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没有原则,一辈子都是盲从的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
理解了老子的“道”,对于把握道家的智慧至关重要。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道具有规律、法则意义;另外,道具有人生准则、规范的意义。
天地还没有的时候,道就存在了,无声无形,像一个空洞,它的存在永远不依靠外在的力量,自身不停地循环运行,所以可以把它称为天下万物的母体。老子为了说起它方便,就把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由于一个名字还不够用,就再勉强给它起个通俗一点的名字叫做“大”。道之所以被命名为“大”,是因为它无边无涯。道不只是大,它又能不分昼夜地运行不息,所以干脆还起个名字叫它为“逝”。它越逝越远,无法穷尽,找不到源头,所以又可以叫做“远”。但是,虽远到六合之外,但始终没有离开道,仍然依道循环运行,所以又可以叫做“反”。这是老子对“道”的全面描述,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本体,它具有运动性、规律性、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道这个概念,虽然冠了几个名字,但是听起来很枯燥,很容易把读者一脚踢开,但是,掌握老子的智慧,道可是入门券啊。当代学者邹牧仑先生认为道就是道路,其他意思都是引申而来的。我们就通过这条道路,踏进老子的“智慧园”吧。
是的,“道”是入门券,是导游图,要细致地把握。我们无论到什么景点,刚入园,没什么好看的,但要注意路线标识,越往里走,就越好看、越精彩了。老子所讲的“道”,是一个十分微妙并且内涵丰富的概念。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生成和存在的根源,自然界的规律,社会和人生的最高法则。但是包罗世界万物和它们规律的“常道”,是不可如此明确分析和明明白白地讲出来的,就像在游乐园玩一种钻“神秘谷”的游戏,你讲如何如何好玩,别人信吗?还是由本人亲自去钻吧。这种可以分析明讲的道,是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的所谓养生、经国、政教之道。“常道”是无法用语言进行符号化描述的一种存在,它是宇宙间永恒的大道,它只能由人们自己去体验,去感受。
人们观察事物容易注意事物的外观或表面,忽视事物的实质,尤其不懂得如何利用自然规律。
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圣人内求,得到的名,虽然是虚的,但实际功用大;一般人外求,得的东西好像很实惠,其实到头来一场空。
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他就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主观行事,一错再错;如果一个人心平气和,他就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能够万事得理,一顺百顺。
在老子眼里,世界是变化运动的,静,也包含着动。这是理解事物的关键。变化是微妙的,但有规律可循。宇宙和人生奥妙蕴藏于变化之中。我们把握不断旋转运动着的“玄”,探索和认识人生、社会以及宇宙奥妙,就有了入门之处。这是老子的微观认识论。现在通过科学仪器观察发现,在微观世界,不论是人体基因组,还是电子、质子、夸克等微粒子,都是以运动形式存在的。
但是人类的历史也不可能是在不断地飞跃,否则,同样也不会出现人类发展的相似阶段,所以,历史也总是异中有同的。
人类发展的历史大趋势,是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的共同呈现。同中有异呈现出历史的阶段性,异中有同则呈现出历史的连续性。
在人类生活中,有许多妙不可言的地方,但除了人类,天地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生命,也都有自己的妙。人类眼里的妙,可能正是其他动物眼里的不妙。老子所提到的“众妙”,我看是指所有生命形态中的妙,也就是各自曲尽其妙。只要人们能够正确地把握有与无之间的辩证关系,就可以观察到万物的妙。
老子是不管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些都是“小知”,他关注与追求的是“大智”。传统的认识方法是通过人的外部感官对现实世界做出反应,如果我们称这种认识方法为宏观认识,那么老子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微观认识。
人的感觉器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虽然现代人借助于高科技成果,但还是不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