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6700000014

第14章 好习惯成就好孩子(3)

教孩子学会就近求助

父母箴言

父母应让孩子学会真正利用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环境,不能让孩子老想着仅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在一些问题上,还要学会用其他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告诉孩子,求助他人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一个合理反应应该是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然而实践却表明,很多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却不懂得主动就近寻求帮助。

天气渐冷,一位15岁的初一住宿生要晒被子,因自己个头小力气不足干不了,就打电话将10多公里外的家长叫来,竟然不知道请自己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帮忙。

在网上也看到过类似的消息。高考时,一名女生没有按要求提前看考场,以至开考前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但她没有求助于监考人员,而是回家请父母帮忙。焦急的父母急忙通过各种关系向有关领导反映。考点负责人不到5分钟就帮她找到了座位。而此时,考试时间已过了大半,这名考生已经失去了进场考试的资格。

为什么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在意识到自己需要他人帮助时却不愿意开口就近寻求帮助呢?

1.孩子认为求助等于低能

在孩子看来,向别人寻求帮助是低能力的一种表现,即一个高能力的人是不必寻求帮助的,只有低能力的人才会去求助别人。

两个孩子A和B做同样一些题,在做题的过程中,A孩子求得了老师的帮助,而B孩子则没有。然后让别的孩子对A和B的能力高低做出判断。结果,尽管两个孩子做对的题数相同,但别的孩子则会根据A和B是否求助别人而得出结论:B的能力高于A。

然而,事实可能并不是这样,很可能只是因为A和B两个孩子的看待做题的态度不同。A把做题看作是锻炼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而B则认为是检测自己能力的机会。

2.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

孩子们普遍认为,从成人那儿寻求帮助会比从同龄人那儿寻求帮助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因为成人经验丰富;而且,孩子们也相信,相对于同龄人而言,在向成人寻求帮助时很少会被看作是愚笨,不聪明。这就是孩子们为什么喜欢从成人那儿而非同龄人那儿寻求帮助的重要原因。

而在所有的成人中,父母又是他们最愿意去求助的人。因为父母会尽全力去帮他们,且不会嘲笑他们:“连这都不会!”这是孩子对父母过分依赖的表现。

3.父母的教育有失偏颇

孩子不愿意求助周围的人,可能是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同时缺乏合作意识的表现。这就说明家庭教育有失偏颇,值得父母深思了:是不是自己平素给孩子灌输了太多的竞争意识,而忽略了对合作的强调?

如今的独生子女“窝里狠”,“在家像猛虎,出门像病猫”,只会在家里对家长发号施令,却丧失了向外求助的意识和能力。遇到困难、危险不会求助、求援,不会合作,后果令人担忧。

未来的社会,需要孩子学会求助,学会合作。以前那种“单打独拼”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使孩子立足于这个社会。

要改变这种状况,做父母的要创造条件“放飞”孩子,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喜悦和成功实践的勇气和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善于向他人求助的态度和方法。当孩子对解决某件事情确实能力不济时,要真诚地问孩子:“宝贝,你需要我的帮助吗?”其实,当孩子在无法解决自己的困难时,更需要父母的鼓励,更需要父母表达自己愿意帮助他的意愿。因为这会让孩子懂得,在困难时,还会有人给他理解和帮助。

教孩子专心倾听别人的说话

父母箴言

孩子要与人融洽相处,流畅地交流,必须要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的过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言语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原则。

再也没有比专心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更礼貌的了。常发牢骚甚至最不容易讨好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听者面前,也常常会软化而屈服下来的。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善于倾听他人的说话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与他人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一位名人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

事实上,在谈话中,不管什么人都不可能总是处于说的位置上。要使交谈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谈话。善于倾听他人说话的人,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对方的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而且能够让对方产生被尊重的感觉,加深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人际交往。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孩子非常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无法与人在交往中体现出真诚,甚至不愿意倾听他人的建议和忠告。事实上,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习惯,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1.倾听孩子的心声

想让孩子养成倾听他人的习惯,父母必须要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总是喜欢自己说,而从来不会去倾听孩子。经常会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事实上,只是平时父母没有倾听孩子的习惯,而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所以,孩子只有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这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一定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在倾听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态,千万不要摆出一副表面上倾听、实际上千方百计想出一些理由来反驳他的样子,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总是否定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便不会再主动与父母交流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倾听孩子们说话可以解他们心中的感受。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父母都要尽可能找时间去倾听,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时间再说。立即倾听孩子说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2.用心倾听他人

有些孩子在听别人讲话时往往会心不在焉,或是左顾右盼,一点都没有用心在听,这种方式是最容易伤害别人自尊的。说话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不愿再讲,更不愿讲心里话,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父母要教育孩子在别人愉快的时候分享他的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分担他的痛苦和失落,这种用心与人交往的表现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不仅需要理解他人的情绪,而且还必须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情绪。

有些孩子经常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嘴,不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其实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大人造成的。父母一定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要知道,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他是一个与大人平等的人,如果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要想让孩子倾听他人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当父母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要让孩子随便插嘴,应该让孩子懂得倾听别人讲话是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也是一种倾听他人的礼貌。

3.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

倾听他人有许多好处,但是,怎样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呢?

倾听他人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交谈时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尽量避免使用否定别人的回答或评论式的回答,如“不可能”、“我不同意”、“我可不这样想”、“我认为不该这样”,等等。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谈话做出反映;也可以不时地说“是的”、“明白了”、“继续说吧”、“对”等语言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他事情吗?”等,这样会使对方谈兴更浓。

要注意倾听对方说的内容,最好能够在对方讲完后简单地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到被认真倾听,同时也确保理解了对方所讲的内容。

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

父母箴言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以博大的胸怀,给了我们太多的恩赐,它给了我们阳光、雨露、水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不仅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知识,还可以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恩之情。

现在的孩子很少能够感受得到来自大自然的气息,也很少有机会去体验大自然的变幻无穷,更难得体会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和大自然中的生机勃勃。如果有机会,父母应该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大自然中充满了神奇和魅力,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有助于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和体会无限的乐趣。

当父母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的时候,不要只顾着告诉孩子自己看到的,而是要让孩子亲自去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整个大自然,让孩子和父母一起体验大自然。当然,孩子对大自然并不是太熟悉,父母可以先引导孩子体验自然的气氛,让孩子找到观察大自然的方式。还有,开始的时候,父母不要为孩子定什么目标,而是要顺应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发现的就是自己眼里的大自然,这样的大自然会让孩子觉得更加神奇和绚丽。

同类推荐
  •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

    《成才主道是家庭》从家长爱子有方、赏识教育、好的习惯培养、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六大方面,展示作者将女儿培养成北京大学学生的过程和做法。在给家长以观念的冲击、触动的同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现身说法与方法指导。
  • 孕妇静瑜伽

    孕妇静瑜伽

    本书为孕妇设计了许多瑜伽伸展动作和呼吸法,也提供孕妇情绪调节与平衡的建议,并给出了孕妇孕期食谱,让准妈妈们好吃又健康。
  •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心理、生理、运动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胎教方法。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一位学者指出:没有什么比把儿子带到这一世界,然后把他一步步引上发展的道路,直至走向成熟和杰出更为辉煌的事业了。是的,家长都希望在自己的悉心教育下,儿子能够走向成功,成就精彩未来。但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做指引,教育往往陷入误区,结果事与愿违。《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这本书正是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建议与方法。希望能够对家长们有所启发,让您的男孩早日长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 科学胎教艺术读本

    科学胎教艺术读本

    文章讲述的是:解说胎教,胎教与优生,养胎与胎,胎教方略,十月胎教教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天碑守护者

    天碑守护者

    千年前,异变突生,次元交融,无数怪物降临于人世,从天而降的奇异石碑成为了人类最后的防线。天碑将怪物吸入一个个独立的世界,而一部分人类则进入这些世界与怪物交战,守护天碑的核心不被破坏——这些人被称为“守护者”。我们的故事,要从一个可以吃装备的家伙讲起……
  • 晨看楠树色

    晨看楠树色

    她,莫娅楠。受人尊敬的天才医生。男神收割机。他,韩以晨。对莫娅楠一见钟情,首席医生。两个医生面对在爱情上的重重阻挠,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 跨越位面的人格分裂

    跨越位面的人格分裂

    解离性人格知道么?换而言之,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分裂。朝羽是解离性人格,并且第二人格是女性!因为得罪了自己的第二人格,朝羽被逼得剪掉了自己舌头。醒过来的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萌乎乎的史莱姆。第二人格占据了他的身体,并说这是一场游戏。“我”想玩我?这怎么能忍?既然如此,那就攻略回去吧!且看史莱姆如何玩转异界,好不容易拥有了人类身体,没想到这身体竟然是……
  • 灵界逍遥

    灵界逍遥

    一个闪闪发光的大明星,在屏幕上潇洒绝伦,帅死人不偿命。他的第二职业却是神秘莫测的捉灵师!羡慕我的性感女仆?那就送你一个!喂,我可是捉灵世家的大少爷,你个小女生竟然给我摆冷脸?不过,我就喜欢你这样的。让你当经纪人,这是本少爷给你面子知道么?哼,一个三流女明星也想跟我玩色诱?本少爷动动小指头就能玩死你。不就是灵界盛典么,本少爷今天包场了!家族比赛算什么?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界,谁才是捉灵界的天才!
  • 古修塔家族事件

    古修塔家族事件

    平淡无味的一天,查理收到好友佐伊的一封信,这是一封邀请函,邀请查理参加他们家族一年一度的“死亡庆典”。查理以为这只是名称恐怖的庆典,然而事实却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这是女主和男主的校园故事。(我第一次写作,不喜勿喷)
  • 六年后

    六年后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故事,剧情内容春秋装虚构。没有修真也没有后宫佳丽很多人。书中人物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人物改写。……
  • 酒神隐纹

    酒神隐纹

    这个世界有穿着道袍的道士开着飞船,有背着长剑的剑客提着智能电脑。你可以看到白衣胜雪的女侠在台上热唱小苹果,也可以看到某人用一招降龙十八掌打飞了一架飞船,顺手还用吸星大法抽干了一个外星人。科技与仙侠结合,这很矛盾,也不矛盾。可是,谁都不知道,如此强大的人类会被神秘外星种族打的处处败退,甚至连母星地球都难以保卫。在那一切发生之前,班级吊车尾被未来酒神夺魄,美酒唤醒身上纹身,纹身带来无尽力量。在这个科技与仙侠的世界里,且看花无间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事了拂衣去,只闻酒留香。附录1:别点进来,真的,别点进来看。谁进来看我跟谁急!附录2:附录一是骗人的!
  • 灵异存在

    灵异存在

    鬼是如何寻找替身的?活人能跟纸扎人结婚吗?活鬼胎究竟算人还是算鬼?冥妻和鬼妻之间有什么不同?古井里的脸为什么会是自己的?百鬼夜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我是王希明,一个网络灵异小说作家,一个半吊子的茅山道士,一个灵异事件的当事人!黑天请闭眼!灵异的存在,就在你的身边,你……感受到了吗?
  • The Tempest

    The Temp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