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的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了成功和致富的道路。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就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感悟
一句不经意的讽刺、挖苦之言,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同样,一句真诚的赞美也可以激励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激励一个人成就一番事业。
一个甜甜的微笑也是一种爱心
著名作家蔡成有一次去捐款,遇到这样一件事。
捐款的队伍排得很长。站在他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也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着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站在他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拉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做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撇,竟哭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只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唯有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
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你捐一个甜甜的笑给哥哥姐姐。”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泪水还挂在她眼角,她还在抽泣着,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蔡成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蔡成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有回过头,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蔡成数得一清二楚,小女孩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笑。
感悟
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即使在物质上我们还没有能力付出很多,只要我们肯付出爱心,周围的人一样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哪怕只是一个甜甜的微笑。
对伤害自己的人宽容,就是放过自己
闵子骞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继母。开始,后母对闵子骞还过得去,自从她连生了两个儿子以后,对闵子骞就越来越不好了。闵子骞常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继母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可好了,有好吃的,尽偷偷地给自己生的两个儿子吃。闵子骞不但吃不到好的,还常常吃不饱饭。闵子骞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他从不把自己受虐待的事跟父亲说。马马虎虎的父亲也就不知道自己的大儿子天天在受罪。
一年冬天,后母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缝了用棉絮做的棉衣,穿在身上暖暖和和的。给闵子骞穿的却是用芦花做的棉衣,闵子骞浑身上下冻得直哆嗦。一天,子骞的父亲坐着他们兄弟三人拉着的车外出去干活。数九的天气,特别冷,西北风呼呼地刮着。闵子骞的芦花棉衣哪儿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呢?他冻得脸色灰白,手都被冻僵了,一点也使不上劲儿。子骞的两个弟弟却因为拉车赶路,身上穿得又暖和,脸上直冒热汗,脸色红扑扑的。父亲一看,弟兄三个同样干活,弟弟们热得直冒汗,子骞却冷得瑟瑟发抖。父亲连连夸奖两个弟弟干活卖力气,并认为子骞一定是在耍滑偷懒。
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鞭子抽打子骞。不料,那鞭子抽得狠了,抽破了棉衣,棉衣里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感到很奇怪,从地上拾起芦花一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沉痛地责备自己:“原来,子骞在受冻,我干了些什么呀!”子骞连忙安慰父亲:“父亲别生气,都是孩儿不好!”“不,今天不干了!”父亲命令三兄弟,“都回家去!”回到家中,父亲把继母叫出来,指着闵子骞身上的破芦花棉衣说:“这是你应该干的事情吗?你不仁不贤,让我的子骞天天在挨冻!怎么配作孩子们的长辈,要你这心眼儿不好的妇人干什么呢?”闵子骞的继母羞得满脸通红,连连说是自己不好,请求丈夫和孩子们的宽恕。子骞的父亲在火头上,哪里肯依呀,坚决要把妻子赶回娘家去。闵子骞一看,心中十分不安,连忙跪在地上哀求父亲说:“母亲在您身边,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如果您赶母亲离去,那样,我们弟兄三人都将变得孤苦伶仃,受苦挨冻了!那样,不是更加糟糕吗?”子骞的父亲听了,叹了口气:“唉——想不到我的子骞的心是这样善良!”继母的两个儿子也苦苦哀求父亲,弄得父亲无可奈何,半晌说不出话。子骞哭拜在父亲面前:“父亲如果不肯原谅母亲,是子骞造成父亲嫌弃母亲,终归都是子骞不好,子骞向父亲请罪了!”后母听了子骞的话,羞惭极了,连连对丈夫说:“今后,我再也不对子骞那样了!”子骞的父亲这才重重地叹了口气,原谅了妻子。
从这儿以后,子骞的后母受了善良的闵子骞的感动,果然变好了。
感悟
生活自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自己不去计较坎坷和不平。活着是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报复别人,让自己活在仇恨中是对自己最大的折磨。对伤害自己的人宽容,就是放过自己。
成全他人也会成全自己
古代朝鲜有一个传奇女子,叫做长今,长今的志愿是继承母亲的遗愿,成为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她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宫,并成了御膳厨房的一名内人。
她为实现这一愿望而努力着,当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她就起来了,去后山采摘各种各样的蔬菜,然后一一品尝,辨别。到了晚上,她总是很晚才睡觉,为了不打扰其他人休息,她总是一个人跑到月光下努力攻读料理知识。
每一次,她都会碰到另外一个人,她的名字叫金英。金英和长今一样努力,她们的愿望都是当上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只是她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愿望而已,所以她们成了不错的朋友。
御膳厨房一年一度的竞赛开始了,内人们将把最好的菜肴呈给皇上,由皇上来评比,谁的菜肴最好吃,谁就会成为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最有希望成功的当属长今和金英。
比赛前一天的晚上,金英约长今出来,含着泪对长今说:“我的母亲快要死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看见我当上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我知道你的手艺比我好,所以我恳求你能不能让我一把,好让我那可怜的母亲含笑九泉……”长今是个善良的人,她不知道金英有没有骗她,她希望她真的是为了母亲,所以她决定放弃比赛,成全金英。尽管这也是自己母亲的愿望。
长今最终退出比赛,结果毫无疑问,金英获得了胜利,成了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皇上不仅看上了金英的菜肴,也看上了她的人,不多久,金英就被册封为淑媛娘娘。金英为了感恩,就向皇上说了她如何当上最高尚宫的事情,并建议让长今做御膳厨房的最高尚宫。皇上对长今的为人很是赞赏,让她做了最高尚宫,还封她“太长今”的称号。
感悟
我们都期待得到众人的认同和肯定,那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别人着想。一个豁达、大度的人,能把自己的利益抛开去成全他人,这正是他们值得众人尊重的地方,也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界上最希罕的是人情味
威尔·罗吉士说,“我从未遇见过一个我不喜欢的人。”这位幽默大师能说出这么一句话,大概是因为不喜欢他的人绝无仅有。曾有过这样一件事,可为佐证。
1898年冬天,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因冲破附近农家的篱笆去啮食嫩玉米,被农夫杀死了。按照牧场规矩,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说明原因。可是,农夫没这样做。罗吉士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便叫一名佣工陪他骑马去和农夫论理。
他们半路上遇到寒流,人身马身都挂满冰霜,两人差点冻僵了。抵达木屋的时候,农夫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进去烤火,等她丈夫回来。罗吉士烤火时,看见那女人消瘦憔悴,也发觉五个躲在桌椅后面对他窥探的孩子瘦得像猴儿。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罗吉士和佣工是冒着狂风严寒来的。罗吉士刚要开口跟农夫论理,忽然决定不说了,他伸出了手。农夫不晓得罗吉士的来意,便和他握手,留他们吃晚饭。“二位只好吃些豆子,”他抱歉地说,“因为刚刚在宰牛,忽然起了风,没能宰好。”盛情难却,两人便留下了。
在吃饭的时候,佣工一直等待罗吉士亲口讲起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只跟这家人说说笑笑,看着孩子一听说从明天起几个星期都有牛肉吃,便高兴得眼睛发亮。饭后,主人夫妇一定要两位客人住下。两人于是又在那里过夜。第二天早上,两人喝了黑咖啡,吃了热豆子和面包,肚子饱饱的上路了。罗吉士对此行来意依然闭口不提。佣工就责备他:“我还以为你为了那头牛来问罪了呢。”
罗吉士回答:“我本来有这个念头。但是我后来又盘算了一下。你知道吗,我实际上并未白白失掉一头牛,我换到了一点人情味。世界上的牛何止千万,人情味却稀罕。”
感悟
生活需要阳光,需要微笑,更需要理解和宽容。这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世界上最希罕的不是什么物品,而是人情味。
关爱会让自己和他人觉得温暖
20世纪50年代,在印度加尔各答市的印度教女神卡尔寺院,有一所名为“终极关怀院”的收容所,它的创建者是著名的慈善家特里萨修女。她的收容所专门收留那些流落街头的贫穷病者和一些只能再活几个小时的垂死者,为即将死去的人提供一个安宁的休息地,让他们得以在平静中死去。
特里萨产生创建“终极关怀院”的念头也是偶然的。那一天,特里萨去巴特那医院开会,路过车站的广场边时,看到一个垃圾桶里有个老妇女在痛苦地挣扎并呻吟着。她赶紧走上前,发现老妇女浑身爬满了蚂蚁和老鼠,头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特里萨不顾一切地抱起这个老妇女,直奔医院。虽然,特里萨后来救了这位老妇女,但这件事对她震动很大,特里萨开始频频地奔波于加尔各答市的各个部门。在市卫生部门的帮助下,特里萨终于找到了她的“临终关怀院”的理想场所。之后,没用半天时间,修女们就送来了几十位最贫困、最痛苦的病人,其中就有一个老人在住进来的当天晚上就去世了。临终前,这个老人拉着特里萨,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直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你,修女。”不久,特里萨又创办了以救助麻风病人为主的“麻风病康复中心”。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仁爱传教会,特里萨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仁爱传教会基地。迄今为止,特里萨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100多个国家设立了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从中得到了帮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当她得知黎巴嫩贝鲁特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时,她便冒着生命危险赶到那里,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使她进入医院,把那些儿童一一抱上车,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时,有一名随行的西方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写道:“她那因为孩子们得救了而显出的自豪神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我曾经和许多国家的总统、女王有过来往,但却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对一个人如此敬畏:“为了表彰特里萨修女致力于解除贫困、促进和平所做出的努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1979年度的和平奖授予了这位身高不足1.5米的矮小修女,并在授奖时这样赞美她:“最孤独的人、最可怜的人和快要死了的人都得到了她的同情与帮助,而这种同情与帮助不是以恩赐的态度,而是以尊重人的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价值为基础的。”但特里萨在得到这些奖金后,把它全部用在了她的慈善事业上。
在特里萨的葬礼上,加尔各答大主教说:“或许她给我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感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除去对自己负责以外,也要关注他人。我们能做的很少,也很多,给别人一些关爱,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动作,即使是微小的事情,只要你真心地去关爱别人,别人就能感觉到。有一颗懂得关爱的心,会让自己和他人觉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