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76300000038

第38章 读书要掌握方法——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学习的法门(1)

学海无涯苦作舟。难道学习就只有与苦做伴,才能学有所成?

对于这一点,大教育家,最能也是最善于学习的孔子显然是不大认同的。否则,他就不会在《论语》中苦口婆心的大量阐述学习的方法了,直接说个“苦学”不就完了吗?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提倡“乐之者”的,他建议人们把学习当成爱好,深入其中,并为此提出了许多方法,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或许就能摆脱人为的“苦海”。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大意: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的是什么?

就是“温故而知新”。

学习最重要的是获取心得,逐步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换句话说,无师自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所以,高明的老师总是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反复研读的,多方琢磨的过程。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好的书都经得起咀嚼,每咀嚼一回,就又悟出些真味,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因而有位评论家说:少年时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会发笑,中年时读了会思想,老年时读了却想哭。

好的书是需要反复读的,英国桂冠诗人丹尼生每天研究《圣经》;大文豪托尔斯泰把《新约福音》读了又读,最后可以长篇背诵下来;马克·吐温旅行时必带一本厚厚的《韦氏大辞典》;白朗宁每天翻阅辞典,从辞典里面获得乐趣和启示……“温故而知新”也是从过去看将来,从过去的时间领域所积累的经验为参照系,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制定实现未来目标的工作计划,但是过去的经验不应该成为消极的“定势”,成为限制创新的包袱和累赘,囿于经验的成见,变得胆小、世故、迟钝起来,空失很多人生机遇,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温故而知新”贵在创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战争中的第一次战斗都是独特的,需要对实际情况作深刻的分析。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在战争史上,由于照搬前人经验而丧师败绩的事例不胜枚举。唐朝房官效法古制,用车战制敌,被安史叛军杀得一败涂地。0世纪30年代的法军统帅部,完全搬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在法西斯德国的闪击下,一触即溃。相反,那些被人称道的成功战例,如韩信的背水为阵,刘伯承的重叠设伏等,都无不具有惊人的创新之举。

历史没有完全的翻版,经验更不能百试百灵,唯心史观有在以往经历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成分和创意,才能做到无往而不利。“温故”不是一味重复而是要“知新”这样就“可以为师矣”。

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意: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只学不思或只思不学都容易陷入迷惑而无所获。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胡作非为,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危险。

所以,儒者主张既要读书又要思考。

明代人陈鎏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术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创立狭义相对论,据说就经过了10年的沉思。只是学习,没有思考,没有消化、整理、提高,只能是杂乱无章的知识的堆积,不可能形成实际的效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头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出去了,孩子骑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小孩子不懂事,让老年人徒步,于是他们便换了一个位置;而旁人又说老人心硬,于是老人忙将孩子抱到鞍上;后来看见的人说他们没人性,于是两人又都下来。走了不久,又有人笑他们是呆子,空着现成的驴子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了一个办法,就是我们两人抬着驴子走。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无论读书,还是做事,只是一味的“旁征博引”,不加思索,“脑子里给别人跑马”,结果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常听人说,现在报刊上一会说要注意晨跑,一会儿又说早晨锻炼不好;一会儿说喝茶有益健康,一会儿又说要少喝茶;一会儿将某部影片捧得上天,一会儿又将其贬得一钱不值……这便是“学而不思”者的烦恼,人云亦云,当然只有陷入迷惘的境地。

书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读书是汲取前人经验的过程,但不能自己囫囹吞枣,生吞活剥。书籍和经验也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亦不能置之不理,一味蛮干。会读书也要会思考,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既要进得去,也要出得来。

3.不知为不知,敢于说不知道

原文:子曰:“由!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孔子说:“子由啊!你知道了吗?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把他们当作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遗患无穷。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三问三不知!这让在场的所有同学意外,但不久就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需的。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孔子曾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高潮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与丁先生相反的是,一些人尤其是个别官员,在很多问题面前往往表现了“万事通”、“博学家”的“风采”,下基层、搞调研,在情况不明、事情未弄清的时候就发指示、提要求、做决定,流露出一种“傲视万众”、“唯我正确”的态度。殊不知,一些指示、要求、决定有时与基层的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离题万里,基层照此做下去,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更不要自认为能“升而知之”,认为自己一旦当了领导就对什么问题都有发言权。这是做学问做官乃至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时下有些“专家”、“学者”,总喜欢对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发言,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结果是“专家意见”并不“专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些“专家”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在减弱。与此相对照,让人更觉得作为学术大师的丁肇中“三问三不知”,对于学人来说十分可贵,令人警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与诚实,不仅是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人的知识都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来的,与官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个别官员之所以“升而知之”、“官升知识长”、“官大本领强”,其实是官僚主义在作怪,并错误地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其“水平”、“能力”和“高明之处”,才不至于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而且自己确实“高”。这些官员“升而知之”的做法令老百姓倒胃口、反感“事小”,给人民、国家带来损失“事大”!谨防“升而知之”,才能使个别官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才能注意学习、加强学习,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为人民、国家做贡献。否则,总认为“升而知之”,就会堵塞其提高、前进的道路,最终贻害无穷。

4.好学者,恒心最重要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大意: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好学,不迁怒于人,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听说过比他还好学的人了。”

孔子曾经这样自诩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公冶长》)。现在又听他赞扬颜回好学,而且,只有颜回好学。这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如何了得,历史如何如何了得,语言如何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于人,又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品德问题,而不是什么好不好学的问题。这又一次说明,在圣人门下,学习决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文化知识,而是包括“德育”的内容在内的,所谓“进德修业”,在儒学里,都是属于“学”的范畴。

说到“不迁怒,不贰过”,这6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做自己的出气筒。比如说,自己在外面受了气,不拿太太做出气筒;受了太大的气不拿孩子做出气筒。或者,受了上司的气,不拿下级做出气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不贰过,就是知错而改,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是非圣人不可,起码也是像颜回那样的贤人了。

如果说“好学”的准则就是这些,我们谁还敢自认为是“好学”的人呢?要修炼成仁者本色,就得不断添草加柴,贵在坚持,恒心永在。

你可能刚走出或即将走出校门,此时此刻,你首先是要找到合意的工作。不喜欢的工作,你不要它;喜欢的工作,它不要你。你不断地寄履历表、推荐函、参加面试,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半个月,好不容易,有一天,你终于在信箱里看到录取通知,搞定了!

同类推荐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学会选择,学会放下,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得与失。学会选择,学会放下,放下也许是一种痛苦,但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珍惜你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要浪费自己放下的权利,在选择与放下之中成长,你的人生就会越发明媚灿烂。
  • 做到更要做好

    做到更要做好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内容包括: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将激情注入工作,对工作要斤斤计较,自动自发地做事,征服面临的困难,做好工作中的每个细节。
  • 做人要厚道全集

    做人要厚道全集

    通俗地讲厚道就是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厚道的人是可交的朋友,可敬的师长,可从的领导,可用的下属。厚道人的不会算计你,厚道人的不会欺骗你,与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背着智慧闯天下(上)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读史做女人III

    读史做女人III

    本书解读了中国古代的几位女性:唐朝女诗人鱼玄机、唐朝中期的宋若昭姐妹和五代十国时期姐妹花大小周后等。
热门推荐
  • 蓬莱山西灶还丹歌

    蓬莱山西灶还丹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法令沉浮

    法令沉浮

    以法令天,谁主沉浮?
  • 岸在回头处

    岸在回头处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主人公爱玉是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少女,她单纯善良,以为在遇到她的真命天子后会继续平静而简单的生活,但是命运却无情地捉弄了她,直到开人世,她才意识到,这一切好像是魔鬼开的一场玩笑,然而,善恶终有报。。。。。
  • 中间世界1

    中间世界1

    一亿年后,我,‘天翅级’人类精灵,想重新体验一亿年前的世界在寻找一亿年前世界的途中,在一只异景‘妖花门探’的诱惑下,我误入了中间世界中间世界,一所囚禁只有贪婪,没有感情的‘生物监狱’,那里,囚禁着各种贪得无厌的生物,在那里,因为贪婪,没有感情,到处充满了阴谋,欺骗,他们为了得到,想尽办法互相欺骗压榨~同时,极度的恐惧和空虚像咒语一样附在他们身上,他们日夜不得安宁,生不如死~到最后,贪得无厌者才发现一切是空~在中间世界,为了活着,我在中间世界里打工,受尽了剥削,凌辱~汉泽,‘白翅级’1等人类精灵,我们,初次相识在中间世界~也和他一起,与灵异们战斗着~将中间世界变成了通往宇宙的心灵净土~
  •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生化药剂下的人生

    携超自然武器,集九色神兵,改造地球文明,推进宇宙,回归所属,接受传承,一统万界,恢复和平,播出完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愿有人陪你策马看尽长安花

    愿有人陪你策马看尽长安花

    徐妃,那个骄傲到不可一世的女子,那个美艳到不可一世的女子,那个爱到叛逆的女子,那个受尽千夫所指的女子,那个将最沉默的爱深埋于井底的女子,你现在还好吗?我不敢去过问萧绎,终其一生你心里有过她吗?我宁愿去相信,在他们相遇的时刻,在他游离在外的时刻,在他见她日日笙歌借酒买醉的时候,在见她酒醉晕吐的时刻,在他明知她为自己戴了无数顶高绿帽却仍旧选择隐忍的时刻,他是爱她,至少心里是有她的!可一个男人的自尊,终不能原谅徐妃的一而再三。我的小说是以他们为起底,或许是我私心想为她们换个结局,可最后我还是失败了,或许各自离散是对他们最好的结局。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婉婉“到”来

    婉婉“到”来

    有一种男生,他可能不会说甜言蜜语,却会死心塌地地喜欢你;有一种女生,她可能不会说吴侬软语,却会勇敢大胆地说她爱你。她,是成绩最差、性格最差的女汉子。他,是成绩最好、性格木讷的学霸男。本来毫无交集,十年前的一场相遇,让他记挂了她十年,却不敢靠近。
  • 唤神榜

    唤神榜

    他本是这奇异世界中的一个普通山村小屌丝,却因仇恨登上修行之路。他欲压天,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也没有什么厉害的法宝,但他却一路坑修士,坑强者,坑仙人,坑神兽。他一路寻找凶手,也一路坑到底,在无意间坑了整个天地!
  • 假面公主

    假面公主

    从小就是孤儿的贝拉被神秘人收养...从神秘人口中得知知妈妈是被人害死的她意图报复...凭借着绝世美貌和极高智慧成为银圣的公主。在学校中遇到同样天才少年的辰银烨,以及缠绕在他身边的仇人之女。同时,一直守护在贝拉身边的乔因向她亮相绝密身份,多重震惊下的贝拉,终于打破心中的重重阻碍,接纳乔因成为她的“守护骑士”。在乔因的帮助下,贝拉稳坐“暗夜公主”宝座。然而贝拉的仇人被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地..辰银烨为了摆脱组织发生了一场恶战,路遇公主的救护,两人的感情...又引发了贝拉前生与另两名女生的结盟,她竟是精灵族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