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36

第36章 用人之谋(1)

1

知人善任,量才器使

曾国藩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通过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借此观察下属的才识程度,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曾国藩主张在“广收”的基础上“慎用”。他声称:“吾辈所慎之又慎者,只在‘用人’二字上,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为什么要慎用?因为“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慎用的核心是量才器使。“徐察其才之大小而位置之”,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薛福成称曾国藩“凡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有一长者,无不优加奖誉,量才录用”。曾国藩生前获得“有知人之明”的赞誉,就因为他慧眼识人,又因材使用。

要真正做到量才器使,首在如何去认识人。他指出:“窃疑古人论将,神明变幻,不可方物,几于百长并集,一短难容,恐亦史册追崇之辞,初非当日预定之品。”把有一定能力或有一定成就的人誉为“百长并集,一短难容”,甚至神化,无疑是认识人才上的一种片面性。因此,衡量人才要不拘一格,判断事情要不苛求,不因木材腐朽就弃置不用,不频繁撒网有失去捕抓大鱼的机会。重要的是善于去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全才,“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他写信给弟弟说:“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肯轻视。”有材不用,因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有损于事业;小材大用,则危害事业。曾国藩说:“虽有良药,假如不是对症下药,那么也形同废物;虽有贤才,如果没有发挥其作用,那么与庸俗之辈无什么两样。栋梁之材不可用来建小茅屋。牦牛不可用来抓老鼠,骏马不可用来守门,宝剑如用来劈柴则不如斧头。用得合时合事,即使是平凡的人才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否则终无所成。因而不担心没有人才,而担心不能正确使用人才。”

为了“慎用”,必须对人才时加考察。曾国藩说:“所谓考察之法,何也?古者询事、考言,二者并重。”就是说,要对下属的办事情况和言论情况同时进行考察,而曾国藩尤其注重臣下的建言。当时,“考九卿之贤否,但凭召见之应对;考科道之贤否,但凭三年之京察;考司道之贤否,但凭督抚之考语”。曾国藩说:“若使人人建言,参互质证,岂不更为核实乎?”通过建言,上司可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借此观察下属的才识程度,确实是个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曾国藩于道光三十年(1850)所上的广开言路的奏折,固然是针对咸丰帝下令求言的应时之作,同时也隐约反映了汉族地主要在满清王朝申获得更多的“伸张”机会的萌动。在同一份奏折中,曾国藩提出了对人才的“甄别”,他把它归之于“培养之方”中。其实,甄别,就是考察。甄别的目的是“去其良莠”。不加考察或甄别,而对那些不投上者之所好的人才,不加培养,不加使用,固然是对人才的浪费;不加考察或甄别,而单凭在上者的爱好或印象保举和超擢,把那些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阴谋家和野心家当作“人才”来培养和使用,必会造成恶劣的政治后果。这种事例,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曾国藩说:“不铲除荆棘,那么兰蕙也会没有芳香。不赶走害群之马,那么良驹也会短命。”

曾国藩本人很注意考察人才,对于僚属的贤否,事理的原委,无不博访周咨,默识于心。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而记其优劣,无或爽者。”而且,他阅世愈深,观察愈微,从相貌、言语、举止到为事、待人等等,都在他的视线之内。据说,曾国藩颇知麻衣相法,有一首流传的口诀,传闻是他写的:“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又有四句:“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这些,都带有浓厚的唯心色彩,不足为训。但口诀中提到的“端庄厚重”等等,却确是“慎用”时所应提倡的美德。

2

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

赵烈文说:阁下爱贤好士,天下所共知。远者可无论,仅左右人士屈指可数者,是士负阁下邪?还是阁下以为无益而弃之也?我以为知之不难,而忘之实难。

曾国藩利用幕府训练与培养出大批人才,并委以重任,保举高官,以至“荐贤满天下”。这样,保举也就成为了曾国藩吸引人才、鼓励士气的主要手段。

曾国藩从军之初,对这一点体会并不深刻,“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如咸丰四年(1854)曾国藩带兵攻下武汉,“仅保三百人”,受奖人数仅占百分之三。

咸丰五、六两年保奏三案,合计仅数百人。而胡林翼攻占武汉一次即保奏“三千多人”,受奖人数竟达到百分之二三十。消息传开,不少人认为欲求官职投曾不如投胡,往往曾国藩挽留不住的人员主动投奔胡林翼门下。开始,曾国藩还以为自己德不足以服众,后来渐渐发觉主要是保举太少,使人感到升发无望所至。回顾往事,亦甚感对不住李元度、甘晋等同自己患难与共的僚属,他们长期沉于下位,实与自己保举不力有关。对此,好友刘蓉多次向曾国藩进言,并举楚汉之争为例,曾国藩有所触动。后来,赵烈文又上书恳切进言,曾国藩随即改弦更张。

赵烈文说:阁下爱贤好士,天下所共知。远者可无论,仅左右人士屈指可数者,是士负阁下邪?还是阁下以为无益而弃之也?我以为知之不难,而忘之实难。泰山之高以其不弃粪壤,沧海之大,以其不拒浊流,天下分崩,人志日嚣,凡其器能略过俦辈,咸思奋自树立,四顾以求因依,真伪虽不一端,未尝无也。苟非贤杰以天下为己任,流俗之情大抵求利耳。使诚无求,将销声匿迹于南山之南,北山之北,又肯来为吾用邪!是以明君给人之欲,不失其意,责人之力,不求其情,故人人自以为得君,顶踵思效,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所以能收效也。夫与人共患难之际,而务缜密于登进,殆自孤之道也。谓宜多储广纳,收其偶然之用,其有误滥,则亦为损甚微,而以获好贤之称,利甚厚也。军旅之间,一技不没,有道以御之,孰不思尽其力。况贤否之分,不可仓促,士有造次倾动,亦有暗然日章,观人之难,及久而后可尽也,故曰“贤主求才终日,及其得人,不出闾巷”,信笃论也。自古英霸之略,汲汲不遑,惟有求贤自助而已。而士恒偃蹇不乐者,徒以既出则当分人之忧,非荣宠安乐已也。自后世志节凌夷,以干谒为进身之阶,一登仕途,有利无患。于是,游谈之士争扼腕而言利害,虽衡石程书犹不可计,是使周公在今亦将爽然而废吐握,何论余者。阁下奋其勇智,矫世违俗,恳诚拳拳,千里之外,将共兴起。尤望敦尚儒者骨干之士,以佐不及,宽以纳才,严以责效,是实安危之大端,治乱之所存也。

赵烈文的话讲得入情入理,尤其是“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令曾国藩为之动容,于是,“揣摩风会,一变前志”。从咸丰十一年(1851)起开始效法胡林翼,大保幕僚,不再拘于旧例。

3

分才作用,各显其能

国家栋梁之才。这样的人才兼备德、法、术三家之才,他的道德可以整顿社会风气,法制足以匡正天下,权术足以制定国策,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

与曾国藩对人才任用的智慧和鉴别人才的智慧衔接最紧的应该是他对人才的分类观察。人才大约可分下列十种:一是标崇正直,道德高尚的清节家;二是制度观念强、执法刚正的法家;三是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术家;四是对德、法、术三类人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国家栋梁之才;五是能任大臣和地方官的器能之才;六是各具三家之才末流的智意之才(术家交流);七是善于考察人物,却不善于识别与自己同类型的人的臧否之才(清节支流);八是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的伎俩之才;九是超出三家之外的文儒口辩之才;十是胆略过人的骁雄之才。

这大约十种人才的划分,决定了十种人才的特殊任用和利弊考虑。前面所分述的各类人才,都属偏才。由于自身局限,他们能充分了解同类型人才的心理和特长,以己观人,主观臆断,就看不准其他类型人才的优点和长处,曾国藩认为上述人才主要分为十类,都属偏才,但在使用时务必要小心谨慎,尽可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录用,扬长避短。

清节家。节清之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未被使用就已经引人注目,获得别人的认可,因此在未成名前,别人都乐意举荐他。成功之后,别人都尊敬他。这种情况没有祸害又有长久显达,因此为世人所尊重。这种人做事能力强,政绩与德行齐飞,名声和形象一样,让别人肃然起敬。将他的德行与政绩相比,人们更希望他有高尚的品德。

法家。倡导法制为天下首的人才,不喜欢不守制度,讲情理、不讲原则的人,在未显达时,为别人所不容,施行法制后,上下之人又畏惧他。功绩在于能建立法制、安邦定国。

术家。这种人才为人机敏,等到计谋成功才显现出他的本领。开始时深藏不露,最后达到高深莫测的地步,他的才华,会得到明主的珍视。功业足可通古今之变。不喜欢张扬,有时会默默无闻。

国家栋梁之才。这样的人才兼备德、法、术三家之才,他的道德可以整顿社会风气,法制足以匡正天下,权术足以制定国策,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三才兼具者的才能德行是代替君主掌管国家。上古的伊尹、吕尚可谓代表,三国时的诸葛亮也可算在此内。

器能之才。兼备三才,但是三才都不够纯备,以明哲保身的态度处世。权智有余,公正不足,这是出任大臣、地方官的人才。

智意之士。这种人才治理的方法顺遂民意不走相反的路,在未成功前,已被一般人所容纳,成功后,为宠爱者所推许。但这种人为人不知进退,或者违背正常以保身自全,勇气和行动上不如谋略家强劲,往往是知而能争,争而不得。声名功绩最终比不上谋略家。

臧否之才。这种人才治理方法清廉且规矩。未成功时,被一般人所认识,已经显达,又为一般人称道,其功足以辨别善恶,观察是非,因他对人不宽容,容易为诽谤者所怨恨。

伎俩之才。这种人才治理的方法神速。他还未显达时,已为一些人惊异,成功后,被政府授以重任,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使普通人劳顿而地位低下者疲惫,作为一种事业,细致却不安泰,是治理之道的末等。

文儒人才。三种人才的合称,包括:文章写得好的人,可居道授业的人,口才好的舌辩之士。这类人才思敏捷,锋芒外显,但难以发现深沉含蓄的美妙。

骁雄之才。骁雄之才一般胆识过人,但对于治国的才能和人际的心机考虑不够。

这种人容易被小人陷害。

曾国藩就上述人才中的入类主要人才,进一步论述了他们各自在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1.“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提倡王化之政的人,是清节家一流的人才,他们做大事很不错,但不适合到“以之治小则迂”。譬如说:“一个人出去找工作,总想找一份好的工作,进大公司很难小公司又不愿进,时间一长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差点把自己饿死,一般人看他混成那个样子,又有谁会知他的王化之才呢?”

2.“器能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机智聪明,深思远虑,能出奇策的人才,术谋之人都很喜欢,而且也能认识别人的长处。器能之人善于治理民智尚未开化的地方,首先把恶势力除掉,使当地人得到实惠,当地人自然慢慢接受到文明教化,地方就日渐平安,富裕了。

3.“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这种人胸怀奇谋,在任何时期都是一代奇士。

但在和平年代,他们难以找到发挥其智慧的用武之地,从而一生平凡无奇。乱世出英雄,英雄的背后,往往有大智大慧的奇策人士。

4.“法家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这种人讲求法制,用法制治理国家的一切,可以富国强兵,整治腐败和歪风邪气,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用这种方法治理贫穷落后的地方,因手段残酷,反而弄得民不聊生。

5.“智意之才宜于治”:这种人才善于开创新局面,和平形势下做不出什么实绩,有虚名无实功。

6.“苛刻之政宜于纠奸,以之治边则失众”:这类人才为人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特别适于整顿治安,清除腐败。

7.“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社会秩序不安定的地方,多是民智不开化,经济也不发达的地区,这种地方宗族意识严重,人容易纠集,容易被人欺骗和煽动。

8.“伎俩之人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这种人追求短期功利,好大喜功。由于智谋多,能对复杂的局面应付自如。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民生活很好,心思就会用到其他方面,社会就生出许多问题。他们自己生事要逃避惩罚,因此就千方百计贿赂官员,结果造成生活秩序一片混乱,治理这种地方,必须要用灵活变通的人,光靠实打实干的精神是行不通的。

曾国藩说:“臣以为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为能。”话虽不多,却精辟地阐述了人才与使用人才之间,应守好各自的权责和本分。

当然,只有用人的理论还不行,必须得付诸实践,实践中还必须小心谨慎,不然,人才非但得不到应用,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安徒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造出的伟大作品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童话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并体会他执着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直面寒冰:默克尔的德国十年

    2005年,安格拉?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随后三次连任。她不仅拥有德国选民的广泛支持,还是欧洲政坛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尔主政德国的十年。本书是一本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纪实性图书。它从默克尔的执政理念及政治态度上全面讲述了在默尔克领导下德国呈现出的崭新面貌。本书以默克尔为主线,从默克尔热爱歌剧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从默克尔执掌的保守党到关乎民生的核能问题,从默克尔的战争策略到她的“国家原则”,从默克尔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到她认为的“权力本质”,从德国作为欧洲领导者的地位到默克尔的未来,全面而详尽地阐释了默尔克政府的对内政策及对外策略。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哥白尼(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波兰首都华沙西北约21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托伦,这就是伟大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的故乡。他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在那里。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伦曾是一座富有的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哥白尼出生之前,托伦曾长期处于十字骑士团的统治下。
  • 棠棣之殇:曹植传

    棠棣之殇:曹植传

    才高八斗,诗成七步,谁人不识曹子建?然而人生定位上的错谬,使文才陷入政争,*终酿成一代英才的悲剧。作者将传主置诸三国时期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中,置诸曹氏父子特殊而微妙的关系之中,以蘸满感情的笔触,抒写传主嵚崟磊落的人生。——文史专家郭启宏作者以近乎抒情性的文笔,传写曹植的悲情性人生。诡秘的历史风云、险恶的环境命运,将置身其中的曹植表现得真切生动;尤其是在与父亲曹操、兄弟曹丕、曹彰、曹冲等人的相互纠葛与性格比较中,写出了曹植特有的文人禀赋与诗人性情,以及由一系列诗作所表现出的情感郁结与精神苦闷、人性洞察与人生哲理,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文学专家白烨本书系“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之一。
热门推荐
  • 降生mc的世界

    降生mc的世界

    主宰:统治着所有种族的王者,拥有无尽的魔力,无尽的权利,无尽的力量,但是他却游手好闲,老是去人间,不管理神界,这一次他来到了一个他都不认识的大陆,方块的世界。
  • 我克隆人

    我克隆人

    不知名的少年被少女代箐拾到并名为代马,她开始为他白纸的心灵浇灌色彩。然而之后出现了各种离奇事件,将一步步揭开世界的另外一面——奇能异人,恐怖组织,庞大家族都相继浮现。而代马宛如初生婴儿般成长,他将如何看待两个世界,并且探索自己未知的身份和强大自身的超能力?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不灭苍穹录

    不灭苍穹录

    武者,逆天证道也。苍穹之下,莫非蝼蚁,唯习武一途,逆天而行,若不破天则心志不成,若不碎地则神躯不得。破碎虚空,踏平天道,万古不灭。天若不破,我即不破,苍穹不灭,我即不灭!
  • 大乘庄严经论

    大乘庄严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武侠之邪帝

    武侠之邪帝

    穿越武侠世界,不做英雄不为侠。随心所欲,不被名利束缚,第一卷从笑傲江湖开始……
  • 流年似水又似锦

    流年似水又似锦

    如火如荼的美好年华,或许抵不过似水的流年,但那段美好的岁月,却是抹不掉的。尽管时间飞快,你仍是我最好的年华里最繁华的风景。
  • 傲娇狂妃鬼帝来娶妻

    傲娇狂妃鬼帝来娶妻

    她堂堂雇佣兵女王兼著名钢琴演奏家,著名医师。一朝穿越却不想有了许多第一,第一丑女,第一废材,第一傻女…没关系,姐能改变,打渣姐,骂渣男,连皇上都被惊艳了一番。什么狗屁长老,王爷都给我去死吧!“是么?我的王妃?”“当当然不是了,王爷是尊贵的象征呢!怎么能死呢?”他,是被世人称为玉面战神的王爷,也是鬼帝,连皇上都要让他几分,却不想为了一个废材而上刀山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