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一心大师刚剃度的时候就在法门寺修行。
一心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多,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可谈经论道起来,自己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
有人劝一心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显露了。”
一心自忖良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于是一心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图后,问他:“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一心说:“当然是太阳了。”
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当然愿做太阳!”
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一心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
一心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便说:“它只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信步带一心到那一片郁郁葱葱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道:“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一心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
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一心听了,思索了-会儿,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后来,一心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僧。
感悟
我们知道,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加入到竞争中。与弱者竞争,胜算当然大,但很难成为强者。只有与强者竞争,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的空间,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佛学常识放生的功德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功德无量无边:(一)无刀兵劫,免除战争杀祸;(二)长寿、健康、少病;(三)免天灾横祸,无诸灾难;(四)子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五)多子宜男,所求顺遂;(六)官禄亨通,一帆风顺;(七)喜气洋洋,四季安宁;(八)解冤释仇,诸恶消灭,无忧无虑;(九)合天心,顺佛令,物类感恩、诸佛欢喜;(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禅故事看问题的角度
在一面光滑的墙壁上,一只蚂蚁正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滚落下来,这是它的第七次失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现在遭到一点挫折,能气馁退缩吗?”他觉得自己应该振奋起来,来勇敢地面对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难。
第二个人注视着这只蚂蚁,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蚂蚁!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再蛮干一气了——我是个人,是个有头脑的人。”果然,他变得理智了,他果断地放弃了原先错误的决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个人也一直观察着这只蚂蚁,他听到这两个人的话,就去问一位禅师:“观察同一只蚂蚁,他们两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他们得到的启示迥然而异。请您说说在他们中间哪一个对,哪一个错呢?”
禅师回答:“两个都对。”
问者感到更困惑了:“怎么可以都对呢?对蚂蚁的行为,一个是褒扬,一个是贬抑,对立是如此的鲜明,您是不愿还是不敢分辨是非呢?”
禅师笑了笑,回答:“他们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但他们各自都选择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看问题,所以他们两个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