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200000008

第8章 方剂精选(6)

二十七、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

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甘草合麻黄,

防风白术姜汤下,风湿痺痛是良方。

【组成】桂枝15克,生白芍10克,知母15克,防风15克,附子10克,麻黄6克,白术15克,甘草6克,生姜15克。水煎服。

【主治】风湿痺痛。

【临床应用】

(1)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症见肢体关节疼痛,且痛无定处,伸屈不利,伴有恶寒发热、苔白,脉浮,此谓行痺,常以本方与防风汤交替服用治之。若肢体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加重,掣痛不得屈伸,谓之痛痺,常以乌头汤与乌头桂枝汤,或甘草附子汤,或桂枝附子汤与本方治之。本方适用于热痺,即关节疼痛局部红肿发热,重者身热,口渴烦躁,舌红苔黄燥。常先以白虎桂枝汤清热通痹,然后再配合本方治之。

本方治风湿性关节炎的加减法:掣痛难以伸屈得热则减者,倍加附子、麻黄;身体滞重、关节沉着肿胀,天阴增剧者,倍加白术、知母、甘草;日轻夜重者,倍加知母、芍药(白芍易赤芍);上肢痛加姜黄、桑枝;下肢痛加牛膝、木瓜;腰痛加杜仲、牛膝、续断、寄生;头痛加白芷、防风。上药为散用时,以姜汤送下。日服2次,成年人每服10克,如2周后毫不见效,即可停服,改用其他疗法。

(2)荨麻疹。久治不愈的荨麻疹,多以寒邪内生,风邪骚扰,蕴积肌肤,营卫不和为病机,以本方加蝉蜕9克治之即效。

(3)坐骨神经痛。

(4)色素沉着。常以逍遥散与本方配合疗效很好。

(5)肾病综合征。

二十八、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

桂枝葛根炙甘草,白芍生姜加大枣,

落枕抽搐肢震颤,临证加减疗效好。

【组成】桂枝9克,葛根24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直,仅汗出恶风者。

【临床应用】

(1)治疗痉挛抽搐症。发作性出现手足抽搐挛缩,环口发紧,背直项强,神志清楚,遇劳则发作者。本方加白苣子9克,钩藤15克。此病常因缺钙所致,此方通过调和营卫,输布周身津液,可增强机体摄取、保留血钙的功能,余用此方无不见效者。

(2)治疗落枕。颈项强痛,不能转动,其症针药不效者,本方加天花粉9克,羌活9克,服之常有效。

(3)治动脉硬化肢体震颤者。患者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每逢体劳过度或情志不舒,则出现肢体震颤,轻者颤动有时,重者身不由己,尤以上肢为重,更重者头及上肢皆颤动无度。以本方加钩藤15克,全蝎3克,见效后于本方倍加白芍治之,可见症若失。

(4)治颈椎骨质增生。桂枝20克,白芍20克,甘草12克,葛根25~4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

用本方治疗项部酸困疼痛,能俯不能仰,头部后仰即觉两上肢麻木不适,对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

二十九、活化汤(《名方广用》门纯德)

活化丹参有桃红,甲珠血藤土地龙,

黄芪当归桂枝配,水蛭破瘀脉管通。

【组成】当归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40克,地龙12克,土鳖虫6克(研末冲服),红花12克,桃仁10克,穿山甲10克,水蛭6克,黄芪20克,桂枝12克。水煎服,以酒为引。

【主治】血脉运行不畅,瘀滞凝聚,或脉阻不通、气滞血瘀所致周围血管及其他血管类疾病。

【临床应用】

(1)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以活化汤加夏枯草30克,或酌加益母草20克,薏苡仁30克,防己15克。

(2)急性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治以麻杏薏甘汤,自拟保元汤加味交替服用。

第一方:麻黄6克,杏仁9克,薏苡仁5克,甘草6克。

第二方:金银花30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坤草20克,败酱草20克,甘草3克。

(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以本方与下方交替水煎服用(即各5剂交替服)。附子12克,白术12克,党参15克,生白芍12克,茯苓9克。

(4)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本方加防己15克,薏苡仁20克。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本方加枳壳15克,杏仁6克,薤白9克。水煎服,酒引。

(6)卒中后遗症。先以当归四逆汤温通气血,后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活化汤二方,交替服用,各服10剂,亦要加强锻炼。

【加减】局部热盛,感染较重者加金银花30克,蒲公英20克,牡丹皮15克;肢冷痛者加附子6克,细辛3克;肢肿明显者加薏苡仁30克,坤草20克,牛膝15克,赤芍10克;伴有心血管病之胸痛者,本方去水蛭,加柴胡、枳壳各12克,薤白9克;肢体不遂者,本方加川芎12克,牡丹皮10克。

三十、芍药钩藤木耳汤(《名方广用》门纯德)芍药钩藤木耳汤,郁仁天麻白苣襄,

僵蚕炙草全蝎末,神经诸痛此方良。

【组成】生白芍30克,钩藤30克,炙甘草9克,郁李仁10克,白苣子10克,黑木耳15克,天麻1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研末冲服)。水煎服。

【主治】阴亏津伤,筋脉拘急,疼痛,痉挛等神经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1)三叉神经痛。上述基本方加柴胡10克,没药10克,荆芥6克。2~3剂即可告愈。

(2)神经性头痛。本方加柴胡10克,白芷6克,牛膝12克。水煎服。

(3)拔牙后引起的神经痛。以本方濡养经脉,息风止痛,加柴胡9克,麦冬12克,生石膏20克,牛膝12克,治之效著。

(4)面神经麻痹。本方加柴胡10克,白附子5克,制川乌3克,所治5例痊愈4例,无效1例。

(5)坐骨神经痛。用本方治27例,均治愈,服药最多者36剂,最少者9剂。

(6)多发性神经炎(呋喃唑酮中毒引起者)。本方加桑枝15克,乳香9克。

(7)癫小发作(本方加琥珀5克,研末冲服)。

(8)癔症。本方加百合24克,枣仁15克,大枣6枚,麦冬20克。

(9)末梢血管痉挛(雷诺病)。本方加川乌3克,没药9克。

【加减】治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和坐骨神经痛,加柴胡10克,没药10克;治拔牙后神经痛加生石膏20克;治癫小发作加牵牛子5克,琥珀6克(研末冲服);治多发性神经炎、雷诺病,加桑枝15克,乳香9克;治癔症加百合30克,麦冬15克,大枣4枚。

三十一、厚朴七物汤(《金匮要略》)

厚朴七物用大黄,枳实桂枝枣生姜,

甘草和中调诸药,表里双解保安康。

【组成】厚朴15克,大黄6克,甘草6克,桂枝6克,枳实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

【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发热,脉浮便燥。

【临床应用】

(1)气郁腹胀症。胁胀腹满,嗳气声声,夜间不寐,周身烦热。

以本方改枳实为枳壳,加紫苏叶6克,一般2~3剂获愈。

(2)痢疾。腹部拘急而痛,里急后重,身热者本方加生白芍12克,即效。

(3)小儿食积感冒。对内有积食,复感风寒的小儿,常以此方酌量1~2剂即可。

(4)妊娠胎胀,胸胁胀满者。本方去大黄,加当归12克,大腹皮6克,紫苏叶6克治之。

三十二、通利二陈汤(《名方广用》)

二陈通利炙甘草,苏子苏叶枳实饶,

茯苓大黄生姜配,小儿风寒咳嗽好。

【组成】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炙甘草3克,枳实9克,紫苏子6克,紫苏叶9克,大黄6克,生姜9克。水煎,饭前服。

【主治】内有痰湿食滞,又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满便秘,苔腻,脉沉实兼滑者。

【临床应用】凡内有痰湿食滞,外感风寒者,皆可用之。此方多用于小儿。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寒温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最易外为六淫所侵,内为饮食所伤,造成内外合邪,气血怫郁,表里俱实之证。若初病投原方酌量,用之多效。

三十三、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丸法苦辛酸,连柏辛椒姜桂端,

参归附子虚寒治,温脏安蛔症可痊。

【组成】乌梅15克,细辛3克,干姜6克,黄连6克,当归15克,附子6克,蜀椒3克,桂枝6克,党参15克,黄柏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能温脏安蛔,是一个寒热苦酸辛并用的复方。用于胆道蛔虫病,能使蛔虫麻痹,增强胆汁分泌,缓解胆道口括约肌的痉挛,使胆道的蛔虫退回十二指肠。

此方运用范围甚广,对虚实兼有、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证,尤为有效。

【临床应用】

(1)噤口痢。系指患者既有下痢,又不能进食,是痢疾中比较严重的证候,用之有一定的疗效。亦治慢性痢疾。

(2)吐酸吞酸。吐酸吞酸与寒热因素并存者多见,尤对病程长、病情较重者(指吐酸症),投以本方收效速。

(3)寒泻。症见肠鸣腹胀痛,便泻稀水清澈;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厥冷,口不渴,脉沉迟。治宜温中散寒,用附子理中汤可获效。如病程过长,或兼有热邪错杂其中者,用本方治疗效果满意。

(4)阴阳易。近人认为系指伤寒未完全康复,因犯房事而发病者。其症见身体沉重,少气,小腹里急,引阴中拘急,热上冲胸。

《诸病源候论》认为男子与患伤寒而未愈的妇人房事后,而病者为阴易;而妇人与患伤寒而未愈的男子房事后而病者名为阳易;故名为阴阳易。此丸坚持服,日服2丸,可愈。

(5)荨麻疹。皮肤水肿并伴团块,色红瘙痒,并见腹泻及腹部不适,且多方治疗,久治不效者。用此方所治8例(属胃肠障碍性者),治愈率达100%。组成:乌梅6克,细辛3克,桂枝3克,人参4克,附子2克,干姜2克,黄柏4克,川椒3克,当归4克,黄连2克。水煎服。

(6)治胆道蛔虫病。记载郭子光用本丸或本丸加减治疗3406例,治愈率为60%~95%。

(7)治慢性肠炎。王伟东用本方汤剂灌肠治疗慢性肠炎47例,痊愈36例,好转8例,无效3例。

(8)治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顽固失眠,皆可以本方化裁治疗。岳美中以本丸治疗白塞病属寒热错杂者,效果很好。

【加减】

(1)本方用于胆道蛔虫病或肠道蛔虫病时,再酌加使君子、苦楝根皮。

(2)治久痢不瘥者,本方去黄柏、人参,桂枝易桂心。

(3)若无寒证,本方去桂枝、附子;正气未虚去人参、当归。

(4)腹痛甚者加木香、川楝子。

(5)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枳实、芒硝、麻仁等。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禁食生冷、滑腻、臭食等。

(2)对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不属厥阴且寒热错杂者禁用或慎用。

(3)伴有外感咳嗽及有实邪或阴虚阳亢者禁用。

三十四、银翘散(《温病条辨》)

银翘散主温热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清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组成】连翘、金银花各30克,桔梗、薄荷各18克,荆芥穗、淡竹叶各12克,牛蒡子、淡豆豉、甘草各15克。用法:药物用量依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和年龄大小酌情增减;水煎内服,可加芦根适量;亦可作丸剂或散剂服用。每次水煎20克,每日2~3次。

【主治】本方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效。主治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边红,苔薄白,脉浮数者。本方适用于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临床应用】

(1)流行性感冒

①胸胁闷者加藿香、佩兰、郁金,芳香化湿。

②渴甚者加天花粉、麦冬,生津止渴;高热汗多者,重用金银花、连翘,少用荆芥。

③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④鼻出血者,去荆芥穗、淡豆豉,加白茅根、栀子、侧柏炭,凉血止血。

⑤咳嗽者,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利肺气而咳止。

(2)风疹发热和麻疹初起

①麻疹初起,疹发不透者,加浮萍、蝉蜕,以透疹达邪。

②热入营分者,加生地黄、赤芍,以清营凉血解毒。

③痈疮初起而有风热表证者,可酌加蒲公英、大青叶、地丁,以加强清热解毒和散结散痈的作用。

(3)治风热感冒。据《广东中医》报道,用本方粗末治疗1150例,一般服一剂后高温始降,2~4天痊愈,平均2.7天。

(4)一切发热性疾病的初期,如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流感、腮腺炎、百日咳、麻疹、水痘、急性咽炎等具有发热、头痛、咳嗽、鼻流清涕、口干咽痛等症状者。

(5)流行性乙型脑炎。据《浙江中医杂志》报道,所治81例,治愈74例,死亡7例(占8.6%)。

(6)治急性扁桃体炎、乙型脑炎而有风热表证者。银翘散与桑菊饮均为治温病初起之辛凉解表剂,前者解表清热之力较强,后者肃肺止咳之功较大,故前者称为辛凉平剂,后者称为辛凉轻剂。

三十五、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与,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组成】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当归、远志各10克,人参、木香、炙甘草各5克,黄芪15克,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发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细,及妇女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等。

同类推荐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习指导

    本书按人体的九大系统进行编排,各系统独立成章,各章节内含目的要求、教具准备、实习内容、复习思考题和重点掌握等内容。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社区急诊护理

    社区急诊护理

    全书共分四章,主要介绍社区急诊护理特点、急救组织及社区急诊评估、常用现场急救技术、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灾害性事件的救护与遇险生存。本书内容以社区护士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强调现场救护和社区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讲解急救技术时图文结合,力求通俗易懂;常见急诊的社区护理从症状出发,强调对常见急诊的判断和应急处理;对常见急诊的社区急诊护理过程作程式化的描述,力求简洁明了,方便学习和掌握,也方便社区护士对社区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社区普及工作;同时增设常见灾害性事件(火灾、水灾、地震)的现场救护内容,包括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以发挥社区护士在社区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热门推荐
  • 这个世界肿木了

    这个世界肿木了

    人生嘛,玩游戏打怪升级泡MM!但是那天过后,我就再也没有泡MM的功能了!(作者君在大哭π_π)
  • 燃烧印记

    燃烧印记

    战地记者林帆和同伴们被地狱之门传送至斯坦普星球,和火狼族少年莱尔相遇,莱尔父亲被密谋夺权,林帆为帮助莱尔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一场战争的游戏,五大部落和莱恩王国延续千年的战争也将一触即发,而林帆自身似乎又藏着更大的秘密,燃烧印记的觉醒,远古龙族的召唤,荒原之痕的古文明正在觉醒,似乎这一切并不止是巧合,而是一场更大的阴谋~~~~新人新作,望各位支持!
  •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

    佛说善法方便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命月游歌

    命月游歌

    星潮自天痕而降,摧月,除逆。古人破星石而悟神通。点一缕江湖气,唱那逍遥歌。残月,命耶?是命,少年亦可逆。
  • 移魂重生之九十年代

    移魂重生之九十年代

    她重生在自己儿时的年代,灵魂却占据了另外一个人。和自己本尊是嫡嫡亲的表姐妹,看着儿时的自己快乐的成长,终于决定要过自己的人生。岂料好景不长,还在前世的初恋和现在的男友之间挣扎时,又意外丧命。以为这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没想到峰回路转,自己的灵魂进入了自己儿时的身体。完美的和她的灵魂融合,最终自己重生的灵魂吞噬了儿时的灵魂,获得了身体的管控。而初恋、现男友、前世的老公,全部乱成一团麻。且看她如何抉择,两不相负
  • 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

    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

    干脆一口气把简介也改一下吧。帝都的黑暗明明已经散去,吃人肉?火刑架?杀人魔?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单纯,王者却要弄到过劳死。穿越到一个乡村小贵族身上的王冲为何接连遇到萝莉,御姐,软妹?帝都的乞丐为何捡到女婴而打算抚养?王者为何整天除了卖萌就没正事做!当个伯爵为毛什么事都不用管!主角的吐槽为何被屡屡无视?穿越前的男主角在城里迷路后,遇到一些歹徒被.爆....究竟发生了什么,使他纯洁的心灵染上尘埃,这到底是人性的丧尸,还是道德的沦丧。请在今晚十五点档,准时收看《异界之拜见女王大人》,让白乐天为您揭开穿越者王冲与异世界大陆失落的秘密,让我们今夜不见不散。PS:事到如今不得不说了,这其实就是部日常吐槽外加偶尔热血的白痴文。至于某些中二系伏笔全都是作者自己YY,望请见谅。本来想把这本书叫做《罪恶王冠》但貌似很侵权所以就这样吧!
  • 后宫武曌传

    后宫武曌传

    武则天,一代女皇,耳熟能详却生疏,时势造了英雄,还是英雄造就了时代?一位唐朝女子自述一生,从女人的视角、心思看一个朝代的没落,又看着一个朝代的升起。
  • 新世纪战神风云

    新世纪战神风云

    二十年前,南极洲发生聚变,一双巨大的羽翼笼罩了整片南极,记载着人类起源与结束的《南极古卷》神秘现世。二十年后,新世纪,人类不再以唯一的高智慧体存在,科学与神学发生碰撞,主宰之神向人类发起进攻,羸弱少年悄然之间肩负起人类最伟大的进击。主神,十二星座天使,E型适应者,殒天战士,使徒,使者,人造人,灵魂寄托者在各自走向宿命的同时,也在演绎着各自的传奇……与神的博弈,铸就不一样的新世纪;与世情的羁绊,造绝世风云!【PS:这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但又非常近的科幻故事,我们所在的地球也是很旷阔很神秘的;小说版“福音战士”,不一样的热血,不一样的爽点,你值得拥有】
  • 原夕下的余景

    原夕下的余景

    当夕阳下的余晖落在我的脸颊上,晕出点点光彩……那身着白衣的少年正缓缓向我走来。当寂静的深夜传出声声熟悉的低语……我回过头,凝望着窗外的少年,露出丝丝笑意,他对我说:“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我说:“唯你一人,伴永久。”是谁惊艳了谁的时光,那远处的回眸,深藏于心。顾若生:事过至今,记忆中的少年与现在的爱人一直在我身边,真好……景晨:要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身旁的女孩,成为我的老婆,我未来孩子的母亲。余生有你,岁月安好。【沉默学霸美女VS高冷禁欲少年】[1V1,SC,宠文无虐,二次元](PS:不喜请勿入坑!)
  • 异衍生

    异衍生

    天衍圣。异世大陆的纷乱离合。绝代风华。大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