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六国被灭天下一统于秦,中原的战事虽然沉寂,但秦朝北部边疆却仍然没有安宁。战国时经常袭击燕、赵、秦三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依然对秦朝北部边境构成着严重的威胁。公元前215年,蒙恬奉秦始皇之命,率军30万北上反击匈奴。匈奴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主要从事游牧生产,强悍勇猛,以骑射着称。蒙恬针对匈奴军队作战的特点,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和正确的作战方针。首先以强大攻势挫敌凶焰,抢占要地,控制边塞;然后筑城固守,以主待客,以守制攻。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手段,最终收复河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匈奴因受到秦军的沉重打击,北走遥遥,民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蒙恬从此威震匈奴。秦始皇又命他将原来的秦、赵、燕三段长城联为一体,利用地形,设立关塞。长城西起临洮,东迄辽东,延绵万余里,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此后,蒙恬一直领兵驻扎在上郡,对边防开始治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一地区经济开始由原来的牧业渐渐转变为农牧业,这些卓有成效地治理使蒙恬深得始皇的信任。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始皇长子扶苏因谏说“坑儒”一事,被贬至上郡,监蒙恬军。
蒙恬的弟弟蒙毅因善于谋划,受到始皇的格外宠信,后来官至上卿。始皇外出,蒙毅陪同与始皇共乘一车,在朝时又侍从始皇的左右。蒙氏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军事,一个谋划国内政事,在当时有“忠信为国”的美名。
蒙毅法治严明,从不偏袒私己,从不畏惧权贵,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争锋。一次,内侍赵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后被秦始皇赦免了。但从此时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赵高的眼中钉、肉中刺。
奸臣作逆兄弟受诛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途中患病,于是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以求龙体早日康复。不久,秦始皇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这时得宠于公子胡亥,为了一己之私欲,于是联合了宰相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不服,要求面见二世胡亥。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
其实胡亥并没有杀蒙恬之心,准备要放了他,但赵高却早已恨透蒙氏,唯恐蒙氏再次受宠任事,执意要消灭蒙氏。于是,散布谣言,说在始皇准备立太子之时,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了蒙毅。又派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已死,按法当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蒙家对君王忠心无二,如今却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商纣诛杀王叔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如今我说这些,并不是求皇上赦免,而是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不要为奸臣所利用。”使者说:“我也只是奉命而来,实在,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韩信
韩信(?-前196),汉初着名将领。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原为项羽帐下,由于不被重用而投刘邦,亦不被重用。后经萧何推荐,被刘邦拜为大将。此后,韩信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汉以后,韩信因功而骄,又心存不轨,终被吕后设计所害。
忍辱负重终拜汉将
韩信出身寒门,自幼丧父,所以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苦难的环境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他一心学习兵法,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沙场上披荆斩棘,建立一番功业。母亲去世后,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所以被许多人都瞧不起。一次,韩信在城下钓鱼,同在河边漂洗丝絮的一位老妇见韩信饿得可怜,便将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一连数日都是如此。韩信便对这位老妇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重重报答他。当时,淮阴城里的年轻人多看不起韩信,经常当面侮辱他。有一天,一个青年见韩信身佩宝剑走来,便故意侮辱他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挎刀带剑,其实不过是个胆小鬼!”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弄得韩信很难堪。这个青年越发得意,当众指着韩信说:“你要是好样的,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说着,便叉开两腿。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下爬了出去。在场的人哄堂大笑。
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时,韩信带着宝剑投奔他,在军中做了一个小官,但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韩信又归属项羽,屡次向项羽献策,都不被重视。刘邦入蜀,韩信离楚归汉,官职也不大,竟犯了法,论罪当斩。同犯14个人,13人都已斩首。轮到他时,他仰望监刑官夏侯婴将军,大声说:“汉王不是要得天下么?何以要斩壮士!”婴见他出言不凡,相貌也算轩昂,便把他释放。并推荐他当了治粟都尉,管理军粮。也正是因此,韩信和萧何有了几次接触,言谈之中,韩信所表现出的远见卓识,令萧何非常赏识。汉王军队到了南郑,将士们不惯陕南的地瘠民贫,纷纷逃亡,韩信也因为久居军中得不到重用而夹杂在其中逃亡。萧何闻之,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亲自去追赶。刘邦还以为连萧何都逃了,大怒。等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萧何说明原由,并乘此极力推荐韩信,认为汉王欲东向取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刘邦答应用韩为将,萧何说必用为上将方可,且必须慎重授命。于是刘邦选择吉日,沐浴斋戒,设坛拜韩信为上将军。到这时韩信的坎坷命运总算奇峰陡转,从此扶摇直上,一帆风顺。
平定三秦偷渡破魏
韩信被拜为上将以后,就自己对项羽的认识和刘邦作了一番比较,他因为项羽有勇无谋、吝啬赏赐、蹂躏百姓、坑杀降卒等特点,断定其必定落败。而刘邦具有任人唯贤、赏罚分明、严明军纪、约法三章等优点,因此,他到任不久,他就向刘邦提出了“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方略。
汉高祖元年(前206)八月,刘邦趁项羽忙于镇压东方诸侯叛乱,无暇西顾之机,举兵东出,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之地。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