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目标与人生意义不能背离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
人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连在一起的统一组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老子教导人们要专心致志地保持身体柔顺,呼吸畅通。
人总是要死的,自然的死亡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它如果符合自然规律,就无须回避,也根本无法回避。老子是直面死亡的人,直面死亡,而让人活到该活、能够活到的岁数。
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生活在一种忧虑和挣扎之中,忽而得意忘形,忽而失意绝望,那是因为外在条件发生了变化,心理跟着发生了变化造成的,是欲望把人的魂魄与身体分离开的结果。
其实,外在条件的变化虽然能够对身体存在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却往往并不与心灵发生直接关系,而且,外在的变化对于身体的影响也往往并不是什么生命攸关的事情。但是由于人们习惯于通过外在条件的变化多端来肯定人生价值,便有了种种患得患失的欲望心理,以这种心理来处理自己的人生过程,自然使生活目标与人生意义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是连接在一起的,但也会出现“断链”现象,也就是说它们会分离,这是因为现实与理论有时总是会背道而驰的。即使人类的理论成果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但现实中还是可能出现问题。例如要把爱民与治国的关系处理好,需要智慧。
老子提出了如何处理柔与刚、无为与有为这些对立关系,并认识到:要处理好理论与现实的矛盾,要处理好对立二者的关系,需要人类的智慧,死搬硬套或一成不变,都是不明智的表现。
确实,要处理好这些对立关系,灵活应变是极为重要的。
该如何处理好这些对立关系呢?
关键是要抓往事物的本质属性,只有牢牢地抓住这一点,才能认识什么情况下该任用什么哲学观。对社会科学而言,凡自身的行为牵涉到相对的整体,就得运用整体思维观,做到相应的兼顾。
光顾工作,不谈休息,身体就承受不了,光顾自身捞钱,不顾及员工的痛痒,金钱地位又会毁于一旦。这就是一种整体思维。事物发展与壮大,总是依赖于周边的其他事物,庄稼要长得茂盛,需要肥料阳光等外部因素,但庄稼不能直接成为肥料和能量。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不能顾及对手。
从养生学角度来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第一步修身成就的要点;“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是第二步修身成就的要点;“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第三步修心智成就的要点。
在《黄帝内经》中,“营”和“卫”,是指人体生命的两大关键。“营”,是指人体生命中的血液和养分等作用。“卫”,是指人体生命中的本能活动,属于元气的功能。“营”中有“卫”,“卫”中有“营”,它们必须调和均衡,一有偏差,就成为病象。在《老子》的本章中,没有出现“营卫”,只有“营魄”。南怀瑾先生认为“营卫”是人体医学的范畴,“营魄”是神仙方伎的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