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主义和极权思想都是危险的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老子
老子的外交路线,是大国小国和平相处,而和平共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大国不要欺负小国,小国也不要巴结大国。当前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如果从面积上看,都是一些小国,但经济实力相差无几,所以大家连得很紧密。
大国不能逞强,不要把小国当儿子或者孙子,这样建交才有公平,否则小国无非是大国的附庸。
小国如果不愿当这样的角色,认为大国凭什么要管我们,就会在行动上怠慢大国,大国就会骂小国不听话,小国还口说你管得太过分了,老子不服从了!如此一来,战争就难免了。所以,无论大国小国,外交关系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造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下流”现在是个骂人的词,如“卑鄙下流”。老子说“大国者,下流”,是说大国要像水一样把自己处在最低的位置,用这样谦让的态度对待外交。大国外交风度就是宽容大度,而不是以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最好,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小国意淫大国,大国强奸小国,太不好了。
但现在对于小国来说,他们确实认为大国很卑鄙下流,很霸道,很无耻。钱穆说,在经济上求“知足”,在用兵上求“用哀”,在外交用“取下”,这些都是《老子》书中圣人政治手腕的高明之处。这些圣人似乎并不因自己是大国而满足,所以老子说:“大者宜为下。”其实说这话的意思是圣人内心看重大国的第一把交椅。大国之君无非是用这些诀窍,包括假惺惺的谦让态度,达到“取天下”——自己做“老大”的目的。
不嫌弃自己处于低下的位置,这是水的“下流”的品质。李涵虚认为大国“下流”,就是把自己当作雌性的生殖器,“以天下之牝”,也就是用柔德对待小国,那么小国虽然刚烈,也可以柔静化解矛盾。一些小国确实很刚强,跟大国对着干,但是事情是怎么引起的呢?大国要多检讨自己,这比一味谴责小国要好。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说,雌性在性交活动中表面上是被动的,可是,“牝恒以静胜牡”,实际上是女性在生育过程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她们在性交和生育过程中的行为方式都是“无为”之为。所以她们代表着非自我坚持的、非自私精明的、非精心考虑的、非特定目的的生育和生长过程。靠着这样的过程,空虚引起了充实,安静引起了行动,“一”引出了“多”。在一般的对外交往中,大国通常会炫耀其伟大,展示其强盛,自居于他国之上。老子所说显然是针对这种现实或一般的态度所作的批评和建议。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性地认为,阳胜阴而强,阴屈从于阳而弱。但事实却完全相反,阴性不但不弱,而且经常能够以一种静态来战胜阳性,强大的事物往往以静态来显示一种处于下流的地位。
大国谦下地对待小国,以得到小国的信任,会巩固世界的和平。可要求小国以谦让的态度对待大国,以得到大国的信任,是不是很难呢?因为大国最难伺候,他说翻脸就翻脸。
特定的时候,与其玩命地对着干,不如谦下一下,取得大国的让步。小国不谦下,小国又如何要求大国谦下呢?所以秦国提出以土地换赵国的和氏璧,这显然有诈。蔺相如说,如果不把和氏璧送过去,就是赵国失礼,所以与其让秦国认为赵国失礼,不如让天下人都知道秦国失礼,蔺相如不辱使命,出使秦国,几番话说得秦国国君哑口无言。
有些人善良,是真的;有些人善良是假的,是以善良收买人心。谦下也是这样,大国谦下为了达到被人看重他是“大国”的目的,想将天下置于自身的关怀之中。小国谦下不过是想参与世界事务,以赢得世界地位,或者为了苛且图存。外交上的事是非常复杂的。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敌我关系也在变,或敌或友,或友或敌。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阵营,就会发现,协约国与同盟国的成员是变化的。
小国追随大国,以得到大国的庇护是必要的。二战时小国弱国不与大国强国结成联盟,就会有被灭国的危险。但老子说得好,虽然大小国之间都要谦下,但大国的谦下更重要,“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也好,小国也罢,只有采取刚柔并举的对外政策才是最合理的社会法则。这是因为大国与小国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并存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就像太阳离开九大行星就会冷却变成红巨星一样。对大国而言,在外交活动中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出现,更能受到小国的欢迎,对小国而言,只有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出现在外交舞台上,才能赢得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