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
康涅克州有位律师R君,在参加卡耐基的课程之后,有天和太太驾车到长岛去拜访几个亲友。R君的太太留他陪一位老姑妈聊天,自己则到别处去见几个年轻的亲戚。R君觉得不妨以这位老姑妈为对象,体验一下使用“赞赏原则”的效果。
“这栋房子是在1890年建造的吧?”他问道。
“是的。”老姑妈回答,“正是那年建造的。”
“这使我想起我们以前的老房子,我在那里出生的。”R君说道:“那房子很漂亮,盖得很好,有很多房间。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房子了。”
“你说得很对。这是一栋像梦一般的房子。”老姑妈的声音因回忆而颤抖了,“这是一栋用爱造成的房子。我的丈夫和我梦想了好几年,我们没有请建筑师,完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她带着R君到处参观,R君也热诚地发出赞美。室内有很多漂亮的陈设,都是她四处旅行时搜集来的——小毛毯、老式的英国茶具、有名的英国威其伍陶器、法国床和椅子、意大利图画、还有曾经挂在法国一座城堡里的丝质窗幔。
看完了房子以后,老姑妈又带R君到车库去,那里停着一辆派克车——几乎没使用过的。“这是我丈夫在去世前没多久买给我的。”她轻声说道:“自从他死后,我就没有动过它……你懂得鉴赏好东西,我就把它送给你吧!”
“啊,姑妈,”R君叫道:“别吓坏我了。我知道你很慷慨,但是,我却不能接受,我已经有了一部新车,而且我们并不算是真正的亲戚。我相信你有许多亲戚会很喜欢这部车。”
“亲戚!”她叫起来,“不错,我是有很多亲戚。但是,他们只是在等我死掉好得到这部车子。哼,他们得不到的。”
“如果你不想送给他们,也可以卖给汽车商啊!”R君建议道。
“卖给汽车商!”她大叫,“你以为我会把这部车子卖掉吗?你以为我可以忍受让陌生人开着它到处跑吗?——这是我丈夫买给我的车子啊!我做梦都不会把它给卖掉的。我想把它送给你,是因为你懂得鉴赏好东西。”
这位老姑妈独自住在这栋大屋子里,活在往日的记忆中,渴望的就是一点小小的赞赏。一旦她找到了,就像在沙漠中得到泉水一样,感激之情无法表达,只有用她最珍爱的派克车来表示心意了。
几十年前,有一个伦敦孩子在一家布店当店员。他早晨5点钟就要起身,打扫全店,每日如同奴隶般地工作14个小时,那简直是苦工,他轻视它。过了两年,他再也不能忍受了,一天早晨起来,他来不及吃早餐,走了15里路,去与他在别人家里当管家的母亲商谈。
他哭泣着,发狂地向他母亲请求不再做那工作了,他起誓,如果他须再留在这店中,他就要自杀。然后他写了一封长而悲惨的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心已破碎,不愿再生。他的老校长给了他一些称赞,并肯定地对他说,他实在是很聪敏,适于更好的工作,并给了他一个教员的位置。
那个称赞改变了那个孩子的未来,他成了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因为那个孩子自此以后,曾著了77本书,用他的笔赚了100多万元。你大约已经听到过他,他的名字是韦尔斯。
在1922年,一位住在加利福尼亚的青年,他非常贫困,连他的妻子都养不起。星期日他在教会唱诗班中歌唱,在他人的婚礼上,他为人歌唱。他不能住在城中,所以他在一个葡萄园内租了一间破旧的屋子,租金每月只12.5角;房租虽低,但他却付不起,他欠了10个月的租金,于是不得不在葡萄园中摘葡萄,以代付租金。他告诉卡耐基,有时除葡萄以外,他简直没有别的东西吃。他非常失望,差不多要放弃歌唱家的事业,去卖载重汽车谋生,在这时候,一个人称赞了他。那人对他说:“你有歌唱的天赋,你应到纽约去发展。”
那位青年最近告诉卡耐基说,那一点称赞,那轻微的鼓励,成为他终身事业的关键,他借了2500元钱踏上去纽约的路。你或许也听到过他,他的名字是席贝德。
讲到改变人,假如你我要激励我们所接触的人,认识他们所具有的宝藏,我们所能做的,比改变人还多;我们真能变化他们。
这是过分的话吗?那么且听已故哈佛的詹姆士教授的名言,他是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与我们本来应有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我们现在只是在利用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广义地说,人类的个人就这样地生活着,远在他应有的极限之内;他有着各种力量,但习惯地未被利用。”
所以,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要“诫于嘉许宽于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