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适当对待好动的宝宝
宝宝好动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很多妈妈常会因为宝宝喜欢东摸摸、西碰碰、坐立不安而十分烦恼,甚至轻易地将宝宝定性为多动症。其实,只要宝宝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很正常,那么他们好动可能是天生气质如此,家长不必因此太紧张,更无需采取责骂、处罚的方式来改变宝宝,否则会使好动的宝宝更不容易安静下来。通常,对于学龄前的宝宝不作多动症的判断,除非有着与其年龄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多动现象或注意缺陷的表现。
对于那些过分好动的宝宝,因为他们可能给人很烦的感觉,加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也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因此,家长有必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适当调整。
①为宝宝买一些他喜爱的玩具、色彩鲜艳的图书等,给宝宝讲讲故事,陪宝宝一道玩玩具。也可以和宝宝一道制作他最喜爱的玩具,尝试让宝宝在这些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安静下来。
②歌唱、聆听故事是每个宝宝都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适合宝宝,并且宝宝也感兴趣的歌曲教给宝宝,给他讲一些他感兴趣的故事,都能有效地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在这些活动中安静下来。
③家长还可以多和宝宝交流,陪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宝宝,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④如果宝宝好动的程度超乎寻常,怀疑是多动症,可去医院检查,然后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贴心小叮咛:多动症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充分理解好动是儿童的共性,对待他们不必过分严厉,只要将其活动控制在不过分的范围内即可。教育方式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注意加强对他们注意力的培养,强调按时作息,生活规律化。然后可用行为疗法,一般以提供奖赏性条件反射疗法为主,对患儿的非多动行为进行强化,以此减轻多动行为的发生频率。其次帮助家长改变养育方式,通过定期咨询,重点介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教养方法和具体的养育措施。第四可用药物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慎用。
3.宝宝多动症的测试方法
家长怎样知道自己的宝宝是否有多动症呢?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康纳氏量表,可供家长参考。这里有10个项目,家长可以根据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如果“无”,记0分;“只一点”记1分;“多”,记2分;“很多”,记3分。10个项目分别为:
①活动过多,一刻不停。
②兴奋激动,容易冲动。
③易打扰其他宝宝。
④做事有头无尾。
⑤常坐立不安。
⑥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心。
⑦有要求就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容易灰心。
⑧经常哭泣,大声叫喊。
⑨情绪不稳,变化迅速。
⑩容易发怒,常出现意想不到的行为。
把各项分数累加,若总分为15分,或超过15分,您的宝宝就可能有多动症。而且分数越高,可能性越大。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请儿童心理医师作进一步诊断。
4.宝宝患多动症怎么办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难于集中,情绪不稳,有的还有一些感知障碍(如动作笨拙,发音存在缺陷、口吃、吐字不清等)。
多动症的病因有遗传、神经心理(如与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轻微脑损伤、生物化学(如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缺陷有关)、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等。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朋友把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划了等号,这就把儿童多动症的外延人为地扩大了。
(1)宝宝“多动症”的饮食
有的宝宝智力正常,但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贪玩,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宝宝多动症。”
宝宝患了多动症,除进行正确引导,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调理好宝宝的饮食十分必要。在进食质量上可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卵磷质、矿物质的食物,像牛奶、鸡蛋、大豆及豆制品、瘦肉、动物肝脏、心脏等。还可多吃些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等。因为这些食品不仅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增强细胞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宝宝的神经传递信息,从而减轻“多动症”。此外,有条件的也可以让宝宝多食些海带、鱿鱼、紫菜等海产品,对改善多动症也有帮助。日常生活中,请一定注意不要多食某些有刺激性的调料,如辣椒、生姜、生怱、酒类,还有苹果、柑橘、西红柿等菜蔬,因为这些食物营养价值虽高,但含甲基水杨酸类物质多,影响宝宝神经传递信息,会加重病情。
(2)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谨慎小心,用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应由专家指导,密切观察。
饮食治疗: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肯定哪些食物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但在宝宝的食物中应尽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
心理治疗:这是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培养他的良好行为,增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
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和打骂,以免加重精神创伤。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分散学习法:将宝宝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每隔10分种就让他休息一会儿。学习的环境里,不要置放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及时评价法:当宝宝表现出安静做功课,较少小动作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反之,要及时批评。
程序训练法:用指导语训练儿童控制和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先让他观察大人自言自语写作业,然后再自己执行,在做作业时,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我要写作业了,要认真做,第一题是什么……
另外,还要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经验证明,这几种治疗方法能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一般地说,儿童多动症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使其心理得到正常发展。
5.区别宝宝“好动”和“多动”
儿童的“好动”和儿童多动症似乎一样,其实是不难区别的。一是有无目的性。好动儿童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有序的;多动症儿童的活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二是有无离奇性。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并不离奇,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三是有无选择性这一条最关键。儿童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学习活动上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宝宝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能专心致志;多动症儿童的“多动”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是没有选择性的,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使其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按说,这些都是不难区分和理解的。可是,为什么有些家长朋友却没有发现和理解,而是简单的把好动和多动症划了等号?除了有些广告宣传的误导外,关键是家庭教育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高期望值心理。由于家长对宝宝盲目的高期望心理,常常感到宝宝的学业不尽如人意;一旦宝宝的学业不尽如人意,自然要找原因;大家都知道真正智力有问题的是极少数人,那么原因在哪里呢?找来找去就有了“重大发现”:宝宝学习不专心,好动。于是,想起了多动症,于是,宝宝从此有了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
贴心小叮咛:每个宝宝的好动程度和兴趣,可能随着年龄而不相同,因此,家长不必因宝宝过于好动而过早忧虑。对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老师、家长必须高度重视,正确对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多动症的宝宝不能过多斥责、打骂,或用其他听话的宝宝做榜样,而应该以鼓励教育为主,采取“行为疗法”。首先,在宝宝能相对保持安静的时候,要给予表扬、鼓励,维护宝宝的自尊心,激发宝宝内在的上进心;其次对多动症的宝宝应进行个别化教育,采取动静结合的方法,给宝宝创造机会好好玩,引导他从事正常的活动。
十六、防治宝宝龋齿
很多宝宝会患上龋齿,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蛀牙。龋齿让宝宝痛苦不已,妈妈们也十分心疼。其实,只要采取适当措施,宝宝龋齿完全是可预防的。龋齿并不是口腔里长虫子,而是由存留在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在致龋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造成牙体组织破坏所形成的龋洞,看表状好像被虫子咬过一样。
1.宝宝龋齿产生的原因
(1)致龋菌的存在
口腔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其内生存着很多细菌,与龋齿关系最密切的细菌是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
(2)食物
最容易引起龋齿的食物是糖,尤其是蔗糖。一些含糖量高、粘性强的食物也易致龋齿,可乐型含碳水化合物饮料也是致龋的“隐形杀手”。
(3)个体因素
在相同的外在因素下,龋齿与每个宝宝的个体差异有关。牙齿的组织结构,口腔内唾液的含量,唾液中抗体的多少,唾液的流量多少等都会影响龋齿的发生。例如,唾液对牙面有冲洗作用,其中所含的抗体和酶则有抑菌作用,所以如果唾液分泌量少就容易患龋齿。
(4)时间
一个牙的龋坏,不是一时就发生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食物残渣存留在牙面上后,细菌至少要几个小时才能使其发酵产酸,牙体组织长时间受到浸蚀才会脱钙崩解。
(5)家长的坏习惯
很多家长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以把蛀牙传给宝宝。如:给宝宝用奶瓶喂奶时,家长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宝宝,于是先就着奶嘴吮上一口。
喂养婴儿时,将自己用嘴嚼得稀烂的食物再吐出来喂给婴儿吃。
亲吻宝宝的嘴巴。
这些不良的习惯会使家长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宝宝,让宝宝感染龋齿。
2.宝宝龋齿的预防
(1)培养宝宝刷牙习惯
一般2周岁的宝宝就要开始培养刷牙的习惯,发现有蛀牙(黑点)更要注意饭后漱口,减少粘附在牙表面的细菌及牙菌斑。定期到医院洁牙,蛀牙应及时补好,不要因为宝宝小不合作,而拖到上幼儿园时再去补牙。
(2)避免边喝奶边睡
不要让宝宝含奶瓶睡觉,尽量抱起喂食,而不要躺着喂,并在三十分钟内喂完。一岁以后开始训练用杯子喝奶,可避免边睡边喝奶的机会。
(3)喝完奶后清洁口腔
每次喝完奶,妈妈可用纱布沾水套在指尖,清洗宝宝的口腔;最起码要让宝宝喝几口白开水,以冲淡残留口腔的乳汁。
(4)补充氟化物
氟化物防龋,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抑制细菌生长,抵抗酸腐蚀目前应较为普遍的方式是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液等。
(5)控制食糖摄取
控制食用糖的摄入量和次数,口腔细菌利用糖的发酵产酸,腐蚀牙齿,所以提倡少吃糖果,特别是临睡前。
(6)口腔检查定期
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儿童半年一次,成人一年一次,及时发现早期的龋病,及早治疗。
贴心小叮咛:宝宝的乳牙如果护理不当,对宝宝的发音、恒牙生长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妈妈要将宝宝护齿的问题尽早提上日程。
从宝宝长第一颗乳牙起,就该给他刷牙了。这样不仅可以及早防止龋齿产生,还可帮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妈妈应该使用专门为宝宝设计的牙刷,如果他很抗拒牙刷,妈妈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缠在手指上,代替牙刷为宝宝刷牙。刷牙应该每天早晚一次,使用不含氟的婴儿牙膏。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妈妈都不应让宝宝含着奶头睡觉,以防止龋齿产生。发育正常的儿童,一般在一岁半左右长完第1套牙齿——乳牙。此时就应该训练儿童刷牙,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保护宝宝乳牙的方法
虽然乳牙终究会被替换,但这段时期的保护却对一辈子都拥有美丽健康的牙齿至关重要。妈妈应该学会保护宝宝的乳牙。
(1)及早开始刷牙
宝宝学会用杯子喝水,能够把嘴里的水吐出来,就可以开始刷牙了。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为宝宝选用的牙刷一定要小,柔软,前端的毛比后端长。
这样可以够到口腔深处不易刷到的位置。购买牙膏时要选择不含氟的,不一定非要购买儿童配方牙膏,它们与其他牙膏的成分其实完全相同,而且有时宝宝不喜欢儿童牙膏的味道。
(2)培养宝宝刷牙意识
在教宝宝刷牙前,你可以在刷牙时让宝宝拿着他自己的牙刷,培养宝宝和你一起刷牙的意识。宝宝有刷牙的渴望后,就愿意开始学习了。在牙刷上挤豌豆大小的一块牙膏,轻轻为宝宝刷牙,刷的过程中让他吐掉嘴里的泡沫。注意不要让宝宝把牙膏吞咽下去,在刷牙后多用一些水漱口。一旦宝宝把牙膏咽了进去,让宝宝喝水来冲淡牙膏,不用太担心,因为牙膏的成分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
开始给宝宝刷牙后,要制定规律的时间表,一天刷2次牙,尤其在晚上喝奶后要刷牙。不要让宝宝抱着奶瓶上床,这样会腐蚀牙齿。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坚持刷牙,使宝宝以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另外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把牙刷当做一件玩具,因为宝宝很容易对玩具失去兴趣,到处乱丢。把卫生间的马桶坐垫放下来,因为宝宝可能在你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用牙刷在马桶里玩水,这样很不卫生。每隔3~4个月,或是在宝宝生病后,要更换新的牙刷,防止因为牙刷再次传染疾病。
(3)牙具选择
要训练儿童养成刷牙的习惯,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让宝宝经常模仿大人的动作,同时给宝宝讲些刷牙的简单道理。
①牙刷要选用儿童牙刷。牙刷刷毛软硬适中,太硬的牙刷易损伤牙齿表面、损伤牙龈,太软的牙刷则起不到清洁的作用。一般牙刷在使用3个月后就应该更换,不过如果发现刷毛的颜色变浅或者刷毛向外则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