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200000016

第16章 4 佛法是哲学吗

第一篇第三章4 佛法是哲学吗

佛法来源于生活,是朴素的真理,然而所谓“大道无形”,佛法又是深刻而玄妙的,总有人因为无法参透佛法,而把佛法归入哲学的范畴。事实上,哲学是哲学,佛法是佛法。

弘一法师论述说“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所谓真理”。哲学研究问题,研究出的结果有一元的、二元的、唯心的、唯物的,种类繁杂,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互相争执,互相诽谤,但是无论争辩得多么热闹,都逃不出错觉的迷雾。对此,弘一法师举例子说那像“盲人摸象”:

“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象之一部分,即谓是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点到之见而已。”

盲人摸象,手指所到之处只是象的一部分,并不能总览象的全身。哲学家所探究出的真理,大部分是真理的碎片,自有其价值,可也不能涵盖真理的全貌。

佛法则不同,如同明眼人能亲眼见到大象真正的样子,佛法要亲证“真如”,用事实来消除所有的疑虑。

真,真实不虚妄之意;如,不变其性之意。“真如”即指遍布于宇宙中真实之本体,为一切万有之根源。追溯到最早的佛教经典中,真如被翻译为“本无”。真如还有法性、实际、实相、如来藏、如如、如实、法界、法身、佛性、自性清净身、一心、不思议界等其他说法。真真实实,平等如一,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哲学家费尽心思想要知道的宇宙万物的真相和本体,就是“真如”。

说佛法不是哲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哲学探讨的属于知识问题,即知识的起源、效力和本质以及认识论的种种问题。佛法不然,它主张唯识,只有佛法的唯识才能解决以上问题,否则,即如缘木求鱼,不得要领。所谓唯识,即是简去心外诸法,择取识心。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所以会有“唯识无境”的说法。

我们做一个比喻,夜深人静时,你俯卧榻上,做了一个梦。在梦中山河秀丽,亭台俨然,种种人物,男女老少,白发红颜,或悲、或喜、或忧、或怒。这些人物在青翠的树木、芬香的花朵间演示着人生的悲喜,在云卷云舒间描绘着生命的欢忧。梦中的你,能知晓这些花鸟鱼虫、五谷草木是真是假?能辨别这些或鲜活或凋败的容颜是伪是真?说他们是真的,这不过是一个梦,清醒后必然知晓这是虚幻不实的;说他们是假的,他们却生于你的心,以现实为依托。如没有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宛若在梦中,真假颠倒,昏蔽缠心,怎么说就知晓了世界的本质?可见,佛学能使人在幻与真中自在游走,全无所碍。

滴水佛音

1、真如 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成唯识论》卷九记载:“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异。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真如”一词在不同的佛经中有不同的翻译,其中仅《大般若经》就记载了“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等十二个译名。佛教各个派别对它解释也不尽相同。

2、《坛 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由禅宗六祖惠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

同类推荐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蜀山传之幽泉血海

    蜀山传之幽泉血海

    昆仑山大弟子秦乘风,亡命血穴,重塑肉身,拜入峨眉,正邪之分,门派之斗,兄弟之情,神魔之战,蜀山之巅,豪情万丈,幽泉血海,狂龙之剑,力战群魔,力挽狂澜,转危为安。故事中的爱恨故事、战斗故事、门派斗争、血魄刀的争夺,绝对让你眼前一亮。走进蜀山传,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
  • 生命的奥秘

    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发生、发展、成熟、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周期,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同时,生命也离不开它的生态环境。自然界创造出来的生命的多样性就展现在我们的周围,它们就是我们非常宝贵的“基因库”,一旦消失,其损失无法补偿。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然而,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前提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 三世默语

    三世默语

    她是苏家的二小姐,和一个猫妖做了很好的朋友,甚至发展成了更远的关系,却被父母阻拦,甚至追杀,但她依然没有放弃猫妖,和他逃到了天涯海角,直到她不声不响,用死亡换来猫妖的安全,说服了父母,身葬悬崖,转世轮回。她叫苏小墨。他是猫族的王子,和人类相处,父母双亡,他只有和人类作伴。直到他和苏小墨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再成为了出生入死的伙伴,最后迎来了苏小墨死亡的结局。其实,苏小墨不用为他而死,因为猫妖的王族都是不死之身,长生不老。他叫莫语。莫语向转世的苏小墨许下三世的承诺,只要莫语可以找到转世的她,必将守她一生。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三世的生死离别,换回的是永生永世。
  • 妖女:泪红颜

    妖女:泪红颜

    红颜花开,落英谷南,一座山,一个女孩,一个故事,一段情缘。
  • 嗜血花教

    嗜血花教

    植物本命被看不起?那又怎么样,我会让它逆天,成为天下第一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花必嗜血。
  • 执柔天下

    执柔天下

    她本是21世纪的雇佣兵之王,却命丧雪山,一朝穿越,步入架空大陆。本想粗茶淡饭,布衣一生。奈何乱世之中,半点不由人,为了在这乱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杀出了自己的天下。本以为就这样一辈子了,却又遇见了那个让她心疼的他。从此护他、爱他;从此他的征途不再孤单,执柔之手,称霸天下。
  • 至尊皇座

    至尊皇座

    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没有公平而言,弱者只有被践踏,而幕龙玄,原本的天才少年,却被算计,成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废物,而结束了生命,然而弄巧成拙最终成为拯救世界的强者。期间的路艰苦无比,多次与死神插肩而过,但依旧阻止不了我前进的步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无眸异破

    无眸异破

    一个瞎子,他身穿天山宗的宗服,但却像破布一样,乱发足以遮住他的眼睛。只求过上有规划的生活,但他的体质不得不让他走上不同的道路......
  • 数到七

    数到七

    这不是故事,也不是真实。只是曾经希望,他们都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