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安于自己的现状,他们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欲望而活着。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欲望,周而复始,很难有快乐的一天。生活告诉我们:只有抱着知足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生活才会变得自在与快乐。
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常乐”是古人“知足者,常乐”的缩合语。本意是指人们丰衣足食,住行有靠,生活得到满足,所供基本上能够满足其所需,生活上处于无忧无虑,物质上得到一种完全满足,所体现的一种充实的精神状态。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的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就是说,天下的罪过没有比贪欲更大的,天下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厉害的,天下的灾难没有比想掠夺更严重的。所以,知道该满足时就满足,就会永远知足。这话说得很有道理。
学会知足常乐,首先要懂得知足。其实,足与不足,都是由欲望大小所导致的。知足的前提是学会节制欲望。人有欲望并不是坏事,但是如果让欲望变成贪欲,不仅不能达到知足常乐,而且还可能会因此酿成人生悲剧。
学会知足常乐,还必须懂得“乐”的真谛。乐是什么?乐不过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满足感罢了。一个人快乐与否,满足还是不满足,其实都是他与过去、与他人进行对比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黄昏时分,卖烧饼的夫妻数着一天的收入,比昨天又增加了两块钱,夫妻两相视一笑,天地格外美好;而也正在这个黄昏,另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仅因为所持股票面值下降了30个百分点而饮弹自杀。其实,仅他留下的不动产折合成钱,也够那对卖烧饼的夫妻吃上几辈子。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领悟到,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最有权势的,但快乐的人是真正幸福的人,因为幸福的真谛就是快乐,而快乐又往往来源于知足。
知足常乐的人也往往会给人错误的印象。比如,今天的社会无处不时不在竞争,争得到的趾高气扬,争不到或争得不够的唉声叹气,你却不争、不怨,也不说酸溜溜的话去损别人,仍然乐呵呵地过日子,说不定有的人就会认为你是胸无大志,没出息或没能力,很可能由此就看轻了你。
但这有关系吗?对你的人格和能力有损伤吗?答案是否定的。知足并不代表不进取、不进步或拒绝竞争,而仅仅是表明了一个人对本身的存在,和对这个与他人共处的社会的态度。可以说,知足是洞察人间百态,看透世事无常后的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坦荡胸怀。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住的是豪华住宅,行的是高级轿车,穿的是西装革履,吃的是山珍海味甚至大权在握,荣誉满庭,理应是够满足的了,但仍不能满足现状,欲壑难填,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这是对“知足常乐”的亵渎。
也有人在竞争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令人烦恼时,一时糊涂或者失去理智,做出不明智的蠢事。此时,最好是用知足常乐的心态去看待问题,才会使自己失落的心灵找到新的平衡,这时知足常乐的心理状态就会帮助你,使你尽快调整心情,冷静地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使你放开包袱,重拾信心,开心快乐地从头再来。
知足常乐是从人们心理角度、道德水准去探讨人们对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准所持的态度,“不知足而乐”则是从人们的本能角度去探讨“求新、求全、求知”“与时俱进”的进取心理,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看法,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因此,在物欲膨胀、精神生活异彩纷呈,人们倡导创新、进取时,更要增强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而怀有知足常乐的心态,不啻为一剂良药,更是一种高明之举。
好心态
不要以为分数、名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能带来多少快乐,它们的多少、高低与快乐与否关联不大。不知足是导致一个人痛苦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只有保持知足的心态,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很多人可以终生与无聊为伴,可以长期与痛苦共生,可以麻木不仁地了此一生,可以稀里糊涂地走完人生羁旅……唯独很难与快乐长相厮守,让其成为自己寸步不离的朋友。似乎快乐这东西是一种不确定的存在,亦幻亦真,时隐时现,远观依稀存在,近看踪迹皆无,常让人发出无奈的喟叹。
然而,尽管快乐飘忽不定,也绝非虚妄之物,它真实地存在着,而且许多人都曾实实在在地拥有过它。
一个商人经常带领长长的重载驼队,在森林里的一条小路上经过,每当他路过那里时,都会看到一个樵夫正在卖力地砍柴。让他不解的是:樵夫的脸上总是爬满微笑,而他尽管很富有却整日愁眉苦脸。
一天,商人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走到樵夫面前说:“我真不明白,小伙子,你穷得丁当响,为什么还那么快乐呢?你是否有一个无价宝藏而不露呢?”
樵夫被商人的话逗得哈哈大笑:“我也不明白,你那么富有,怎么整天愁眉不展呢?”
商人哀伤地说:“我虽有钱,但我的家庭并不美满,所以我时常感觉很孤独。虽有家财万贯,但我却觉得自己是一个穷光蛋。我能被快乐围绕吗?”
樵夫若有所思地说道:“我虽然没有你那么多的财富,但我却能时刻感觉到幸福的甘甜,因为我的家人都是我的靠山,所以我经常被快乐包围。”
商人问道:“那你一定有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没有,我是个光棍汉。”樵夫回答说。
“那么,你一定有一个心仪的姑娘,且你俩的感情非常深厚。”商人肯定地说。
“没有。不过,我的生活中的确有一件东西让我快乐无比,我将那视为人生的一个最珍贵的宝物,因为是那位姑娘送给我的。”樵夫说。
“是什么样的礼物让你如此珍惜?是姑娘给你的定情信物、一个热情的吻、还是……”商人好奇地问。
“是那个美丽的姑娘在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对我投来了含情脉脉的一瞥!尽管我与姑娘从来没有交谈过。”樵夫幸福地说道。
商人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樵夫竟然为了那一瞥而幸福成这个样子,于是就对樵夫说:“难道这一点就值得你满足了吗?”
樵夫默默地点点头,商人若有所思地走了。
生活中,让人们感到快乐的事情有很多,关键看你是否把它放在心上,是否去珍惜。
幸福的人生,需要我们满足曾经或者当前所拥有的快乐,并将其积攒起来,埋藏在心灵深处。每当想起它,你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快乐。
有个著名网站曾做过一个关于“快乐感受”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感到快乐的人极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快乐的感觉是随着年龄的递减而递减的。年龄大一点的人,排除了非人为的健康状况,其他方面的快乐、幸福大多是通过比较而得出的。
当然,人是感情动物,世间许多纷杂的事情我们不可能都恰到好处地抵御得了,有所痛苦就在所难免,但是否能让痛苦烦恼纠缠得难以脱身,这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快乐的钥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天还是那个天,人还是那个人,只不过是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人们心态的异化。许多人把个人快乐的钥匙不由自主的交给了别人,当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便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于是,抱怨与愤怒成为唯一的选择。没有更多思考自己主观上的问题,反倒怪罪他人,结果自然痛苦。
一个成熟的人能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自己得到的快乐与幸福带给周围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真正要的是寻找快乐的那种体验和享受生活的那种感觉。
好心态
快乐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开启快乐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用一种积极的态度看人生,懂得知足,活在当下,就会获得快乐。
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陷
有一个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学柔道。
小男孩拜一位柔道大师开始学柔道。他学得不错,可是练了三个月,师父只教了他一招。小男孩有点弄不懂了,忍不住问师父:“我是不是应该学学其他招术?”师父回答说:“你只需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不明白,但继续练下去。几个月后,师父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没想到居然轻松地赢了前几轮。迷迷瞪瞪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一度小男孩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打算终止比赛。然而师父不答应,坚持比赛。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父,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父答道:“因为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件事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其实,我们应用自然的态度面对缺陷,待人以真诚,给人以力量,自己有信心,自己瞧得起自己,才能让别人尊重你。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几乎所有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但是这样安迪总是感到虚假和不自然。在正式主持节目时,安迪摘掉了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精神缺陷比身体缺陷更可怕。身体的缺陷会带来生活的不方便,会导致精神的痛苦,但很多人都能坦然面对这个现实。贝多芬30岁时便失去了听觉,但他仍在耳聋中完成了世界名曲《第九交响曲》。美国科学家弗罗斯特推算出了太空星群以及银河系的活动变化,可他自己只是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人。达尔文病魔缠身40年,他仍然四处考察,发表了著名的进化论观点。爱迪生小时候便失去了听力,但他居然发明了留声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劣势和缺陷,面对自己的缺陷想办法遮掩,害怕别人的嘲笑,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是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不有意掩饰,敢于挑战自我,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有可能避开自己的缺陷,甚至可能将劣势转化成优势。
好心态
一位名人曾说过一句话:“人生的意义不在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样打好一副坏牌。”面对自己的缺陷,不要遮遮掩掩,坦然地去面对,才是正确的心态。
苛求完美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在这个地球上,十全十美的事是不存在的,完美只是人们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和一个憧憬,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的追求。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与事。中国有一句古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一走向绝对,就走入了误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常常在生活中寻找完美之人,不仅对自己的各个方面要求做到完美,也要求别人是完美之人。正是由于陷入这种误区,使得很多人错失良机,失去友情、爱情,失去自我,以至于改变了对世界、生活的看法。
有一则有趣的日本故事。
茶师千利休的儿子少庵打扫庭园。少庵完成后,茶师不满意,叫他重做一遍。这次少庵花了很大功夫,不但把台阶、石灯笼洗刷了很多遍,而且把地扫得不留一枝一叶。正当他把成果告诉父亲的时候,谁知父亲仍不满意,认为这是洁癖。茶师来到庭园中,摇落了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
千利休其实是想告诉儿子,打扫庭园要把清洁与自然美结合起来,任何求全责备、片面追求绝对完美的做法,只能使身心倍感疲惫,且与完美背道而驰。
这种做事的态度,对我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心无旁骛,严以律己,全神贯注地干工作,认认真真地抓学习,偶尔出现失误,也要自责好久。
其实,保持一颗中庸与平常的心,容忍一定量的错误和残缺,做事才能游刃有余,也才是客观的态度。做事标准高并没有错,但处处要求十全十美,就变成了苛求,就不能享受到奋斗过程的乐趣,即使最后目标实现了,也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居里夫人说:“完美催人奋进,但苛求反而成为科学进步的大敌。”
人世间许多的悲剧,正是因为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虚无缥缈的最完美的树叶,而忽视平淡的生活而造成的。其实,平淡中往往也蕴含着许多伟大与神奇,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我们没有很多钱,但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我们的孩子不够聪明,但他很健康,我们的事业不是很顺利,但我们已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