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成的习惯会伴随着他的一生,并且对他的成长道路和生活方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要知道,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如果孩子不小心养成了坏习惯,那么也会让孩子终身受害。孩子能够养成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还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然而,有很多父母却因为溺爱自己的孩子,或是不舍得孩子“受苦”等原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孩子渐渐地养成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根据有关调查,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是不爱劳动或是不太爱劳动的。缺乏劳动意识的孩子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而且,由于很多孩子没有经过劳动的磨练,当他们长大之后,也会对社会上的工作难以胜任。对于孩子的劳动,通常是指家务劳动。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不知道去珍惜劳动成果。如果孩子没有经过最基本的劳动锻炼,就不会懂得劳动果实得来的是多么不容易。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亲手洗过衣服,那么他就不会知道大人洗衣服是多么辛苦,也就不会注意保持衣服的清洁。即便是父母告诉他几百次、几千次,他仍然不会注意。如果让孩子亲手去洗一次衣服,他就能够体会到父母洗衣服的辛苦,对于父母的劳动成果也就会知道爱惜了。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动手能力弱,眼高手低。对于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孩子日常的家务劳动锻炼,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如果一个孩子的记忆中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也很难激发孩子进一步的求知欲望和热情。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依赖性强,缺乏自立性。孩子的劳动习惯与自主、自理能力是连在一起的。有关分析表明:家务劳动时间与孩子的独立性有显著关系,也就是说,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也就越强。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没有任何劳动机会、在家里什么活儿都不会干的孩子,当他离开父母的时候,怎么能够游刃有余地生活在复杂的社会,更不要说在这个社会中有所发展了。
不做家务劳动的孩子,往往缺乏同情心。如果孩子一点家务劳动的经验都没有,那么他就体会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父母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他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孩子这样的思想就会在无形之中,为亲子间的体谅和沟通设置了障碍,也使得父母终日辛劳而不得解脱,难以得到孩子应有的情感回报,让人心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慨。
知道了孩子不劳动的弊端,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呢?
1.让孩子了解劳动的意义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人们劳动的情景,城市街道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与人们的劳动分不开。父母还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带着孩子观察清洁工人为了街道的清洁卫生起早摸黑地劳动;送煤的叔叔不辞劳苦为千家万户送煤。让孩子领会到劳动是光荣的、美好的。
2.安排孩子从事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劳动
有时候,孩子会突然想做某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却不适合孩子做。这个时候父母既要给孩子劳动的机会,又不能因此而让孩子对劳动失去兴趣。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想要洗衣服,这根本就是一件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如果真的给他一件衣服让他洗,可能到最后会因为有难度而放弃,从此就对劳动丧失了兴趣。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给他一条小手绢让他洗,这样既对孩子造不成难度,又满足了孩子的兴趣。还有一些事情不能代替的,比如,孩子想用水果刀削水果,或是提开水壶,这些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又不能找什么东西代替。这个时候,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样的事情要等他长大以后才能学着干。
3.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
孩子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仿效成人劳动,学习一些实际的劳动方法。比如,孩子有一个美丽的洋娃娃,并且很喜欢它。于是,父母就可以让孩子给洋娃娃洗澡、洗衣服、铺床等。这样既合了孩子的兴趣,又让孩子从中学到了东西。对于一些难以掌握的劳动技能,就需要父母耐心地讲清方法,并给以示范了。父母都知道,让孩子学会系鞋带是一个难题,有的孩子只会打死结,于是就在鞋带上打了许多个死结。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将孩子训斥一顿,就会影响到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因此,父母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指导和示范,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反复练习。另外,在教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要急于示范,更不要伸手代劳,而是让孩子先动脑筋,看能否让孩子独立地想出办法来。
4.和孩子一起做家务
和孩子一起工作能够促进父母和孩子之间进一步的了解,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并且能够建立亲子间更加牢固的情感纽带。父母给孩子安排家务,应该安排一些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是其中要有一两件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慢慢的,再让孩子做一些更加复杂的工作。当孩子无法独自完成这些工作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参加进来了。在这些情况下,父母要对孩子要特别有耐心。要知道,让孩子做这些事情的目标不仅仅是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还要培养和孩子之间良好长期的伙伴关系。
让孩子参与劳动,从心理学上讲,对孩子的成长也大有帮助。要知道,通过做一些家务而受到大人赏识的过程,是孩子在心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契机。
教子心经
现在的家庭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很多父母也就慢慢地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作为父母要知道,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会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如果父母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力,那么孩子就会养成自私、懒惰等不良习惯。
让孩子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
做事有计划对于一个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做事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这个人的做事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可能会见过孩子这样:早晨该上学去了,孩子却还在找他的袜子;早上起来刷牙,却发现牙刷不见了;想要梳头发,却四处找不到梳子,最后在冰箱里发现了它,这些都是由于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做事情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引导,孩子们往往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从而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麻烦。
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并且不会手忙脚乱。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条理,那么,他怎么能够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呢?一个连自己生活都不能料理的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而且,一个做事没有条理、没有计划的孩子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将会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
丹尼斯的学校组织了一次野营活动,丹尼斯要和同学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活动。学校向他们介绍了营地的一些情况,并且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就让孩子们自己回家去准备营地生活用品了。
到了家里,听到消息的妈妈问丹尼斯是否需要帮忙。丹尼斯说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能够照顾自己了,不需要妈妈担心。于是,丹尼斯自己收拾了行李。在他出发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冷得多,显然丹尼斯忽视了这一点。妈妈还发现他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需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提示。
丹尼斯高兴地走了。过了两天,等他回来时,妈妈问:“怎么样,这次玩得开心吗?”
丹尼斯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这两件事搞得我好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
“我认为那里的天气会和这里一样,所以只带了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那么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下次如果你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不会的,因为佛罗里达很热。”
“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那手电筒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开始想到了要带手电筒,可是后来我忙来忙去,最后把手电筒给忘了。我想,下次野营时我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时列的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记东西了。”
在妈妈和丹尼斯的一问一答中,妈妈帮助丹尼斯总结了计划不周的教训。其实,这位妈妈完全可以在事前提醒孩子,但是她认为,经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她没有提醒孩子,而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尝到自然惩罚的后果,从而逐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一切事情。
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有计划地做事的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好习惯呢?
1.让孩子做事有条理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做什么,父母都要让孩子做得有条有理。例如,房间摆设井然有序,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以免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晚上睡觉之前,整理好书包,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恒心,还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孩子进行适时引导。
2.引导孩子向做事有条理的人学习
许多孩子做事没有条理,当父母跟他强调需要有条理地做事时,他往往无法接受父母的意见。事实上,孩子需要身边的榜样来引导。比如,如果孩子做事没有条理,父母可以让其向一些小朋友学习,有了榜样,孩子往往可以做得很好。
3.教孩子做计划
要让孩子做事有计划,父母可以向孩子示范自己的计划,即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孩子,并且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帮着计划。比如,在一个星期天,你打算带孩子出去玩,你可以向孩子展示自己这一天的计划,并且征询一下孩子的意见,让孩子知道计划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慢慢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4.让孩子按计划办事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向孩子强调计划的重要性,并给孩子的各项行为制定一些计划。当然,这些计划的制定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与父母一起来制定计划。制定了计划以后,孩子必须按计划办事,不能半途而废。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就要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
5.教孩子按规律做事
引导孩子计划周密,学会有条理、有规律地生活,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冲动蛮干乱了计划。
教子心经
培根曾经说:敏捷而有效率地工作,就要善于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时间和选择要点。只是要注意这种分配不可过于细密琐碎,善于选择要点就意味着节约时间,而不得要领地瞎忙等于乱放空炮。因此,想要让孩子学会做事有效率,就先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
别让孩子的撒谎成为习惯
撒谎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撒过谎,对于孩子来说,撒谎会产生许多影响。
其实,孩子撒谎最根本原因是用来逃避麻烦或是惩罚。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说了实话迎接自己的将会是严重的后果,如果用谎言掩盖过去,那么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些了。这个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让人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诚实的,诚实的孩子都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一个谎话连篇的孩子会因为很多原因去撒谎、去骗人,那么,都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一个孩子去撒谎呢?
1.害怕父母
当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他害怕因此而面对家长的怒气或是打骂,那么这个时候他就会选择说谎,以此来逃避可能有的惩罚。也可能是因为孩子非常想做一件事情,而且他很清楚父母一定不会允许他去做,这个时候孩子也有可能用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掩饰弱点
自己某一方面比别人差,或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例如,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向妈妈撒谎“老师没有把考试范围说清楚”或“考试那一天正好不舒服”,借此掩饰自己的弱点。
3.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借说谎来寻求保护。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孩子缺乏“爱”。例如,父母离婚、亲子关系冷淡、兄弟姐妹不和睦,或者自己是最得不到父母欢心的一个等等。他们最常说的谎言是:父母如何疼惜他,买许多新衣、玩具给他,他要怎样父母都会顺从他等等。他们就是从这些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找到自我安慰的办法,从而得到满足。
4.想引起父母注意
被父母忽略了的孩子,经常会以说谎来引起父母的关心,比如,他们会假装自己肚子痛、头痛等。那些平常不被老师注意的学生,可能会对同学以谎话夸耀他有一个很富有的亲戚在外国,还会对同学们说这个亲戚有多么多么地疼爱他,想让他去国外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