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去学着适应周边的环境。如果我们对环境真的有许多不满,与其抱怨,不如动手去改变它,或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
跳出为自己划的圈子
几年前,李晴南下求职,根据她的专长和才华,负责一个部门运行不成问题。她的一位朋友给一家电信公司的王总工程师写了一封推荐信,然后让李晴约定时间面试。没想到她却说自己从来没有在这样大的电信公司做过主管,恐怕面试无法通过,或者做不好工作,影响朋友的面子,只好“退而求其次”。
她先给几家用人单位寄去简历,足足等了半个月,结果石沉大海无消息;接着,她又去找区级人才市场或者职业介绍所,见了几家用人单位,结果是“高不成而低不就”。最后,她打电话给电信公司王总工程师,总工办秘书接过电话问道:“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回答说:“请找王总。”秘书说:“对不起,王总正在开会,可以请您留下口信吗?”她又不好意思留口信。
一周后,那位朋友给她讲了一个“跳蚤的故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进玻璃杯,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达到它身体的400倍,如果再增加一些高度,跳蚤就跳不出来了。但是当你把一盏酒精灯拿到杯底,跳蚤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它就会“嘣”地一下,跳了出去。正如兵法上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
李晴很快领悟了,第二天刚上班,她就给王总打电话,又是秘书接的电话,但她直呼王总的名字,秘书不敢怠慢,很快接通电话……
现在李晴早已成为该公司的设计室主管。王总曾经多次对李晴的朋友说:“我真该感谢你,你给我们公司介绍的这位同事诚实、能干、进步最快。”
感悟
有许多人在无形中为自己划了一个圈子,限制了自己的行动。人生中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一定是某些圈子让我们作茧自缚,我们必须自己找到突破口,然后突破限制,才可以大步向前迈进。不要让那个圈子已成为你退缩的借口,只要敢于突破自己,你就可以获得成功。
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
有一个自认为落魄不得志的人,去找一位智者。
智者看着他,深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然后问:“这水是什么形状?”没等回答,又把水倒入杯子,这时,这人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端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个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智者弯腰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毕智者出门,这人随后跟着。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子,手在青石板上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伸向刚才智者所触之地,他看见有一个凹处。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击穿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改变容器。”智者说:“对,时间长久了,这凹处就会变成一个洞!”
感悟
任何一种环境,都给人发展的机会,随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紧紧抓住这些机会,自然能打拼出一番成绩。当环境限制我们的能力发展时,也不要过于偏执地适应糟糕的环境,我们本身就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事在人为――可以改善环境。
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工作里
奥地利德语作家茨威格在25岁的时候,曾到罗丹家里去做客。茨威格看到,在罗丹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的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支手指或者指节;还有堆着草图的桌子。这就是他一生不断地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这是我的近作。”他说。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子正身像,以黏土塑成的。“这已完工了。”茨威格想。罗丹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罗丹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身边的人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着女子身像。接着,他又转身要走。
在罗丹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茨威格。罗丹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茨威格握着罗丹的手,感到非常激动。
茨威格时候回忆道:“在罗丹工作室的那天下午,我学得的比在学校所有的时间都多。从此,我知道了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再没有什么像亲见一个人全然忘记时间、地方与世界那样使我感动。那时,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于是,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我现在才知道——没有别的秘诀。”
感悟
如果一个人能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心无旁骛,投入所有的时间及精力,发挥所有的才能,那么他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就。因为,一个工作中专注的人,才会比其他人收获的更多。
欲取之,必先予之
一天,一位烫着卷发、美丽动人的妇人来到艾诗蒂的美容厅。她衣装雅致,引起了对美有着特殊爱好的艾诗蒂的注意。
艾诗蒂称赞她衣服漂亮,并询问衣服购自何处。
谁知这位妇人眼也不抬,冷冷地说:“告诉你又有何用?难道你穿得起这样的衣服吗?”
艾诗蒂满脸通红,默默地走开了。正是这位妇人,改变了艾诗蒂一生的事业。
艾诗蒂决定开创化妆品事业初期,她既没有资金打广告,产品也没有打入大型商场。
但她有一个女人的直觉:在适当的时候,把试制的化妆品样品作为礼物送人,其推销效果会更好。
机会终于来了。
当她得知纽约最豪华的第五街萨克斯百货公司的助理采购员姆斯小姐,由于汽车事故而使脸上留下难看的疤痕时,艾诗蒂主动把自己生产的雪花膏给她送去。几个星期后,这位小姐脸上的疤基本消失了。
没几天,萨克斯公司的化妆品采购员主动找上门来,向艾诗蒂订购了一笔货。
艾诗蒂回忆说:“当时我高兴地大声高呼:机会终于来了。”
在一次舞会上,艾诗蒂认识了当时纽约美容业的名家海达娜·鲁宾斯坦夫人。
在仔细端详了这位夫人之后,艾诗蒂很有礼貌但也很直率地对她说:“很荣幸能认识你。你长得很漂亮,也很可爱,但是如果你的脖子上再擦上一点雅诗兰黛粉饼,那就更美了!”说完,艾诗蒂随即赠送了一盒雅诗兰黛化妆品给海达娜·鲁宾斯坦夫人。
就这样,或赠送,或邮寄,或在慈善活动时免费派发,或随购买的商品一并给予顾客。艾诗蒂因此赢得了成千上万的顾客。
感悟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时做好准备,要去把握每一个机会,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并且还要知道“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即使是简单的加法,也能产生乘法的效应
一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某医院风风火火来了一对年轻夫妻,男的满面愁容,女的哭哭啼啼,怀中抱着一个婴孩走近了值班医生的面前。
值班医生打量了一下孩子,感叹地说:“唉,又是吃食烫伤!”
所谓吃食烫伤就是在给孩子喂流汁时,没有掌握食物的温度,而将婴孩的口腔烫伤了。如果严重的话,还会殃及喉头及食管,是一种得来容易医治困难的毛病,无怪乎这一对青年夫妇要如此着急。也无怪乎医生要发出感叹,因为得这种“病”的婴孩太多了。
给婴孩喂食是千家万户的家常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食物烫伤。所以有的母亲往往在喂食时,先自己试试食物的冷热,或是用舌舔舔,或是将食物瓶放在自己脸上捂一捂,但总有心急慌忙、忘掉的时候,况且大人和婴孩对热度的忍受力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大人感到温度正常的食物,由于婴孩组织软嫩就会觉得太烫,甚至发生烫伤事故。
值班医生检查完婴孩的伤情后,安慰说:“不太严重。及时治疗,一个星期就能复原。”
孩子母亲心事重重地说:“那一个星期不能吃东西啦!”
“要当心,”医生又发出了感叹,他指着手边的温度计说,“如果汤匙上有个温度计就好了。
医生只是随口而言,并没对自己的话深入考虑。可医生旁边一个小青年倒是灵机一动,他回家以后推出了一种”温度匙“的产品。
这种新产品实际上就是在汤匙上加上一只温度计,使人一眼就可看到匙中食品的温度是否适宜,当然,这需要创作得灵巧、安全与方便,但本质上就是两个物品的组合品。这个产品推出后,销路很好,成本只不过30美分,而零售价却是10美元。尽管价格较贵,但由于它实用,合乎人们的需要,所以这个汤匙工厂越办越大,那个青年也由此发了大财。
感悟
虽然把两个物品组合在一起只是一个简单的加法,但它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却相当于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事物,有待于我们去观察,去钻研,去创造。
抓住不经意间的发现
英伦三岛是欧洲最潮湿多雨的地方。因为常年云雾笼罩,伦敦便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雾都“。而比起”雾都“,苏格兰的天气就更糟了,这里常常一连数月阴雨连绵,不见天日。因此人们戏称,苏格兰是个”天漏“的地方。
在苏格兰,有着许多规模很大的橡胶园,在橡胶园里刮胶只能在露天劳作,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许多橡胶工人,因为家境贫困,买不起雨伞,便只能冒雨赶路上下班。天长日久,许多人都患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麦金托什是一位贫穷的橡胶工人,也因此得了严重的风湿症。妻子心疼极了,背着麦金托什节衣缩食,悄悄为他添置了一件新外衣,让丈夫在外工作可少受风寒之苦。
这天,麦金托什穿着新外衣,兴冲冲地上班去了。想到妻子的一片爱心心里暖融融的,他觉得,自己要多挣些钱回去,给家里改善改善伙食。一阵猛干,把麦金托什累得腰酸背疼。
“喂,伙计,你在玩命哪?快歇一会儿吧?”一位同事看到麦金托什没命地干了整整一上午,不忍心地招呼说。
“歇就歇一会吧,实在累坏我了。”麦金托什说着,把刮下的一大桶橡胶液提放到一旁,准备休息。可一不小心,一大滴橡胶液溅到他的新外衣上了。
“唉,糟了,这下新衣服给弄脏了。”麦金托什连忙用手指去抹沾在衣服上的橡胶,可哪里抹得掉啊!橡胶是一种十分粘稠的液体,麦金托什几次揩抹,结果反而弄脏了一大片。麦金托什懊恼地想:新衣服第一次穿,就弄了这么大一块脏斑痕,真对不起妻子。下午干活的时候,他索性把外衣脱下,放在了一旁,怕再不小心碰上了橡胶液。
下班路上,下起雨来了。麦金托什加快了步伐,可雨点越下越大。麦金托什没有雨伞,冒着大雨在路上奔跑。
“呀!看你淋得像只落汤鸡,快把湿衣服换下,别着了凉。”妻子忙着帮麦金托什脱下外衣。
“哟——奇怪,其他地方都湿透了,你的后背上的内衣怎么没有受潮?”
妻子惊奇地问,因为以往丈夫雨天回来,后背上总是最湿。
麦金托什拿起外衣一看,奇怪,外衣后背的干处正好是被那滴橡胶液弄脏的地方。“难道说用橡胶液涂在衣服上可以防雨?”麦金托什不由自主地做起实验来——在一件旧外衣上全部涂了橡胶,当他在雨中一试,果然灵验。橡胶确实可以用来防雨呢。
世界上第一件雨衣,就这样在麦金托什手中诞生了。这个故事发生在1823年。后来,人们为了感谢麦金托什,便把这种雨衣叫做麦金托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