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受青睐的两个人物,莫过于三国的关公和宋朝的包公。传奇而巧合的是,关公的重枣脸和包公的大黑脸,有形有色、深植人心。
红脸关公的由来,湖北一带有个流传的说法:关公原是天上的火龙星,专管人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有一回,执行公务出了岔,玉帝派人捉拿,他便赶紧投胎凡体,并托梦给仙山寺老僧,在他出生时以大铁钟盖紧,七天之后才能揭开,以避天廷耳目。可寺里的小和尚好奇,不到七天就揭了盖,孩子的脸上还带着血色,所以成了红脸关公。当然这是神话。
流传于山西一带的说法则是生理性的。说是关公年少时,曾跑到山西潼关为人看顾果园。因为山西盛产枣子,枣子又叫泡红,也叫重枣。时日一久,吃枣子、喝枣汁、连洗脸的河水都含枣子味,自然就有一副重枣脸。
正史里找不到这样的说法,各地民间却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无他,攀龙附凤的心理作祟而已。
华人世界,供奉历代文臣武将的祠庙,最多的当属关庙。
以史而论,关羽对蜀汉的功劳远下于诸葛亮,但武侯祠却没几间,不免令人为诸葛亮叫屈。一个谋士的一次奇谋,甚至一个辩士的一次游说,有时能兵不血刃拿下数十城池。最有名的例子:汉朝刘邦曾派郦生劝降齐国,郦生杯酒之间,转动三寸不烂之舌,竟让齐王田广献出七十余城。试想即使用兵如神的韩信,需要多少将士的性命才能攻下一个城池?所以一个文说客和一个武将军轻重差别如此,人间的思考逻辑,多少是有些失衡的。
再如宋朝的范仲淹功绩也远在包黑子之上,可是现存开封的“知府碑”,碑上所刻的宋代贤相如范仲淹、寇准、欧阳修……等人的名字,唯独包拯的名字因崇敬的人多,在观赏石碑时一指一点,天长日久,竟将包拯的名字磨去了,剩下一处无名坑。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随风而逝,有人名垂千古。要以前人的经验擦亮今人的智慧,还得公正看待历史人物,“名气”有时是不可靠的。
智慧悟语“优越”的标准在于“事迹”而不在于“名气”。
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必定有一种特质:如在场边观战的教练,不迷信大牌,却能掌握状況、分辨得失,冷静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