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在一切就绪后再行动,那你会永远成不了大事。有机会不去行动,就永远不能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人生不在于有什么,而在于做什么。身体力行总是胜过高谈阔论,经验是知识加上行动的成果。若想欣赏远山的美景,至少得爬上山顶。上帝给了你大麦,但烤成面包就得靠自己。生命中的每个行动,都是日后扣人心弦的回忆。能者默默耕耘,无能者光说不练。你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朝着理想大步迈进。
行动的重要性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一次,一家公司举办一个营销人员的培训会议。公司很多营销人员都来参加了。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快要结束的时候,营销总监前来作总结。
他也没有多讲什么,最后让大家都动一下,站起来,看看有什么发现。全体人员很纳闷,但还是陆陆续续地站了起来,莫名其妙地东张西望。不一会,有人就大声地说在桌子下面找到一张美元。然后,就不断的有人说在椅子上、桌子里、地板上等地方找到了钱。最多的有一百,最少的也有一元。正当大家诧异的时候,这位总监就问大家能否明白其中的意思。没人能够回答,但又都很想知道。
总监就说了,这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你动了起来,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你坐着不动的话,就会一无所获。
做事要当机立断
“现在”这个词对成功的妙用无穷,而“明天”、“下个礼拜”、“以后”、“将来某个时候”或“有一天”,往往就是“永远做不到”的同义词。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就是因为应该说“我现在就去做,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有一天才开始去做”。
我们用储蓄的例子来说明好了。人人都认为储蓄是件好事。虽然它很好,却并不表示人人都会依据有条理的储蓄计划去做。许多人都想要储蓄,可只有少数人才真正能做到。
这里是一对年轻夫妇的储蓄经过:
毕尔先生每个月的收入是美金1000元,但是每个月的开销也要美金1000元,收支刚好相抵。夫妇俩都很想储蓄,但是往往会找些理由使他们无法开始。他们说了好几年:“加薪以后马上开始存钱”、“分期付款还清以后就要……”、“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就要……”、“下个月我们就要……”、“明年就要开始存钱。”
最后还是他太太珍妮不想再拖。她对毕尔说:“你好好想想看,到底要不要存钱?”他说:“当然要啊!但是现在省不下来呀!”
珍妮这一次下定决心了。她接着说:“我们想要存钱已经想了好几年,由于一直认为省不下,才一直没有储蓄,从现在开始要认为我们可以储蓄。我今天看到一个广告说,如果每个月存下100元,15年以后就有18000元,外加6600元的复利。广告中也说,‘先存钱再花钱’比‘先花钱再存钱’容易得多。如果你真想储蓄,就把薪水的10%存起来,不可移作别用。我们说不定要靠着饼干和牛奶过到月底,只要我们真的那么做,一定可以办到。”
他们为了存钱,起先几个月当然吃尽了苦头,尽量节省,才留出这笔预算。现在他们却觉得“存钱跟花钱一样有趣”。
想不想写信给一个朋友?如果想,现在就去写。有没有想到一个对于生意大有帮助的计划?马上就去实行。时时刻刻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今天可以做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今日事,今日毕。”
如果你时时想到“现在”,就能完成许多事情;如果常想“将来有一天”或“将来什么时候”,那将一事无成。
有一天,珍去拜望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她刚好开会回来。珍一看到她,就知道她有心事,她的模样很狼狈。“你看!”她说:“今天开会的目的是改革一个制度,结果呢?我带了6个人一起去,只有一个人多少发挥了点作用,其他几个人一点用处也没有,简直是一群废物。我不晓得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照理说,他们应该讲几句话才对,这件事毕竟跟他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啊!”这位朋友在开会时没有获得支持。但是如果散会以后她在大厅多待一会儿,一定会听到她的助理抢着说:“我当时很想说……”、“难道没有人建议……”、“我不认为……”、“我们应该积极一点……”。
这些开会时一言不发的人,居然在散会后说话不管用时抢着说。发言的时间过去以后才抢着发言,他们的心理简直令人难以理解。
企业界的主管都迫切需要各式各样的建议,但是躲在背后不发一言的人,往往会妨碍了他们。设法养成“该说就说”的好习惯。当你勇敢地侃侃而谈时,你就会信心大增,勇气百倍。请你跟着自己的新构想同时进步吧!
心动不如行动
成功并不是招手即来的事情,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有决心克服沿途的各种阻碍。这些阻碍迟早都会到来,他必须有毅力,有恒心,而且,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目标,这样才能冲破险阻,到达目标。
现实中有很多人,他们有一些前景非常看好的发明,有的在生意上有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然而,他们总是迟迟不肯行动,以致最终都被别人抢了先机。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不要心理上总对时机有一种依赖感,外界的条件永远不可能尽善尽美。如果有了目标,需要的就是马上行动。固执于细节,你将一事无成。
一个人有了创造力,有了智慧和才华,却不去使用,这可以说是对人的潜能的最大浪费。
不要被困难吓倒,行动可以使你变得坚强,使你一步步提高。过去的失败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学习。找出你内心真正的渴望,找出你的目标,而后,义无反顾地完成它。不要逃避,不要放弃,要始终如一,坚守目标。要把一切艰难挫折当作使自己更强大、更坚定的机会。
只要你不放弃尝试,你就永远不会失败。要做一个敢于行动的人,要把眼光放到最终的目标上,要自己决定前进的道路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然后,就把你的热情、你的活力都投入其中。要心无旁殆,目标集中。
要随时准备做出艰难的决定,要从日常生活最细小的事情上做起。重要的不是行动有多浩大,而在于是否去行动本身,是否能够坚持,直到目标完成。不要经受不住各种诱惑,中途放弃。完成了一个目标之后,再接着往下一个标努力。
事实上,成功的最大阻碍来自于一个人的惰性。如果我们希望控制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控制我们,那么,就必须克服惰性,必须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心动不如行动。希望什么,就主动去争取,去促成它的发生。我们无法指望别人来实现我们的愿望,也不能指望一切都已经成熟,然后轻松去摘取果实。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要彻底打消这样的念头。
古人云:“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意思是说,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任何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举动都毫无意义,任何成功之道都不是怨出来的,而是创出来的。
走南闯北,行商坐贾的血液里流动着商人特有的“不安分”的因子。寻找机遇,探求商机,知难而进,四处出击,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格格不入的。“随遇而安”,“安身立命”,“知足常乐”往往是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信奉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常常使知识分子故步自封,作茧自缚,成为超越自我的一种障碍。知识分子一方面希望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体现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不能破釜沉舟,独闯天下,立命商界。因此,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一种不平的心态,他们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缺乏果断行动,抱怨商人文化素质低、道德素养差,但又不愿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
中国圣贤老子曾经说过:“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说明能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新一代知识分子,要做时代的强者,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成功者,首先要战胜自我,更新观念,转变思路。其实,路就在你的脚下,下一步你选择什么,往往决定了你的人生的轨迹和事业的轨迹。如果下一步你选择的是一如既往,随遇而安,这也是一种活法。因为,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一个稳定的职业,一份稳定的收入,一种稳定的生活,如果能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淡泊名利,淡化得失,淡视成败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当然,生活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不同的。成功后对成败的淡视、成名后对名利的淡薄、获得后对得失的淡化,与这之前的淡视、淡薄、淡化显然是两个层次,两种境界。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后者更多的是对成败、名利和得失的真正超越。
如果成功的欲望和梦想促使你下一步准备换一种活法的话,你应该当机立断,跨出决定人生轨迹的这一步。优柔寡断不是商人的性格,四平八稳不是商人的风格,在商界惟有拼才会赢,惟有搏才会成功。渴望成功者先要作好失败的准备,因为成功之道是用失败的经验铺垫的。潮起潮落是商海的自然规律,优胜劣汰是商海的竞争规则。山穷水尽,背水一战,常常是商人的必修“课程”。你做好准备了吗?尤其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