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员工亲自调查并采取行动,或是让他们调查后告知结果,由此让老板参照调查结果制定计划,重新分配工作。
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各自不同的潜能。作为老板,分配工作的对象是一群人而并非一个人,这样老板就应当了解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机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分配工作还应按部就班,不可操之过急。
老板级数管理是一个复杂而普通的概念,它含义众多,既有公众从情感出发的贬义理解,又有马克斯韦伯所阐发的理性结构,即它是理性在管理事务中的应用。
老板级数管理就是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自然还得主帅亲自出马。
“指挥一人”是用人的上乘法则,但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其一是要有充分合用的人才;其二是要对人才的能力、人品充分了解;其三是自己要对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能准确判断目前情况是否正常,以便及时调控。要达成这三条,非得长时间下功夫不可。
我们周围到处都是多功能的老板分级管理机构:政府的行政机关、医院、学校、警察军队系统、科研机构、邮政和出版部门,乃至农场和商业区、美国国家航空和太空总署、联邦调查局、联合国组织、国际工人协会、英国广播公司……这一切组织机构都表现出了老板分级管理的共同特征。
三宝原理朝三暮四
老子曰: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老子说:“我有三件法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争强好胜,处在别人之前。”“三宝”必须珍重地持有它、保存它。这“三宝”——慈爱能勇敢;俭朴能宽裕;不与人争胜,能统领万物;既是符合现代领导学基本思想的,更是现代老板领导统御的法宝。
第一宝“慈”,对员工要慈爱。老子特别着重这一宝,在现代管理学中也是倍受重视的原则。有一句很有名的管理格言:“爱你的员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慈”德的力量广大,懂得关心与热爱属下必能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宝“俭”,俭啬,老板自己要少私寡欲,不妄为、不奢靡;有日本“经营之神”美誉的企业家土光敏夫曾说:“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是管理好自己,而不是管理别人。”具有这种朴素心地、淡泊性情的老板,属下耳濡目染、受其熏陶,整个工作气氛便会渐趋详实安乐,从而上下一心,创造佳绩。
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老板以“下”的态度、“仆”的态度去对待员工,把员工视为“上”,“处下”地做好领导工作,因此,老板虽居领导上位,但下面的人不会感到负担,虽站在领导前位,而下面的人不会感到害怕。
老子的这三件法宝,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社会化大生产、科技高度发达、世界范围内事物间联系的密切,使得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按照三件法宝的原则办事。朝三暮四的分配法则也体现了“三宝”原理。
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每天早上给每只猴子喂三个桃子,晚上给猴子喂四个桃子。猴子们意见很大,纷纷抗议,又是哭闹又是搞破坏。养猴人于是改变了策略,改为早上喂四个桃子,晚上喂三个桃子,结果猴子们皆大欢喜,再也不哭闹了。这就是庄子给我们讲述的“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养猴人是“识道”之人,也就是掌握了管理规律的人,他的方法是非常机智、可取的。从财富分配的角度看,养猴人并没有增加桃子,只是改变了分配的方案,由“朝三暮四”改为“朝四暮三”,却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这个寓言所提示的管理智慧对当今的老板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它实际上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如何进行工资、奖金分配的哲理。
老板一定会遇到如何发放工资、奖金的问题。无庸讳言,员工是冲着你手中的工资来的,就像猴子要吃桃子一样。这样一来,你的处境就处于养猴人的位置了。给多少工资、奖金?如何发放工资、奖金?这样的问题就尖锐地摆在了你的面前。
固然,对于员工来说,工资是多多益善。但是,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能用于发放工资、资金的总是有限度的。这就出现了发放工资、奖金的技术问题。
可以想象,如果你采取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那么你就必然养一群懒汉,工作效率肯定很低,企业就缺乏活力和动力。
不然,你就采取“朝三暮四”的办法,如把工资、奖金合计为700元,其中300元作为基本工资,其余400元作为奖金,而奖金则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来定,实行优劳优酬,奖勤罚懒。这种办法比平均分配效果好得多,很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实际生活中,还要考虑员工生活的实际困难,如果员工感到基本工资300元,太微薄了,日常生活难以保障,而奖金400元又是一个变数,对保证衣食住行很不便。因此,员工提出把“朝三(300元基本工资)暮四(400元奖金)”改为“朝四(400元基本工资)暮三(300元奖金)”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需求,是员工理当获得的权益,作为老板也确实应当设身处地为员工谋福利。正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所说:“有恒产,则有恒心。”只有当员工有了“恒产”——稳定的财富收入时,员工才会为本单位事业的长久发展尽心尽职,奉献自己的心智和汗水。
“朝三暮四”的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只是一个分配模式而已,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老板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收入和员工的构成情况,做适当的调整,灵活运用这个工资、奖金发放技巧。其宗旨是利用同样的资金投放换来更好的管理效果,万变不离其宗,大胆应用这个技巧,必然能够达到管理目的。其奥妙在于,顺应员工的物质需要,并让他们在竞争中获得他们想得到的东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乐此不疲地为企业和企业老板效劳。
一叶知秋一点起飞
老子曰: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而来;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而生。
老子的传人庄子说:“道在蝼蛄、蚂蚁之中。”东郭子不解地问:“我原来认为道很高,怎么会如此低级呢?”庄子说:“道不仅在蝼蚁之中,还在梯稗等杂草之中。”东郭子更加不解地说:“怎么会更低级了呢?”庄子说:“道还在砖瓦之中。”东郭子说:“先生怎么越说越低下了呢?”庄子说:“道不是玄虚漂渺的东西,它就存在于事物之中,道没有离开每一个东西。越是卑下的东西越能表现道。人们最瞧不起的事物,就愈能反映道无所不在,反映道的实质和真谛。”
日本电产公司招聘员工时,没有进行过五关斩六将的面试、笔试,而是请应聘者吃饭与打扫厕所。他们以此来测试应聘者的时间观念和工作责任心。
公司进行“用餐速度考试”,招待应聘者一顿难以下咽的饭菜,主考官他们慢慢吃,吃好后到隔壁会议室。结果那些很快把饭吃完的人成为考试中的幸运者。因为公司早已觉察到,上班时姗姗来迟、匆匆忙忙的人,往往工作成绩差;而早到的人则有充分准备,留有余地,往往工作成绩也好,所以,公司喜欢录用时间观念强的人。
日本电产公司还要求应聘者打扫厕所。有些应聘者根本不愿干这项工作,有些人只把表面洗干净了,看不见的地方仍旧脏,而有些人则把厕所里里外外都冲洗得干干净净。主考官认为后一种人,为人诚实,办事认真,是可以录用的对象,而前一种人不符合公司用人标准。
考察人的品行与能力就要这样。
企业培养员工和接班人,都要从最基层抓起。每次招进来的员工都应先做一个阶段的服务生和业务员,让他熟悉业务,了解公司运行的细节,积累丰富的亲身经验。中国古代的圣贤说得好:“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不屑于平凡事的人也别指望干什么大事业。
老板要重视“一”,许多事成于“一”,也败于“一”。
把竹筷子换成象牙筷,这对于一个国君来说是不值一提的琐事,一般人也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而箕子却从中看出了纣王向下沉沦、腐败的征兆,认为它是商王朝行将灭亡的预告,这就是因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所以,观察一件事情应该以小见大,以近虑远,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才能远离灾祸。
爱因斯坦: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任的。
1931年是美国最不景气的年头儿。哈斯狄特夫妇在村里开了一家小药店。夫妻俩制了很多广告牌,竖在路口,牌上写着“免费招待清凉白开水——本村小药店”。过路客觉得很好笑,好奇心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小药店。广告牌随日月流逝日趋发挥出效力。1950年时,小药店日供开水5000杯之多,店里也日售药品千种以上。一杯白开水使夫妻俩发了财。
美国制糖公司将糖输出南美洲时,糖在海运中经常遭受潮湿,损失巨大。为此,公司邀请专家耗费很长时间和很多金钱,研究措施均无效。该公司一位工人也为此大动脑筋,终于有灵感降临:他在糖的包装盒上戳了个针孔,使它通风,达到了防潮目的,“一孔之见”的报酬是100万美元。
许多事情也会败于“一”。成语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谚语中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美国着名的汽车推销员乔吉拉德有一个“250定律”: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250个!他发现,每个人大约和250个人比较熟悉,如果年初有一位顾客对售货人员的态度感到不愉快,那么到了年底,就可能有250个人受到他的影响。美国约翰逊制药公司一位老板曾举过一个例子:20年前,他从一家有名的公司买了一台分析仪器。几个月后,一个价值仅2.95美元的小零件坏了。他找到这家公司,得到的是一顿无理的责怪,什么“你不会使用那个零件”,“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管”等,一推了事。以后他逢人便说:“不要买那家伙的设备!”可见,得罪了一位顾客,可以长久地影响一片人。
海外企业界近年来兴起了“零缺陷管理”,其内涵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我国合肥荣事达集团引进了“零缺陷管理”,这是一套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它包括零缺限生产、零缺限供应、零缺限服务、零缺陷决策、零缺限员工等组成部分。零缺限,一方面可理解为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无限性的极限目标;另一方面,它在一定阶段上又可体现为确定的和量化的管理指标。零缺陷的实质性意义在于,当前一段目标实现之后,再追求下一阶段的更高目标;由此动态递进。零缺陷是无限的目标与有限的阶段目标的结合。
产品质量的一个小毛病,100个优良产品中混进一个劣品;合同中写错一个字,多写或少写一个零或一个点;公关活动中的一个小失误;与顾客的一个小口角,都足以使企业翻船。
20世纪初叶,数学家科尔攻破了一道世界难题——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学会上,科尔登上讲坛,在黑板上把2自乘67次后再减去1,接着又把193707721和767838257287两组数字用竖式连乘,两次计算结果相同。到会的都是数学家,他们一眼就看懂了,2的67次方减1原来是个合数!在热烈的掌声后,台上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题前后共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道:“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正是“星期天”这个人人皆有的业余时间,造就了科尔在自己研究的数学领域内取得了出类拔萃的成果。
万事从“一”开始,成功由“一”而成,与其羡慕、嫉妒别人,与其感慨叹息,不如珍惜每一天,重视每一个“一”。
老子的智慧确实奇特又奇妙。当你要想发现事物的真相,当你要想了解一个人的真正面目,请不要从所谓的高处着眼,不要看他高尚的表演,而要用心观察事物的低处,看一个人如何处理微不足道的事务。
见微知着见小曰明
老子曰:见小曰明,守柔曰强。《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能看清细小之物的才是明眼人,当泰山闯人眼帘而慨叹其巍峨壮观的只是表明他不是一个盲人。普通人往往是只看见“冬瓜”而无视“芝麻”,殊不知有时“芝麻”价值远大于冬瓜。常人总是“以大为美”,追求“高、大、全”,大的就拥有大的价值,小的就有小的价值。常人总是认为大的力量就大,殊不知小的东西力量更大,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微生物更具致命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