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与多样性
北冰洋、极地地区、高原、西北海岸、东北林地和巨大而众多的湖泊都是加拿大生活多姿多彩的原因。西北的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稳定,很快就形成了等级社会,根据财富和门第就划分出来了首领、贵族和平民。这种等级社会在北方的印第安少数民族里,如特领吉族和海达族中尤其明显。在上述的三个阶层之外的就是奴隶,一般是战俘,也有失去了财产的人,一般是因为债务而倾家荡产的人。不管情形怎样,这些人毫无权利可言。南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撒利希人不是太观注财富与阶层;不过一个部落与另一个部落的差别也很大。然而总起来说,在加拿大的土著民族中,礼仪最精细最繁琐的民族多生活在西海岸,而且他们的艺术特征明显。今天,在加拿大的众多博物馆里,这些艺术都是最能代表加拿大土著民族艺术的。
居住在大湖区和圣劳伦斯河谷的阿尔刚昆人和易洛魁族的分支都以打猎和务农为生。居住在东部海滨的是阿尔刚昆族印第安人的分支阿贝那基族,也被称为“拂晓之子”。他们主要居住在新英格兰,圣劳伦斯河谷也有一部分。最有名的是休伦族人和易洛魁族人,这两个印第安部族都形成了他们各自的联盟。联盟在与欧洲人的最初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休伦族人、易洛魁族人和阿贝那基族人住在有围栏的村庄里,他们种植有名的“三姐妹”作物——玉米、豆子和南瓜。一部分休伦族人专门种植烟草。居留地完全以当地资源的情形而定——如果一个地方的土地、柴火和猎物都已经枯竭,他们就得迁徙。通常10年或50年就得迁徙一次。
休伦族人居住在休伦湖东南方的地区,这个地区正当北美洲土著民族南北贸易交流的要冲。休伦族人是北方最重要的商人,主要是以农产品交换猎物。安大略湖之南和之东居住着五族联盟(后来成了六族),联盟控制着从大西洋海岸向内陆去的要道。无怪乎欧洲殖民地西扩的时候,联盟成了一个重要的殖民政治因素。
居住在加拿大的其他部族都是四处迁徙的猎人和以采集为生的土著民族。他们人口稀少,社会组织简单。但是熟知加拿大这块土地和土地上的种种资源。就像居住在西北海边和圣劳伦斯河谷的人们是陆地上的好猎手一样,居住在大西洋海边和北冰洋附近的民族都是海上的捕鱼能手。
无论他们的生活形式如何,物质条件多么简陋,加拿大土著民族有一个复杂的精神信仰体系,这个体系让他们满意地生活。在这个体系里,一切生物都互相联系。人类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该体系各种力量保持平衡才能使宇宙有序与和谐。以礼仪、仪式和禁忌维持这个平衡是人类的重大责任。
2.早期的印第安人
北美大陆上的冰大约在公元前13000年开始融化,到公元前8000年的时候,北极西部的冰大部分融化了。白令海的海水已经上涨,海水隔开了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我们推测这时候美洲印第安人的先祖们已经从亚洲来到了北美。随着冰原北撤,在冰盖消失的地方已经有了生命。一群群的印第安猎人开始向北推进,来到了今天的加拿大极地地区。当北部还是冰原的时候,这些人居住在低纬度的南部苔原上,也就是南部平原、大湖区和新英格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技艺,也可以适应亚北极地区的生活。
虽然我们推断那时育空和阿拉斯加地区依然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后裔在居住,但有证据显示,早在公元前9000年的时候,就有外来的印第安猎人携带着他们在南部冰原时期制造的矛尖向北进发。最晚在公元前6000年前,在哈德逊湾和大熊湖之间的地带就有印第安人居住了,他们使用的矛的尖子和南部平原地区的野牛捕猎者所用的很像。这些人有的就用在南部平原捕猎野牛的方法在北部的林区和南部的苔原上捕猎北美驯鹿,同时随着北部地区冰原的融化继续北进。几乎就从那时候起,印第安人就开始在那里安家落户,夏天他们有时候会深入南部苔原地区猎捕迁徙中的驯鹿,而冬天则退回茫茫的北方丛林。
有证据显示在大西洋沿岸还有第三次大的人类北进迁徙,最晚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就有人类到了拉布拉多地区的佳丽小岛海峡(即拉布拉多海峡)。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拉布拉多的极北地区也已经有了人类生活。这些“古老海洋”的印第安人是捕猎驯鹿的能手,但是可以推定他们海上的捕猎技巧也十分精湛,因为有证据显示他们捕杀过海豹和海象。我们对这些人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他们遗留至今的石器,不过,我们能得到的石器的制造者的信息也实在有限。然而,“古老海洋”的印第安人的墓葬却能给我们以机会透视这些印第安人的宗教与社会。公元前5000年前,拉布拉多地区的印第安人就已经把死者埋在石头堆下面的石棺中了。至少就目前所知在那么早的时候还没有哪个民族能那么费心思埋葬死者。尽管那时候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但是这些极地猎人似乎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料理死者的后事。
公元前5000年的时候,北美大陆上的冰盖已经退到了北极东部和拉布拉多极北地区,这些地方今天是冰河时代后期的遗迹。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到2000年之间,北极的气温要比现在高得多,远在北方的地方也有大森林。不过,除了夏天到南方猎捕驯鹿的印第安猎人,北冰洋海边和大部分苔原地区依然无人居住。这些地方之所以荒芜不是因为缺乏猎人赖以生存的资源,主要是因为猎人们没有在极地冬天的苔原地区生存的技能,也没有大树可供建造房屋和生火。但是远在西部,就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都已经有人类掌握了这种生存技能。
3.北方的印第安猎人
在第一批白人到达北美大陆的时候,今天被称之为加拿大的地方远不是一片“空旷之地”。从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都有人类居住,欧洲的探险家们误把他们都称为印第安人。这些人在北美地区已经住了好多个世纪,早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群落或部落名称。
这些原初居民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经过与特定环境适应的选择已经进化得很精细与丰富了。当时的人口很少,大约有500000到2000000人,但土地的使用却要广泛得多。早期加拿大各民族的狩猎和采集生活方式往往使他们集约化地开发使用土地。为了寻找新的生活资源,他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有两个地区形成了稳定发展的社会,西北的海边地区由于有富饶的海洋和雨林资源,人口繁衍很快。事实上该地区是当时世界上非农业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安大略南部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农业发达,因此也形成了稳定的社会。
4.易洛魁联盟
易洛魁族的物质文化是东部林地民族中最先进的,而且他们的文化特征独特,以致许多权威专家都相信易洛魁人是在遥远的远古从南方的密西西比河谷地迁徙而来。他们住在有围栏的村庄里:男子猎取小猎物和鹿,女子则在在家种玉米、南瓜、烟草和豆子。易洛魁家族中,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后代也以母亲一方来判定。甚至到加拿大联邦成立之前,易洛魁人仍然住在很特别的矩形树皮屋子里,通常人们称这种屋子为长房子。
当易洛魁部落的精神领袖戴格纳威达和他的弟子海华沙大约在1570年建立联盟(以消除无休止的部落间战争和野蛮的食人风俗)的时候,易洛魁人居住的长房子就成了五族联盟的象征。易洛魁人富于比喻意义地想象他们居住在一个长房子里,房门就在正东边,由莫霍克人守卫(从地理位置上看,莫霍克人就居住在最东边);西边也有一个门户,由塞内卡族人守卫(塞内卡族人就聚居在西部);而奥内达加族人是议事会火堆和财产记录的守卫者,恰好住在中央地带,西边是卡尤加族人,东边是奥奈达族人。大的奥内达加村庄是联盟议会的议事地,是首府。议事会中的选举由部落控制,发动战争必须有一个一致的决议。不过,部落之间的战争并不是秘密的。海华沙就是北美的奥内达加族人的一个神话般的首领。人们把建立易洛魁联盟的功劳归之于他。美国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的那首著名的长诗的主人公就是他。
在墨西哥以北的美洲土著民族中,易洛魁族是最先有政治组织、治国之术和军事谋略的民族。17世纪中叶,配备了荷兰火器的易洛魁族联盟已经有了统一北美的力量。1649年,易洛魁族人赶走了休伦族人,1650年又驱逐了特巴克和中立民族,1656年驱逐了伊利人,1675年驱逐了康纳斯多格人,伊利诺伊州被扫清大概是在1700年。连年战争消耗人口,为了补充力量,联盟常常整群整群地吸纳外族人口。因此到17世纪末叶,人口已经达到了16000之多。此时肯纳贝克河、渥太华河、伊利诺伊河和田纳西河之间的土地都在易洛魁人的控制之中。易洛魁人的扩张在西方被奥吉布瓦族遏制。南方则受到切罗基族和卡托巴人的抵制,而北方则是法国人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些力量遏制了易洛魁族的进一步扩张。
易洛魁人是英国人的坚定同盟,处处与法国人为敌,直到1763年法国失去对加拿大的控制权。之前,法国人心存希望,为了赢得易洛魁人,就派传教士前去传教。其中一个传教士,很有名气的耶稣会传教士伊萨克·约格在1646年被易洛魁人当作巫师杀害。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传教也是成功的。相当数量的莫霍克人退出了联盟,建立了天主教的居留地(大约在1670年)。这些信仰天主教的易洛魁人,也被称为法国莫霍克人,和法国人一起反对昔日的弟兄们。
18世纪初,奥奈达人收留了塔斯卡洛拉人联盟的余部,五族联盟变成了六族联盟。1711年,英国人把塔斯卡洛拉人从北卡罗莱纳州驱逐出去。1712年,英国人继续向北推进。当初,英国人把六族联盟地区当作一个抵制法国在法国和印第安人战争中向前推进的缓冲区,后来,他们又委派联系人以保持关系。联系人中就有有名的威廉·约翰逊爵士(莫霍克的约翰逊)。
对易洛魁人来说,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灾难。联盟就像以往一样不愿介入这场冲突,但是却允许各个部落自己做主。结果,除了奥奈达人,所有的部落都加入了英国一方。奥奈达人在保持中立两年以后站到了独立者一边,为独立者争取奥奈达人的是新教传教士撒缪尔·柯克兰。
莫霍克人和卡尤加人原来是英国的坚定同盟,如今生活在安大略的保留地内。奥奈达人生活在威斯康星州,剩下的易洛魁人生活在纽约。生活在美加两国的易洛魁人要么是基督教教徒,要么是塞内加人的先知、受教友派影响的汉瑟姆·莱克的信徒。如今的易洛魁人总数大约为29000人。
5.阿拉帕霍印第安部落———平原上的猎牛人
从17世纪起,阿拉帕霍印第安人就生活在科罗拉多、怀俄明、尼伯拉斯加和堪萨斯的大平原上。此前,他们发源于明尼苏达。后来,欧洲人扩张,逼迫他们西迁。当时他们是一个稳定的农业民族,居住在东部森林区的小村庄里。然而,西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成了一个捕猎野牛群的游牧民族。
阿拉帕霍人称他们自己是“易努纳——易纳”,意思是“我们的人”。正如近邻夏安族人一样,阿拉帕霍人的语言起源于阿尔刚昆族人的语言。西迁之后,阿拉帕霍人很快就成了夏安族人的亲密联盟。后来,也与苏族人有了联系。
很快,平原上的阿拉帕霍人就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阿拉帕霍族住在普拉特河源头的群山边缘,而南阿拉帕霍族迁到了阿肯色河附近。
阿拉帕霍人住在用野牛皮搭建的圆锥形帐篷里。帐篷容易搭建,也容易拆卸,便于四处迁徙。他们是捕猎野牛的行家,所用的一切几乎都来自野牛。平时他们也打鱼、捕猎麋鹿,还吃各种浆果,采集植物。实在找不到食物,还会杀狗吃。
在部落里,个人多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和亲人住在一起,组成小群体。不过,个体可以自由活动于各个小群体之间。每逢太阳舞节,各个小群体就会聚会,每年一次。太阳舞节是夏至时的一个为期八天的节日。太阳舞节之后就是大规模的猎牛时节。在宿营地中央,人们会用木杆子建一个巨大的无顶的太阳舞木屋,木屋中央,有一根太阳舞木柱。各个圆锥帐篷就围绕太阳舞木屋一圈一圈向外搭建起来。
参与太阳舞的人在舞蹈期间要斋戒,身上画上花纹。舞蹈者穿着皮裙子、带着手镯和脚镯,直视太阳,如痴如醉地跳着舞。然后被用细木刺穿过一点皮肤钉在太阳舞木柱上。整个仪式中,舞蹈者不能露出任何痛苦的表情。如果舞蹈者做到了这一点,就会得大神之赐,目光明亮。
一年一度的太阳舞节是部落里最盛大的庆祝仪式。19世纪80年代,太阳舞节日益受人们欢迎,成了鬼舞教义的积极推广者。阿拉帕霍人十分关注宗教,他们信仰一个创造一切的神比黑特。正如许多印第安土著民族一样,他们相信他们自己、世界上的动物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是有联系的。另外,阿拉帕霍人认为长者是智者,因此很尊敬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