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一词出于希腊语,意思是“一个销售者”,也就是指一个人控制了一个产品的全部市场供给。因而,完全垄断市场,就是指只有唯一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又叫“纯粹垄断市场”,它是针对“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完全垄断市场有四大基本特征:其一,企业就是行业;其二,产业不能替代;其三,独自决定价格;其四,存在进入障碍。
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合法的经济壁垒,从而阻断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以便巩固垄断企业的垄断地位,控制某一种产品的数量及其市场价格,从而可连续获得垄断利润。
垄断市场存在以下弊端:
1.在均衡状态中垄断价格要高于完全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在垄断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2.垄断产量小于竞争产量
在长期均衡中,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垄断厂商没有以可能的最低成本进行生产,所生产的产量也小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应该达到的产量。
3.收入分配不平等
垄断厂商获得的超额利润被视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垄断市场也有其优点:
1.规模经济
由于垄断厂商的规模可以很大,因而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垄断厂商具有更低的成本。
2.在资本市场同样面临竞争
虽然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没有竞争者,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却会面临竞争。
3.促进资源效率的提高
长期中获得超额利润这一点可以促进生产新产品的垄断厂商或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刺激创新。例如,专利就是形成垄断的一种原因,只要一种新产品获得了专利,就会形成对这种产品、劳务或加工技术的垄断。同时,只有对创新进行专利保护,授予创新者以垄断权力,才能促进创新。
经济学常识80/20法则
80/20法则,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帕累托定律”、“最省力法则”或“不平衡原则”。早在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大部分财富流向小部分人一边。同时还发现某一部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这一部分人所拥有的财富的份额,具有不确定的不平衡的数量关系。而且,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不平衡模式会重复出现,具有可预测性。经济学家把这一发现称之为“帕累托收入分配定律”,认为是“帕累托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
管理学家从帕累托的研究中归纳出一个简单的结果:如果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由此可以预测10%的人所拥有的财富为65%,5%的人享有的财富为50%。管理学家看中的是这一结果体现的思想,即不平衡的关系存在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正如理查德·科克有一个精彩的描述:“在因和果、努力和收获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典型的情况是:80%的收获来自20%的努力;其他80%的力气只带来20%的结果。”
总之,80/20法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即在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成绩;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的主要因素。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双寡头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似乎持续了近百年。不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双身影海报;不论走进哪个超市,也都能看到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紧紧相连的柜台,就连促销,这两种可乐也总是像双胞胎一样,谁也离不开谁。
可口可乐公司创建于1886年,百事可乐公司创建于1898年。一直以来,可口可乐以其独特的品质称霸世界饮料市场。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唯有百事可乐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于1977年,在美国软饮料市场的销售量上,开始赶上可口可乐。从此,两家公司成为了软饮料行业的两大巨人,也是“软饮料战”中的主要斗士。可口可乐公司占4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百事可乐公司以约32%的市场占有率向可口可乐发动强劲的挑战。它们为争夺零售货架发生了持续猛烈的战斗,使用的武器包括: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庞大的销售商促销队伍,以及巨额广告和促销预算。
在这场“可乐战役”中,双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位:可口可乐就一直骄傲地称自己是适合男女老少饮用的全家型产品,而百事可乐则定位为青少年时尚饮料。引人注目的是,两家的可乐各有千秋,不分上下。
近年来,百事可乐抓住了“从含糖饮料转向更健康功能饮品转型”的机遇,业务高速成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虽然可口可乐是名正言顺的“顶级赞助商”,但百事可乐仍然发起了它强有力的“奥运狙击”。“舞动中国”宣传活动,竟然在奥运会前突然发力,整整比可口可乐的大面积广告传播提前1个月,明显提高了营销效果。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为可乐市场营造了一个双寡头市场。且战且合,是寡头市场的特征。也正如此,寡头的行为不太容易被理解,而寡头们的竞争故事也充满出人意料的戏剧性。其实,寡头行为的关键特征,就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
寡头市场也称“垄断寡头”,是一种有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英语中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中“很少的卖者”。而所谓“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个企业控制整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这几个企业就称为“寡头企业”。寡头市场一种是中间形态的市场,而侧重偏向于垄断。
寡头市场虽然不似从理论上而言的完全竞争市场最有效率,但现实生活中,有几家或几十家左右的企业垄断某个市场的半数甚至更多的市场份额,即寡头市场是比比皆是。
寡头市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厂商数量少
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大厂商,它们的供给量均占有市场的较大份额,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
2.厂商相互依存
厂商的决策互相影响,因而任何一家厂商在作出决策时都必须考虑竞争对手对其作出的反应。这都体现了寡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3.厂商的竞争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具有代表性的寡头垄断企业是汽车工业。寡头企业在决策时不知道竞争对手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是其决策最大的困难。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也会发现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价格相差不多,而且变化不大。
4.厂商进出不易
厂商进入或退出寡头行业都比较困难,因为寡头垄断行业的有效工厂规模一般较大,外来厂商进入该行业往往需要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面临资金约束。不仅新厂商进入寡头行业困难重重,而且老厂商退出也非易事。寡头厂商因为生产规模大、历史长,调整起来会非常困难。
寡头垄断既可以是两个厂商的双头垄断,也可能是几十个厂商的多头垄断;既可以是产品无差别的纯粹寡头垄断,如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是产品有差别的寡头垄断,如汽车业;厂商既可以彼此独立行动,也可以相互勾结;既可以采取价格竞争,也可采取非价格竞争。
总之,寡头垄断是现代社会大规模生产的客观需要,具有缺陷,也有优点,是一种比完全竞争更加现实,比完全垄断更加有效率的市场结构。
经济学常识“古诺双寡头模型”定理
古诺双寡头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寡头理需求曲线上的古诺模型论分析的出发点。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该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古诺模型的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古诺模型又称为双头垄断理论。
古诺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出售相同产品的生产成本为零的古诺模型的假设寡头厂商的情况。古诺模型的假定是: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产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
既垄断又竞争,于是市场变活了
自1996年,酷爱发明的俞兆林先生发明了导湿保暖复合绒以来,“保暖内衣”这个服装领域的新宠儿,一时成为了人们谈论冬季保暖话题的流行词。1999年,保暖内衣更是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市场上各种保暖内衣可谓是炙手可热。于是乎,这一新生行业由1999年只有几十家企业的基础上,在2000年猛增至500家,1999年的总销量不足700万套,而2000年度上升至3000多万套!同时,伴随激烈竞争而推出的各种行销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有报道说:“南极人”送袜,“南极棉”送被,“白熊”保暖内衣卖最低价,“俞兆林”买两套送一套、买一套送单件、买单件送手套等。各种广告宣传更是充斥大街小巷、报纸电视。
保暖内衣的由冷变热体现了市场结构由垄断到垄断竞争的变化。1999年的时候,保暖衣的市场还处于垄断阶段,垄断全部掌握在仅有的几十家保暖衣企业手里。然而到了2000年,由于保暖衣企业猛增至500家,于是就打破了原有的几十家企业的垄断成分,或者说在原有企业的垄断基础上,多了一些竞争。这就是垄断竞争市场。
所谓“垄断竞争市场”,是指由众多厂商组成的、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它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是一种现实经济中常见的市场结构。一般来说,轻工业、零售业都属于这种市场形态。
垄断竞争这种结构很像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很多企业,它们叫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而且每个企业在行动时都不必考虑其竞争对手可能作出的反应。然而,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产品是有差别的。每个企业的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其他企业能够销售这种产品,因而每个企业都可以被视为它自己的产品的垄断者。但是,每个企业的产品同其他企业的产品又非常接近,因而每个企业都不能排除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垄断竞争的批评者声称,产品差别的存在使竞争偏离了完全竞争,因而会发生效率的损失。而辩护者的辩护看起来同样有道理:正是产品差别的存在,才使消费者可以在不同品牌的产品之间自由地做出选择,如果刻意地消除这种差别,消费者将再也享受不到产品多样性带给他们的乐趣一一毕竟很多人认为真维斯的休闲装与美特斯邦威的休闲装并不相同,他们更喜欢其中的某一种品牌。
但是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企业却不会获得经济利润。因为垄断竞争市场的信息是充分的,如果能产生利润,大家就会知道。另一方面,进入这个市场是没有障碍的,可以自由进入,于是,一旦一个商品兴起,就一定会有大量厂商涌入,这就跟完全竞争的情况类似了。进入厂商足够多以后,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利润也会下降。但是只要还有利润,就会有新厂商进来,直到没有利润,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所以,到一定时候,所有的垄断竞争厂商就都不会有经济利润可言,当然也不会有亏损。如果发生亏损,必然会有厂家退出,转而投资他途,因为不会亏损的投资机会一定存在,何必待在这里赔钱呢。随着厂家的退出,总产量下降,价格会逐步提升,直到经济利润是零,厂家的退出才会停下来。
如此说来,垄断竞争和垄断的主要区别是垄断竞争在长期没有经济利润,垄断者在短期可能有所亏损,但是在长期,因为有定价权,所以不会亏损,一定会有经济利润。另外,垄断竞争者之间的竞争是人格化的,相互之间都会强烈感受到对方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需要在营销上展开竞争,那么,最核心的竞争手段就是广告。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也不相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广告,因为即使不做广告,价格不必降低也可以卖出去,做了广告,价格也提高不了一分钱。垄断市场中的企业则没有必要做广告,因为不论做不做,市场都不会变。
经济学常识广告信号论
在经济学中,广告被视为一种信号,即做广告的企业在向消费者发送关于其产品质量的信号。企业可能会极为“奢侈”地请某个当红明星做广告。这种广告意在向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即我愿意花钱做广告,因为我有实力,我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满怀信心。消费者不能从广告中得到关于产品质量的信号,也不对这个广告的内容很在意,而重要的是知道这个广告很昂贵。更多的去关注做昂贵广告的产品,而不理会那种随便刷在墙上的廉价广告,正式普通大众的共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