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外交礼仪原则
国际原则,是指人们在接触本国以外的人时,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凡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不仅有必要了解、掌握,而且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地遵守、应用。
(1)不卑不亢原则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涉外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在涉外交往中要求每一名涉外人员要努力表现得不卑不亢,主要是因为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的问题。
涉外人员在对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不仅在思想上要提高,端正态度,而且在工作中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要在虚心向外国学习一切长处,尊重外国的风俗习惯的同时,坚决克服自卑自贱的思想,在对外交往中,要以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为基础,表现得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
另一方面,在一切对外交往中,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应当高傲自大,盛气凌人,对交往对象颐指气使,冷漠无情。
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一律平等,给予同等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富国穷国亲疏有别,或是对大人物和普通人有厚有薄。
(2)求同存异原则
世界各国的礼仪与习俗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的。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遵守求同存异原则。
“求同”,就是要遵守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要重视礼仪的“共性”。“存异”,则是要求对他国的礼俗不可否定,忽略礼仪的“个性”,并且要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表示尊重。
礼仪的“共性”不但来自礼仪的“个性”,而且也是对其所进行的概括与升华,所以其适用范围显然更为广阔。就这一点来讲,在涉外交往中,在礼仪上“求同”,遵守礼仪的“共性”,也就是在礼仪的应用上“遵守惯例”,是更为重要的。
比如,在世界各国,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见面礼节。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有中国人的拱手礼,日本人的鞠躬礼,韩国人的跪拜礼,泰国人的合十礼,阿拉伯人的按胸礼,以及欧美人的吻面礼、吻手礼和拥抱礼。它们各有其讲究,都属于礼仪的“个性”。与此同时,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则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士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所以在涉外交往中采用握手礼,就是“遵守惯例”。
在国际交往中应用礼仪时“遵守惯例”,其实就是要求人们遵守涉外礼仪。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就是有关礼仪的国际惯例。
(3)信守约定原则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须在下列三个方面严格地要求自己。
①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不管是答应交往对象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者是向对方许愿。都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即使对于必须作出的承诺或约定,也必须慎重,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要含糊不清,信口开河。
②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要兑现;约定一经作出,就必须如约而行。惟有如此,才会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在涉外交往中,真正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让外国人确信:“我们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为了落实已有的约定,不仅要认真地如约而行,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对已有的约定任意进行修正变动。
③不能守约,要主动说明问题
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为此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总而言之,在涉外交往中,必须诚实守信,说话算数,办事讲究信誉,绝不在信誉方面进行“形象自残”。
(4)入乡随俗原则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之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在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工作、学习、参观、访问、旅游的时候,对当地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加以认真的了解和尊重。
在涉外交往中,如何做到“入乡随俗”,要注意下列问题。
①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
古人要求正人君子,必须做好“入境而同禁,入乡而同俗,入门而同讳”。充分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本是“知己知彼”的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一点都办不到,“入乡随俗”就根本无从谈起。
比如,准备前往德国参观访问,就应当事先对德国人在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所特有的讲究与禁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在与德国人接触往来时,就会胸有成竹,落落大方,表现自如。至少,也不大容易惹麻烦,或者出洋相。
②必须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对于其他国家所特有的习俗,没有必要照抄照搬,全盘引进,生吞活剥。对于本国的传统习俗,则需要发扬光大。如若以我划线,以我为尊,厚此薄彼,则更是有害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无条件地、认真地对其予以尊重。
对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总之是既要了解,更要尊重。没有了解,就无所谓尊重。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尊重。尊重,是建立于了解基础上的。
在涉外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在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5)静观其变原则
静观其变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的情况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静观其变”原则在很多时候也被称为“紧跟”原则,或是“模仿”原则。
“静观其变”原则具有双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们在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在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才好,而又必须采取行动时,最好先观察其他人的正确做法,然后加以模仿。
(6)女士优先原则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为妇女排忧解难。人们一致公认,惟有这样的男子,才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的。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于所有的妇女都要一视同仁。
外国人强调“女士优先”的主要原因,他们将妇女视为“人类的母亲”。
在国外的社交应酬之中,“女士优先”作为一条礼仪的基本原则,早已逐渐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做法。它们不仅已为世人皆知,而且在社会舆论的督促之下,每一名成年的男子均须将其认认真真地付诸实践。
2.对外交往日常礼仪有几种
日常生活的涉及面非常之广泛。在涉外交往中,人们所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日常礼仪,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
(1)着装要讲究礼仪
着装在任何场合都很重要,前面已多有讲解,此处不再赘述。
(2)用餐讲究礼仪
在涉外交往中,用餐的问题尽管极其普通,但又十分重要。以下分别介绍一下涉外人员在设宴时和赴宴时应当注意的主要事项。
①在以东道主的身份设宴款待外国人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菜单的选定,就餐的方式,宴会的位次、用餐的环境等等
确定宴请的菜单。在宴请任何人时,唱主角的都是菜肴,所以一定要对菜单精心加以考虑。在宴请外国人时,除了要注意节省开支、量力而行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对对方爱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心中有数。
不宜宴请外国人的菜肴主要有下列三类。
个人禁忌的菜肴。每个人在饮食方面都有个人的禁忌,对此一定要在宴请外宾之前有所了解,免得出力不讨好。在宴请多名外宾时,对每个人的个人禁忌都要有所了解。对其中要人的饮食禁忌,尤其需要一清二楚。
民族禁忌的菜肴。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饮食禁忌。比方说,美国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罗斯人不吃海参、海蜇、墨鱼、木耳;英国人不吃狗肉和动物的头、爪;法国人不吃无鳞鱼;德国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等等。掌握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饮食禁忌,有助于更好地款待外宾。
宗教禁忌的菜肴。在所有的饮食禁忌之中,宗教方面的饮食禁忌最为严格,而且绝对不容许丝毫有所违犯。穆斯林忌食猪肉、忌饮酒;印度教徒忌食牛肉;犹太教徒忌食动物蹄筋和所谓“奇形怪状的动物”等等。对这些重要的与宗教密切相关的饮食禁忌,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疏忽大意。
选择就餐的方式。所谓就餐的方式,指的是用哪一种具体方法用餐的问题。
在宴请外国人时,一般选择以筷子就餐的方式。同时,亦应充分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告诉对方既可以试一试筷子,也完全可以采用自己传统的就餐方式,千万不要非逼着对方使用筷子不可。总之,是要悉听尊便。因此,还要同时备有外宾所习惯使用的刀叉或水盂。
使用筷子就餐时,可细分为下列四种具体形式。
一是“混餐式”就餐方式。它指的是用餐者各执自己的餐具,围坐在一起,取用同一份菜肴。它的优点是易于产生和睦、温馨的气氛。其缺点,则是不够卫生。一般来说,它仅适合于家人在一起用餐,不适宜在宴请外人时采用。
二是“分餐式”就餐方式。有时,人们亦称之为“中餐西吃”。它的方法是,在用餐时,不分菜肴还是主食,一律每人每样一份。在用餐时,人们使用自己专用的餐具独享自己的食物。它的主要优点,是既卫生,又公平。举行小型正式宴会时,它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三是“自助式”就餐方式。通常也叫自助餐。在国外,酒会、茶会、冷餐会等等,其实与自助餐都是大同小异的。它的方法是,菜肴与主食被统一放置在一起,所有用餐者依照自己的口味、食量自由取用。节省开支,节省人力,不排座次,不拘礼仪,都是其明显的长处。在举行大规模涉外活动时,应优先考虑这种就餐方式。
四是“公筷式”就餐方式。是指用餐时用餐者仍须取用同一份菜肴,但与“混餐式”就餐方式所不同的是,必须在取用时采用公用的餐具,如公筷、公匙等等,安排此种就餐方式时,公用的餐具务必要具有明显的标志,免得用餐者将它混同于自己的餐具。由于它又文明,又有中国家庭的亲密气氛,可用来在举行款待外宾的家宴时采用。
排定宾主的座次。越是正式的宴请,往往就越是离不开宾主的座次安排问题。宴会的座次问题,分为座次的排列与座次的通知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排列宴会的座次,实际上涉及到桌次的安排与位次的安排。这部分内容已在第九章商务礼仪之商务宴会礼仪中介绍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在排定宴会的座次之后,应及时地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向全体应邀赴宴者通告,防止届时令其坐错了座位而产生不快。
通告宴会的座次有下列四种常规方法。
其一,是在请柬上注明每一位赴宴者所在的桌次;
其二,是在宴会厅入口处附近悬挂宴会桌次示意图;
其三,是在现场安排引位员,负责来宾,尤其是贵宾的引导;
其四,是在每张餐桌上放置桌次牌以及每一位用餐者的姓名卡,以便大家“对号入座”。桌次牌,通常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姓名卡,则应双面书写,而且每一面均应采用中、英两种文字,中文在上,英文在下。
重视现场的环境。在宴请外宾时,必须明确,不是为吃而吃,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宾主双方进行进一步交流的气氛。
②以来宾的身份出席涉外宴请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大致上包括宴请的类型、付费的方法、点菜的规矩、用餐的顺序、就餐的举止、进餐的技巧等等。
宴请的类型。在国际交往中,宴请往往具体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类型不同的宴请,在菜肴、人数、时间、着装等方面,通常会有许多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