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精力投入在对自我的把握上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曲则全”这一观点,不是老子所独创的,《易经》中早就有了。孔子在《系辞传》上也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宇宙万物,都是曲线的,人体与天地宇宙的变化法则是一样的,气象的变化,与太阳月亮阴晴圆缺、互相变化的关联,完全一样。
为人处事,要讲艺术,要讲究曲线的美。善于言词的人,讲话婉转,容易达到目的。要是直来直往,是行不通的。不过曲中有直,如行路,老是转弯,就会滑倒;做人处事老是绕弯子,就使人讨厌了。
“枉则直”。枉是纠正,歪的东西把它矫正过来,就是枉。矫正太过又变成弯曲了。一件东西不正,稍加纠正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矫正太过,又会向另一边倾斜,不是偏左,就是偏右,都有差错。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六点内涵非常丰富,它们包涵的哲学道理,可以启发我们的智慧。从各个方面和不同的角度来看,明白老子哲学的本身,就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曲中求直,把道理说透,把事情做成。
事物的发展是复杂多端的,有曲线的发展,也有直线的发展。
曲是绝对的,直是相对的。老子认为自古以来,有道的圣人,必是“抱一为天下式”,人生在世,做人做事,要有一个准则。要认定人生的目标,确定自己要做什么。
人生摧毁自我的最大敌人,就是“自我”。
老子认为“自我”的表现全在“四自”:自见、自是、自伐和自矜。人自己毁灭自己,毁灭得最彻底,而且不知不觉就被毁灭了,可是很多人都至死不悟。表现欲太强,自以为是,顽固不化,自吹自擂,目中无人,骄奢淫逸,这些都是祸端。
老子告诉我们:“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是为人立身处世必然要记住的道理。
“不自见故明”。人本来要随时反省,使自己看清自己才好,可老子为什么在这里却说“不自见故明”呢?
老子喜欢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反面说,意义深刻,不但深刻,而且更具有启发性的作用。“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佛家、儒家是从正面上讲道理,往往变成了教条式的告诫,反而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人不可固执己见,因为有主观成见,就无法吸收客观的东西,因此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尤其对一个领导者来讲,千万不要轻易犯这个错误。一个公司的老板、董事长,一旦事业成就,不可得意忘形,须有“不自见”,才能更加明白事理。有人说,老庄是帝王学,是领导术,也许重点就在这些至理名言中。当一个领导群众、管理员工的人,千万不可有“自见”,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把所有的智慧,集中为你自己的智慧,你的智慧就更大了。那就符合“不自见故明”的道理了。
“不自是故彰”。“自是”与“自见”是不是同一个道理呢?
同中有异。“自是”是主动地认为我一定是对的,我绝对没有错。有一个成语叫“自以为是”,人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才华,办成大事。
“不自伐故有功”。“自伐”,是自我张扬的代名辞。有了功劳就要时时表功,只做了一点事情,就想得到上司的表扬,这种人比较普遍。领导者可以把一个人是否爱“自伐”,作为考察内容,考察下属或员工,看他办事成功后,情绪能稳得住多长时间。有些人几天可以稳得住,多过几天,心里就稳不住了,我做的事这么久了,有了成绩,可老板好像不知道一样,于是就要想办法表现出来。
真正有修养的人不自伐,有功等于无功,并且说“功在天下”,“功在国家”,好像他自己一点事都没有做一样,有了成绩后做事更加谦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贡献似的,这种人在团队中不自伐,领导当然不会埋没了他,同事也会尊敬他,因为天下明眼人毕竟是有的。
“不自矜故长”。“自矜”,叫做傲慢,傲慢的人不能成功,所以不自矜才能成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其实就是一种“争”,讲策略与方法的“争”而已,“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你认为呢?
是的。“曲则全”,是为了保全自己,成就自己的道德,完美自己的人格,所以,老子加重语气说:“岂虚言哉!”意思是说,这不是空话啊,不是空理论啊!
当你的影响力、实力不如对方时,为了求得暂时安宁,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是一个极佳的策略。
“诚全而归之”。人生最大的作为,不必要求成功在我,无论在道德学问和专业研究上的成功,还是事业上的成功。成功,人有成就感,这很正常,但是不能居功自傲。领导者对下属要讲诚信,没有大家的支持,事业就无法成功。领导有这种思想,并表现在工作方法中,那么员工就乐意给他干,这就形成了一股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