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中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年轻时在汉武帝身边官拜郎中,经常随武帝巡行各地,见识渊博。三十六岁时父亲司马谈病逝,临终遗命,要他禀承父志,完成孔子写《春秋》以来中断的史书记事。
司马迁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花了几年时间着手准备资料,但在这时,天降横祸,差点毀了他的一生。
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九九年),李陵奉命出征匈奴,因孤军深入、后援不继,兵败被俘。武帝因为李陵没有为国捐躯而勃然大怒,朝中百官也都一个个落井下石。司马迁独排众议,说道:“李陵平素为人,忠孝信义有国士之节,这次仅率五千骑兵,歼敌万余人,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因无后援而被俘。我深信李陵是诈降的,他一定会找机会狙杀单于归回汉朝的。”
武帝听不进司马迁的辩解,加上百官群起而攻之,便将他处以“腐刑”(受阉),打入狱中。司马迁遭此打击,几度想自杀,但想到父亲临终嘱托,决心忍受屈辱,在狱中经过多年艰苦写作,终于完成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成为中国文化最宝贵的遗产。
司马迁写过一封脍炙后世的信《报任安书》。这是他的好友益州刺史任安获罪下狱,即将处死,司马迁用来鼓励任安的肺腑之言,也是借以明志的书信。其中的一段文字大意是:“古往今来,富贵之人都与草木同朽,只有圣贤之人能流芳百世。周公被拘,作成《周易》;孔子困厄,作成《春秋》;屈原被逐,作成《离骚》;孙子肢残,作成《兵法》;吕不韦贬谪,作成《吕氏春秋》……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就因世俗混沌,才须追往思来,寄大志于书中,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如此,就算是死,也死得其所了。”
成语“蚌病成珠”,讲的就是一个人在裂肺摧肝的外在煎熬中,以强烈庄严的心路历程去克服,从而展现源源不绝的生命价值,超越命运悲剧的巨大成果。
历史上这样凛然持节,在困厄环境中犹让生命发光发热的贤者不少,单是汉武帝时,就有牧羊北海十九年的苏武;出使西域遭匈奴羁留的张骞。故事至今仍栩栩如生,流传百代,也都是“蚌病成珠”的最佳典例。
智慧悟语我们并非生而完美,面对危险和困境也有逃避和懦弱的时候;要达到完美存在的最高点,必须对生命的核心价值有所判断,才能以无比坚定的意志来完成。
英雄的旅程无非是考验与折磨!王昭君“向前行”!
汉光帝竟宁元年(公元前三三年),匈奴王呼韩邪到长安朝觐,请求和亲。
汉朝从高祖到武帝初年,一共和亲七次,其中有三次是正式以公主下嫁,其余四次是以宫女搪塞过去的。
元帝接到和亲的请求,下诏后宫:“如有自愿到匈奴去的,视如公主。”后宫中有位叫王嫱的宫女,来自湖北秭归,字昭君。被选入后宫多年,因不肯贿赂画家毛延寿,被毛在画像上动了手脚,所以一直无缘见皇上一面。眼看青春逐渐老去,又只能在寂寂深宫中干些杂活,便一咬牙,自愿嫁到匈奴去。
当王昭君环佩瑯当登上殿前的白玉石阶时,深衣裙裾、柳腰款摆;元帝和满朝文武眼中充满惊愕,怎地后宫竟有如此佳丽?但后悔已来不及了,只得眼睁睁看着王昭君“马后桃花马前雪”一路走向匈奴。
王昭君到了匈奴便改叫宁胡阏氏。她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男儿,长大后成了匈奴的右日逐王。她很受匈奴人的敬爱,汉与匈奴的关系也因此和好了六十年。
清人刘献廷有首描写王昭君的诗:“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说明了后宫中不知还有多少如花似玉的美少女,被君王闲置而白头以终。
王昭君是勇敢的女性,她大胆选择了自己的命运,跳出后宫的深重藩篱,也给皇帝一个最深沉的抗议。
但王昭君也是值得的。后世文人描述她的诗词,算算有七八百首之多,多少和亲与随行陪嫁的宫女,事实上都名不见经传的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唐代文成公主和蕃后的功劳和贡献,就远在王昭君之上,却不见文人笔下有多少描述的诗词。
再考据一下史实。匈奴王呼韩邪早在甘露三年,也就是王昭君远嫁匈奴之前的十八年,便将部众全体移入长城,汉朝的衣食补给无缺,所以王昭君自然不可能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倒是涮羊肉火锅就怕吃腻了。相比之下,与其在深宫中寂寞终老,还不如到匈奴称后。套首时下流行的歌曲“向前行”,王昭君是勇敢而聪明的女性!
智慧悟语俗话说:“宁为蛇头,不做龙尾。”占山为王,总比当深宫怨妇来的好!
一个人在生命里所寻求的,绝不是万仞宫墙或所得的报偿,而是生命自由的喜悅。勇于决定自己的命运,就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