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有病例均为HBV-DNA阳性;ABsAg阳性、ABeAg阳性并持续24周以上。抗HBC阳性;筛选前12周ALT持续或反复(2次以上)增高,筛选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与10倍;排除HCV、HDV、HAV、HEV感染的病例。研究组18例,对照组分3组,其中一般的保肝综合治疗组36例,拉米夫定组30例,干扰素组29例。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组,如当飞利肝宁4片,口服,3/d;复方益肝灵4片,口服,3/d:注射用甘力欣150mg,静脉滴注,1/d,出院后改为甘草酸二胺(肝力欣)150mg,口服,3/D等,包括住院期间用药和出院后继续用药,疗程6个月。结果:乙肝解毒胶囊治疗使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5.56%,11.11%,44.44%。
利肝隆片(冲剂)
主要成分:板蓝根、茵陈、郁金、五味子、甘草、当归、黄芪、刺五加浸膏。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3/d,小儿酌减。
临床应用: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可显著降低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也有一定的效果。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利胆排石片(颗粒)
主要成分:金钱草、茵陈、黄芩、木香、郁金、大黄、芒硝(精制)、槟榔、枳实(炒)、厚朴(姜制)。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胆道结石,胆道感染、胆囊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10片,2/d;炎症:每次4~6片,2/d。
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胆囊炎及胆石症患者29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7例,对照组109例。急性胆囊炎93例,慢性胆囊炎124例,胆囊结石38例,胆总管结石24例,肝内胆管结石17例。给予试验组利胆颗粒,口服,每次2~3袋,3/d,急性胆囊炎以5~10D为1个疗程,慢性胆囊炎以4周为1个疗程。胆石症以2~4周为1个疗程。
给予对照组利胆排石颗粒,口服,每次2~3袋,每日3次,急性胆囊炎以5~10d为1个疗程,慢性胆囊炎以4周为1个疗程。胆石症以2~4周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综合评价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按不良反应五级评定标准,在用药过程中,试验组7例发生轻度恶心,2例眩晕,发生率为2%;对照组10例发生轻度恶心,3例眩晕,4例轻度腹泻,总发生率为7.3%。用药后无1例病情较用药前严重,上述不良反应发生较轻,停药后自行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血液系统、肝、肾功能的异常。
注意事项:体弱、肝功能不良者慎用。孕妇禁用。
胆石通胶囊
主要成分:蒲公英、水线草、绵茵陈、广金钱草、溪黄草、枳壳、柴胡、大黄、黄芩、鹅胆、干膏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6粒,3/d。
药理作用:防治胆石症。
有实验表明,胆石通胶囊对致石饲料诱发豚鼠胆囊结石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成石率仅为38.5%,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胆汁过度浓缩而致胆固醇过饱和析出,或胆汁中钙量增加,或酸度增高等使胆色素浓度升高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原因。本实验也发现胆囊结石模型豚鼠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钙离子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豚鼠,而服用胆石通胶囊后,上述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胆石通胶囊通过改善胆汁生化成分,促进胆固醇溶解,降低胆红素和钙离子的含量,从而减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HE染色模型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豚鼠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但模型对照组明显重于药物治疗组,有的还见有水样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模型对照组动物胆囊黏膜轻度慢性炎症,黏膜上皮增生,上皮中杯状细胞和黏液细胞多于药物治疗组,黏膜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现象较为常见。AB-PAS染色胆囊黏膜深部的腺体呈蓝色泡沫状,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质内见多量蓝色颗粒或紫红色颗粒,或两色颗粒混合,聚成团块状,位于核上区,或呈团状占据整个胞质。
部分上皮细胞游离缘染色呈蓝色。模型对照组胆囊黏膜中含黏液颗粒(蓝色、紫红色颗粒)的细胞更多,且以蓝色颗粒为主。
临床应用:治疗淤疸型肝炎。
40例淤疸型肝炎,急性淤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6例,急、慢性淤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27例,丙型淤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甲乙病毒混合感染3例。在一般保肝治疗即口服维生素、肝泰乐、静点葡萄糖液及维生素C,10%氯化钾、门冬氨酸钾镁、ATP,辅酶A等,20%甘露醇250ml。1/d。治疗组40例口服胆石通胶囊3~5粒。3/d,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d。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质高峰消退时间7~14d。持续8~12周,最长96d。对照组血清总胆红质高峰消退时间14~21d,持续10~16周,最长130d。肝大治疗组治疗前肝右肋缘下平均1.0~4.0cm,平均(2.0±0.5)cm,治疗3个疗程后肝全部正常。对照组治疗前肝右肋缘下平均0.5~3.5cm,平均(1.5±0.8)cm,治疗3个疗程后60%患者肝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随着治疗情况好转而下降,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于血清总胆红质的升高呈正相关关系。治愈天数:治疗组平均(65.6±8)d。对照组平均(86.5±7.6)d。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严重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重症肌无力者忌服。
复方益肝丸
主要成分:茵陈、板蓝根、龙胆、野菊花、蒲公英、山豆根、垂盆草、蝉蜕、苦杏仁、人工牛黄、夏枯草、车前子、土茯苓、胡黄连、牡丹皮、丹参、红花、大黄、香附、青皮、枳壳、槟榔、鸡内金、人参、桂枝、五味子、柴胡、炙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化瘀散结。用于慢性肝炎及急性肝炎胁肋胀痛、口干口苦、黄疸,苔黄脉弦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g,3/d。
药理作用:本药对硫代乙胺(TAA)、四氯化碳(CC14)及乙D-氨基半乳糖胺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鸭乙型肝病毒(DHBV)模型实验,表现出一定抗DHBV-DNA多聚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甲肝患者100例(排除戊肝),随机分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给予治疗组复方益肝丸:茵陈、龙胆草、蒲公英、垂盆草、柴胡、大黄、五味子。饭后服。对照组:齐墩果酸片40mg,3/d,联本双酯片。两组均服药5周,小儿酌情减量,于第35天分别抽空腹血查肝功能,与治疗前作对比。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0.0%,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率30.0%,总有效率60.0%,复方益肝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到复方益肝丸改善症状明显,肝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为接近正常或高于正常值,复方益肝丸有较强的利胆退黄作用,服药3~4周,尿深赤色可转清亮透明,巩膜、皮肤黄染全退。
不良反应:空腹服用,偶见胃脘不适、恶心。
注意事项:勿空腹服用,孕妇禁用。
片仔癀(胶囊)
主要成分:三七、蛇胆、麝香、牛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粒,1~3岁儿童每次1粒,3/d,或遵医嘱。
临床应用:应用本品治疗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湿热症、疖病热毒蕴结症等,均获良效;应用本品改善癌症症状,抑制肿瘤引起的疼痛,疗效确切;本品对手术后病人及软组织损伤病人具有消炎止痛等作用,对无名肿毒、无名高热有清热解毒作用,日常用于保健。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五、黄疸
鸡骨草胶囊
主要成分: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牛黄、鸡骨草、白芍、大枣、栀子、茵陈、枸杞子。
功能主治: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属肝胆湿热证。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3/d。
药理作用:本药对D-氨基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损害后的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酶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谷草转氨酶(AST)升高也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肝硬化模型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对乙型肝炎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免疫功能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RFC法);抗炎、镇痛实验表明,本品对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抗炎和镇痛(扭体法)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给予治疗组服鸡骨草胶囊,3/d,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并同时进行对症治疗,20d为3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对照组进行对症治疗:根据病情,每日静滴10%葡萄糖液500~1000ml,及适量维生素,转移因子、能量合剂、氨基酸、代血浆、血清白蛋白等。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注意事项:对脾虚性及肝肾阴虚型的迁延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差。
金胆片
主要成分:龙胆草、金钱草、虎杖、猪胆膏。
功能主治:清热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片,2~3/d。
药理作用: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1.抑制小鼠耳郭二甲苯致肿胀金胆片可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肿胀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2.抑制大鼠足跖甲醛致肿胀金胆片各组在甲醛致炎后足跖肿胀度均比对照组轻,其中高剂量组在致炎后0.5~4h,中剂量组在致炎后0.5~2h,低剂量组在致炎后0.5~1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胆囊炎。
本组200例中,男124人,女76人。年龄在26~66岁,其中伴胆石症8例、有蛔虫史3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0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肋胁痛或隐痛兼有胃院胀满不适、嗳气、食少纳呆、口苦、咽干、便秘,厌油腻等症。给予口服金胆片。每次5片。3/d,治疗期间忌食用油腻、辛辣、秽浊食物。大便燥结或胁痛甚者每次口服金胆片8片,每5h1次。治疗效果明显,孕妇慎用。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茵栀黄口服液
主要成分: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Ⅰ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l,3/d。
临床应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对象均为足月新生儿,无早产、窒息、缺氧、感染、低蛋白血症等高危因素,入院常规筛查产妇血型,母亲血型O型,新生儿血型A型30例,新生儿血型B型46例,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为8~10分,体重>2500g,日龄1~15d,根据母子血型不同,Coomb‘S试验(+),抗体游离释放试验(+),均确诊为ABO溶血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性别、胎龄、日龄、病情差异无明显意义,具有可比性。方法均用日立7060型生化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其中Tail220.6~360mmol/L34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18例;TBil-460mmol/L38例,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20例;TBil>460mmol/L的两组各2例。确诊后每天用日本生产的MINLTA-AIR-SHEIEDS监测皮肤黄疸消退情况。对照组采用光疗、静脉输注白蛋白、血浆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茵桅黄口服液,3/d,每次5ml,口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5%,因经济状况自动出院1例,1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效率5%,黄疸平均消退时间为7.8d。对照组总有效率80.6%。因经济状况自动出院4例,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无效率19.4%,黄疸平均消退时间10.6d,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