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钻11国
2006年,美国高盛公司创造“新钻11国”概念,这一概念是根据劳动力成长、资本存量与技术成长三项指标推估出GDP增长率,认为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11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潜力上仅次于“金砖四国”,不仅目前在经济发展上有良好表现,其前景也一片光明。
“新钻11国”普遍拥有劳动力资源和能源较为丰富的特点。其中人口在1亿到2亿之间的国家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与墨西哥。巴基斯坦全国有约五成半的人口不足19岁。印度尼西亚的人口更是超过2亿。能源方面,伊朗、尼日利亚和墨西哥都是产油大国,越南、印尼、埃及以及菲律宾也有石油与天然气出产。
3.八国集团
所谓“八国集团”,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严格地讲,它既不是一个机构,也并非一个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
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4.77国集团
77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1963年在18届联大讨论召开贸易和发展会议问题时,75个发展中国家共同提出一个《联合宣言》,当时称为“75国集团”。后来在1964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了联合宣言,自此称为77国集团,1979年成员国已增加到120个,但仍沿用了77国集团的名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77国集团为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5.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2006年为止已经在前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举行了14次会议。7月16日,第十五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闭幕。
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6.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如: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作等。
“南北对话”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
经济学常识要素禀赋理论
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
全球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丁伯根于1950年首次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而金德尔伯格却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指各单位在特殊的经济立法及政治基础上视为一个整体,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而狭义的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像现在的东盟、太平洋经合组织都是一些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
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各成员国为了共同的利益,在完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成立的。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一体化组织和成员国关系的稳定性。它对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此外,经济一体化,是保障和促进成员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有效工具,更是在成员国间消除战争,实现持久和平的保障。在人类历史上,相邻相近的国家间是最容易发生战争的,因为相邻相近的国家利益冲突更明显,领土问题、贸易问题,这一切都是冲突的根源,而这一根源也就是为了争夺或保护生存空间。如果相邻相近的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之后,本来是独立的生存空间,现在合为统一的各国共享的生存空间了,那么彼此之间也就没有必要发生战争来争取这些生存空间了,因为这些生存空间都是共享的,是双方共同的利益。这样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就从根本上消除了。我们知道,西欧曾是世界历史上战争最频繁最残酷的地区。但自从欧洲实行经济一体化成立欧盟之后,成员国间再无战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这些昔日无数次打得头破血流甚至几度相互吞灭的不共戴天的仇敌,今日欧盟成员国,便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各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成为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全部资源、资金和技术,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此必须进行交流和相互合作。近50年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把世界各国的交往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地球上的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的时间差也趋于消失。这种局面不仅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而且加快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使世界变得空前开放了。开放的世界使世界各国原有的一国经济正在走向世界经济,从而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于是,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出现了。
经济学常识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具有不可避免性,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一个经济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繁荣,即经济活动扩张或向上的阶段(高涨);衰退,即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过渡阶段(危机);萧条,即经济活动收缩或向下的阶段;复苏,即由萧条转向繁荣的过渡阶段。