷人误区,如“大鱼方便面当早餐、喝浓茶提神、大吃甜食等,如不及时纠正必定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老子

    读《老子》,帮助你打开智慧之门,读《庄子》,让你获得心灵的从容、宁静和快乐,读《老子》,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态度和原有的思维方式。
  •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欲说哈佛家训,不能不先介绍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青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有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其在法学、医学、文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直至现在,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无不把上哈佛读书看为是一种至高的荣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正如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的人呢?这在于它秉承的是学问的研究而不是世俗的习气。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繁花落尽

    穿越之繁花落尽

    她,只是一个无依无靠却坚强自立的孤儿,却在一场车祸中奇妙穿越。一个奇怪的时空,一群奇怪的人,一些莫明其妙的国名……她只想做个平凡的小人物,和自己心爱的人,养一只可爱的宠物,可现实却总是不那么让人满意。他,是冷情冷性冷心的冰族人,一出生便拥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权力与能力,但他却恪守祖训,维护大陆的和平。直到她的出现,打破了他被尘封多年的心,即使是放弃所有也誓要相依的女子。但她却悄然离去……于是,大陆上多了一座无法融化的冰山……他,邪魅多情,一身浑然天成的王者之气,发誓要称雄天下,只为寻找记忆中的那一双水晶瞳。多情却不专情,因为他的情早已在十几年前随她而去。后宫佳丽虽有无数,却无一人坐得后位,入得他心。只是一宏图的琴娘,竟能俘虏他的冰山师兄,让他忘记曾经誓言,他不允!所以他要毁了她的一切……当所有的真相被公布于天下时,她被推上权力至高的巅峰,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与寂寞,让她毅然抛下一切,隐于山林。秋叶缤纷,繁花落尽,她的后半生谁能与之相伴?
  • 揣着门派闯天下

    揣着门派闯天下

    少年,单挑吗?你一个挑我们一个门派啊?真的不欺负你!
  • 法集经

    法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善良的,大魔王

    善良的,大魔王

    因为人生真是太无聊了啊。从小就生活在聚光灯下,只需要静心看一个周的书就起码有那个领域的大学水平。玩游戏?搞极限运动?一开始还好,后来因为我的特殊体质,一件事情一熟悉了之后就像慢动作一样。一大群人要我搞科研,在实验室里面老死,疯狂道德绑架我,但还是被我一一拒绝了。——这个人将会引领人类的文明
  • 落魄少爷逆袭记

    落魄少爷逆袭记

    他,是一个超级富二代。每天花天酒地,来往于各种高档会所。身边小弟无数,像狗一样跟在他的身后点头哈腰。只为坐在钱堆里的他给予他们一点微不足道的赏赐。这个含着钻石钥匙出生,在保镖,保姆,下人,狐朋狗友与金钱包围下生活的公子哥。今天是他十七岁的生日。然而······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切勿计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石油帝国

    石油帝国

    1977年,江北油田大会战。小镇青年赵跃民应聘成为了一名普通钻井工人。身为石油专家的后代,他依靠着出色的头脑和过硬的技术,带领石油工人圆满完成会战任务,并踏着改革开放之浪,成立了自己的石油帝国。本文将带您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 回雪剑

    回雪剑

    传统武侠风格,写人,写情,写故事,情节紧凑,笔致还算细腻。
  • 重生变成男孩

    重生变成男孩

    我叫小白,到了古代还是小白,叫白小白。额,这是什么。妈妈咪呀,这怎么就成一男孩了呢?十八年后怎么结婚生子啊?!这位萝莉请走开,走开我是女的,女的!!!老天爷请赐给我男神,谪仙男神!妖孽男说:“小白,男人和男人怎么可以在一起呢?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不介意,只要你是下面的那个。”一起出游的男人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和非病人之分,至于你则是伴侣。”一起经商的男人说:“我已经在海外为你开辟了一片天地,愿意和我一起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