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的处理
由于宝宝的感冒常常容易继发支气管炎和肺炎,所以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感冒在年幼的宝宝中最为常见,平均每个宝宝每年约发生6~7次。引起感冒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但绝大部分是由于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所引起,特别是病毒性感冒最为多见。目前已知有160种以上的病毒可引起感冒,但最多见的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由于病毒在低温而干燥的环境下繁殖快且活动性强,因而冬天发生感冒的机会最多。虽然很多人认为寒冷是感冒的直接原因,但事实上寒冷只不过是容易诱发感冒的重要诱因。这是因为在寒冷季节大多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流通不好,人们吸入混在空气中的病原体的机会增多,其结果是抵抗力弱的宝宝易受到感染而发病。
感冒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很大,年长儿症状较轻,仅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乏力等,多在3~4天内自然痊愈。如病变范围较大,涉及鼻咽部、喉部,常伴有发热、咽痛与声音嘶哑,并可见扁桃体及咽后壁的淋巴组织充血、增生,有时还可见颌下或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年龄小的宝宝往往症状表现较重,除了有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外,大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1~2天或10余天不等。患儿常常因鼻塞而张口呼吸,甚至影响吸奶,不少乳幼儿可伴有烦躁不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少数病儿起病时可发生1~2次高热惊厥,但在一般情况下,患儿除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外,没有神志的异常也不会发生后遗症。
小儿感冒虽为普通常见病,且一年之中可有多次发作,但若不及时治疗,炎症易波及到其他部位而引起并发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颈部淋巴结炎,少数还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因此在宝宝感冒时应请医生诊治,以防并发症的出现,如仅仅是感冒,应注意让孩子休息,多饮水,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20~25℃)和湿度(60%左右),一般可不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对有高热的患儿,可适当应用退热剂和安乃近等(6个月以下的小儿慎用),也可应用物理降温如冷毛巾敷额部或用32~36℃温水擦浴;咳嗽多者可用祛痰止咳药如伤风止咳糖浆等。也可应用中药治疗。还应注意小儿的呼吸次数明显增快时应及时请医生检查,以防发生肺炎。
由于感冒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乃十分重要。平时要让孩子有一定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如每日用干毛巾为孩子擦身进行皮肤锻炼,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不应整日将孩子关在室内;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尤其是衣服不宜穿得太多,以免使宝宝出汗反而容易受凉;居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尽量让宝宝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保证宝宝足够的睡眠及营养,及时治疗佝偻病等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宝宝气急的处理
在宝宝感冒、气管炎或是异物堵塞喉或气管时都可出现气急。因此,当听到宝宝呼吸时发出吱吱声或是有鼻鼾时,都应引起注意。
气急(呼吸困难)往往是小儿的一种严重症状。它表现为呼吸的过快或过慢,过深或过浅,呼吸的节律不整,呼气和吸气的时间比例不等等异常状态。引起气急的病有轻有重,轻者仅表现为呼吸次数的加快,不伴有青紫;重者常可出现张口抬肩或是点头样呼吸,有的可出现三凹征(两锁骨上窝、胸骨上下部和肋弓下部随吸气而出现的向下性凹陷),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等现象,患儿多伴有明显的青紫。因此,如果孩子在呼吸时出现鼻翼翕动、气喘、喉间发出吱吱声或吼吼声,并伴有痛苦样表情时,这就说明宝宝出现了气急。
由于宝宝的鼻腔、气管相对地较成人狭窄且腺体分泌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年幼的宝宝更明显,仅仅是感冒或气管炎时也会引起呼吸不畅而出现气急。但引起宝宝气急最常见的病是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急性喉炎等。所谓哮喘性支气管炎,就是在呼吸时伴有吱吱声的支气管炎,多见于患有湿疹的宝宝。由于他们的呼吸道黏膜抵抗力弱,在寒冷季节或是气温变化较大时易遭受病毒或细菌的感染而发病,而且往往迁延数日甚至长达月余方能治愈。所谓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支气管管腔的狭窄和腺体分泌物(痰)的增多而引起的气急。患儿多在夜间发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并有痛苦样表情,呼吸时可出现哨笛样声音,本病往往有反复发作性。肺炎则是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患儿吸气时感到费力,呼吸加快,鼻翼翕动明显乃至出现张口吸气。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症状,应细心观察。急性喉炎是由于喉部的炎症引起的疾病,以喉间发出嘎嘎声和犬吠样咳声为其特征,多在夜间入睡2~3小时左右发生。此外,如出现急性呛咳和痉挛样咳嗽,并很快出现呼吸困难时要想到气管内异物的可能,特别是在进食花生米或豆类时可能性更大。
需要注意的还有呼吸道以外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宝宝的气急,如小儿麻痹症、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菌痢、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也可能引起宝宝的气急。
因此,不论在何时何地,宝宝发生较严重的呼吸困难时都应及早送医院诊治,并尽可能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给予氧气吸入。
宝宝贫血的处理
贫血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平时如能同时进食荤素等食物,对防治小儿缺铁性贫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缺铁性贫血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更为多见。铁是合成血色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内铁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一般饮食中的铁已能补充人体的需要,不易发生缺铁现象。但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铁的需要量也相对地较大,如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此外,长期少量的出血(如钩虫病病毒或是细菌的感染,结核病或肝炎等疾病时,都能使宝宝发生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大多起病缓慢,不为父母所注意。其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及精神差,孩子变得好静不好动和食欲不好等症状。此时父母如注意孩子的面色,可发现患儿两眼巩膜发蓝,皮肤和口唇的颜色逐渐变得苍白。随着贫血的加重,宝宝容易发生疲劳,甚至在稍稍活动后就会出现气喘。患儿的毛发也变得无光泽,乃至变细、变软。这时如作血液检查,可见患儿的红细胞和血色素减少。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宝宝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而且由于宝宝的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感染,因而经常生病。因此,应在宝宝出现烦躁不安、不活泼、食欲不好等症状时,就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贫血的存在。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应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和贫血的程度而服用适量的铁制剂,如硫酸亚铁或葡萄酸亚铁糖浆。此外还应找出引起宝宝贫血的原因,及时治疗某些疾病。一般来说,如果单纯是缺铁性贫血,经过3个月的铁剂治疗多能获得痊愈。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平时还应给宝宝足够的营养,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既要有丰富的蛋白质饮食,也要有含铁较多的绿色蔬菜。特别要注意荤素食品的搭配,这样更有利于铁在人体内的吸收。含铁丰富的食物有猪肝、鱼、肉、蛋类、绿叶蔬菜、黄豆、海带等,即使贫血已经治愈,也应注意这些营养物质的补充,以供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为了预防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出现贫血,妈妈在怀孕期间也应注意足够的营养补充。
宝宝缺钙的处理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原料,是参与凝血过程,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调节心脏的活动。人的一生都需要钙,儿童时期骨骼生长迅速尤其需要钙。若饮食中缺钙,机体又同时缺乏维生素D,宝宝就会出现缺钙症状。依照目前的研究发现,10岁以下的宝宝,每天应摄取800毫克的钙,但迈入青春期的宝宝如果每天摄取1500毫克的钙,那么骨质会较为密实。
1.补钙的方法
让儿童每天食用3次含钙量高的食物,食用5次效果更佳。牛奶是儿童摄取钙的最佳来源。有的宝宝对加了草莓或巧克力、菠萝的牛奶极为偏爱,家长大可不必加以制止,不妨让他们尽情地喝,宝宝可以从中摄取更多的钙质。
一些家长为增加营养和钙质,经常煲骨汤给宝宝喝,以帮助宝宝骨骼成长,防止软骨病。但经研究,骨汤的营养价值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先从钙质的角度来看,骨汤只能提供少量的钙质,相比之下豆腐、牛奶、芥兰却能提供更多的钙质。骨汤除了钙质不多外,脂肪含量也较高,据专家研究测定,在撇油前,每百克猪脊骨汤含3.5克脂肪,过多喝骨汤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适当。
2.多吃富含钙的菜
一般以豆腐为原料者居多,不妨多做些豆制品的佳肴,在饮食中给宝宝多补钙质。
除了豆腐,虾皮也是极好的补钙食品。虾皮味道鲜美,不仅是很好的调味品,而且还有特殊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含钙质极高,每100克虾皮含钙量达1克,有的可高达2克。另外大白菜、蛋、各类奶制品也都含有较高钙质,最好在宝宝的膳食中注意增加此类菜肴。
宝宝缺锌的处理
据专家研究,现已知人体有90多种酶需要靠锌来激活,锌缺乏可导致多种系统功能紊乱,但补锌过多则可产生毒性反应。缺锌可导致厌食、生长缓慢、异食癖、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研究发现,儿童缺锌与季节有关。夏季发生率要比冬季高得多,这可能与夏季宝宝大多食欲较差,摄入锌量减少等因素有关。由于喂养不当而引起的宝宝缺锌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给宝宝选择和服用含锌食品时,一定要防止补锌过量造成的锌中毒和由此带来的贫血。最安全有效的补锌方法是通过调配膳食来达到目的。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松、墨斗鱼、海带、紫菜、瘦猪肉、牛肉、牛心、猪血、猪心、猪肝、鸡肝、蛋黄、黄豆等,可根据宝宝口味,每天从中选出若干种,参照烹饪方法给予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