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赋予韧性似大海般深度的粤商
1流变与跃进,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沿海开放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广东成了无数国人向往的地方。孔雀东南飞,全国各地的人才和北方农村的闲散劳动力一起,竞相赶往古时的“百越之地”淘金。在时代的流变与跃进中,广东商人成了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广东历史上并不发达,这块地域古代之所以被称为百越,是因为那里百族杂陈,栖息在那里的居民被中原人不太客气地称作“南蛮”。史载,始皇帝灭六国后才将百越纳入版图。至唐宋元明历代,那里是官员遭贬谪后发配之地。到了清朝中后期,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广东沿海逐渐发展起来,但那里的通商活动常常又与“海盗”联结在一起。
另一方面,边远也有边远的便利之处,正因管辖不是很苛刻,清末民初的广东才成了思想自由、民心解放的源地。近代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说明了广东人“敢想敢干,敢作敢为”。在南洋开发中,广东还成了中国著名的侨乡。自古以来,漂落到海外的广东人数量占侨民的比例最大,达30%以上,他们发扬了广东人的经商天赋,并为此后粤商的发达准备了资本和经验。在闯荡世界的过程中广东人的商业思维越来越敏锐,好做生意,善于赚钱。
不知从何时起,广东味的普通话成了受国人追捧的语言,比北京话和上海口音更被国人青睐,原因主要就是广东发展得太快,那里的经济和香港的国语剧目一起,冲击着人们的视听。一听到广东味的普通话,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和财富、新潮时尚联系到一起。广东历史上主要有三大方言:白话,潮汕话,客家话。沿海进入的东南亚人被称为“广府人”,包括港澳地区居民。潮汕地区的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这两者都属于土著广东人。历史上曾有中原地区(主要是河南)的汉人大量南迁,聚居在今天的梅州、河源和揭阳、汕尾的部分地区,讲客家话。这部分汉人有一千多万,应该是血统最纯正的汉人(北方一直处于民族融合之中),孙中山、李嘉诚等都是客家人。多个民族聚拢在一起打拼,相互交流和砥砺出了顽强坚忍的生存之道。
广东人是最早在海外谋生的中国人,数量之众,长期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潮汕人和温州人一样在国外以善于经商著称。广东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排头兵。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人是属于海洋的族群,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富于冒险和开创精神,敢为天下先。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人的敢闯敢干精神再度勃发。“如果事情没有明文禁止,就可以干;如果事情是允许的,就更应该充分利用”,只要是有利的事情,可以“先斩后奏,边斩边奏”。当年广东的领导人敢于这样说话,跟广东人的气魄与胆量不无关联。
敢为天下先,“敢”即大胆,别人不敢干的事我敢干;“先”是先行一步,争取第一,只有“先”了才有意义,才能主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广东人喜欢“头啖汤”。第一个引进社会资金修桥铺路、汽车过桥需“留下买路钱”者,是广州到珠海的五座公路大桥,它率先结束了过去道路难走的苦难史。它的意义,不仅是解决了资金问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冲破了人们僵化的思维模式,即不见得只有国家,政府投资才可修高桥大路。第一个在纽约华尔街40号金融中心摘下星条旗、换上五星红旗的中国企业,是广州开发总公司和美国速成物业有限公司(华人公司)。当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为接到几千元报酬而颤怵不已时,珠海已举起了“重奖科技人员”的大旗,打破了中国人“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握手术刀不如握剃头刀”的困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也是生产力”,从而在全国掀起重知识重人才的浪潮,也吸引了各地人才齐聚广东。
当北方人还在为股份制企业姓“资”还是姓“社”而喋喋不休地争论时,广东人已全面改革国有企业,甩开膀子大干了。他们早已认准,只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干,先干了再说。敢为天下先,使广东这个昔日经济上的小老弟变成了今天的老大哥。作为时代弄潮儿,广东商人饱尝了开拓者的艰辛,更收获了成功者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