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0】
梁某,女,29岁。食不适即腹泻,腰酸左少腹时痛,易乏力,手足寒,月经前期5~8日,少寐,易醒,噩梦多,心烦。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脾胃虚寒,气血不畅。治则:建中温阳,理气和血。
处方:花椒5g,干姜10g,党参30g,山药30g,黄精20g,白术25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5g,柴胡20g,生牡蛎50g,黄芪5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证为平素脾胃虚寒,故食不适即易伤中,故脾胃不化。病久气血不和而郁滞不畅,见少腹时痛,心烦少寐,故治以大建中法,建中立阳,加柴胡、牡蛎、白芍理气和血。
【病例11】
郭某,女,27岁。少腹痛,多泄泻,泄后疼痛减轻,受冷后加重。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大肠寒滞,气血不和。治则:暖肠,散寒,调气血。
处方:白芷15g,吴茱萸10g,补骨脂15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生白芍30g,当归15g,川芎15g,7剂,水煎服。
二诊:痛减,天冷后胃脘胀,夜半甚,恶心食不下,舌淡红苔白。处方:上方加枳壳15g,厚朴15g,7剂,水煎服。
【按语】
痛泻一症,多属大肠有邪,气血不和,医家多谓虚损为主。而用补法,多有转甚,占有痛泻要方,即从肝脾入手。临证时,患者每能食不瘦,心情和畅,少有肝郁脾虚之象。腹痛而泻,泻后痛止,当属大肠,为气、血、水不和。泻多者多水,胀多者多气,痛多者多血,治当通因通用之法,补益当慎用,故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本患为肠空,本自少阴,故加补骨脂温肾暖肠,吴茱萸、白芷温阳行利水湿,二诊加枳朴以助气运行,其证易愈。
【病例12】张某,男,45岁。多饥,食后烧心,时发时止,痛泻,得冷重。舌淡苔厚,脉弦。辨证:胃寒郁热,肠寒气血不和。
治则:温胃暖肠,清积热,和气血。
处方: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白术30g,茯苓15g,泽泻15g,蒲公英30g,干姜10g,补骨脂20g,黄精50g,佛手15g,7剂,水煎服。
二诊:上症好转,胃稍痛,饥饿时亦痛,舌红苔白,脉细滑。处方:上方加海蛤30g,半夏15g,黄连10g,减黄精,7剂,水煎服。
三诊:痛泻愈,饥饿时胃痛,1日前感冒出现咳嗽,黄痰、黄鼻涕,夜重,舌暗红苔薄白,脉弦。处方:上方加拳参25g,枇杷叶20g,5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系胃肠有寒,中焦郁热,下焦气血不利,故胃肠同治。
【病例13】梁某,男,22岁。大便溏,食后多便,腹满。舌暗红苔薄,脉弦细。辨证:脾虚、肠寒夹热。
治则:理脾、温肠、清热。
处方:生牡蛎100g,白芷15g,茵陈30g,白术20g,甘草15g,茯苓15g,白芍30g,泽泻15g,赤小豆30g,7剂,水煎服。
二诊:胀轻,晨起便稀,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加补骨脂20g,葛根20g,14剂,水煎服。
三诊:服药便稀甚,便气多,舌红苔白,脉弦细。处方:生牡蛎50g,桂枝15g,茯苓15g,白术30g,甘草20g,栀子15g,6剂,水煎服。
四诊:好转,仍便溏,腹满,畏寒,舌暗红苔薄,脉弦细。处方:上方减栀子,加炮姜10g,葛根30g,6剂,水煎服。
五诊:便仍溏,舌红苔少,脉弦。处方:上方加赤石脂30g,炒白芍20g,7剂,水煎服。
六诊:食后胃脘胀,仍便稀,舌暗红苔少,脉弦细。处方:炮姜15g,焦白术30g,山药30g,党参30g,生牡蛎100g,桂枝10g,白芍20g,赤石脂30g,谷芽20g,小麦10g,葛花20g,7剂,水煎服。
七诊:便1~2次,仍稀,舌淡红苔少,脉弦。处方:上方加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八诊:脉弦细,舌暗红苔白,仍便稀,腹满畏寒。处方:肉豆蔻15g,诃子15g,赤石脂30g,枳壳10g,厚朴10g,补骨脂15g,葛根20g,生牡蛎50g,白术30g,肉桂10g,15剂,水煎服。
【按语】
本患者类似现代医学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难治。依症属脾虚肠寒有郁热,故方以茵陈白芷汤。二诊好转,晨起便稀,虑其为少阴不足,故加补骨脂、葛根,反更加重,知此虚不受补,其后每稍用补涩之剂而症状加重,故于临证治此疾当宜调理为主要治法,虽八诊,病效亦不理想。
【病例14】
张某,男,53岁。胃脘胀,不吐,大便溏,畏寒,怕冷食,面色萎黄。舌红苔根厚舌前少苔,脉沉细。
辨证:脾虚胃寒。
治则:运脾、温胃散寒、利湿浊。
处方:花椒10g,干姜10g,黄精30g,党参30g,佛手20g,枳壳10g,厚朴10g,茯苓15g,防己10g,黄芪30g,泽漆15g,杏仁15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一派中阳不足,气滞之象,系脾胃同病,舌苔已伤,系为阳损及阴,故以大建中汤加行气利浊之剂。
【病例15】
于某,女,21岁。1年前因饮食不洁吐泻,现感冒4日,身热,食少,胸满烦热,喘,汗出,稍不洁即吐泻,便频。舌红苔黄,脉沉细。
辨证:食伤胃肠,阳明经热。治则:健胃、理气、清热。
处方:葛根20g,白术30g,黄芩15g,黄连5g,陈皮15g,茯苓15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便每日1次,腹中不适,舌淡苔黄。处方:上方加白芍30g,7剂,水煎服。
【按语】
病发饮食不洁,系胃弱而邪侵,阳明虚有邪热吐泻者,诊以葛根芩连汤加半夏和胃,茯苓、陈皮行气渗湿。二诊已安,腹中不适,气血不和,加白芍和理之。
【病例16】
陈某,男,48岁。有“浅表性胃炎”病史,晨起里急1年余,现时痛泻,畏寒,时腹胀,冷食即痛泻。舌红苔腻微黄,脉沉弦。
辨证:胃肠寒滞,气血不和夹郁热。治则:清热止泻,温肠调气血。
处方:葛根20g,黄连10g,黄芩15g,吴茱萸15g,补骨脂15g,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通草10g,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便频。处方:当归15g,川芎15g,生白芍30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15g,连翘30g,枳壳10g,厚朴10g,吴茱萸10g,补骨脂15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系五更痛泻,因寒可知,苔黄脉弦。寒热错杂,故以当归芍药散合葛根芩连汤及二神丸各司其职。服药便频而不痛,系药中芍药所致,非病情加重。二诊以连翘清其积热而加积朴行气。服药当自安。
【病例17】丁某,女,40岁。3日前因食不洁腹泻,现腹冷,腹泻,恶心,头痛。舌淡苔薄,脉细。辨证:寒邪入里伤胃肠,气机逆乱。
治则:温里、理气、化浊。
处方:藿香20g,砂仁15g,苍术15g,厚朴15g,鸡内金20g,白术20g,紫苏子15g,半夏15g,谷芽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此证发由饮食不洁,邪直中发于胃肠,里气逆乱浊气不化,系虚中,无里急而未予理中。当以化浊为主,以藿香正气散合平胃散加减而成方。
【病例18】邹某,男,29岁。食纳差,时腰痛,大便稍稀,乏力。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脾胃失运。
治则:建中益气,助运化。
处方:加味建中汤加砂仁15g,当归20g,党参15g,茯苓15g,鸡内金20g,炒麦芽30g,7剂,水煎服。
【按语】
中焦阴阳俱不足,寒少故以建中汤主之。
【病例19】
肖某,男,18岁。食不下,恶心,易感冒,食不适即腹泻,时里急,睡眠差,心烦。
舌红苔厚,脉弦滑。
辨证:脾虚不化,湿郁经中,风邪留滞。
治则:建中、益气,化生气血,宣畅气机,化湿邪。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5g,生薏苡仁15g,通草15g,知母20g,山药25g,白术20g,半夏15g,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期间感冒,舌暗红苔厚。处方:上方加豆蔻5g,茯苓20g,7剂,水煎服。
三诊:服上方后诸症显轻。处方:上方加石菖蒲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证系中焦劳伤,精血不足,气分经中湿与风邪郁滞,故治以小建中合清利之剂,服药期间又受风邪,故加豆蔻而成三仁汤法。三诊加石菖蒲助化浊气而宁心。
【病例20】
孙某,男,26岁。汗多,乏力,腰时酸,轻度尿等待,焦虑口干,大便稀,胃脘不适,畏寒。舌暗红苔薄,脉细滑。
辨证:思虑伤脾,阴阳俱虚,下焦积滞。治则:健脾升清助运兼通积滞。
处方:葛根30g,桂枝10g,白芍30g,山药30g,知母15g,鸡内金20g,黄芪5g,生牡蛎100g,莪术15g,7剂,水煎服。
二诊:遗精,舌暗红苔白。处方:上方加山茱萸20g,金樱子30g,煅龙骨30g,7剂,水煎服。
【病例21】
刘某,女,30岁。大便溏,微痞,食差。经前1周乳房胀,入暮时烘热汗出,心悸。舌红苔少,脉弦细。
辨证:脾肾精亏,气虚失运。治则:补脾肾,填精。
处方:黄芪5g0g,桂枝10g,白芍30g,知母15g,山药30g,女贞子30g,黄精25g,沙苑子30g,覆盆子25g,生牡蛎5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苔白,尖略红,脉细。处方:上方加葛根15g,7剂,水煎服。
三诊:经前烘热,月经第1天不畅,色黑,舌淡红苔薄白,平素少腹痛,便溏。处方:上方加生牡蛎50g,海蛤25g,7剂,水煎服。
【病例22】
方某,男,54岁。胃脘不适,入寐难,大便多稀,既往“直肠炎”史。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脾伤阳虚不运。
治则:补脾填精,生气血,助运化。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生白芍20g,远志20g,黄精30g,佛手15g,知母20g,小麦50g,10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红苔少,脉弦细,入寐仍难。处方:上方加合欢花30g,何首乌50g,7剂,水煎服。
三诊:舌暗红,根厚前少苔,服上方好转。处方:上方加柏子仁25g,熟地黄50g,7剂,水煎服。
四诊:睡眠已安,舌暗红少苔,脉弦细。处方:上方继续,7剂。
【按语】
以上两证均系脾肾同病,为精血两伤,失于运化,故病情不急当从本治,建中化生精血,下焦宜填养精血,二焦并治。
【病例23】
姜某,女,55岁。胃脘不适,痞满,食油腻多泄泻1年,干咳,困倦。舌淡苔薄黄,脉沉弦细。
辨证:胃虚、湿滞、气结。治则:建胃温阳,化湿清热。
处方:半夏15g,陈皮15g,甘草30g,白术20g,党参20g,干姜10g,黄芩20g,黄连5g,枇杷叶20g,7剂,水煎服。
二诊:舌淡苔薄黄,夜寐口干。处方:上方减黄芩10g,干姜5g,加石斛20g,何首乌30g,远志25g,天花粉30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例泄泻系中焦虚滞不能运化所致,虚滞生热,方以泻心汤加减。
【病例24】
董某,女,23岁。得风冷即肠鸣,排气多,时畏寒肢冷,便略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辨证:少阴阳虚,大肠寒滞。治则:温肾、理中、散寒。
处方:附子10g,干姜15g,生白术30g,甘草15g,细辛3g,党参25g,山药30g,7剂,水煎服。
【按语】
该患者系脾肾阳虚经寒,故以附子理中汤加细辛暖脏温经。
【病例25】
张某,男,32岁。腹胀日久,排气多,稍乏力,大便多稀,多饮酒。舌暗红苔白厚,脉滑。
辨证:酒伤脾生湿。治则:理脾利湿。
处方:生牡蛎150g,佛手15g,白芍20g,鸡内金20g,甘草15g,五味子10g,白术25g,通草15g,14剂,水煎服。
二诊:好转,舌暗红苔白,脉细。处方:上方加焦山楂30g,14剂,水煎服。
【按语】
酒伤先伤胃肠继则脾脏,即先伤气后伤血,气伤则生浊气,血伤则脾失运化,故本患既有脾伤又有大肠湿滞,故以自制牡蛎汤理脾止泻,加白芍通草和血利湿浊。
二诊又加焦山楂以和血健脾胃消积。
【病例26】
赵某,男,38岁。平素多饮酒,现在乏力,大便稀,腹胀满,食纳差,心烦,晨起口中涎多,2年。舌紫暗苔薄,脉弦滑。
辨证:酒多伤脾,积火扰心。治则:理脾助运清心。
处方:莲子心10g,生薏苡仁15g,竹叶10g,蒲公英20g,生牡蛎100g,五味子5g,白术30g,鸡内金20g,甘草15g,水牛角10g,蒺藜25g,7剂,水煎服。
二诊:显轻,舌暗红苔根厚,仍涎多。处方:上方加吴茱萸15g,7剂,水煎服。
【按语】
本证酒积伤脾,积火扰心,胃气不和,故方以牡蛎汤理脾止泻。水牛角莲子心清心,公英、薏苡仁利湿气,蒺藜疏血气。二诊仍涎多,系胃虚经气不降,加吴茱萸降气化饮止涎。
(梁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