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侠
一夫妻一般来说,男女情感发展的最高点是进入婚姻,两个相爱相许的人,携手共筑属于自己的小窝,生儿育女,同甘共苦的相守一生。
无论顺境逆境,只要两人在一起就觉得天塌下来也不怕,你里面有他,他里面有你,两个一半合成一个满圆,两颗心和身体离得一样近,两个人是一个人。
这两个人,能互谅互解,大小事来了,意见相左时,你容我一句,我让你一句,总不肯口出重言,伤害到最初那种纯美的真情。夫妻俩就这么相扶持着,怜爱着走过一生,直到白发苍苍,仍是你看我顺眼,我看你心悦,那该是多么美的人生。有那样和谐可爱的生活,谁还要求别的什么呢?如果活到七八十岁一命呜呼,也可含笑而死了。
问题是世界上有这样幸福的人并不多,从我交往的朋友和相识者看来,就知夫妻关系并不代表爱情,甚至外表的亲密程度也不能代表感情的浓度。以前我做美术设计工作时,有个男同事口口声声称他太太为“宝贝”,当着人也把那大鼻大眼,看来一点不具女人魅力的太太亲个没完,谁也不会怀疑他们婚姻的美满。但是,同事间都知道,这位先生每次出差都不老实,在外面花花草草不断。实际上现代夫妻的这类婚姻很普遍,说穿了算不得甚么稀奇,比这花样更多的还多的呢!
当然,婚姻的真面貌并非总这么狰狞,常常也有温柔得令人惊叹的例子出现。远的不论,只说与我家隔了几个门的邻居。二十年前我眼见他们搬进来,夫妻俩仿佛都还不到三十岁,孩子却已有了三个,从两岁到六岁,全是男壮丁。他们说法语,先生是个工程师,太太小鸟依人,生着一双妩媚的眼睛,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对夫妻每天傍晚都要互拥着,到附近树林里去散步,孩子一个都不带,两人情意缠绵,旁若无物,完全沉醉于两人世界。
西方的长舌妇比中国少,但也数目可观,这时就有那好管闲事的三姑六婆说了,“孩子也不管,跟邻居也不走动,结婚多年的夫妻,每天像谈恋爱似的走来走去的算甚么?”
任别人怎么说,用甚么眼光看,这两口子全不理不睬,就活在他们自己甜蜜的小天地里。如今二十年过去了,那丈夫已是一头花白头发,做太太的也已眼角出现了鱼尾纹,可两人每到傍晚相拥着,到树林去散步的习惯还是不改。他们的三个男孩都已长大,一个比一个健壮,见人都笑咪咪的。据知行为、学业都发展正常,而且目前皆已自立,离开了父母的家。
有人批评那做丈夫的没出息:“一个大男人,不思进取,下班回家就忙着和太太谈情说爱。看他一辈子也升不上去。”
其实吹皱一池春水,于卿底事?也许他们觉得做总统犹不及两人甜甜的过一生重要。那位先生虽未升为经理,也没写出甚什么了不得的论文,他妻子也不曾因此贬低了他,两人获得了人间难得的幸福婚姻生活。够让人羡慕的了。
二问情何物曾有一位长辈骂他的儿子:“你见了美女,不分青红皂白的就追。
这简直不叫冲动,要叫盲动了。”
他的话可谓一针见血,说得再恰当不过。试问世间男女,真正有情、知情、重情的有多少?有些人,青年时代连绵不息的在情场上打滚,今天热恋明天失恋,后天又重振旗鼓另辟天地,情海沉浮悲欢连连,自认是多情之辈。等到老年,亦能很骄傲地背出一长串女人或男人的名字,都是有过交往谈过爱情的云云,言下不胜风流得意之状。但若问他或她谁是与之生死相许,不能淡忘,甚至如今仍互相怀念,堪称生平知己至爱的?除非是单方面的臆测妄断,怕也难说出所以。
一般总认为年轻人恋爱全凭一时冲动,不够成熟,真正成熟的爱情应该发生在有过爱情经验,能够理性的选择之后。在我看来,这样的理论是把人性给“物化”了。其实爱情是人生里最直觉的主观反应,某男女对某异性一见钟情或日久情生,乃至这份感情深到什么程度,持续到何时?连当事人自己都不能预测。以为可以遗忘或由爱生恨抛诸脑后的一段情,也许竟苦苦的缠绕你一生。经过理智的解析明辩,证明你应去爱,并会因此而得到诸多好处的人,你偏偏与之四目相对多时,仍是淡淡漠漠,生不出真正发自心灵深处的情。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用多少努力也造不出的。
可能目前物质方面太发达,人的内心愈发空虚,探求心灵内涵就成了热门问题,这一类的书籍摆满在书店的架子上,什么“你懂爱情吗?”之类,我也曾买来看了几本,却觉得多属纸上谈兵,理论归理论,事实归事实,男女爱情的事,端看他们是什么人,有过什么样的感情?不可一概而论,世间的事并不是都可用道理解释得清楚的。
我有一对同学,当时两人都俊秀年轻,男的二十一,女的才十九。他们有过舍生忘死之恋,但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骤然分手,从此各奔东西,男婚女嫁,形成陌路。时隔四十年,昔日那翩翩少年已两鬃斑白渐成老翁;那当年曾使无数男性倾倒的女孩也早成过去黄花,留存的韵致顶多还剩下几星雨丝风片。
去年赴美我特赶去探望老友,想不到她竟泪珠涟涟,告诉我她心里的秘密,说四十年来未曾忘怀旧日情人,每思及他,竟会如失如落,一幕幕的往事浮上心头,凄美无似,却亦惆怅不已。“那么你的丈夫呢?”我忍不住问。“那是理智的选择对象,他纵有千种的好条件,也产生不出真正的爱情。”极沮丧又肯定的语气。
她的话令我感慨,三十余年的夫妻,连儿女也生了几个,原来却只是个虚伪的表象,爱情果然是无法制造的。
前些时去德国开会,又遇到那位男同学:由于同住欧洲,每隔三五年总会在不同的场合碰上一面。据知他的婚姻并不美满,听说他那凶悍的太太在家里像个活阎罗,三日一小吵,五日一大吵,弄得他苦不堪言。我想如果让他知道旧日的情人对他的深沉怀念,无异给他荒漠一般的心一脉甘泉。
几年不见他明显的见老,往昔的英气早被沉沉暮气赶得踪影皆无,只是眼角眉档那点郁忧的笑意依稀当年。我们谈着往事,很自然的就谈到我的好友,也就是他以前的恋人,趁他太太不在身边的短短一刻间,他就急不及待地向我打听伊的情况。我含蓄的简述了一些,他显然的在激动,脸上的表情有失意,有喜悦,更多的是痛惜与幸福交织的成的一种复杂的表情。“人生过得太快了。过去的,就再无回头之路。”说这话时,他眼里有探不见底的忧伤,拿着咖啡杯的手有些颤抖。临别时他送我到门外,“请替我带到一句话:我怀念她。跟她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是我整个人生中最宝贵的。”他郑重地说。我表示将把意思传达。
作为这样的一个信使,是矛盾,困难,且深受感动的。他们两人都是已渐老去的百年之身,也都有家庭儿女,但双方竟如此的不能忘情。我又是担忧又是同情,更多的是一份无可奈何的心疼。人是情的动物,情之所钟,不是人力所能左右,两个老朋友为老情所苦,叫我这旁观者怎生是好?唏嘘之余,我仍向双方说出了真正的感受。
我说,一般男女到了这个年纪,常常是只剩下个油盐柴米的温吞水婚姻,而他们竟保留下来这份年轻的情,历四十年不退色,是何等动人和难能可贵!人生匆匆数十寒暑,岁月的浪涛冲走一切,若非他们曾刻骨铭心的相爱过,这段情怎会至今历久弥新?我提醒他们要认清自己的幸运,而人情薄如纸的今天,能拥有这么美丽的感情的人太少,而他们却得到了,应知不虚此生。
若要解释情为何物,我想这种经得起岁月考验,虽老犹新,永不冷却的怀念,就是情的根本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