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迪生头脑里就充满了各种大胆的设想,他还会执拗地去付诸行动。他一动不动地趴在鸡窝里,满心希望靠自己的体温孵出小鸡,他想弄清野蜂窝里的奥秘,就用树枝捅它,结果被野蜂蜇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他看见气球飞起来,就想:要是人肚子里充了气,那可就精彩了。他弄到几种试剂,这些试剂在人肚子里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父亲的佣工迈克尔·奥茨不幸地成了他的实验品,奥茨吃了这些药没飞起来,反而差点昏死。小爱迪生认为这是奥茨不中用,不是他的失败。当他想了解火苗到底怎样生长时,父亲的仓库便化为了灰烬。当他耐心等待一个小伙伴从水里回来时,别人告诉他,那孩子已经淹死了。周围的人觉得只有傻瓜才会做这些事,小伙伴们唱这样的歌来侮辱他:阿尔,阿尔,奇怪的小跤,阿尔,阿尔,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阿尔玩了。
他的童年是孤独的,而这更加深了他对世界的兴趣,他越发迷上了默默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越来越多,以至于要用本子写下来。他在学校里也不得宠,因为他过分专注于自己的思考而不专心听课,还把一些稀奇古怪的破烂带到教室里来。老师认为他是个迟钝的学生,甚至是个低能儿,要他母亲把这个妨碍别人的“笨蛋”领回家。他母亲愤怒地说:“我认为阿尔比同年龄的大多数孩子聪明!”
事实证明她的看法是对的。多年后爱迪生的小学老师或许知道,被自己赶出校门的那个叫阿尔的“低能儿”是谁。回到家,小爱迪生对母亲发誓:“我要做一番大事业,让说我低能的先生惭愧。”
他的动力来源于母亲的话——牛顿和瓦特在学校都不算优秀的学生,他们没有灰心,最终成为杰出的人物;也来源于他的誓言——要成为牛顿和瓦特那样的人。当他泡在青年人协会浏览室里扫荡16000多部藏书时,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拥有这样的图书馆和这么多藏书,它们只不过是我拥有的一家大型研究所的一部分。”事实上,他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所和图书馆,也拥有了庞大的企业。他说:“要成功,首先必须设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自己所期待的样子。如果我们总是期望好、更高、更神圣的东西,并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就一定运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果雄心能够主宰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力,雄心很容易变为现实。
行动是目标的实现者
安东尼·罗宾认为,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于能知,而在于能行。于无穷处全力以赴,你会发现眼目所及之处仍有无穷天地。
同样,英国前著名的首相本杰明·笛斯瑞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是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行动是件了不得的事。只要一个人行为正,他就会越来越喜欢去行动。
因此,想要做一个进取的人吗?先从行动进取开始。
詹姆·威廉斯也说,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与其兴之所至才击节高歌,不如先引吭高歌带动心情。”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有相同的意义,行动能带来回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喜悦。忙着做一件事,是建设性的行为,在潜心工作时所得到的自我满足和快乐等是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这么说来,如果你寻求快乐,如果你想发挥潜能,就必须积极行动,努力以赴。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因此,请记住下面两种方法:
1.切实执行你的创意,以便发挥它的价值,不管创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
2.实行时心理要平静。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口罗!”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也会带来无限的满足。
你现在已经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如果有,现在就行动。
1.行动帮助你完成人生伟业
你可以界定你的人生目标,认真制定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行动,还是会一事无成。如果你不行动,你就像这样的一个人:此人一直想到中国旅游,于是订了一个旅行计划。他花了几个月阅读能找到的各种材料——中国的艺术、历史、哲学、文化。他研究了中国各省地图,订了飞机票,并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他标出要去观光的每一个地点,每个小时去哪里都定好了。
这人有个朋友知道他翘首以待这次旅游。在他预定回国的日子之后几天,这个朋友到他家做客,问他:“中国怎么样?”这人回答:“我想,中国是不错的,可我没去。”这位朋友大惑不解:“什么!你花了那么多时间做准备,出什么事啦?”“我是喜欢订旅行计划,但我不愿去飞机场,受不了。所以呆在家没去。”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身体力行的实践。没有行动的人只是在做白日梦。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行动是化目标为现实的关键步骤。
2.行动才是我们的目标
内斯美是一位周末高尔夫球选手,他通常能打出九十几杆,后来有七年的时间他完全了停止玩高尔夫球。令人惊异的是,当他再回到比赛场时,又打出了漂亮的七十四杆。在这七年时间里,他没有摸过高尔夫球,而他的身体状况也在恶化之中。实际上,他这七年是住在一间大约四英尺半高的俘虏收容所里,因为他是一个越南的战俘。
内斯美的故事说明:如果我们期望实现目标,就必须首先看到目标完成。
在这七年的日子里,内斯美一直与世隔绝,见不到任何人,没有人跟他谈话,更无法做正常的体能活动。起初几个月他几乎什么事情也没做,后来,他觉得如果要保持头脑清醒并活下去,就得采取一些特别、积极的措施才行。最后,他选择了他心爱的高尔夫课程,开始在他的牢房中玩起高尔夫球来了。
在他自己心里,他每天都要玩整整十八个洞。他以极精细的手法玩高尔夫球。
他“看见”自己穿上高尔夫球衣走上第一个高尔夫球座,心里想像着他所玩的场地的每一种天气状况;他“见到”球座盒子的精确大小、青草、树木,甚至还有鸟;他很清楚地“见到”他的手紧握高尔夫球的精确方式;他很小心地使自己的左手臂维持平直;他叮嘱自己眼睛要好好看着球;他命令自己小心,在打倒杆时要慢而且轻轻地打,同时记住眼睛盯在球上;他教导自己在击打时要圆滑地向下挥杆,并且顺利地击出;然后他想像着高尔夫球在空中飞过,掉在发球区与果岭之间修整过的草地中央,滚动着,直到它停在他所选定的精确位置。
他在自己心中打球,所花的时间就跟他在高尔夫球场上打球一样长,而且对刚击出的球仔细观察。换言之,他决定成为一个“有意义的特殊人物”,而不是做一个“徘徊的大多数人”。
这样的每周七天整整持续了七年,他都在心里玩那完美的高尔夫球。从来没有一次漏打了球,也从来没有一次球不进洞,这真是完美的打法,内斯美每天用整整四小时的时间来打心里的高尔夫球,结果头脑一直很清醒。
内斯美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想要达到目标,在达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见目标完成”。
如果你想获得加薪、在公司获得较大的机会、较好的职位、你梦想中的房屋等,安东尼·罗宾建议你仔细地重读这个故事。每天花几分钟遵守精确的步骤,这样你向往的那一天终会到来。那时候,你将不仅“看见到目标完成”,而且会“达到想要的目标”。
曾有许多人计划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一位记者对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作了采访,只有一个人说出了“我要,”那个人是一个年轻的美国人。这位记者问他:“你是不是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呢?”这位美国人朝他看了一下,然后说:“我要攀登梅特隆山的北麓。”最后只有一个人登上了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