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母乳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时必须斜抱着婴儿,橡皮奶嘴开口不宜太多太大,以防乳汁呛入中耳,引起感染。
④避免宝宝眼泪流进外耳道宝宝仰面朝天睡觉时,眼泪容易顺着眼角流入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进而引起中耳炎。因此应尽量避免让眼泪流入外耳道。总之,要对宝宝急性中耳炎给予足够的重视,预防和警惕中耳炎的发生。
4.防治宝宝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宝宝最常见的急性腹症之一。且起病急,进展快,而年龄小的宝宝又不会自述腹痛,导致病情复杂和加重。
急性阑尾炎时一般起病初期即表现低热,多伴有精神委靡、嗜睡、烦躁等一些症状;以后随着病情发展,体温很快升至38~40℃,并伴有上腹、脐周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痛,恶心、呕吐、稀便或腹泻也是常见症状。宝宝不能用语言表达腹痛,会出现不正常哭闹、烦躁、倦怠,或出现“颠簸痛”。所谓“颠簸痛”就是在轻轻拍背或颠簸时疼痛加重、哭闹不止。腹部检查可以见到右下腹部肌肉紧张,用手按压右下腹有一局限性固定压痛点。用手深按腹部,然后突然将手放松,往往右下腹会出现疼痛,这称为反跳痛,是诊断阑尾炎一个典型的体征。血液化验中,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对诊断也有帮助。
治疗方法:
(1)幼儿可切除阑尾
幼儿阑尾炎一经确诊,建议早期切除阑尾。因为婴幼儿时期大网膜尚未发育完善,阑尾壁很薄,容易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所以要早期切除阑尾以防病变。
(2)年长儿要保守治疗
年长儿症状轻、体温低热、血象白细胞无明显增高的单纯性阑尾炎,可先采取保守,联合应用抗球菌和杆菌的抗生素静脉输液治疗。在治疗中如果体温有所上升、症状加重,这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阑尾。
5.防治宝宝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免疫变态反应引起的疾病,弥漫性肾小球非化脓性炎性病变。多发于6~12岁的宝宝,2岁以前较为少见。本病发病前多有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及脓疱病等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病史,所以如果宝宝患了这4种病,一定要彻底根治,否则容易引起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其他因素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日疟原虫等也可引肾炎,均称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1)宝宝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
临床上通常在链球菌感染后1~4周后起病,典型表现可有以下三大特点。
①水肿首先可表现在眼睑,1~2天内可出现足背、下肢甚至全身水肿。这种水肿用手指压一下凹陷不明显,严重时可有胸腔积液、腹水等,而且会影响宝宝的呼吸或消化功能。
②少尿、血尿90%的宝宝开始表现为血尿,甚至肉眼血尿,尿色呈鲜红色或洗肉水样。少尿主要是由于肾炎时肾小球基底膜被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堵塞,使肾小球滤过形成尿液的能力下降,导致少尿甚至无尿。
③高血压50%以上的宝宝在发病开始的几天内有波动性高血压。正常宝宝血压应在80+年龄×2的水平上下,当超过正常上限20mmHg即为高血压。若血压超过160/110mmHg以上时,可能会发生高血压脑病。
(2)宝宝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
①高血压脑病宝宝可以因为血压突然升高,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严重时也会突然抽搐、昏迷。
②严重循环充血这主要是因为尿少,过多的钠和水潴留在体内,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宝宝可以表现为烦躁不安、气急、咳嗽、端坐呼吸、心率增快、肝大有压痛等症状。
③急性肾功能不全因为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导致氮质血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发病表现。
(3)宝宝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方法
①休息病情不管轻重,最初2周均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稳定、肉眼血尿消失,再逐渐下地活动;待血沉正常后再去上学;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②饮食以低蛋白、高热量、低盐饮食为主。水肿严重时适当限制水的摄入。尿量恢复、血压正常后开始正常饮食。
③消除感染病灶因为链球菌感染容易引起本病,所以必需彻底清除体内残存的细菌。常选用青霉素10~20万单位/千克体重,连用7~10天。
④利尿消肿双氢克尿塞每日1~2毫克/千克体重,分2~3次口服。严重病例可用呋塞米(速尿)每次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静脉注射。
⑤降血压几经休息、限制水和盐的摄入、利尿剂等治疗后血压仍高者,就可给予降压药。可给予硝苯吡啶,口服或舌下含服,20分钟后血压开始下降,1~2小时作用达高峰,持续6~8小时。还可用利血平每次0.07~0.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12小时重复1次。
⑥控制心衰重点在于纠正水钠潴留,应用利尿剂,而不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仍不能控制者可进行透析或血滤。
肾炎预后一般良好,多数在半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有轻微改变,持续1年左右。发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概率很小。
6.防治宝宝急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感染肠道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宝宝若吃进去有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水、饮料或使用痢疾杆菌的餐具而患病。故不注意饮食卫生的宝宝多发本病。
发病时宝宝主要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39℃或更高,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多达10~30次,粪便带有黏液和脓血。宝宝还可以伴有恶心、呕吐、腹痛、便后有沉胀下坠总想排便的感觉,称为“里急后重”。严重病例可有高热持续不退,说胡话、抽搐甚至昏迷,酸中毒、脱水或休克,称为“中毒性痢疾”,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化验检查可做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明显增高(10~3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90%,大便检查可见大量黏液,脓细胞或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见到痢疾杆菌(细菌学叫志贺菌属)生长即可确定诊断。作培养时应采取新鲜有脓血的粪便。痢疾患者的粪便培养不会全部得到阳性结果,所以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细菌性痢疾,尤其是在用过抗菌药物治疗以后,更易影响培养结果。
治疗方法:
(1)急性痢疾的治疗
其重点在于积极控制感染,液体疗法及对症治疗。
①抗菌治疗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唑(SMZ)和甲氧苄胺嘧啶(TMP)合用)内含SMZ400mg、TMP80mg,剂量为每天50mg/kg,分2次口服。多黏菌素E:婴儿剂量为每天8万~10万U/kg,分3~4次口服。黄连素:适用于较大儿童的轻型病例,每次15~20mg/kg,每日4次,无明显副作用,疗程可适当延长。以上药物连用72小时,若症状不见减轻,可换用其他药物。
对于大便频繁,影响睡眠的患儿,也可适当给予镇静药,以减轻肠蠕动,可服小量氯丙嗪或并丙嗪,每次0.5mg/kg,每日3~4次。高热时,须及时降温,可用冰袋枕敷、头部冷敷及退热剂。茵痢患儿高热时容易惊厥,要积极止痉,如在发病初期就出现惊厥则应按中毒性痢疾严密观察。注意供给各种维生素及消化酶。
②一般疗法及饮食管理患儿应卧床休息,保证有良好的休养环境与护理。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胃肠道隔离和采取各种消毒措施。吐泻过频者,短期禁食6~8小时,然后给予糖盐水、流食或半流食。病期较长,便痢次数较多,应根据患儿病情及食欲适当增加饮食,不应限制过严,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对某些能够进食而缺乏食欲的病人,除积极改善饮食内容外,还需耐心喂养和鼓励,加强营养。
(2)中毒性痢疾的治疗
对发病急剧、病情严重的中毒性痢疾,必须分秒夺争,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在抢救过程中要在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针对主要的症状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治休克及中毒性脑病的出现。
7.防治宝宝狂犬病
狂犬病又叫恐水症,是因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并危及生命。主要感染人类及狗、猫、狼等食肉动物。人主要是被狂犬咬伤经其唾液感染而致病。
由于现在饲养宠物不断增加,本病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人普遍具有易感性,咬伤后发病率在15%~20%,与是否发病与咬伤的部位,是否及时彻底清理伤口,是否足量全程及时接种疫苗等有密切关系。
狂犬病主要侵犯神经组织,被咬伤后一般有1~3个月的潜伏期,发病初有发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全身不适,伤口部位及周围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以后出现恐惧不安,对周围环境中各种刺激极度敏感,2~4天后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烦躁不安,典型者有恐水表现,咽肌痉挛,由于不敢喝水,常出现脱水症状。光、微风轻触即可引起咽部肌肉痉挛,全身抽搐,呼吸肌痉挛,呼吸困难、缺氧、高热,一般持续1~3天,如能平安度过兴奋期,病人会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也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典型的狂犬病患者几乎全部死亡。
(1)治疗方法
隔离病人,保持安静,避免任何刺激(水、风、光的刺激),给病人全面支持并积极治疗,对症治疗和加强监护。对症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时给予不同的足量解痉药物。必要时在监护下给予静脉麻醉药控制惊厥发作。供给液体、热量、电解质,稳定颅内压,心脏功能,帮助病人度过难关。目前也有治疗成功,完全恢复的病例。
(2)重视预防
①首先要对动物进行管理:尽量少养狗、猫等宠物,如已养有,则应定期、反复给家犬及家猫注射狂犬病疫苗,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它们和人的发病率。
②如果宝宝不慎被狂犬或患狂犬病的其他动物咬伤,惟一正确有效的办法是及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由于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只要在咬伤后尽快注射疫苗就能起到防止发病的作用。目前我国使用的是细胞培养疫苗,即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HD-CV),效价高,不良反应少。在被咬伤后当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接种1次(五针法)每次接种1.0ml,较大儿童或成人在上臂三角肌部位做肌内注射,年幼儿通常在大腿外侧注射。
③经常接触动物或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野外作业者,动物管理人员、兽医、专门护理狂犬病病人的医护人员,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要做暴露前预防注射,可注射纯化vero细胞培养疫苗,抗体反应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8.防治宝宝非典型肺炎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双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双肺听诊水泡音,血常规白细胞升高,X胸片点片状阴影。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特点常为隐匿性起病,多为干性咳嗽,偶见咯血,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2003年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特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国际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简称SARS)。
SARS的传染源:
①非典型肺炎患者。
②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也就是已感染了病原但尚未发病者)。该病的传播途径可能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以及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密切接触造成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宝宝对此病没有免疫力,容易患病。
SARS潜伏期为2~14天,病人通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有基础病者免疫力低下也可不发热)多为高热,体温38℃以上,并可持续1~2周,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7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血液化验时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较低,胸部X线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病变迅速。由于儿童免疫反应不强烈,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
治疗方法: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首先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发热超过38.5℃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加强营养支持,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中医辅助治疗,适量适时地使用激素,儿童慎用糖皮质激素。缺氧严重时给予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抗生素预防和治疗继发细茵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可使用免疫增强剂。
预防方法: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最关键的是避免接触非典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