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足够的市场潜力
一家公司如果未来几年的营业额可以急剧成长,那么它就一定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富。费舍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股市分析师通过探讨康宁玻璃厂的技术面和研究面并估计可能的市场规模之后,认为这家公司非常有资格为电视机工业生产玻璃真空管。由于康宁玻璃厂的其他产品线的展望也普遍不错,因此这位分析师建议散户和机构投资人买进这只股票。这只股票当时的价格约每股20美元,10年后康宁玻璃厂的股本扩张了2.5倍,股价也上涨到100美元以上。
2.公司的利润率在同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
利润率能够反映一家公司的赢利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表公司的行业地位。费舍认为投资人不应只探讨一年的利润率,而应探讨几年的利润率。因为当整个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较高的利润率,以及高额利润。最需要投资者注意的地方,是确定导致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利润率下降可能是因为经营不善,也可能是企业处于扩张阶段,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和营销,情况若如前者那样,投资者最好远离这样的公司。情况若如后者那样,则利润率明显欠佳的公司,反而可能是绝佳的投资对象。
3.公司有追求长远利润的眼光
公司由于经营目标的不同,对利润的追求也就不同。有的公司为的是把眼前的每一笔利润都最大化,而有的公司则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费舍认为,追求长远利润的公司,更值得投资者关注。公司追求利润的不同政策,可以从它们对待供应商和客户的态度看出来。短视的公司通常都对供应商要求十分严苛,而志在长远的公司则为了取得稳定的货源渠道而有时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4.公司拥有能力很强的销售队伍
优异的生产、销售、研发可以视为一个公司成功的三大支柱。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即使一家公司拥有出色的产品和服务,但如果销售能力不强,它的产品或服务的销路就难以打开,无法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许多业绩出众的公司,投资者往往只关注它们的产品如何优秀,却忽视了在背后支持产品的公司强大的营销能力。费舍曾分析过道氏化学公司,很多投资者对这家业绩出众、多年来为股东创造了无数财富的公司的印象就是产品创新能力强,但却不知道,道氏公司在甄选、训练销售人员时,和甄选、训练研究化学家一样小心翼翼。
5.公司的高管拥有诚信的品质
上市公司的高管掌握着公司的经营大权,如果他们想要假公济私,那么将非常容易且不易察觉。例如让上市公司高价收购自己的资产,给自己发高薪,乃至于利用“股权激励”来“犒劳”本没有多少贡献的相关人员。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公司时,要看看高管人员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
6.公司内部的劳资关系和人事关系协调
劳资关系和人事关系直接关涉公司的生产经营,虽然这种关系难以用数字来描述,但缺乏和谐劳资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公司,无论如何,我们很难相信它的生产经营能够一帆风顺。劳资关系恶劣很容易引起罢工活动,直接对生产造成冲击,而人事关系不佳的影响则可能更加危险而长远。在费舍看来,稳定、高效的领导层能够大幅提高员工的生产力,而且,相对较低的员工流动率则能够减少公司的培训负担。
7.公司在同行业中有与众不同之处
费舍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内容非常广的条件。因为各行各业的特点不同,使自己处在优势地位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就不同。有的领域需要企业有极强的成本控制能力,例如商场、超市,有的则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要求很高,例如金融投资公司。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如果关涉企业所处行业的核心领域,则会给企业的成长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但如果这家企业的特点不在“核心领域”呢?费舍认为,投资者同样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公司企业的经营能力。例如,如果一家贸易公司的管理者非常善于控制成本,那么虽然可能这家公司的总营业额不会太高,但它的利润率也会比较有保障。
李嘉诚:理财是一场“马拉松竞赛”
李嘉诚指出,投资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
李嘉诚,一个响亮的名字,商界奇迹。据2008年3月《福布斯》杂志的统计,李嘉诚的总资产值高达265亿美元,折合2000亿港元。李嘉诚的创富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他之所以能累积亿万财富,除了卓越的商业头脑外,还有许多理财秘诀。
1.30岁以后重理财
李嘉诚认为,2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是靠双手辛苦劳动换来的,20至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投资理财的重要性逐渐提高,到中年时如何赚钱已经不重要,这时候反而是如何管钱理财比较重要。30岁正是理财生命周期的财富积累发展时期,在这个时候理不理财将决定未来的生活质量。
2.先难后易
理财是一个先难后易的过程。假如一个人每年存1.4万元,平均投资回报率20%,只要20年,资产就能累积到261万元。如再继续奋斗20年,就可能登上亿万富翁的台阶。当然,要保证每年都有20%的投资回报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同时,在这个时间段内,还不能有超过预算之外的支出。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李嘉诚认为,赚第二个100万元比第一个100万元要简单容易得多。
3.分散投资
有记者曾问过李嘉诚:“你的投资在哪个时间碰到的挑战最大?”李嘉诚说道:“没有,因为我不是只投资一种行业,我是分散投资的,所以无论如何都有回报。”
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这样分析李嘉诚的投资行为:“李嘉诚旗下业务不是简单多元化投资。而且他投资的几个行业之间,都有很强的互补性。互补就是两个行业,我好你坏,你好我坏,刚好可以抵消掉。比如两个行业来讲的话,其中一个行业,它的利润是这么一个走势,有起伏,那第二个行业一定要跟第一个行业的利润走势有互补的现象。也就是说,当第一个行业好的时候,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坏的。当第一个行业坏的时候,第二个行业最好是好的。然后好坏可以相互抵消,而使得最终现金流达到稳定,这是他的最高战略指导方针。而很多企业家就没有做互补,他们很多都是兴致所致投资的。要好一起好,要坏一起坏,一碰到坏的时候一起倒闭。李嘉诚透过这种行业之间的互补,投资风险缩小了10倍。”
4.不要有非买不可的想法
李嘉诚认为,任何一项资产,除价值之外,一切买卖行为肯定还要考虑价格因素。价格不合适就不买,需要同时积累很多标的,只有当价格合适时才成为现实的操作对象。不要有非卖品的想法,不管多好的股票,如果价格很明显超出价值,都可以卖出。
5.长线投资
李嘉诚曾说过:“如果出售一部分业务可以改善我们的战略地位,我们会考虑这一步骤。除了考虑获取合理的利润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取得利润之后,能否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中让我们的投资更上一层楼。”好景时不过分乐观,不景气时不过度悲观,这一直是李嘉诚的投资原则。在衰退时期,他总会大量投资。他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项资产是否有赢利潜力,而不是该项资产当时是否便宜,或者是否有人对它感兴趣。他的主张从来都是稳中求进,他说,在一个激进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断能力。
除了以上五点理财投资秘诀外,李嘉诚认为,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许多听过李嘉诚演讲的人,经常提出疑问:“要40年才成为亿万富翁,时间太长了。您是否能传授一些快速理财致富的秘诀。”李嘉诚也曾针对这个问题想研究出一条理财致富的捷径。但研究的结果却是:理财必须花费长久的时间,短时间是看不出效果的,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在短时间内快速致富,是不现实的。
李嘉诚指出,投资理财者必须了解:理财活动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投资不是“投机”,是长期的事情,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的是一份坚持,而不是一次“冲动”。投资者想靠每一次的“低买高卖”来获取超额收益,难度不亚于“接住一把从空中落下的飞刀”。一个人要想投资理财致富,就必须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等待,才可以看出结果,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沃伦·巴菲特:投资要不按“常理”出牌
中国有句老话叫“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有类似的投资观点和特立独行的投资习惯,即投资要不按“常理”出牌。
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被称为“股神”“奥马哈的先知”“奥马哈的圣贤”。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中国有句老话叫“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投资大师巴菲特也有类似的投资观点和特立独行的投资习惯,即投资要不按“常理”出牌。
1.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曾经将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2.股票不熟不投资
巴菲特有一个习惯,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2000年初,网络股高潮的时候,巴菲特却没有购买。那时大家一致认为他已经落后了,但是现在回头一看,网络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疯狂的投机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现了其稳健的投资大师风采,成为最大的赢家。
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比如,股市不景气,许多人就想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进行房产投资甚至投资“小黄鱼”。其实这些渠道的风险都不见得比股市低,操作难度还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没有把握前,不要盲目地进行投资。
3.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4.长期投资
巴菲特购买股票从来都是从长远打算。他购买股票的首先考虑是这个股票是否有前途,而不是是否低于市价。有人曾做过统计,巴菲特对每一只股票的投资没有少过8年的。巴菲特曾说:“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只会把目光盯住股票的升降,那么,他最多就是股市的一个观众,而一个真正的投资者是考虑如何让投资产生利润。
巴菲特把自己在股市的投资比做购买一家农场。他说:“你不应当每天都想着这个农场今天值多少钱,明天值多少钱,而应当关心这个农场每天的产量。”
在投资市场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追涨杀跌,到头来只是为券商贡献了手续费,自己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可以算一笔账,按巴菲特的某只股票持股8年计算,买进卖出手续费是1.5%。如果在这8年中,每个月换股一次,支出1.5%的费用,一年12个月则支出费用18%,8年不算复利,静态支出也达到144%。因此,学会进行长远的战略性思考是投资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5.在别人小心谨慎的时候勇往直前
巴菲特曾说过:“当所有人都一拥而上的时候,你应当小心谨慎;当别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你应当勇往直前。”
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购买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时候,大部分华尔街的投资人都觉得这样的交易实在缺乏吸引力。当时,多数人都认为通用食品和可口可乐从股票投资的角度来看,是缺乏吸引力的,因为通用食品是一个不怎么活跃的食品公司,而可口可乐则作风保守。但在巴菲特收购了通用食品的股权之后,由于通货紧缩降低了商品的成本,加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增加,使得通用食品公司的盈余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